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监护室中营养支持疗法的应用价值

张智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 营养支持疗法, 常规治疗, 营养指标, 并发症
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室中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将2014年10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疗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营养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为重症监护室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对患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护理进展

    冠脉支架置入术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冠脉管腔的常见治疗方法,但围手术期可能出现支架内出血等并发症.本文以预防和护理为两大支点,从整体护理的角度出发,回顾新进展,尝试提出冠脉支架本后规范化的护理流程.

    作者:武敏;韩浩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方法

    目的:比较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阐发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45例为对照组,4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模式,以护理有效率和患者满意率作为考察目标.结果:在护理有效程度方面,观察组(93.33%)高于对照组(68.89%);针对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观察组为86.67%,对照组为68.89%;两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通过干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和治疗成效明显,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大范围广泛推行.体会:综合护理的干预对于缓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具有明显成效,对于提高护理满意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作者:王秋月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校级精品课程《药剂学基础》的建设体会与思考

    《药剂学基础》作为校级精品课程,经过两年的精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教师素养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目前本课程已经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的评审,成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作者:董立县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索氏提取法对中药瑞香狼毒中黄酮类的提取研究

    为研究狼毒的药性,论文以瑞香狼毒为研究对象,用索氏提取法对瑞香狼毒根部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聚酰胺树脂柱进行分离并使用紫外和液相色谱方法测定,来研究该化合物的性质.结果表明,瑞香狠毒乙醇提取液中含有较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提取条件的设置还不太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别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大豆皂甙和大豆异黄酮对衰老小鼠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豆皂苷和大豆异黄酮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只清洁级昆明小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D-半乳糖模型组、大豆皂苷低剂量组、大豆皂苷高剂量组、大豆异黄酮低剂量组、大豆异黄酮高剂量组和维生素E阳性对照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注射3000mg/kg的D-半乳糖以制备衰老模型,同时各给药组分别给予50mg/kg、100mg/kg 大豆皂苷和50mg/kg、100mg/kg大豆异黄酮及50mg/kg维生素E灌胃,空白对照组和D-半乳糖模型组20mL/Kg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周每天不间断.未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24小时后对小鼠进行断颈处死,立即取血.比色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半乳糖模型组血清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D-半乳糖模型组比较,大豆皂苷和大豆异黄酮给药组血清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豆皂苷和大豆异黄酮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衰老有减缓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小鼠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吴敬文;金梅花;金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探讨信息技术提高病案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病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病案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完善病案信息管理工作,服务于广大患者,不断提升病案利用率,简化病案管理流程,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作者:陈亚妮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浅析布鲁氏杆菌病的预防及管理

    目的:浅析布鲁氏杆菌病在基层农牧区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布鲁氏杆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患者特征性临床表现等常见原因进行准确诊治.结果:经积极预防,准确诊断,减少发病,从而降低经济负担.结论:通过对布病的传染、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以期有助于控制布病感染率和发病率,减少布病对人类的损害.

    作者:段秀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医“和法”在小儿脾胃疾病中的应用

    “和法”是中医临床的主要治法之一.通过对“和法”理论与临床多角度、多层面的阐发,历代医家不断拓展“和法”的理论范畴.因此,“和法”概念,也有了狭义、广义之分.其中“和法”的内涵,即“和法”的本质属性.“和法”是通过健运人体枢机、调和病机关系,针对表里上下失和、阴阳气血营卫失和、脏腑气机失和、寒热互结或寒热格拒等病机矛盾的一类治法,重在“和解”与“调和”.“和法”的外延,即“和法”的范畴.“和法”包括“和解法”与“调和法”.和解法包括:和解少阳法、开达膜原法、调和营卫法;调和法包括:调和脏腑法、调和气血法、平调寒热法.调和脾胃法是和法的其中之一,也是临床上治疗脾胃疾病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针对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脾胃升降失常,寒热互结于中焦的病机,运用健脾和胃降逆的方药进行治疗的方法.经典的代表方为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广泛用于小儿疾病,如厌食、泄泻、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肠系膜淋巴结炎、胆囊炎等,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本论文主要从半夏泻心汤的药物功效及相互配伍方面,分析本方在小儿厌食中的应用,并发挥了卓越的疗效.

    作者:王芳;赵淑景;李海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探究

    目的:分析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接受介入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4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护理服务模式的不同分为接受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服务的综合干预组(n=70)和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的常规护理组(n=70).结果:综合干预组患者心理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以及躯体功能等生存质量指标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运用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为接受介入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剖宫产产妇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观察

    目的:研究对剖宫产产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90例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与优质组45例,对照组接受科室一般产后护理措施,优质组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及心理状态.结果:优质组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的孕妇,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大部分产妇心理状态正常,且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主诉护理质量好.

