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

李大奇;聂刚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 精神分裂症, 执行能力
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在执行能力方面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针对临床症状及执行能力改善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在临床症状方面,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阳性和阴性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执行能力情况,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在执行能力方面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改善执行能力的同时,使临床症状阳性和阴性评分明显降低,应大力推广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西药学咨询服务分析

    目的:探讨本院门诊西药房的药物咨询情况,总结咨询内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11月本院门诊西药房556例药物咨询情况,对咨询内容进行归类总结.结果:556例药物咨询情况中,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咨询多,为106例,占19.06%.咨询药物的疗效、药物相互作用、用药时间的比例较高,分别占17.63%、16.19%、15.65%.结论:药物咨询服务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工作者要了解药物咨询内容,为患者、公众提供优质的药物服务,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张桂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盆腔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探析盆腔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优质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护理组,观察并对比2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护理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以及总体健康等各项评分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生活规律、用药依从性、注意经期卫生以及定期复查等方面的遵医行为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盆腔炎患者,对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对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具有重大价值.

    作者:邓桂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埋籽与太宁栓外敷用于产后痔疮的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埋籽对产后痔疮的影响,为缓解产妇产后痔疮的水肿及疼痛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将152例平产后存在外痔或混合痔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用医院自制的坐浴1号熏洗,实验组在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结合耳穴埋籽.对照组采用太宁栓外涂.于产后第4天对两组产妇痔疮的疼痛及水肿进行评估和对比及及产后42天对两组产妇痔疮情况进行回访.结果:实验组产妇痔疮的疼痛及水肿与比对照组效果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天体检,实验组痔疮恢复比对照组效果显著.结论: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埋籽对缓解产后痔疮疼痛和水肿更有效,对产后痔疮远期发展更有意义.是一种天然、简单、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易被产妇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明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探讨“双心”医学

    “双心医学”提倡不仅关注患者心脏,更要关注患者心理,“双心”医学理论所揭示的现象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涉及生理、病理、心理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综合病理现象,从严格意义来说它揭示了疾病的一种特殊状态,而非独立的一类疾病.达到“心身”的协调和平衡是我们研究“双心医学”的目标之一,西医学在心脏器质性疾病的治疗中有明确的机制与作用,而中医学气血平衡理论是研究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理论,对机体的整体平衡有突出的优势,笔者认为“双心医学”的发展借鉴中医学的上述思想非常必要.

    作者:顾书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一起因副溶血性弧菌食物引起的中毒调查报告

    目的:分析一起因副溶血性弧菌食物引起的中毒调查报告.方法:本文研究对象37人均参加了2016年9月13日在某酒店举办的满月酒宴会,之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而将参与本次满月酒宴会共同进食但是并无不良反应的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对病例和外环境进行采样检测.结果:9月13日的危险餐次为中餐,其OR值等于13.3,94%.中餐和晚餐所用的食材通过统计研究,并未发现危险食品.37人中有6例进行了肛拭子检测,其中有5份检测出副溶血性孤菌.结论: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是因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9月13日的危险餐次为中餐,目前中毒食品与外环境污染不明确.

    作者:吴灿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数字式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在胸腔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式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在胸腔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将术后使用胸腔闭式引流的 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对照组为使用常规双腔水封式胸腔引流装置,观察组为使用速衡Thopaz数字式胸腔闭式引流系统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留置胸管的时间,住院天数,患者舒适度及医护人员的使用感受.结果:观察组在胸管留置的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和医务人员使用感受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数字式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可减少患者停留胸管的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医护工作量,可以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亚璐;孙妃娥;苏小玲;李平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云南白药用于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促进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的愈合方法.方法:抽取28例腹部手术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的患者,按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4例和治疗者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脂肪液化切口治疗方法,治疗者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将云南白药粉撒涂于切口内壁及表面,观察两组患者在切口疼痛、换药次数、愈合天数等三方面的资料.结果:治疗组患者切口愈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证明将云南白药用于腹部液化的手术切口,能大限度促进切口的愈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建忠;杨丽丽;李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冠心病患者斑块特征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特点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斑块特征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同期56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比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部动脉斑块数量、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处直径(Dmax)、性质、斑块面积(PA)、管腔面积(LA).结果:观察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MT、PA/LA、PA及EI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颈部动脉斑块特征对冠心病早期诊断及防治有一定意义;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冠心病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方慧;向嵩;宾丽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丈夫及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丈夫及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3年10月-2016年4月选择在我院进行建档分娩的孕妇12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丈夫没有进行陪伴分娩;观察组丈夫及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第二产程与第一产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三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与5min Apgar评分分别为9.04±0.66分和9.97±0.44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0.49分和9.72±0.42分(P<0.05).结论:丈夫及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心理护理能缩短第三产程,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郜秀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大豆皂甙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大肠和小肠中NO和iNOS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豆皂苷和大豆并黄酾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大、小肠衰老的延缓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将50只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D-半乳糖模型组、大豆皂苷低剂量、高剂量组和维生素E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皮下注射20mL/Kg生理盐水溶液,其余各组在同一部位注射300mg/kg的D-半乳糖,每天不间断注射,持续7周.注射D-半乳糖的同时,分别对各给药组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小鼠给予大豆皂苷水溶液50mg/kg、1 00mg/kg和维生素E50mg/kg灌胃,空白对照组和D-半乳糖模型组进行等体积生理盐水溶液灌胃.小鼠断颈处死后立即取大肠和小肠,检测大、小肠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半乳糖模型组大肠和小肠中iNOS活性和NO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D-半乳糖模型组比较,大豆皂苷组大肠和小肠中iNOS活性和NO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大豆皂苷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大肠和小肠衰老有减缓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NO和iNOS的调节有关.

