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分子微泡不同机械指数兔肾超声造影参数比较

黄丹凤;陈琬萍;陈志奎;何以敉;薛恩生;林礼务

关键词:超声造影, 高分子微泡, 机械指数, 时间-强度曲线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机械指数对高分子微泡新西兰大白兔肾脏超声造影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 高分子微泡经兔耳缘静脉团注,比较不同机械指数0.04、0.08、0.16、0.31兔肾脏超声造影的始增时间(AT)、达峰时间(TP)、平均渡越时间(MTT)、峰值强度(PI)、曲率(SLP)、曲线下面积(AUC)等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着机械指数升高,兔肾超声造影的AT、TP、MTT均逐渐缩短,MI 0.31组MTT缩短尤其明显.高分子微泡兔肾超声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呈“双峰”形,第一峰PI随机械指数升高明显上升,而第二峰与第一峰PI比值逐渐降低,曲率随着机械指数升高平稳上升,曲线下面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 高分子微泡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随机械指数改变发生规律性变化,这可能与一定机械指数的超声作用使微泡稳定性降低有关.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鹰嘴皮下滑液囊病变的超声诊断

    目的 阐述肘关节后侧尺骨鹰嘴皮下滑液囊病变的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对尺骨鹰嘴皮下滑液囊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高频超声对肘后区进行扫查,由浅至深依次观察肘后部皮肤、病变的鹰嘴皮下滑液囊、肱三头肌腱、尺骨鹰嘴骨质回声特征;对病变的滑液囊测量其大小,观察其形态、内部回声特征、滑膜厚度、增厚的滑膜及滑囊内结构上血流分布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中,均可见鹰嘴皮下滑液囊增大,因病因及病史不同,声像图可表现为:(1)单纯性滑液囊积血或积脓:囊内可见无回声区及散在的点状或斑片状回声;(2)滑液囊积液:囊内无回声区内可见纤细分隔或散在的点片状回声;(3)滑液囊滑膜增生性病变:囊壁明显增厚,囊内可见团状、乳头状回声或粗大的皱褶回声;(4)滑液囊内为类实质样改变:囊内充满细点状回声;(5)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结论 超声检查可对肘后鹰嘴皮下滑液囊病变的诊断简便、快捷,同时还可对肘关节周围软组织内的病变做出诊断,并能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诊断及治疗.

    作者:穆维娜;申素芳;袁海亮;杜欣帅;李昊;张志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分子微泡不同机械指数兔肾超声造影参数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机械指数对高分子微泡新西兰大白兔肾脏超声造影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 高分子微泡经兔耳缘静脉团注,比较不同机械指数0.04、0.08、0.16、0.31兔肾脏超声造影的始增时间(AT)、达峰时间(TP)、平均渡越时间(MTT)、峰值强度(PI)、曲率(SLP)、曲线下面积(AUC)等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着机械指数升高,兔肾超声造影的AT、TP、MTT均逐渐缩短,MI 0.31组MTT缩短尤其明显.高分子微泡兔肾超声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呈“双峰”形,第一峰PI随机械指数升高明显上升,而第二峰与第一峰PI比值逐渐降低,曲率随着机械指数升高平稳上升,曲线下面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 高分子微泡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随机械指数改变发生规律性变化,这可能与一定机械指数的超声作用使微泡稳定性降低有关.

    作者:黄丹凤;陈琬萍;陈志奎;何以敉;薛恩生;林礼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乳腺病灶声像图冠状面征象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冠状面成像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病理证实的130例女性患者,共138个(良性85个、恶性53个)乳腺病灶,从肿块自身表现(边界、边缘虫蚀征、包膜)和周边组织特征(汇聚征、亮环、暗环)两方面分析病灶ABVS冠状面成像特征.通过x2检验得出对乳腺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有价值的冠状面征象.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在边界、边缘虫蚀征、包膜、汇聚征和暗环方面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虫蚀征、汇聚征以及两者联合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0.743和0.941,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BVS冠状面成像有助于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严丽霞;黄备建;刘利民;王希;夏罕生;李翠仙;王文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乳头肌功能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乳头肌收缩功能,探讨心肌梗死患者乳头肌功能改变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关系.方法 采集急性心肌梗死不伴二尖瓣反流的患者2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二尖瓣反流患者48例.分为4组:前壁心肌梗死不伴二尖瓣反流组(ant-MI无MR组)、下壁心肌梗死不伴二尖瓣反流组(inf-MI无MR组)、前壁心肌梗死伴二尖瓣反流组(ant-MI伴MR组)、下壁心肌梗死伴二尖瓣反流组(inf-MI伴MR组).应用STI技术测量两组乳头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达峰时间.比较各组间及各组内各参数差异.结果 与ant-MI无MR组相比,ant MI伴MR组APM S减低;与inf-MI无MR组相比,inf-MI伴MR组PPM-S减低;ant MI无MR组与ant MI伴MR组相比,APM-S值均小于PPM-S值;inf-MI无MR组与inf-MI伴MR组相比,APM-S值均明显大于PPM-S值;inf-MI伴MR组,后内侧乳头肌收缩期达峰时间大于前外侧乳头肌.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梗死壁附着乳头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二尖瓣反流患者,左心室两组乳头肌收缩不同步.

