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黄继锋;黄卫兵;夏平光;徐峰;刘曦民;王庆;陈庄洪

关键词:Pilon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 外, 关节融合术
摘要:目的评价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997年5月~2001年5月我科收治的25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和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平均随防时间为10个月,根据Baird等评分标准,优17例,良4例,总体优良率为84%.结论Pilon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较佳,尽可能采用内固定治疗,尽量避免一期关节融合术.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Gamma钉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经验.方法2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Gamma钉内固定手术治疗(Evans 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12例,Ⅳ型9例).结果经4~15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术中尽可能恢复股骨转子后内侧皮质的完整性;正确的操作、固定钉恰当固定位置及加强术后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马勇;徐文华;徐屹;黄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四种下颈椎内固定技术初始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比较

    目的比较四种下颈椎内固定技术在两种颈椎失稳模型中的初始稳定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力学依据.方法应用6具新鲜人颈椎标本测定其正常值后,制成三柱损伤和前柱损伤模型.按顺序依次测四种内固定技术下的稳定性并进行比较:①后路侧块螺钉钢板(AP),②前路自锁钢板+后路侧块钢板(OP+AP),③前路自锁钢板(OP),④椎弓根螺钉钢板(TP).结果三柱损伤模型中OP及AP在侧弯及旋转上达不到正常的稳定度.OP+AP及TP在各向运动上达到稳定.前柱损伤模型则四种技术在各向运动均能达到稳定.两种模型中,AP稳定性强于OP,而弱于OP+AP及TP,后两者间相似.结论OP可以稳定前柱缺损模型但不能稳定三柱损伤,不支持单纯前路钢板在临床颈椎三柱损伤中的应用;AP稳定性较高,但仍不能稳定三柱损伤模型;OP+AP稳定性强;TP固定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稳定性更强,基本上达到OP+AP固定后稳定度.

    作者:夏军;顾昕;黄煌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

    目的介绍应用新型掌部小切口行腕管松解术.方法对确诊为腕管综合征的68例(89侧)患者采用新型掌部小切口行腕管松解术,该切口为纵行、位于鱼际纹尺侧2~3mm、长约2.0~2.5cm,近端不超过远侧腕横纹.结果经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消失,拇短展肌肌力、握力、捏力、皮肤感觉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差异在统计学极具显著意义(P<0.001).本组无任何神经血管并发症,无1例出现腕掌部瘢痕疼痛.结论本切口具有安全、损伤小、直视下松解腕管并同时可行正中神经内松解和尺管松解、手术瘢痕小等诸多优点,是腕管松解术的一种新型、可靠的手术入路.

    作者:刘璠;朱鸣镝;程映华;茅天;樊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肠道通透性研究

    目的测定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探讨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变.方法健康志愿者、骨折并发感染患者各15名,口服乳果糖、甘露醇液后采集6h尿样,尿样和乳果糖、甘露醇的标准样经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甘露醇峰、乳果糖峰出峰时间稳定,峰面积随含量增加而增加,并且呈线性相关;骨折并发感染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尿样中的乳果糖含量和乳果糖/甘露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甘露醇含量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存在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

    作者:姚玉川;王继德;金丹;熊德鑫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骶骨骨折的治疗(附11例报告)

    目的探讨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骶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耻骨联合双钢板加骶骨棒固定11例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骶骨骨折,并分析其临床结果.结果11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2年.2例遗留会阴部的麻木和足下垂,后者经胫后肌转位治愈;1例有骶髂部的慢性疼痛,需间断服用止痛药物;其余均恢复满意.结论应用耻骨联合双钢板加骶骨棒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骶骨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东生;王先泉;王伯珉;王鲁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腰神经后支阻滞治疗腰神经后支损伤引起的下腰腿痛

    目的观察腰神经后支阻滞,治疗腰神经后支损伤后引起的下腰腿痛效果.方法选择腰神经后支损伤引起下腰腿痛病5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3个月后进行随访,按照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0%,优良率83.0%.对照组有效率83.3%,优良率64.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腰神经后支损伤引起的下腰腿痛,选择损伤部位的腰神经后支阻滞,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罗德轩;王达建;王新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逆行隐血管蒂股骨内侧髁骨瓣、骨膜瓣加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

    目的探讨胫骨缺损、骨不连新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3月~2002年6月以逆行隐血管蒂股骨内侧髁骨瓣、骨膜瓣加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9例.结果随访6个月~1年7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治疗结果:优8例,良1例.结论该方法具有固定可靠,加快骨折愈合进程,早期活动关节,疗效可靠,易于推广等优点,是治疗胫骨骨不连的较好方法.

