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骶前静脉的解剖及在骨盆骨折大出血中的临床意义

张英泽;宋朝晖;潘进社;彭阿钦;韩长伶

关键词:骨盆骨折, 出血, 骶前静脉, 骶骨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骶前区静脉的解剖和骨盆骨折大出血的关系.方法结合50例骨盆骨折伴盆腔内血管损伤出血f临床病例救治,选成年尸体标本5具,研究骶前区静脉走行,骶骨的解剖学特点,骨折部位与出血的关系.结果骶前区静脉由骶前静脉丛和骶椎椎体静脉组成,有广泛的侧支循环,骶骨C区骨折及严重的B区骨折易损伤骶前静脉丛.临床骶前静脉出血者经剖腹探查证实、止血.结论骶骨C区骨折及严重的B区骨折易引起骶前静脉丛损伤.一旦确诊应立即恢复骨盆环的完整性,腹外加压止血,非必要时不能行剖腹探查止血.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Gamma钉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经验.方法2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Gamma钉内固定手术治疗(Evans 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12例,Ⅳ型9例).结果经4~15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术中尽可能恢复股骨转子后内侧皮质的完整性;正确的操作、固定钉恰当固定位置及加强术后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马勇;徐文华;徐屹;黄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骨形成蛋白-2基因在人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其成骨分化的作用

    目的利用构建的人骨形成蛋白-2(BMP2)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MP2,检测其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后的表达及对其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酶切鉴定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MP2,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所构建的载体导入骨髓基质细胞中,体外单层培养.分别于转染后48h和4周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碱性磷酸酶、钙化学染色方法检测BMP2的基因蛋白表达以及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pcDNA3/BMP2酶切片段的大小与理论相符.转染后细胞能检测到BMP2基因和BMP2蛋白表达,并促进成骨转化.结论pcDNA3/BMP2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可获得短暂和长期表达,并加强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

    作者:李军;范清宇;范德刚;张鹏;文艳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桡动脉茎突返支为蒂桡骨茎突骨瓣植入术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

    目的报告桡动脉茎突返支为蒂桡骨茎突骨瓣植入术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桡动脉茎突返支为蒂在桡骨茎突掀起一1.5cm×0.5cm×0.5cm的骨瓣,植入沿舟骨纵轴跨越骨折线所凿出的同等大小的骨槽,对15例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有5例患者的舟骨近端骨折块已发生缺血坏死.结果15例患者舟骨骨折全部愈合,其中5例近端已缺血坏死的舟骨骨折块又重新成活,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术后随访2~5年,患者腕关节活动良好,腕背伸时无疼痛,日常生活和工作无影响.结论采用桡动脉茎突返支为蒂的桡骨茎突骨瓣植入术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及近端骨折块缺血坏死,操作简单,治疗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建寅;郭强;王丹;张云涛;李庆泰;陈山林;栗鹏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充填材料和生物力学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后凸成形术(PKP)是在影像装置引导下,将骨水泥通过椎弓根途径注入压缩骨折或破坏的椎体内,目的是止痛和稳定、重建病变椎体,具有微创、并发症低等优点,PKP还有增加椎体高度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不同充填材料的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并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论.评价了不同充填材料、不同充填量以及材料在椎体内的分布等对椎体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目前PVP和PKP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在手术操作、充填材料等方面发展的方向.

    作者:刘宏建;杜靖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索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CAF),恢复解剖头臼对应能力及与之对应的围手术期处理;为降低残疾,减少与避免中青年日后全髋置换提供经验.方法1997年8月~2003年2月ATMFS治疗CAF28例:新鲜15例,陈旧13例;新鲜与陈旧CAF重建解剖型髂骨臼后壁分别为3例与2例.结果所有使用ATMFS的CAF病例均有效固定于解剖位.随访8~63个月,平均11.8个月.15例新鲜CAF术后3.2个月患髋功能达健侧水平;11例陈旧CAF术后5.5个月达健侧水平.异位骨化2例,1例为BrookerⅣ型异位骨化,1例外展受限.结论ATMFS可用于治疗CAF,易使CAF有效固定于解剖位;其围手术期设计行之有效;优良率96.43%.同时,也在CAF与人工关节之间探辟了新径,降低残疾,减少与避免中青年全髋置换,提供了经验.