    作者:宋朱英;金梅花;金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及其对策

    目的:浅析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采取的对应措施.方法:收集380例外科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l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针对常见风险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整体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护理存在风险性,需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研究分析,及时发现处理,提升护理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丁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肿瘤患者家属心理状态调查与分析

    肿瘤如今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癌症一下被人们视为”不治之症”,人们从意识上把癌症和死亡等同起来,谈癌色变,谈癌心颤已成为大众的心理行为.给患者带采心理上的压力恐惧害怕,而患者家属也是如此,此文对我科120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分析研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家属心理状态,为肿瘤患者的健康提供良好的社会心理支持.了解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对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重症监护室中营养支持疗法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室中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将2014年10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疗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营养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为重症监护室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对患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作者:张智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宫外孕患者临床效果影响探究

    目的:探完全程护理干预对宫外孕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宫外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实施手术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评价不同护理实施后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 围术期指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护理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外孕围术期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有] 效改善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陈世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肝硬化患者年轻化原因及健康教育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近年来,年轻的肝硬化住院患者越来越多见.肝硬化患者如不能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肝癌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对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发病年轻化的原因、健康教育对患者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综述,目的在于普及肝硬化年轻化的相关知识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对该病的认识,自觉采取有益于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从而能提高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病痛,减少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龙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8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方案,研究组采用规范化康复方案,通过精神状态量表(M)、Barthel指数(B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第一次MMSE、Fugl-Meyer、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第二、三次Fugl-Meyer、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FM(2-1)、FM(3-1)、BI(2-1)及BI(3-1)的Fugl-Meyer、BI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FM(3-2)及BI(3-2)Fugl-Meyer、BI评分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MMSE三次评分差值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规范化康复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金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新形势下分子营养学对食品科学专业的重要性分析

    分子营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营养学的一个分支,与食品营养学紧密相关.介绍了分予营养学的发生、发展,阐述了食品科学专业分子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分新了为食品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分子营养学课程的重要性,有科于新形势下学生从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和科学研究.

    作者:田玉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门诊换药护理沟通技巧的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探究急诊换药护理沟通技巧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门诊换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10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0%,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与投诉率分为0.0%、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18.0%,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换药护理中,采取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优势的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能够促进门诊换药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赵义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门诊处方不合理使用分析

    处方点评作为不合理用药的一种干预方法,对提高医院用药合理性和规范用药行为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以及原卫生部颁发的《处方管理办法》[1]、《处方点评管理办法》[2]等文件要求,本院建立了处方点评制度,定期从门诊处方中抽查一定数量的处方进行处方点评,切实加强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刘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鲁承业老师诊脉举隅

    鲁承业老师临床经验丰富,脉理精湛,学生有幸侍诊于侧,耳提面命,收获颇丰,择举一二佚事,提醒学生注重脉诊,举一反三,四诊合参.鲁老师诊病一般不待病人开口,先静心诊脉望舌,然后将初诊患者的症状或复诊病人服药后的症状结合起来,这种先从切、望入手的诊病顺序是对患者全身各部气血分布运行状态有了总体上的把握之后再结合闻、问二诊,更能充分发挥医者“各司其职,谨守病机”的辩证宗旨.而说到诊脉,老师每每诊时较长,正如“古人诊脉必满50动”云,不仅是为了全面了解脉象位、数、形、势的变化,更是掌握疾病预后的情况.

    作者:张发明;鲁承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