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纯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教育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81例确诊为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微信平台向其定期发送有关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有关的微信内容,观察患者出院后5个月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教育能够使CKD患者获得较多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疾病的发展.
作者:宋芬;张素珍;黄爱玲;李艳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回顾品管圈活动在医院中的应用现状及取得的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的相关文献回顾分析医院、护理人员和患者三个方面带采不同的质量改进和成效.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漏扫率明显下降,进一步提高了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患者的满意度.结论:使医院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取得艮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了医院形象.
作者:丰利;姬宏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小儿全麻斜视手术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对199例小儿全麻斜视矫正手术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手术方法:根据斜视情况行斜视矫正手术,手术切口分别为角膜缘切口及穹窿部切口采用喉罩及气管插管加静脉全麻.手术前对患儿进行充分呼吸道准备,消化道准备,心理护理,眼部护理,术后麻醉苏醒后的监护及术后眼部症状观察护理.结果:经应用综合全面护理措施,术后呕吐11例、严重躁动不安6例、均给予及时对症处理,无术眼稳定性改变所引发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全麻斜视矫正术,在手术前后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可减少麻醉并发症和手术并发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朱萍;武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以四氯化碳(CCl4)为主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应用非常广泛,但制备过程中常出现动物不明原因死亡、形成肝硬化等问题,本文对皮下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进综述,旨在提高皮下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成功率,为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及肝纤维化治疗药物的筛选奠定基础.
作者:杨超;李晖;谭勤锐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探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acute pancreatitis in pregnancy,APIP)临床疗效的影响.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常处于情绪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的精神状态,对疾病的治疗及恢复产生较大影响.对此,我科根据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策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抗压环境,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消除不良情绪,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蒋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术中配合.方法:回顾我院于2014年8 月-2016年8月进行的87台妇科腹腔镜手术,探讨术中配合.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6d出院,平均出院时间为(5.04±0.12) d.结论:保证手术成功需要医生精湛专业技能以及完整的设备,也需要医护默契的配合.
作者:冉晴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比较量化健康教育与随机健康教育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量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学习主动性、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0.05);观察组患者年龄越大掌握疾病知识越差,文化程度越高掌握疾病知识越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患者进行量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健康教育的实施,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巧林;包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在进行血液透析前,首先要建立一条血管通路,又称血液通路.通过血管通路,经过透析机和透析器的处理,将体内多余的水分、电解质及毒素清除出去,将接近正常成分的血液通过这条通路送回体内,血管通路的建立是保证透析的一个重要条件,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进步,血管通路技术亦不断发展,但血液透析患者的特点决定其血管条件普遍较差,血管通路的建立及维持越显困难,并发症较多[1].我们在理论上和临床工作中进行了追踪和探索,现综述如下:
作者:韩冰;刘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辣椒素(capsaicin,CAP)对大鼠内脏机械刺激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喂食CAP饲料),对照组(B组,喂食普通饲料) 实验分为3期(Ⅰ期:喂食1天;Ⅱ期喂食1周;Ⅲ期:喂食4周),A组分为A1、A2、A3组,B组分为B1、B2、B3组,每组10只.每组检测内脏对机械刺激的敏感性;胃、十二指肠粘膜屏障及TRPV1的表达.结果:(1)机械刺激敏感性:A2组显著高于B2组(P<0.05);A3组显著低于B3组(P<0.05).(2)胃、十二指肠粘膜屏障完整.(3)TRPV1的表达:A2组显著高于B2组(P<0.05).结论:小剂量CAP可改变大鼠内脏机械刺激的敏感性,这可能和胃、组织TRPV1的表达有关.
作者:胡容;彭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建立依折麦布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对同一厂家3批次依折麦布片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对比平皿法和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方法验证的结果,确定适用于依折麦布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果: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验证中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控制菌检查中,试验组检出太肠埃希菌.结论:建立依折麦布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为: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控制菌均采用薄膜过滤法.
