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忠民;顾文奇;罗从风
费起礼 1958年9月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医疗系,分配至天津市立人民医院骨科,1971年2月迁入天津医院.1965年起从事手外科专业,1988年晋升主任医师,现任天津医院骨科医师进修班主任.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作者:梁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成人获得性扁平足畸形(adult acquired flatfoot deformity,AAFD)是成人足踝常见的疾患,炎症、退变和外伤导致的胫后肌功能不全(posterior tibial tendon dysfunction,PTTD)是主要发生原因,而胫后肌断裂后弹簧韧带(spring ligament,SP)应力增加导致内侧足弓塌陷和后足力线不良是主要病理特征.判断其临床分期并采取正确方法 治疗无疑是重要的.早在1936年就有学者发现,50年代至70年代相关文献增多,目前AAFD和PTTD命名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作者:韩一生;黄兆松;张振宇;宋杨;王树森;裴国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ACL)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的韧带损伤.近年来,随着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ACL重建的固定方法 也不断创新.本文分析了2006年12月至2007年10月我科采用4种固定方法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大平;崔国庆;陆伟;肖德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报告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方法 和疗效. 方法 2003年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患者49例,按Sanders分型:Ⅰ型6例,Ⅱ型15例,Ⅲ型28例.Ⅰ型行单纯跟骨外侧壁截骨,Ⅱ型根据有无高度丢失行距下关节原位或撑开植骨融合,Ⅲ型需同时行跟骨体部截骨或通过移植髂骨块宽度来纠正内外翻畸形.用多枚空心螺钉固定结合短腿石膏制动,确保关节融合. 结果 49例获得平均18.4个月随访,距下关节融合时间平均12.8周.术后的平均距跟高度、距骨倾斜角、距跟角、跟骨携带角均比术前明显改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从术前的平均25.7±4.3分提高至后随访时的74.9±4.8分.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应以术前临床和影像学评估为基础,根据患足的畸形和患者的期望值选择个体化方案,进行跟骨外侧减压、矫正后足内外翻畸形并融合距下关节.
作者:施忠民;顾文奇;罗从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对22项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评价在闭合性髋部骨折或长骨骨折的围手术期中,静脉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疗效.与未应用静脉抗生素组相比,术前静脉应用抗生素(术前单剂量抗生素应用或术前联合术后多次应用)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深部感染、浅表感染、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当应用短效抗生素预防术中感染时,多次剂量应用可以明显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但是,当应用长效抗生素预防感染时,单剂量应用组与多剂量应用其他短效抗生素组效果相当.在比较抗生素多剂量给药疗法间或不同给药方式间(口服或静脉给药)对预防感染的疗效时发现,不论采取何种方法 ,预防感染的效果均无明显差异.
作者:Dan C Norvell;王簕;杨云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今秋9月,雨水特别淅沥,萦绕心间的拳拳思念也时时荡漾起伏.借着赴重庆参加七届全国创伤学会委员会议的机会,我决定借道成都前往探望汶川大地震中转送深圳市人民医院救治并经我治疗的其中三位重伤员:
作者:潘晓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作者:聂兰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阿仑膦酸钠(ALN)复合羟基磷灰石(HA)涂层假体,检测局部释放的ALN对骨溶解的抑制作用. 方法 选择18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三组均于左侧胫骨平台处向胫骨髓腔竖直植入HA涂层假体.在植入前,实验组于HA涂层表面复合ALN 5 mg,且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涂层表面均匀涂抹25μg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颗粒,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12周取左侧胫骨行骨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以及影像学测馈,检测ALN体外释放周期,并评估抗骨溶解效果.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骨皮质厚度(+9.26%)、假体生物力学固定强度(极限抗剪强度:+36.42%、表观抗剪刚度:+37.79%、总能量吸收值:+30.00%)、骨-假体接触率(+44.40%)、假体周围骨体积分数(+16.07%)、骨矿化水平(钙盐沉积岛平均而积:+598.86%、钙盐沉积岛面积分数:+650.11%)和假体周围骨密度(+62.05%)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成骨细胞活性的各项参数(类骨质表面:+33.53%、类骨质厚度:+49.60%、骨形成速率:+91.62%、松质骨骨矿沉积率:+48.04%、皮质骨骨矿沉积率:+60.42%)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非多孔HA涂层假体复合ALN的局部释放可以明显抑制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ALN在预防磨屑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过程中能够增强成骨细胞活性.
