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湿热环境下大鼠爆炸伤组织缺损创面动物模型的建立

朱新勇;方驰华;马俊勋;张伟

关键词:爆炸伤, 高温高湿, 软组织缺损, 动物模型, 大鼠
摘要:目的建立湿热环境下大鼠爆炸伤软组织缺损的动物模型,以供对爆炸伤引起的战伤慢性创面的病理、病理生理学以及修复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采用8#瞬发纸制电雷管为爆炸源模拟爆炸性武器的爆炸冲击波,致伤大鼠背部软组织,建立大鼠背部爆炸伤软组织缺损动物模型.采用检测致伤参数,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的动物伤情、愈合时间及死亡率.结果创伤4h两组的病理观察基本相同.6~8h后高温高湿组较常温常湿组创面及肌肉变色区明显扩大且有腐败臭味,有感染现象;而常温组12~24h始出现明显臭味.常温常湿组21d伤口基本愈合,愈合率为83.3%(15/18);高温高湿组21d愈合率为0,28d愈合率为11.1%(2/18).软组织创面范围(6.5±1.4)cm×(7.5±0.7)cm×(1.7±0.2)cm.结论该背部爆破冲击复合伤软组织缺损动物模型能较真实地模拟爆炸伤的致伤效果,伤情与实际爆炸伤接近,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为湿热环境下爆炸伤慢性创面基础与救治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充填材料和生物力学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后凸成形术(PKP)是在影像装置引导下,将骨水泥通过椎弓根途径注入压缩骨折或破坏的椎体内,目的是止痛和稳定、重建病变椎体,具有微创、并发症低等优点,PKP还有增加椎体高度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不同充填材料的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并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论.评价了不同充填材料、不同充填量以及材料在椎体内的分布等对椎体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目前PVP和PKP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在手术操作、充填材料等方面发展的方向.

    作者:刘宏建;杜靖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Gamma钉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经验.方法2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Gamma钉内固定手术治疗(Evans 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12例,Ⅳ型9例).结果经4~15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术中尽可能恢复股骨转子后内侧皮质的完整性;正确的操作、固定钉恰当固定位置及加强术后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马勇;徐文华;徐屹;黄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东莞石碣镇2427例工伤患者伤情调查

    目的探讨东莞石碣镇住院工伤患者的伤因、伤情和救治情况.方法调查2427例工伤住院病员的伤因、伤情、救治及劳保状况等指标.结果患者多为18~30岁的年轻打工人员,伤因主要与机械设备有关(73.4%);工伤主要表现为软组织严重损伤、肢体末端毁损伤、骨折脱位三大类,其中手外伤占79.6%;86.6%的伤者能够30min内被送入院,平均住院天数(12.05±11.26)d.自费患者占85.6%,其中10.6%的伤者由于经济问题经急诊处理后自行要求出院.结论年轻人是本地区工伤高发人群,手外伤常见;机器致伤为主要病因;患者多能得到早期及时救治,但后续治疗不足.

    作者:叶淦湖;张勇;赵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外固定支架生物学固定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胫腓骨外固定支架生物学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行Bastiani外固定支架固定,2周拆线后开始微动,每2周复查X线至有大量骨痂停止微动,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6周已有少量骨痂生长,10~12周有较多骨痂生长,5个月已达临床骨愈合.结论外固定支架生物学固定胫腓骨骨折,能明显缩短骨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质量,且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郑南生;黎早敏;林坚平;宋世峰;姚伦龙;王书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

    目的介绍采用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方法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采用交锁髓内钉(远端不交锁)治疗肱骨干骨折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9~59岁,平均38岁.AO分型,A型24例,B型11例,C型1例,均采用闭合复位、顺行插钉技术,远端不交锁,术后第2天肩肘带保护下开始功能锻炼,不采用其它外固定.结果随访26例,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病例伤口I/甲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9周,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肱骨干骨折较好方法,远端可不交锁.

    作者:龚伟华;孙月华;唐坚;俞超;戴克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应用Moss Miami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目的探讨Moss Miami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施行后路手术Moss Miami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固定.结果27例随访6~24个月,无断棒断钉,伤椎前后高度及椎管狭窄率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11例有脊髓损伤患者中,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10例分别提高2~3级,1例A级无变化.结论Moss Miami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操作简单,复位固定效果满意.