    作者:娄宏亮;杨连根;安小刚;张增方;韩守江;琚童军;苗洁;李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

    目的应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26例,同时行横突间、关节突植骨融合.椎体的复位控制在伤椎原有高度的90%左右.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2.5个月.26例均固定坚固,无l例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26例植骨均融合,22例伤椎椎体高度恢复,4例残留20%~30%的压缩未恢复.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级,3例A级未恢复,其余均有1级以上恢复.结论TENOR脊柱系统操作简便,可实施三维矫正固定并可定量调节复位,固定坚固.椎体的复位控制在伤椎原有高度的90%左右,可减小伤椎椎体内的空隙,可能有利于椎体骨折愈合,增加前柱、中柱的稳定性.

    作者:胡小鹏;金晨;许志兴;刘勇章;吴揭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肱骨骨不连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肱骨骨不连的原因和不同固定、植骨方法治疗肱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肱骨骨不连进行回顾性分析.固定方式:钢板内固定30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12例,单臂或组合式外固定架8例,异体骨板加螺钉内固定1例.植骨来源:自体髂骨植骨16例,重组合异种骨植骨(RBX)12例,自体髂骨联合RBX植骨17例,异体骨植骨2例,异体骨联合RBX植骨2例.结果51例患者中,2例失访.49例随访8个月~9年,平均4年7个月.总愈合率89.8%,钢板治疗组愈合率83.3%,外固定架治疗组愈合率100%,交锁髓内针治疗组愈合率100%.12例单独应用RBX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全部愈合;自体髂骨联合RBX植骨15例愈合,愈合率88.2%;自体髂骨植骨14例愈合,愈合率87.5%.结论髓内针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骨不连较钢板优越,创伤小,固定确实,功能恢复满意;RBX植骨治疗骨不连,安全、无免疫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好,对促进骨愈合疗效可靠.

    作者:刘建;王志刚;孟国林;胡蕴玉;黄鲁豫;袁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犬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的实验研究

    目的以化学去细胞同种坐骨神经移植修复犬坐骨神经的长段缺损,观察其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方法15犬分成去细胞同种神经组(实验组)6犬、自体神经组(对照组Ⅰ)6犬、新鲜同种神经组(对照组Ⅱ)3犬.右侧坐骨神经造成5.0cm长缺损,以上述三种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6个月行步态分析、神经电生理及神经再生观察.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Ⅰ在运动功能恢复,踝关节运动步态,小腿三头肌运动诱发电位、感觉诱发电位,移植段内新生轴突、血管及雪旺细胞,远端胫神经内有髓神经纤维及靶肌肉运动终板等方面非常相似.对照组Ⅱ神经功能始终无恢复,移植段被吸收.结论化学去细胞同种神经移植物修复犬粗大长段神经缺损时不会被宿主排斥和吸收,其近期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与自体神经移植无明显差别.

    作者:衷鸿宾;侯树勋;陈秉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应用Moss Miami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目的探讨Moss Miami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施行后路手术Moss Miami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固定.结果27例随访6~24个月,无断棒断钉,伤椎前后高度及椎管狭窄率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11例有脊髓损伤患者中,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10例分别提高2~3级,1例A级无变化.结论Moss Miami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操作简单,复位固定效果满意.