作者:牛舜;孔令擘;杨重飞;朱庆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胸腰椎骨折脱位涉及神经损伤可分为无损伤、部分损伤和完全损伤三种.对我们自1996年3月至2006年3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或骨折脱位,且不伴神经功能损伤患者60例,其中手术治疗39例,非手术治疗31例,现对两组治疗的中远期随访结果 ,报告如下.
作者:郑平;刘永军;史宝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方法 2005年2月至2008年10月收治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2.5~15.3岁,平均13.8岁.右踝9例,左踝2例.X线片示11例患者均为外侧二部分关节内三平面骨折,其中2例伴腓骨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6例,切开复位内固定5例. 结果 11例患者获平均24个月(6~36个月)随访.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6例,良3例,一般2例.手术患者中2例(预后一般的病例)出现感染及伤口周围皮肤局部坏死. 结论 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是青少年踝关节所特有的复杂骨折,其骨折形态由损伤时骨骺骨化的程度和所受暴力的大小所决定.术前CT多维重建是获得准确诊断,选择合理入路的前提.如果骨折移位 >2 mm或保守治疗不能达到解剖复位或复位无法维持,建议切开复位内固定.理想预后的基础是解剖复位.
作者:沈雷;陆骅;蒋雷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RP)与地塞米松(DEX)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为PRP临床骨组织修复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BMSCs分为单纯血清培养组(FCS组)、PRP诱导组和DEX组,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钙盐沉积染色,RT-PCR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Ⅰ型胶原(Coll-Ⅰ)、骨连接蛋白(ON)、中心结合因子(Cbfα1)mRNA表达系统评价PRP的成骨分化能力. 结果 PRP抑制了BMSCs向三角形、多角形细胞转变,DEX则诱导BMSCs向三角形、多角形细胞转变;PRP抑制了ALP分泌,钙盐沉积;DEX增加了ALP分泌,促进钙化结节形成.与FCS组相比,DEX促进了ALP、OCmRNA表达,PRP抑制了ALP、OC mRNA表达;PRP、DEX对Coll-Ⅰ、ON、Cbfα1 mRNA表达均无影响.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PRP对人BMSCs体外成骨分化的直接作用是抑制效应;在体外PRP并不能代替DEX作为人BMSCs成骨分化的诱导因子.
作者:程文俊;金丹;裴国献;江汕;相大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组合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手术技巧. 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组合皮瓣移植治疗36例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采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组合携带健侧胫后血管的单桥式皮瓣修复14例,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组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1例,游离背阔肌皮瓣组合带健侧胫后血管的单桥式皮瓣修复6例,游离胸脐皮瓣组合局部转移腓肠肌皮瓣修复3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组合游离胸脐皮瓣修复1例,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游离胸脐皮瓣分别组合携带顺、逆行健侧胫后血管的双桥式皮瓣修复1例. 结果 本组有3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并进行了血管探查,解除动脉危象后1例游离皮瓣成活,1例游离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另1例静脉栓塞探查术后游离皮瓣部分坏死.其余33例患者移植组织令部成活,创面一期修复,总成功率为97.2%(35/36).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患肢足踝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采用不同形式的组合皮瓣移植,为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技术方法 ,手术虽有一定风险,但可有效降低伤残率,恢复肢体功能,缩短疗程.
作者:任高宏;任义军;王钢;胡稷杰;黎润光;裴国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掌指骨骨折在手外伤中较为常见.由于掌指骨短小并呈管状,其骨折后传统的石膏及小夹板固定难以达到或维持理想的复位效果.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术较为复杂,还易导致不同程度的骨折畸形愈合或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近年来,微型钢板内固定技术发展已成熟,且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固定效果及愈后疗效,但术后有并发伤口感染、肌腱粘连、骨折不愈合等缺点.
作者:马涛;刘鑫;徐永清;李春晓;赵万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制一种适合于经跗骨窦切口经皮插入式的跟骨微创钢板,探讨其在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自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经跗骨窦切口入路,采用跟骨经皮插入式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8例(40足),其中SandersⅡ型22足(Ⅱa型6足,Ⅱb型14足,Ⅱc型2足),Ⅲ型18足(Ⅲab型7足,Ⅲac型10足,Ⅲbc型1足).根据X线片对手术前后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ohlers角和Gissanes角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临床功能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得3~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X线片示术后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ohlers角和Gissanes角均获得满意矫正,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显示:优32足,良6足,可2足,优良率95.0%.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 结论 采用经跗骨窦切口跟骨插入式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性骨折不仅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而且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夏胜利;王子平;王秀会;陆耀刚;王惠中;吴祖明;朱汉光;付备刚;崔崟;马晓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跗横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5月至2008年1月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同定治疗跗横关节骨折脱位15例,骨折脱佗按Main分型:Ⅰ型8例,Ⅱ型2例,Ⅳ型1例,Ⅴ型4例.对骨折脱位行切开复位内同定,使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恢复维持足内外侧柱的长度.术后指导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拆除内、外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获得11~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3例失访.术后3个月AOFAS评分为(68.6±3.9)分,术后6个月为(72.9±2.6)分,术后1年为(77.5±4.6)分,所有患者均能自丰行走,无需进一步治疗. 结论 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跗横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除了使骨折脱位解剖复位外,更应注意恢复足内外侧柱的长度.