    作者:郭奇峰;温世锋;徐中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湿热环境下大鼠爆炸伤组织缺损创面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湿热环境下大鼠爆炸伤软组织缺损的动物模型,以供对爆炸伤引起的战伤慢性创面的病理、病理生理学以及修复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采用8#瞬发纸制电雷管为爆炸源模拟爆炸性武器的爆炸冲击波,致伤大鼠背部软组织,建立大鼠背部爆炸伤软组织缺损动物模型.采用检测致伤参数,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的动物伤情、愈合时间及死亡率.结果创伤4h两组的病理观察基本相同.6~8h后高温高湿组较常温常湿组创面及肌肉变色区明显扩大且有腐败臭味,有感染现象;而常温组12~24h始出现明显臭味.常温常湿组21d伤口基本愈合,愈合率为83.3%(15/18);高温高湿组21d愈合率为0,28d愈合率为11.1%(2/18).软组织创面范围(6.5±1.4)cm×(7.5±0.7)cm×(1.7±0.2)cm.结论该背部爆破冲击复合伤软组织缺损动物模型能较真实地模拟爆炸伤的致伤效果,伤情与实际爆炸伤接近,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为湿热环境下爆炸伤慢性创面基础与救治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

    作者:朱新勇;方驰华;马俊勋;张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组合式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端ⅢC型骨折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端ⅢC型开放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本组23例,均为胫骨近端ⅢC型骨折,采用组合式跨关节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端及膝关节,修复损伤血管.结果术后22例远端肢体均获成活,1例因缺血时间过长截肢.19例获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采用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端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侯志勇;赵昌平;张伯锋;李衡;齐向北;潘进社;李增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997年5月~2001年5月我科收治的25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和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平均随防时间为10个月,根据Baird等评分标准,优17例,良4例,总体优良率为84%.结论Pilon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较佳,尽可能采用内固定治疗,尽量避免一期关节融合术.

    作者:黄继锋;黄卫兵;夏平光;徐峰;刘曦民;王庆;陈庄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出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其中髋部骨折组30例均为新近骨折并有X线片为诊断依据,30例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与之对应.全部对象均行骨密度测定;采静脉血,EDTA抗凝;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白细胞,置-80℃保存;分离的白细胞中提取DNA;基因位点DNA扩增;PCR扩增产物SSCP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组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组载脂蛋白E基因2型、3型、4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5、0.80和0.15,0.1167、0.5667和0.3167,而30例健康对照组依次为0.10、0.8667和0.0333.载脂蛋白E基因4型等位基因频率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7.520,P<0.01);骨质疏松组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组携带载脂蛋白E基因4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组携带载脂蛋白E基因4型频率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结论载脂蛋白E4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密切相关性;载脂蛋白E4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尤其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一个有用的标志物.

    作者:陶军;许永武;都丽;刘燕;万琼;刘小琴;庄传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骶前静脉的解剖及在骨盆骨折大出血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骶前区静脉的解剖和骨盆骨折大出血的关系.方法结合50例骨盆骨折伴盆腔内血管损伤出血f临床病例救治,选成年尸体标本5具,研究骶前区静脉走行,骶骨的解剖学特点,骨折部位与出血的关系.结果骶前区静脉由骶前静脉丛和骶椎椎体静脉组成,有广泛的侧支循环,骶骨C区骨折及严重的B区骨折易损伤骶前静脉丛.临床骶前静脉出血者经剖腹探查证实、止血.结论骶骨C区骨折及严重的B区骨折易引起骶前静脉丛损伤.一旦确诊应立即恢复骨盆环的完整性,腹外加压止血,非必要时不能行剖腹探查止血.

    作者:张英泽;宋朝晖;潘进社;彭阿钦;韩长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犬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的实验研究

    目的以化学去细胞同种坐骨神经移植修复犬坐骨神经的长段缺损,观察其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方法15犬分成去细胞同种神经组(实验组)6犬、自体神经组(对照组Ⅰ)6犬、新鲜同种神经组(对照组Ⅱ)3犬.右侧坐骨神经造成5.0cm长缺损,以上述三种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6个月行步态分析、神经电生理及神经再生观察.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Ⅰ在运动功能恢复,踝关节运动步态,小腿三头肌运动诱发电位、感觉诱发电位,移植段内新生轴突、血管及雪旺细胞,远端胫神经内有髓神经纤维及靶肌肉运动终板等方面非常相似.对照组Ⅱ神经功能始终无恢复,移植段被吸收.结论化学去细胞同种神经移植物修复犬粗大长段神经缺损时不会被宿主排斥和吸收,其近期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与自体神经移植无明显差别.

    作者:衷鸿宾;侯树勋;陈秉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索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CAF),恢复解剖头臼对应能力及与之对应的围手术期处理;为降低残疾,减少与避免中青年日后全髋置换提供经验.方法1997年8月~2003年2月ATMFS治疗CAF28例:新鲜15例,陈旧13例;新鲜与陈旧CAF重建解剖型髂骨臼后壁分别为3例与2例.结果所有使用ATMFS的CAF病例均有效固定于解剖位.随访8~63个月,平均11.8个月.15例新鲜CAF术后3.2个月患髋功能达健侧水平;11例陈旧CAF术后5.5个月达健侧水平.异位骨化2例,1例为BrookerⅣ型异位骨化,1例外展受限.结论ATMFS可用于治疗CAF,易使CAF有效固定于解剖位;其围手术期设计行之有效;优良率96.43%.同时,也在CAF与人工关节之间探辟了新径,降低残疾,减少与避免中青年全髋置换,提供了经验.

