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388名居民的中医“治未病”认知度调查

张喆;陈润;黄美英;仇燕青;金莉莎;葛玲玉

关键词:治未病, 问卷调查, 中医认知度
摘要:目的:通过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情况.方法:对400名居民发放问卷调查,观察居民对治未病的认识、对常见适宜技术的选择倾向.结果:对388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12.37%居民对自身建康感到满意,61.86%居民认为自身健摩一般,25 77%居民对自身健康不满意.26%的人了解“治未病”.在向他们解释什么是“治未病”后,所有居民均认为中医参与预防保健十分有必要.其中20.62%的人愿意在三级医院进行中医治未病,4.12%的人愿意在二级医院进行治未病,53.61%的人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治未病,21.65%的人更愿意在家中治未病.中医“治未病”方法中,选择中药茶疗(93.81%)、中药足浴(89.69%)及拔罐治疗(80.41%)的居民多.结论:多数居民不了解“治来病”,需要在健康宣教时普及;多数人愿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中医“治来病”;居民更青睐于中药茶疗、足浴、拔罐进行“治来病”.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社区参加社区预防性教育项目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6个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如何合理的安排饮食,如何进行有规律的运动,以及对该人群定期进行血糖检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参与研究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回访,来检测该人群在糖尿病预防性教育中的达标率.结果:和进行预防性教育之前对比,参与研究的糖尿病患者在如何预防糖尿病措施中的达标率明确提升(P<0.05),并且在进行健康教育期间,并没有出现任何的糖尿病病患.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能提高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措施的达标率,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概率.

    作者:毛继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诊输液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风险,并提出防范对策,旨在提高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86例急诊输液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采用临床护理风险识别管理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症状改善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是(31.25±3.13)分和(31.28±2.98)分,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是(45.36±4.62)分和(45.69± 4.83)分.结论:急诊输液患者采用临床护理风险识别管理护理方式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护理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连朝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尿激酶治疗心肌梗死5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分析尿激酶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尿激酶150万单位加100ML生理盐水进行治疗,分析本组研究对象的冠脉再通率,并随访6个月,分析再次发生梗死的情况.结果:本组研究对象50例患者中,冠脉再通者43例,冠脉再通率86%,随访6个月,50例患者中有4例再次发生梗死,再次发生梗死率为8%.结论:针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并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必要措施.

    作者:董晓明;房观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喉罩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脑性瘫痪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喉罩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脑性瘫痪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96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儿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研究组患儿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不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T1时SBP、DBP、HR与T0比较显著降低,研究组T3对SBP、HR与T0及对照组显著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与气管插管在麻醉中通气效果均较好,在临床中应准确的评估患儿病情,根据手术方式合理的选择通气工具来实施麻醉.

    作者:王婷;古丽·亚克普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培土滋肾方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培土滋肾方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俐.治疗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服用中药培土滋肾方: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NK细胞、CD3、CD4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8水平明显升高;治疗组患者血清NK细胞、CD3、CD4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P<0 05).结论:化学治疗使晚期NSCL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培土滋肾方可以提高老年晚期NSCLC患者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卢海跃;徐海虹;丁光年;周旭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家庭医生服务制下中医体质辨识及养生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服务制下中医体质辨识及养生的疗效.方法: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方式筛选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患者300例,高脂血症患者360例. 2组均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个体化养生指导,3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中医个体化养生指导后患者血压、血脂、体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医生服务制下中医体质辨识及养生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葛玲玉;张喆;陈润;仇燕青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舒适护理在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6年6月,采用病区护理与专科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对203例卵巢癌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结果:203例卵巢癌患者都顺利完成治疗,无护理投诉,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为了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依从性,减少沟通障碍,我们要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胡红娟;汪和美;赵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高职护理综合实训课效能影响因素定性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高职护理综合实训课效能的因素.方法:对参与教学的12名教师和6名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咨询,采用笔录和录音两种方式收集资料,并及时转录,借助Maxqda11.0对转录资料进行整理、标记、归类,运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职护理综合实训课效能影响因素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教学理念、课程执行力)、课程资源(教材及综合实训室建设、政策及财政支持)、教学设计和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结论:应从教师专业素养、课程资源、教学设计和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等多角度提高高职护理综合实训课效能,进而提升护生职业适应能力.