作者:陈瑞;王霞;朱梅;王明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恶性胸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观察手术的安全性、术后并发症以及导营堵塞的预防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无发生术后出血、感染、气胸、胸液外渗等,导管滑脱10例,术后导管堵塞6例.结论: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安全有效,但要加强置管护理,减少引流不充分及导管堵塞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雅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评估颈椎病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62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81,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81,行中医护理干预),对2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上肢、颈、头等部位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2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安全可行,值得临床使用和积极推广.
作者:曲甜甜;张大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引致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探究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方法:选择20l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骨科无菌手术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和引致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12.00%,观察组为4.0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切口感染者的人数共计8例,占总数的16.00%.从影响手术质量因素方面进行探究,主要为参观人员进出次数,接台手术,手术位置,地点,时间等.结论:对于实施骨科无菌手术者,在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参观人员进出次数,接台手术,手术位置,地点,时间等因素,选择有针对性的手术干预措施,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因此该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宁;张璐;李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增强扫描的护理措施.方法:2015年8月-2016年8月月我院约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CT增强扫描.实施扫描前护士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使其心率达标.结果:200例患者中,190例心率在70次/分以下,5例患者平静休息时心率在70以下,上机后心率便上升至80至100次/分和心律不齐,而以失败告终.有3例检查后有痒感,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在冠状动脉CT增强扫描中,心率的控制和屏气成功是扫描成败的关键.
作者:王月红;王秀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妇科围手术期患者对健康宣教内容的需求,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妇科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首先统计出本科室排列前五位手术类别,对住院符合本五类疾病的170名妇科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开放性问卷调查.了解其在围手术期对健康教育的不同需求,接受健康教育的时间、内容.结果: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认为健康教育处方很重要,希望所得健康教育内容的前四位是出院指导,疾病相关知识,发病原因,饮食.结论:妇科手术患者都为女性,有特殊的心理需求,针对患者本身特点开展健康宣教,能使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娜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药物镇痛分娩法在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将2016年3月至5月来我院生产的8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对镇痛要求的差别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4例,一组为观察组,使用了药物镇痛分娩法;另一组为常规组,按产妇的要求未采用镇痛方法.通过对两组产妇临床反应的观察来分析探讨镇痛分娩的效果.结果:使用了药物镇痛法分娩的观察组产妇与实验组与常规组相比产妇的助产发生率和产程时间有明显的降低.结论:使用药物镇痛分娩有明显的助产作用,降低了产程时间,提高了分娩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国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在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过程中,应用肝素钠与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进行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40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静脉血标本,将每例标本3 ml分别注入普通试管及肝素钠、肝素锂抗凝管中,于同一生化仪上对常规生化项目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体检者的血清与肝素锂抗凝血浆相比有差异,但在其余UA、BUN、DBiL、CHO、LDH等25个项目方面相关性良好(r>0.800) 结论:部分常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可用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作为标本,但需建立回归方程或血浆参考体系,少数项目不宜用肝素类抗凝血浆.
作者:沈学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护理.探讨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用自制的中药膏外敷,辅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方法、疗效、作用原理和护理体会.方法:对照组50例,患儿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用自制的中药膏外敷患处,比较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硬肿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复温、喂养、供给足够热量、补液、纠酸、控制感染、吸氧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外敷中药与硬肿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杜秀敬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起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近两年我院就诊的疑似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PHILIPS公司生产的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按胆囊常规检查法进行,行多切面观察胆囊.对超声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疑似胆囊息肉病变经超声诊断43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固醇性息肉20例,炎性息肉12例,胆囊腺瘤7例,胆囊腺增生2例,早期胆囊癌2例.超声诊断胆固醇性息肉16例、炎性息肉14例、胆囊腺瘤8例,胆囊腺增生2例,早期胆囊癌2例,术前未有明确诊断1例.误诊4例,误诊率为9.30%.声像图表现为胆囊内壁上可探及向腔内凸起的单个或多个乳头状和(或)不规则形状偏强回声团,基底部较窄,或有蒂与胆囊壁相连,后方未见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部分患者合并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结论:超声显像在胆囊息肉样病变判定有无病变的诊断方面及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做出初步判定方面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可对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指导临床随诊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韩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浅析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采取的对应措施.方法:收集380例外科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l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针对常见风险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整体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护理存在风险性,需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研究分析,及时发现处理,提升护理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丁爽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