学术投稿

针刺放血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孙莲雄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针刺, 放血, 联合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放血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口服甲钴胺胶囊营养神经药物,针刺治疗,取穴支沟、阴陵泉、太冲、皮损局部等穴位,治疗组给予放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针刺放血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结论针刺放血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愈率和好转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糜烂合并慢性宫颈炎患者的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糜烂合并慢性宫颈炎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伴慢性宫颈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研究组给予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疗效为96.54%(29/30),对照组的总有疗效为85.78%(25/30),经对比,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显著(P <0.05);其中研究组的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等明显比对照组少,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对宫颈糜烂合并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有利于减少阴道出血量,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巴瑜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的器官往往会出现功能性障碍,代谢以及免疫岩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衡,因而必须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本文立足于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对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以及途径进行分析。

    作者:吴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精准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对肝胆管结石病患者实施精准肝切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肝胆管结石病患者66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实施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观察组实施精准肝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结石清除率、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9%、6.1%、6.1%,对照组分别为66.7%、18.2%、21.2%。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患者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韩增文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36例直肠癌病理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分析直肠癌病理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36例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 WHO 国际肿瘤组织分类及 Dukes 分期标准作为参考依据。结果经病理分析发现有溃疡型、隆起型、浸润型分别有18例、12例和6例。其中有高分化腺癌8例,大部分处于 DukesA 期;中分化腺癌12例,分期差异不明显;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分别有5例、6例和2例,均表现为 C 期;未分化癌和鳞癌各1例,C 期;类癌1例,A 期。结论直肠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以及 Dukes 分期与患者临床预后关系密切,要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石瑞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宫腔镜联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不孕症80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联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不孕症患者160例。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观察组使用宫腔镜联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跟踪随访一段时间了解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为87.5%,对照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为68.8%,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时候,发现两组患者数据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跟踪随访两组患者12个月的时间中,观察组患者临床妊娠率为32.5%,对照组患者临床妊娠率为13.8%,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与常规的腹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相对比,不孕症患者选用宫腔镜联合输卵管通液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更有利于提高妊娠率。

    作者:徐向群;姜叶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全科医生治疗老年护理中心褥疮感染23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全科医生对我院老年护理中心褥疮感染23例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护理中心褥疮感染患者23例,给予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创面清创,外涂金扶宁凝胶,百多邦软膏,伤安素敷料贴覆治疗。同时静脉给予抗感染,复方氨基酸,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复方维生素等营养支持。营养科给予不同营养餐,并加肠内营养乳剂粉剂等综合治疗。结果治疗一周至三个月后观察患者褥疮创面完全愈合14例(60.87%),基本愈合5例(21.74%),无效4例(17.39%)。结论全科医生对老年护理中心单发或多发褥疮感染患者采取外科换药,内科抗感染,营养支持,对褥疮治愈取得显著效果。

    作者:韩滔滔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就优质护理服务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84例泌尿外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均 P <0.05。结论对泌尿外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快速康复,还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春花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应用袢状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袢状钢板内固定对于检索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至我院进行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袢状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复位丢失量。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切口长度无明显差异(P >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袢状钢板内固定对于肩锁关节脱位治疗疗效稳定,且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复位丢失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作者:吴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现象。方法将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录的48例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设为实验组,将另外收录的48例单独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现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左右心室增大和左心室肥大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治疗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时,容易出现心力和呼吸衰竭等现象,若采取一定的干预治疗,提前采取防御措施,有助于提高疗效。

    作者:王爱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腹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坏疽性胆囊炎疗效及对患者机体胆红素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坏疽性胆囊炎疗效及对患者机体胆红素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90例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为分析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n =45)给予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 =45)给予腹腔镜手术(微创)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对患者机体胆红素的影响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TBIL、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PA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坏疽性胆囊炎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胆红素,值得推广。