作者:薛剑锋;陈云丰;施忠民;邵雷;张长青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介绍胫骨远端后柱骨折的概念、解剖、分型,探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Ⅲ型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胫骨远端关节面近似梯形,将其前后分成两部分,前1/2较宽称为前柱,后1/2较窄称为后柱.包括原始的后踝以及胫骨远端后侧干骺,骨折线由后上斜向后下的波及远端关节面≤50%的胫骨远端骨折称为后柱骨折.根据其解剖特点结合CT平扫加三维重建将后柱骨折分为三型:Ⅰ型:后穹隆骨折,骨折线不超过后穹隆骨折,骨块<后柱的1/4;Ⅱ型:1/4<骨块≤1/2;Ⅲ型:骨块>后柱的1/2.自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共收治胫骨远端后柱骨折95例,其中27例Ⅲ型后柱骨折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并获得随访. 结果 27例患者获得12~50个月(平均35.7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时间10.0~13.5周(平均11.3周),完全负重时间11.0~14.3周(平均12.1周).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术后1年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平均(97±3)分,其中优19例,良7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6.3%.术后1例患者出现伤口浅表感染,经保守治疗痊愈.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同定失效以及腓肠肌挛缩等并发症. 结论 胫骨远端后柱骨折的概念及分型理念为胫骨远端后侧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指导方式,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远端Ⅲ型后柱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要熟悉胫骨远端后侧解剖结构、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谢鸣;方真华;张松;赵晶晶;胡家朗;汤洁;郑琼;勘武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探讨左旋咪唑(LMS)对骨折创伤后机体红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创伤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选取30只成年健康雄性家兔随机分为两组(n=15):创伤对照组(A组)与创伤用药组(B组).麻醉后,两组家兔均于小转子下方3 cm截骨并用钢板螺钉固定,其中A组不予处理,B组于术前30 min按照24 mg/kg肌肉注射LMS.所有家兔均于术前30 min,术后30 min、1 d、4 d、7 d抽取血样,分别测定红细胞丙二醛含量;检测不同时间点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花环率(R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TERR),以及血流变性、红细胞刚性指数、聚集指数、变形指数等. 结果 红细胞免疫在术后30 min、1 d、4 dRC3bRR、NTERR B组比A组同时相高,而RICR B组比A组同时相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三项指标A组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在术后30 min、1 d、4 d红细胞中丙二醛均比术前高,同时B组比A组同时相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创伤能引起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脂质过氧化增强,流变性变差;LMS可以明显改善创伤后红细胞生物学行为,即可能对于降低骨折创伤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王友华;应朗;刘璠;陆跃;喻德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玉米醇溶蛋白(zein)仿生三维多孔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方法 将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载人海藻酸钠或zein制成复合物.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噻唑蓝分析法以及碱性磷酸酶染色与定量检测,分别比较zein和海藻酸钠对BMSCs体外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取24只8周龄裸鼠,随机分为两组,制成肌袋植入异位成骨模型.对照组单纯植入zein,实验组植入zein与兔BMSCs复合物.术后2、4、8和12周取材进行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 与海藻酸钠相比,zein在任何时间段均能够更好地促进兔BMSCs的体外增殖和分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单纯植入zein相比,BMSCs能够增强zein体内诱导成骨的作用. 结论 zein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作者:屠锦雯;曲志虎;芮云峰;黄金刚;童海骏;张晓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四肢骨折髓内钉固定后,有时会发生髓内钉远端骨折.锁定钢板问世以前,常用的方法 是更换长的髓内钉或换用普通钢板固定等;这些方法 创伤大,患者不易接受.因此,寻找一种创伤小,患者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是骨科医生们追求的目标.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我们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8例8处四肢骨折髓内钉固定后远端再骨折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正廉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