    作者:张春才;许硕贵;禹宝庆;徐卫东;沈洪兴;苏佳灿;王家林;纪方;汪滋民;王继芳;王家让;王爱民;梁雨田;沈惠良;胡玉华;王振昊;李重茂;陈宗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掌侧型Barton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介绍掌侧型Barton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腕掌侧切口,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应用AO-T型钢板内固定,无需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无切口感染,平均骨愈合时间8周,功能评定优.结论掌侧型Barton骨折应用AO-T型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无需外固定,腕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师玉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组合式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端ⅢC型骨折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端ⅢC型开放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本组23例,均为胫骨近端ⅢC型骨折,采用组合式跨关节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端及膝关节,修复损伤血管.结果术后22例远端肢体均获成活,1例因缺血时间过长截肢.19例获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采用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端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侯志勇;赵昌平;张伯锋;李衡;齐向北;潘进社;李增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腰神经后支阻滞治疗腰神经后支损伤引起的下腰腿痛

    目的观察腰神经后支阻滞,治疗腰神经后支损伤后引起的下腰腿痛效果.方法选择腰神经后支损伤引起下腰腿痛病5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3个月后进行随访,按照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0%,优良率83.0%.对照组有效率83.3%,优良率64.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腰神经后支损伤引起的下腰腿痛,选择损伤部位的腰神经后支阻滞,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罗德轩;王达建;王新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犬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的实验研究

    目的以化学去细胞同种坐骨神经移植修复犬坐骨神经的长段缺损,观察其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方法15犬分成去细胞同种神经组(实验组)6犬、自体神经组(对照组Ⅰ)6犬、新鲜同种神经组(对照组Ⅱ)3犬.右侧坐骨神经造成5.0cm长缺损,以上述三种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6个月行步态分析、神经电生理及神经再生观察.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Ⅰ在运动功能恢复,踝关节运动步态,小腿三头肌运动诱发电位、感觉诱发电位,移植段内新生轴突、血管及雪旺细胞,远端胫神经内有髓神经纤维及靶肌肉运动终板等方面非常相似.对照组Ⅱ神经功能始终无恢复,移植段被吸收.结论化学去细胞同种神经移植物修复犬粗大长段神经缺损时不会被宿主排斥和吸收,其近期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与自体神经移植无明显差别.

    作者:衷鸿宾;侯树勋;陈秉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肩关节后脱位罕见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1岁,因6d前头晕跌地左肩受伤后疼痛、活动障碍就诊.伤后曾往三所医院就医,拍摄左肩X线片和进行CT扫描检查均未获明确诊断.

    作者:林共周;印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肱骨骨不连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肱骨骨不连的原因和不同固定、植骨方法治疗肱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肱骨骨不连进行回顾性分析.固定方式:钢板内固定30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12例,单臂或组合式外固定架8例,异体骨板加螺钉内固定1例.植骨来源:自体髂骨植骨16例,重组合异种骨植骨(RBX)12例,自体髂骨联合RBX植骨17例,异体骨植骨2例,异体骨联合RBX植骨2例.结果51例患者中,2例失访.49例随访8个月~9年,平均4年7个月.总愈合率89.8%,钢板治疗组愈合率83.3%,外固定架治疗组愈合率100%,交锁髓内针治疗组愈合率100%.12例单独应用RBX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全部愈合;自体髂骨联合RBX植骨15例愈合,愈合率88.2%;自体髂骨植骨14例愈合,愈合率87.5%.结论髓内针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骨不连较钢板优越,创伤小,固定确实,功能恢复满意;RBX植骨治疗骨不连,安全、无免疫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好,对促进骨愈合疗效可靠.