    作者:郭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高山海岛官兵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调查高山海岛官兵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一般调查问卷表,对1208例驻高山海岛官兵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共检出关节痛31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16例,关节损伤98例;疼痛官兵BMI显著高于正常官兵,超重或肥胖官兵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官兵,超重或肥胖官兵Lysholm分值显著低于正常官兵(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居住环境潮湿及训练不当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驻高山海岛官兵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发生率较高,超重、肥胖、居住环境潮湿及训练不当等是重要影响因素,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作者:王乐丹;孙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目的:总结乌头碱中毒患者的急诊救治及护理配合对急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46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急诊救治与护理配合进行回顾 性总结.结果:44例患者抢救成功,病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对乌头碱中毒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是抢救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岚兰;刘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高血压病的护理

    高血压是世界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大的流行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有利于控制不断上升的高血压患病率,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高血压治疗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及早预防、及时治疗,减少高血压危害.

    作者:杨娜;刘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8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0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均予以低嘌呤饮食、多饮水、禁酒并以别嘌醇、大黄碳酸氢钠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降浊化瘀保肾方治疗.结果:治疗组减少尿蛋白排出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降低血、尿β2-M疗效、改善肾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并能降低血尿酸,消除和缓解临床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袁永华;徐云;周芹;吴育红;蔡金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PBL教学模式在消化性溃疡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PBL教学法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护理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在我科2014级护理专业的消化性溃疡护理课程中采用PBL教学法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PBL教学采用“先问题,后学习”,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护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佳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梁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留置D-J管患者拔尿管防止D-J管意外带出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D-J管患者拔尿管防止D-J管带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D-J管的421例病人拔尿管及D-J管带出情况.结果:421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D-J管随尿管带出,其余患者拔尿管后DJ管位置正常.结论:对于留置D-J管患者,选择合适D-J管,定期检查D-J管位置,加强护理人员相关培训,可以很好的防止拔尿管带出D-J管意外发生.

    作者:韦丽娜;林楚琴;李湘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经我院确诊6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采用全程护理方法,分析统计救活效果.结果:在60例患者中,给予积极有效的全程护理措施后,救活成功率为96.7%,并发症率3.3%,护理满意率讨论: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雅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仿生助产配合手转胎头在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自然阴道分娩使用气囊仿生助产术的助产效果.方法:选择适应症的产妇13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研究组采用宫口扩张5cm时行气囊仿生助产术,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观察产程助产.结果:研究组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缩短;会阴侧切率明显降低;产后42d盆底功能筛查正常,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术能缩短产程、降低会阴侧切率及盆底肌松弛,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及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气囊仿生助产术是一种操作简易、安全、有效助产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凤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两种方法输注甘露醇对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输注甘露醇对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10月的100例脑卒中患者输注甘露醇后应用生理盐水50ml冲管为观察组,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的100例采用生理盐水冲管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静脉炎3例,发生率为3%,对照组患者发生静脉炎16例,发生率为16%,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输注甘露醇后应用生理盐水50ml冲管,能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

    作者:覃环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恶性胸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观察手术的安全性、术后并发症以及导营堵塞的预防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无发生术后出血、感染、气胸、胸液外渗等,导管滑脱10例,术后导管堵塞6例.结论: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安全有效,但要加强置管护理,减少引流不充分及导管堵塞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雅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活络骨康丸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54例

    目的:观察活络骨康丸对因气滞血瘀、脉络不道、肝肾不足导致的距骨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取内服活络骨康丸(生产批号20080313)的距骨缺血坏死病人54例,跟踪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治愈42例,治愈率占78%有效11例,有效率占20%;无效1例,无效率占2%.结论:活络骨康丸在临床治疗距骨坏死的疗效已得证实,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能完全明确,仍需继续探讨.

    作者:时晓华;白玉;马富强;杜萌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儿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控制措施探究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危险因素与风险控制措施.方法:选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进行就诊的600例患儿,有投诉患儿100例,对100例投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儿科护理中出现风险的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儿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护理人员因素、社会因素、管理因素等,针对各因素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采取措施前后的投诉率进行对比,采取防范措施后的投诉率明显降低,结论:儿科护理中存在危险因素,如护理人员因素、社会因素及管理因素等,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降低护理风险性,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金凤;李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