    作者:杨茹;杨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微血管成像技术探查BI-RADS 4类乳腺肿块内穿支血管的价值

    目的 探讨SMI在探查BI-RADS 4类乳腺肿块穿支血管的价值.方法 对已行常规超声检查且诊断为BI-RADS 4类的48个乳腺肿块,分别行PD、ADF及SMI检查,比较三种血流显像技术对乳腺肿块内穿支血管显示的差异.结合病理结果,分析SMI对BI-RADS 4类乳腺肿块中穿支血管的诊断价值.结果 SMI对乳腺肿块内穿支血管显示数量与PD、ADF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PD与ADF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SMI对BI-RADS分类校正前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和0.82,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BI-RADS 4类乳腺肿块,SMI能够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度.

    作者:詹嘉;陈璐;万敏;王慧芳;陈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恶性结节超声弹性成像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弹性成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患者共235个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弹性成像声像图,并与病理结果对比,总结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恶性结节超声弹性成像声像图特征.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声像图评分多在3分及以上(93.9%),其他恶性组的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声像图评分多在2分及以下(54.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相对较硬,超声弹性成像声像图评分多在3分及以上,其他类型甲状腺恶性结节相对较软,超声弹性成像声像图评分多在2分及以下.

    作者:冯占武;丛淑珍;吴丽桑;李康;王满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行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良恶性病变与正常肌层灌注时间差值,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68例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42例,恶性26例,两者在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中的始增时间、峰值强度、病变与正常肌层始增时间差值、达峰时间差值、始消时间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得出以上五个参数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303、0.875、0.904、0.878、0.889,以病变与正常肌层始增时间差-840 ms为诊断界点时,曲线下面积大,其灵敏度(99.1%)和特异度(88.9%)大,说明始增时间差值对子宫内膜病变良恶性诊断价值较好.结论 子宫内膜病变与正常肌层始增时间差值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新指标.

    作者:李向红;刘慧;向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应用超声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评估冠心病患者早期缺血心肌功能,评价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且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室壁运动异常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0例.按CAG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20例(CAG未见明显冠脉狭窄),冠心病组30例[冠脉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旋支(LCX)中至少有一支主干狭窄≥50%].评估3DST与心肌灌注显像(MPI)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冠心病组3DST分析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和面积应变(AGS)绝对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GLS的灵敏度高;3DST与MPI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T可以定量评估左室壁整体三维应变,可对冠心病早期心肌缺血所致室壁功能异常进行评估,GLS灵敏度较高.

    作者:张小杉;哈斯;李治安;王晓磊;段莎莎;施依璐;苑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甲状腺结节VTI成像与纤维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VTI成像特点与其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118例共143个甲状腺结节的VTI图像和病理结果.根据图像灰度,把VTI图像分为6级,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分析各结节的VTI分级.结果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之间的VT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74,P<0.001);根据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12,以VTI≥4级诊断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高,分别为80.77%、95.38%.良恶性结节的纤维含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7,P<0.001),恶性结节纤维含量高于良性结节.纤维含量与结节的VTI分级呈正相关(R=0.824,R2=0.679).结论 VTI分级可用于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且VTI分级与结节的纤维含量呈正相关.

    作者:李泉水;熊华花;陈胜华;邹霞;李清山;刘倩;罗长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对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HE)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CT、MRI和/或病理结果证实的22例IHHE患儿的超声表现.结果 超声显示8例单发型病灶边界清,回声不均匀,其中6例内见钙化灶;10例多发型病灶均为低回声,边界呈高回声;4例弥漫型中3例为低回声,肝脏回声紊乱.彩色多普勒显示21例瘤内血供丰富,部分瘤内及周边可见血管扩张,5例存在动静脉瘘.随访中3例完全消退,3例未见明显变化,余14例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血流信号减少,部分病灶内钙化增多.结论 IHHE好发于6个月内婴儿,大多数可自行消退,预后良好.其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随访.