    作者:温晓明;李晶晶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全身运动(Gms)评估技术在社区儿童脑发育保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Gms)评估技术在社区儿童脑发育保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所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受全身运动评估技术了解儿童脑发育情况的807名儿童的评估结果。结果本次共计评估807例儿童,评估896人次,56.4%(455/807)为本镇户籍儿童,9.2%(74/807)为非本镇户籍,34.4%(278/807)为非户籍儿童。脑发育异常儿童比重为13.8%(124/896),儿童医院儿科康复中心接受早期干预的有82例,儿科康复医院接受康复指导的有17例,接受社区随访的有25例。结论全身运动评估技术能实现对儿童脑发育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提高社区儿童脑发育保健服务水平。

    作者:崔雅学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高频超声颈动脉血管重构与老年无症状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探查,分析颈动脉发生血管重构和无症状脑梗死(SCI)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8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成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段健康志愿者38例成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都进行高频超声探查,分析对比两组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颈动脉重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数量明显增多,斑块的检出率及面积显著增大,斑块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颈总动脉主干、颈动脉分叉处以及颈内动脉主干 IMT 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出现颈动脉重构的比例明显提高,两组在无重构及负性重构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以准确分析颈动脉情况,从而对有效预防无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的临床价值重大。

    作者:王艳;张海波;马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浅析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及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发生原因,制定相关防范措施,降低药品调配差错发生率,确保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我院门诊药房2015年12月———2016年5月间1000例按照常规流程实施药品调配的处方药品调配情况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6月———2016年12月间1000例药品调配采取质量管理措施的处方药品调配情况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药品调配差错率。结果观察组的总差错率为0.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P <0.05)。结论加强门诊药房药品调配质量管理,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药品调配差错率。

    作者:万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浅谈我院医疗费用有效控制的实践与思考

    自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以来,现阶段,农村居民的基本健康权益得到了保障。由此也提高了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实际支付水平。但是,实际上,医疗费用仍然是困扰医院正常运转的一项问题。基于此,笔者首先分析了医疗费用增长的原因,其次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阐述了体会。

    作者:李宛淯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带锁髓内钉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50例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接受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记录两组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均顺利完成上述相应治疗,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对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给予带锁髓内钉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士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浅谈掌指关节损伤的临床诊疗

    目的:浅谈掌指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掌指关节置换应慎重实施。关节活动度丧失50%以上、关节软骨接近完全损伤的患者可选择关节置换。结论治疗的目的是减轻关节的肿胀,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作者:包广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解表、通里、活血”法论治痤疮一例

    痤疮是一种常见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因影响美观,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本文介绍一例通过解表、通里、活血法治疗痤疮的验案,以开阔临床治疗痤疮的思路。

    作者:李拥军;刘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与有效处理方法探讨

    目的:分析在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干扰素治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01月份到2016年09月份于我院治疗的乙肝、丙肝患者58例,全部患者都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不良反应进行处理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有显著改善,与处理前对比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在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干扰素治疗时,容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但经过对症处理以后,均有显著改善,

    作者:李向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7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记录和分析其临床症状以及治疗的方法。结果对乳腺导管扩张症进行区段切除的治愈率较高,明显优于单纯肿物切除或者是引流后抗生素治疗等方式,且不易复发。结论采用手术方法全切病灶是对于乳腺导管扩张症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梁艳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运用 CT 诊断的临床优势

    目的:研究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运用 CT 诊断的临床优势。方法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 CT 检测的诊断和 X 射线检测的诊断,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过检测之后发现,在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病灶的部位在右肺的患儿有39例,病灶的部位在左肺的患儿有25例,病灶的部位在双侧肺叶的患儿有16例。其中运用 CT 进行诊断的确诊患儿有75例,确诊率为93.8%,误诊的患儿有5例,误诊率为6.3%;运用 X 射线进行诊断的确诊患儿有68例,确诊率为85%,误诊的患儿有7例,误诊率为8.8%;漏诊的患儿有5例,漏诊率为6.3%。CT 诊断的确诊率要明显高于 X 射线诊断的确诊率(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运用 CT 进行诊断其确诊率更高,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杨金翘;哈丽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