    作者:张英;闫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吩嗪的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本文概述了吩嗪的DNA的嵌入和结合等相互作用、拓扑异构酶的抑制作用以及抗氧化和抗电荷转移等作用机制,旨在发现生物活性更好的吩嗪化合物.

    作者:居斌;高小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预见性护理在ERCP术后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患者进行观察,并进行可预见性的护理,降低了患者ERCP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与程度.方法:分析80例ERCP术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ERCP术后进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收效良好.结论: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防治ERCP术后并发症,并对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梁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用于小针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用于小针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66例患者均进行小针刀手术治疗,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法结果:观察组(97%)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84.8%)护理满意度,组间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综合护理用于小针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有助于降低复发率,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崔长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细节管理在提高血库工作质量中的应用

    血液的储存状况与患者的救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若血液储存出现异常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会直接导致患者丧失生命.而血库是保管血液的主要部门,有效的管理能够保证血库工作有效运转,同时能够提升血液储存的安全性.本文就针对细节管理在提高血库工作质量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旨在为日后的血库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作者:管静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乐加)对经择期剖宫产术娩出的新生儿脐血血气值的影响

    目的:观察择期剖宫产术前应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对新生儿娩出后即刻脐血血气值和娩出后3-5d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拟行择期剖宫产术的产妇101例,随机分入乳酸钠林格氏液组(R组,n=49)和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组(L组,n=52).产妇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并快速静滴10ml/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R组)或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L组),随后行硬膜外麻醉下的剖宫产术.检测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娩出后即刻脐动脉、脐静脉血气值(PH值、PO2、PCO2、HCO3-、BG、乳酸、钠、钾、镁、钙水平)和娩出后3-5d的黄疸指数.结果:除外R组产妇身高略高于L组(162.8±4.3cm vs.160.8±4.4cm.P<0.05),两组产妇其余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新生儿脐血的PH、PaO2、PaCO2和HCO3-的无统计学差异.R组脐动脉、脐静脉的BG、Mg2+均低于L组,乳酸水平均高于L组(P<0.05).术后5d,R组新生儿黄疸指数高于L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使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行血容量预充,可显著改善新生儿内环境,并降低娩出后早期的新生儿黄疸水平.

    作者:朱琳佳;桂波;蒋秀红;饶竹青;倪燕;沈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住院药房肠内营养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住院药房肠内营养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从我院住院药房的数据库中调取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我院住院患者肠内营养药物使用的种类、数量、不同科室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分析.结果:从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使用肠内营养药物的种类从4个品种增加到8个品种,使用的频率和数量也有提高.其中使用肠内营养药物较多的科室有内科ICU、外科ICU、心胸外科、神经外科.结论:随着肠内营养药物的普及,临床医生对于住院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地提高.

    作者:周杨;干小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体会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常是多条引流管共存,而每一条引流管末端放置的位置不同其他引流,其目的和名称也不同.颅脑手术的病人常置引流管于不同部位,以缓解颅内高压及血液的积聚.本文介绍了颅脑手术后病人头部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对引流管的精心护理和观察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引流管的异常现象也可及时发现并得到处理.确保引流管的功能,对监测病人的病情,促进病人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纯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3月对我院门诊药房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比较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门诊药房差错上报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门诊药房实行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后差错上报率0.18%低于对照组药房管理模式0.89%,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行精细化管理后患者满意度(95.41±4.69)分高于实行精细化管理前患者满意度(78.46±5.74)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模式可提高门诊药房的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发药差错的发生,此管理模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西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新形势下分子营养学对食品科学专业的重要性分析

    分子营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营养学的一个分支,与食品营养学紧密相关.介绍了分予营养学的发生、发展,阐述了食品科学专业分子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分新了为食品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分子营养学课程的重要性,有科于新形势下学生从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和科学研究.

    作者:田玉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手术室护理探讨

    目的:探究引致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探究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方法:选择20l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骨科无菌手术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和引致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12.00%,观察组为4.0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切口感染者的人数共计8例,占总数的16.00%.从影响手术质量因素方面进行探究,主要为参观人员进出次数,接台手术,手术位置,地点,时间等.结论:对于实施骨科无菌手术者,在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参观人员进出次数,接台手术,手术位置,地点,时间等因素,选择有针对性的手术干预措施,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因此该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宁;张璐;李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