    作者:沈银;赵雅萍;肖莉莉;张其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阴茎上皮样肉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25岁,未婚.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勃起后会阴区疼痛,累及阴茎右侧,偶可累及肛门,未予诊治,后症状加重,行走及平卧位时亦出现疼痛.入院前3个月自行触及会阴部包块,无排尿困难,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查体:阴茎会阴部触及一肿物,大小约2.0 cm×1.0 cm,质韧,活动度差,边界清楚,有轻度压痛,双侧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表现:右侧阴茎海绵体会阴部实性不均匀低回声肿物,大小约4.6 cm×3.7 cm×2.9cm,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凸向外侧生长,内混杂细条索样高回声,周围及内部少量彩色血流信号,可引出动脉频谱,Vmax 0.09 m/s,RI 0.60,探头加压痛感明显,双侧腹股沟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图1~2);超声引导下阴茎肿物穿刺活检,病理标本经三家医院会诊,结果分别回报为:黏液背景中散在梭形细胞成分;硬结症伴低度恶性肉瘤;硬结症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至少为低度恶性肿瘤.

    作者:田辉;张万蕾;李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容积的准确度研究

    目的 (1)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容积的准确度;(2)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容积的方法及其准确度.方法 27例健康志愿者,在24 h内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及心脏核磁共振(cMRI)检查.2-DE计算右室容积采用Simpson法、对切半椭圆体法和双平面面积-长度法(简称双平面法);RT-3DE采用三平面成像法(Tri-plane)及Tom-Tec 4D RV-Function CAP进行容积计算(结果分别记为RT-3DEV1、RT-3DE V2).cMRI图像采用Argus软件计算容积.将2-DE与RT-3DE测量的结果与cMRI结果对比研究.结果 Simpson法、对切半椭圆体法及RT-3DEV1所得结果低估RVEDV及RVESV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平面法及RT-3DE V2结果对RVEDV及RVESV有一定的高估或低估(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Simpson法及RT-3DEV1测值与cMRI测值相关性较差(RVEDV,r=0.37,0.38; RVESV,r=0.35,0.38).RT-3DE V2、对切半椭圆体法及双平面法测值均与cMRI测值高度相关,(RVEDV,r=0.72,0.73,0.85;RVESV,r=0.60,0.73,0.80).Bland-Alrman分析显示,RT-3DE V2及双平面法与cMRI的右室容积测值的平均差值更小、一致性界限更窄.结论 (1) RT-3DE采用Tom-Tec 4D RV-Function CAP软件进行分析能够较准确的测量右心室容积;(2)二维测量方法中,双平面面积-长度法能够较准确测量右心室容积.

    作者:刘婷婷;李金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子宫体非霍奇金淋巴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48岁.因“月经紊乱1年,发现宫腔占位6个月”就诊,平素月经规律,无痛经,未婚未育,患病以来体质量下降明显.查体:子宫后位,均匀增大如2+月孕大小,无压痛,活动欠佳,质中.入院后肿物标示:CA125 99.58 U/ml,CA19946.07 U/ml,轻度升高,血常规HGB 104 g/L,轻度贫血.经阴式超声检查:子宫增大,大小约6.5cm×8.4 cm×7.0 cm(前后径×长径×左右径),子宫内膜显示不清,前壁近宫腔见大小约7.5 cm×4.2cm×4.2 cm弱回声团,边界较清,内回声欠均匀,内可见条索状稍高回声.CDFI:团块内可见散在点状及少许条状血流信号,PW测及以静脉为主的血流频谱.其旁可见范围约1.3 cm×0.7 cm无回声区.

    作者:杨昭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右冠状动脉主干起源于左冠状动脉超声分析1例

    患儿男,7岁.主因心脏杂音6年,既往超声示“肺动脉瓣狭窄”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心前区未隆起,未及震颤,心界不大,HR 9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P2减弱,可闻喀喇音.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扩大,肺动脉瓣环内径19 mm,瓣叶活动不良,收缩期不能充分开放,呈气球样向肺动脉膨出,血流通过加速,Vmax:3 m/s,PG:34mm Hg.左冠状动脉主干扩张,右冠状动脉窦内未探及冠脉开口,不除外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于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中行主动脉根部造影,结果示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主干向右下走行,左冠状动脉可见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图1).

