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实践体会

田雪;陈富华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心理护理
摘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也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专家研究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的变异,该病主要通过呼出的飞沫、排出的体液及被污染的物品进行传播[1],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情较重,进展快,部分患者迅速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死率较高。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六和丹治疗宫颈癌术后淋巴囊肿6例

    目的:探讨中药六合丹辅助治疗宫颈癌术后淋巴囊肿的疗效,为宫颈癌术后发生淋巴囊肿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6例宫颈癌术后淋巴囊肿的患者在给予常规的消炎。止痛等对症处理的基础上予以中药六合丹外敷。结果:6例患者淋巴囊肿较前缩小,下肢肿胀消退,疼痛缓解,恢复良好。结论:中药六合丹辅助治疗宫颈癌术后淋巴囊肿效果明显,值得临床科室推广。

    作者:伏东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PI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初探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PI教学法的效果。方法:对PI 教学法的概念进行分析,探讨PI 教学法应用与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结果:PI 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互动性较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掌握重点和难点。结论:通过对 PI 教学法的相关概念分析,得知将其应用于内科护理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骆燕芳;芦慧;孙仁娟;王青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作用探讨

    目的:探索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0例疑似子宫腺肌症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分析超声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诊断正确率、声像图表现。结果: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症患者中的敏感度为93.75%,特异度为90.00%,诊断正确率为93.75%,漏诊率为6.25%,误诊率为10.00%,而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子宫形态饱满,呈球形状,可见偏强回声区或中等偏低回声区。结论: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症患者中诊断效果显著。

    作者:苏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剖宫产术后腹胀原因探讨与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胀原因及护理措施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在我院住院剖宫产术后腹胀的78例产妇,进行术后腹胀原因探讨及护理效果总结。结果:剖宫产妇产术后腹胀原因因素为术前术后饮食不当、术后活动量较少、术中麻醉药物的影响及手术持续时间延长等。讨论:通过协助翻身、按摩、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加强饮食管理、促进麻醉药物排泄、提高操作技能等处理后,腹部胀气状况得到减轻以致消除。做好剖宫产术后宣教工作及采取有效护理,既能减少剖宫产术后腹胀发生,又能减少产妇腹胀带来的痛苦,有利于剖宫产术后恢复,保障母亲及婴儿安全。

    作者:陆凤英;黄婧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双膦酸盐类药物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作用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治疗乳腺癌继发骨转移的重要药物。早期实验研究显示出双膦酸盐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但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存在冲突,随着几个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完成,明确了双膦酸盐,在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郧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血栓发生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对PICC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神经外科实施品管圈前、后带管患者资料共300例,活动开展前150例记对照组,活动开展后150例记观察组,品管圈活动将严格按照规范步骤实施,比较两组血栓发生率、护理质量、患者满足度等。结果:观察组血栓发生率(0)较对照组(2.67%)显著降低,护理质量(93.15±2.67)分、患者满意度(95.27±2.49)分,均较对照组[(4.38±5.28)分、(80.13±3.16)分]明显提高,组间差异十分显著(P均<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培花;范金环;马宁;陈曦;高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住院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

    住院患者失眠较为常见。生理因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是造成住院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金曼乔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1月进行产前超声心电图检查的3236例孕妇资料进行分析,经超声心电图诊断为胎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孕妇73例,对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引产者胎儿或出生后新生儿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73例行尸检或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70例,3例无异常,其准确率为95.8%,产前诊断与产后确诊结果对比显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产后确诊结果显示,畸形发生率高的为室间隔缺损,占25.71%,其次为法洛四联征,占17.14%。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有效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筛查诊断,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钟智波;谢妙珍;杨仁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

    目的:对并发症状性癫痫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展开探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68例并发症状性癫痫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针对性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展开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杨诗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综合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复发患者不良情绪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复发患者不良情绪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复发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比较一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HAS 和 HDS 评分均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恶性肿瘤复发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顺利完成治疗,并改善生命质量。

    作者:杨妮娜;林金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风险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2015年6月起,我院产科实施风险管理措施,选取2015年6月前的孕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6月之后的8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前组应用风险管理,后组应用常规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态度、沟通能力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产科中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有助于避免护患纠纷、危险事件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苏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鸡尾酒疗法在TKA术后的镇痛效果

    目的:探讨鸡尾酒疗法在TKA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通过选取2013年至2015年在我科行TKA术后的60例患者按照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分组对比。实验组采用注射鸡尾酒疗法,对照组采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两组患者术后8,24,36,48h的疼痛采用VAS评分进行评分。结果:在术后1-2天内试验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p<0.05)。结论:TKA 术中应用鸡尾酒疗法(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可以在术后早期减少疼痛评分并且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同时不良反应较少,为临床镇痛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的镇痛方法。

    作者:高旭旺;熊屹;杨彦君;唐良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其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40例)施予综合性康复护理,对照组(40例)施予常规性护理,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后,观察组 MMSE 评分、ADL 改善程度明显较对照组优越,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可使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有效改善,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作者:公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合作式教学在口腔内科实验课教学中的实践

    在教学活动中,不止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在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知识之外,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且合作式的教学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因此在口腔内科实验课教学中使用合作式教学能够为我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医学人才。

    作者:毕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肛门直肠痛诊治概述

    肛门直肠痛在肛肠疾病中是十分普遍的,多数患者因肛门直肠痛就诊。在临床上,肛门直肠痛能通过检查发现明显原因者,常易于治疗;但有时虽经反复多次检查,仍找不出引起肛痛原因者,治疗起来颇感棘手。

    作者:佟咏梅;赵洪斌;侯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产妇产褥期的整体护理探析

    目的:探析产妇产褥期整体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分娩产妇共计134例作研究对象,按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两组。67例接受常规护理,设对照组。67例接受整体护理,设研究组。比较两组。结果:两组中研究组发生会阴切口感染、乳腺炎和产褥感染的几率较低,满意度较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产褥期实施整体护理,护理效果好,不易发生切口感染、乳腺炎等,康复迅速,产妇极为满意,应推广。

    作者:郝凌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肿瘤患者picc血栓形成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肿瘤内科2014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肿瘤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168例,对PICC置管后的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68例患者中发生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有21例,堵管发生率12.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疾病分期(OR=2.345)、PICC导入长度(OR=3.137)、导管维护不及时(OR=2.075)、激烈活动(OR=1.274)是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针对肿瘤患者发生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率。

    作者:杨妮娜;林金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县(区)级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体制改革再思考

    目前卫生和计生部门的合并使得十五年前的基层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体制的双重改革,需要落实到现在卫计部门主体身上,强化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本文重点分析了此次两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改革误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个体制改革的再思考。

    作者:李云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与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手术室出现的医疗纠纷的相关资料,对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手术器材灭菌不彻底,护理人员态度不够认真,工作安排不合理,与患者难以进行有效沟通,自身护理技术不过关,进行防范措施制定时,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结论:为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及时分析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有助于改善手术室环境,为手术患者提高更好的护理服务。

    作者:徐志宏;田瑞银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经鼻内窥镜行寰椎异物(子弹)取出术的护理

    寰椎异物在临床上不多见,但如果处理不当出现的并发症较为严重。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手段是切开取出异物,而经鼻内窥镜行寰椎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术后护理方法与传统手术护理相比有一定的特点。我科于2014年11月收治一例颌面部枪击伤右侧寰椎异物(子弹)患者,入院后行经鼻、口内窥镜寰椎异物取出术,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患者顺利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向悠琼;黄茂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