    作者:郭奇峰;温世锋;徐中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16例报告

    目的观察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股骨髁上骨不连均采用断端修整、自体髂骨植骨及DCS内固定治疗,5例伴有膝关节粘连者同时行膝关节松解术.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8个月.在4~9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合并膝关节粘连者功能也获得明显改善.参照Shelboume疗效评定标准,优8例,良5例,功能优良率达81.3%.结论应用DCS固定+自体髂骨植骨后,骨折端可获得坚强内固定及持久的压应力,有利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作者:倪增良;邵嵘;徐增成;何斌;康庆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掌侧型Barton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介绍掌侧型Barton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腕掌侧切口,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应用AO-T型钢板内固定,无需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无切口感染,平均骨愈合时间8周,功能评定优.结论掌侧型Barton骨折应用AO-T型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无需外固定,腕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师玉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疗效.方法对1998年1月~2002年10月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67例(76肢)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采用闭合、小切口或有限切开复位,用三维瞄准器锁定骨折远近端.结果平均随访14.1个月,肢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5%(62/67),一期骨折愈合率90.8%(69/76).平均骨临床愈合时间6.7个月.2例软组织感染,感染率2.6%,2例髓内钉断裂.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应常规静力固定,不剥离或少剥离骨膜,不强求解剖复位,尽量闭合复位、有限扩髓,是目前治疗股骨干粉碎性或多节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岩;陈庆泉;侯春林;苟三怀;陈爱民;欧阳跃平;匡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Gamma钉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并发症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Gamma钉与DHS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所致并发症的原因.方法1997年4月~2002年12月应用Gamma钉与DHS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152例,出现各种并发症15例.其中Gamma钉组23例,男10例,女13例;Evans分型:Ⅰ型2例,Ⅱ型6例,Ⅲ型10例,Ⅳ型5例.DHS组129例,男57例,女72例;Evans分型:Ⅰ型18例,Ⅱ型27例,Ⅲ型53例,Ⅳ型31例.DHS组采用AO推荐的手术方法.Gamma钉组参照Grosse推荐的手术方法.结果136例获随访,DHS组出现髋内翻6例,拉力螺钉切出2例,会阴部压疮l例,拉力螺钉滑移1例,死亡1例.Gamma钉组出现髋内翻2例,拉力螺钉切出1例,股骨颈基底骨折1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7.2%和89.3%.结论Gamma钉与DHS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均有良好的疗效,我们应根据骨骼的质量、骨折块几何形状、复位情况、内固定的设计、内固定的位置以及手术设备条件和医师熟练操作程度等选择不同固定方式,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永强;王龙滨;蒋建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外固定支架生物学固定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胫腓骨外固定支架生物学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行Bastiani外固定支架固定,2周拆线后开始微动,每2周复查X线至有大量骨痂停止微动,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6周已有少量骨痂生长,10~12周有较多骨痂生长,5个月已达临床骨愈合.结论外固定支架生物学固定胫腓骨骨折,能明显缩短骨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质量,且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郑南生;黎早敏;林坚平;宋世峰;姚伦龙;王书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湿热环境下大鼠爆炸伤组织缺损创面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湿热环境下大鼠爆炸伤软组织缺损的动物模型,以供对爆炸伤引起的战伤慢性创面的病理、病理生理学以及修复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采用8#瞬发纸制电雷管为爆炸源模拟爆炸性武器的爆炸冲击波,致伤大鼠背部软组织,建立大鼠背部爆炸伤软组织缺损动物模型.采用检测致伤参数,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的动物伤情、愈合时间及死亡率.结果创伤4h两组的病理观察基本相同.6~8h后高温高湿组较常温常湿组创面及肌肉变色区明显扩大且有腐败臭味,有感染现象;而常温组12~24h始出现明显臭味.常温常湿组21d伤口基本愈合,愈合率为83.3%(15/18);高温高湿组21d愈合率为0,28d愈合率为11.1%(2/18).软组织创面范围(6.5±1.4)cm×(7.5±0.7)cm×(1.7±0.2)cm.结论该背部爆破冲击复合伤软组织缺损动物模型能较真实地模拟爆炸伤的致伤效果,伤情与实际爆炸伤接近,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为湿热环境下爆炸伤慢性创面基础与救治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

    作者:朱新勇;方驰华;马俊勋;张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无移位性舟状骨骨折--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比较

    目前有中度的证据支持使用螺钉内固定代替石膏制动治疗无移位舟状骨骨折.和接受石膏制动的患者相比,采用螺钉内固定的患者骨愈合时间短,恢复工作的时间更早.但能否有效工作,以及早期恢复工作是否会导致任何功能受限,这点尚不清楚.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肩关节后脱位罕见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1岁,因6d前头晕跌地左肩受伤后疼痛、活动障碍就诊.伤后曾往三所医院就医,拍摄左肩X线片和进行CT扫描检查均未获明确诊断.

    作者:林共周;印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东莞石碣镇2427例工伤患者伤情调查

    目的探讨东莞石碣镇住院工伤患者的伤因、伤情和救治情况.方法调查2427例工伤住院病员的伤因、伤情、救治及劳保状况等指标.结果患者多为18~30岁的年轻打工人员,伤因主要与机械设备有关(73.4%);工伤主要表现为软组织严重损伤、肢体末端毁损伤、骨折脱位三大类,其中手外伤占79.6%;86.6%的伤者能够30min内被送入院,平均住院天数(12.05±11.26)d.自费患者占85.6%,其中10.6%的伤者由于经济问题经急诊处理后自行要求出院.结论年轻人是本地区工伤高发人群,手外伤常见;机器致伤为主要病因;患者多能得到早期及时救治,但后续治疗不足.

    作者:叶淦湖;张勇;赵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