    作者:常亚彬;贡欣;徐兆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脂质微泡-载紫杉醇纳米粒包裹紫杉醇的肝素纳米粒与脂质微泡复合物的制备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包裹紫杉醇的肝素纳米粒-微泡复合物,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检测.方法 以肝素为原料制备生物素化包裹紫杉醇的肝素纳米粒,动态光散射仪测定其粒径及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载药量.采用机械震荡法制备生物素化脂质微泡.借助生物素-亲和素桥接作用将两者偶联,制备复合物体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Oregon green绿色荧光标记的载药纳米粒与DiI红色荧光标记的脂质微泡的连接效果,用库尔特粒度分析仪进行粒度分析.结果 肝素纳米粒的粒径为120 nm,电位为-35 mV,电镜观察呈球形,大小均匀,分散度好,载药量为8.8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肝素纳米粒成功连接在微泡表面.库尔特粒度分析仪测定微泡粒径为(2.20±0.93)μm,浓度为(11.31±1.0)×108个/ml,复合物的粒径为(2.26±0.86) μm,浓度为(7.78±1.2)×108个/ml.结论 成功制备具有较好药物运载性能的新型载紫杉醇肝素纳米粒-微泡复合物.

    作者:张霞;王莺;杨莉;王冬晓;位红芹;洪少馥;李颖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肾乳头状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通过与病理对照分析,总结肾乳头状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肾乳头状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病理主要分析肿瘤的位置、大体观及镜下观.结果 本组11例肾乳头状细胞癌病理均显示有包膜,9例(9/11)肿瘤内部出现囊性坏死区,11例(11/11)肿瘤内部乳头状结构均>75%,内部血管纤细稀少;超声造影时,9例(9/11)表现为全程低增强,2例(2/11)为慢进并快退,7例(7/11)可显示包膜,9例(9/11)显示囊性坏死区.结论 超声造影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肾乳头状细胞癌少血供、易出现囊变及坏死的病理学特征;熟悉肾乳头状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作者:田树元;蒋天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检测中孕早期胎儿开放性脊柱裂的指标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中孕早期胎儿颅内透明层(IT)、脑干厚度(BS)、脑干-枕骨距离(BSOB)、中脑导水管-枕骨距离(AOSO)的可行性,并建立正常值,以指导开放性脊柱裂的早期筛查.方法 测量200例孕13~18周正常胎儿IT、BS、BSOB及AOSO,分析其与双顶径的相关性.结果 胎儿IT、BS、BSOB、AOSO的显示率为96%,不同医师测量4个指标重复性和一致性较好,其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61、0.953、0.963、0.958;其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1.34~0.65 mm、-1.59~1.03 mm、-1.46~1.41 mm、-1.74~0.99 mm.4个指标均与双顶径呈线性正相关关系.BS/BSOB均<0.9,与双顶径无相关性.结论 超声测量中孕早期正常胎儿IT、BS、BSOB、AOSO方法可行,具有良好可重复性.BS/BSOB<0.9可作为筛查开放性脊柱裂简单的指标.

    作者:郭海欣;吕国荣;陈少华;何韶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三平面组织多普勒评价重度子痫前期妇女左心室结构及运动特点

    目的 用三平面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重度子痫前期(SPE)妇女左心室结构及运动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SPE患者40例(SPE组)、正常妊娠妇女44例(NP组)、健康非妊娠妇女40例(C组).三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获取左心室形态、功能指标.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及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TSI)技术测量左心室相关时间间期及峰值速度.结果 与C组、NP组比,SPE组左心室呈离心性肥厚;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降低;相关时间间期延长;TSI获取收缩达峰时间用时较QTVI法短,两者检测SPE患者左心收缩失同步Kappa值为0.792.结论 SPE患者左心室呈离心性肥厚,舒缩功能降低,运动同步性差.TSI与QTVI对检测心肌收缩同步性有较高一致性,且TSI比QTVI更快捷.

    作者:樊廷攀;丛娟;鲁海燕;董凯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术前超声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手术选择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颈部淋巴结术前超声所见与手术方式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度88.0%、灵敏度85.4%、特异度91.4%.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区域多见于颈旁区(Ⅱ~Ⅳ区,43.1%)及中央区(Ⅵ区,37.5%),显著高于Ⅰ区(1.1%)及Ⅴ区(5.2%),其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术前超声在颈部不同分区或不同手术清扫方式中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与病理均有较高的符合率.结论 术前超声检查可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做出比较客观的准确诊断,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博;王金锐;胡静;葛辉玉;苗立英;陈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在输精管结核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总结输精管结核的超声造影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15例经手术及病理或分泌物涂片证实的输精管结核患者的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根据不同声像图表现分为四型:均匀增强型、结节均匀增强型、结节不均匀增强型及混合型.结论 输精管管壁结构破坏、干酪样坏死及血管的破坏和增生是输精管结核超声造影不同表现的病理基础.超声造影在输精管结核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优势,为其诊断提供了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高怡;张文智;李军;徐建平;于天琢;蒋慧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