    作者:张春才;许硕贵;禹宝庆;徐卫东;沈洪兴;苏佳灿;王家林;纪方;汪滋民;王继芳;王家让;王爱民;梁雨田;沈惠良;胡玉华;王振昊;李重茂;陈宗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自2000年10月~2003年8月用交锁髓内钉共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58例.均采用不扩髓开放复位及静力型固定,6~8周后改动力型固定30例.结果58例均得到随访,平均16个月(6个月~2年).愈合时间为16~40周,平均22周.伤口浅层感染5例,延期愈合8例,大隐静脉损伤2例.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一些并发症必须引起重视,并尽力预以防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早期彻底清创是防止肢体深部感染的关键.

    作者:罗宗富;何春雷;黄希勤;廖文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显微外科与血管化组织工程组织的构建

    血运重建是组织再生的基础,要获得组织工程化组织必须保证植入体内的种子细胞尤其是材料内部的种子细胞能够获得及时充分的营养.因此血供的重建就成为组织工程由基础向临床应用的关键性环节.血液供应的重建方法主要有:利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血管生长,采用血管内皮细胞与成骨细胞联合移植的方法,或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可通过带蒂筋膜瓣包裹、带血供肌瓣包裹或血管束植入的方法,在构建组织工程化组织的同时建立其血液供应.组织工程化组织在临床应用时,如果修复邻近的缺损,只需在原位进行血管化;但在缺损局部软组织条件差、常常无法找到可供利用的筋膜瓣、肌瓣或血管束的情况下,可异位构建血管化的组织工程组织,二期采用显微外科方法通过带血管的组织移植修复缺损.

    作者:裴国献;魏宽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骶骨骨折的治疗(附11例报告)

    目的探讨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骶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耻骨联合双钢板加骶骨棒固定11例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骶骨骨折,并分析其临床结果.结果11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2年.2例遗留会阴部的麻木和足下垂,后者经胫后肌转位治愈;1例有骶髂部的慢性疼痛,需间断服用止痛药物;其余均恢复满意.结论应用耻骨联合双钢板加骶骨棒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骶骨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东生;王先泉;王伯珉;王鲁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掌侧型Barton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介绍掌侧型Barton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腕掌侧切口,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应用AO-T型钢板内固定,无需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无切口感染,平均骨愈合时间8周,功能评定优.结论掌侧型Barton骨折应用AO-T型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无需外固定,腕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师玉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肱骨骨不连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肱骨骨不连的原因和不同固定、植骨方法治疗肱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肱骨骨不连进行回顾性分析.固定方式:钢板内固定30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12例,单臂或组合式外固定架8例,异体骨板加螺钉内固定1例.植骨来源:自体髂骨植骨16例,重组合异种骨植骨(RBX)12例,自体髂骨联合RBX植骨17例,异体骨植骨2例,异体骨联合RBX植骨2例.结果51例患者中,2例失访.49例随访8个月~9年,平均4年7个月.总愈合率89.8%,钢板治疗组愈合率83.3%,外固定架治疗组愈合率100%,交锁髓内针治疗组愈合率100%.12例单独应用RBX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全部愈合;自体髂骨联合RBX植骨15例愈合,愈合率88.2%;自体髂骨植骨14例愈合,愈合率87.5%.结论髓内针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骨不连较钢板优越,创伤小,固定确实,功能恢复满意;RBX植骨治疗骨不连,安全、无免疫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好,对促进骨愈合疗效可靠.

    作者:刘建;王志刚;孟国林;胡蕴玉;黄鲁豫;袁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

    目的应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26例,同时行横突间、关节突植骨融合.椎体的复位控制在伤椎原有高度的90%左右.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2.5个月.26例均固定坚固,无l例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26例植骨均融合,22例伤椎椎体高度恢复,4例残留20%~30%的压缩未恢复.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级,3例A级未恢复,其余均有1级以上恢复.结论TENOR脊柱系统操作简便,可实施三维矫正固定并可定量调节复位,固定坚固.椎体的复位控制在伤椎原有高度的90%左右,可减小伤椎椎体内的空隙,可能有利于椎体骨折愈合,增加前柱、中柱的稳定性.

    作者:胡小鹏;金晨;许志兴;刘勇章;吴揭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16例报告

    目的观察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股骨髁上骨不连均采用断端修整、自体髂骨植骨及DCS内固定治疗,5例伴有膝关节粘连者同时行膝关节松解术.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8个月.在4~9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合并膝关节粘连者功能也获得明显改善.参照Shelboume疗效评定标准,优8例,良5例,功能优良率达81.3%.结论应用DCS固定+自体髂骨植骨后,骨折端可获得坚强内固定及持久的压应力,有利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作者:倪增良;邵嵘;徐增成;何斌;康庆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