    作者:刘建;王志刚;孟国林;胡蕴玉;黄鲁豫;袁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湿热环境下大鼠爆炸伤组织缺损创面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湿热环境下大鼠爆炸伤软组织缺损的动物模型,以供对爆炸伤引起的战伤慢性创面的病理、病理生理学以及修复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采用8#瞬发纸制电雷管为爆炸源模拟爆炸性武器的爆炸冲击波,致伤大鼠背部软组织,建立大鼠背部爆炸伤软组织缺损动物模型.采用检测致伤参数,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的动物伤情、愈合时间及死亡率.结果创伤4h两组的病理观察基本相同.6~8h后高温高湿组较常温常湿组创面及肌肉变色区明显扩大且有腐败臭味,有感染现象;而常温组12~24h始出现明显臭味.常温常湿组21d伤口基本愈合,愈合率为83.3%(15/18);高温高湿组21d愈合率为0,28d愈合率为11.1%(2/18).软组织创面范围(6.5±1.4)cm×(7.5±0.7)cm×(1.7±0.2)cm.结论该背部爆破冲击复合伤软组织缺损动物模型能较真实地模拟爆炸伤的致伤效果,伤情与实际爆炸伤接近,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为湿热环境下爆炸伤慢性创面基础与救治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

    作者:朱新勇;方驰华;马俊勋;张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

    目的介绍应用新型掌部小切口行腕管松解术.方法对确诊为腕管综合征的68例(89侧)患者采用新型掌部小切口行腕管松解术,该切口为纵行、位于鱼际纹尺侧2~3mm、长约2.0~2.5cm,近端不超过远侧腕横纹.结果经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消失,拇短展肌肌力、握力、捏力、皮肤感觉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差异在统计学极具显著意义(P<0.001).本组无任何神经血管并发症,无1例出现腕掌部瘢痕疼痛.结论本切口具有安全、损伤小、直视下松解腕管并同时可行正中神经内松解和尺管松解、手术瘢痕小等诸多优点,是腕管松解术的一种新型、可靠的手术入路.

    作者:刘璠;朱鸣镝;程映华;茅天;樊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无移位性舟状骨骨折--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比较

    目前有中度的证据支持使用螺钉内固定代替石膏制动治疗无移位舟状骨骨折.和接受石膏制动的患者相比,采用螺钉内固定的患者骨愈合时间短,恢复工作的时间更早.但能否有效工作,以及早期恢复工作是否会导致任何功能受限,这点尚不清楚.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997年5月~2001年5月我科收治的25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和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平均随防时间为10个月,根据Baird等评分标准,优17例,良4例,总体优良率为84%.结论Pilon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较佳,尽可能采用内固定治疗,尽量避免一期关节融合术.

    作者:黄继锋;黄卫兵;夏平光;徐峰;刘曦民;王庆;陈庄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疗效.方法对1998年1月~2002年10月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67例(76肢)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采用闭合、小切口或有限切开复位,用三维瞄准器锁定骨折远近端.结果平均随访14.1个月,肢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5%(62/67),一期骨折愈合率90.8%(69/76).平均骨临床愈合时间6.7个月.2例软组织感染,感染率2.6%,2例髓内钉断裂.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应常规静力固定,不剥离或少剥离骨膜,不强求解剖复位,尽量闭合复位、有限扩髓,是目前治疗股骨干粉碎性或多节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岩;陈庆泉;侯春林;苟三怀;陈爱民;欧阳跃平;匡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东莞石碣镇2427例工伤患者伤情调查

    目的探讨东莞石碣镇住院工伤患者的伤因、伤情和救治情况.方法调查2427例工伤住院病员的伤因、伤情、救治及劳保状况等指标.结果患者多为18~30岁的年轻打工人员,伤因主要与机械设备有关(73.4%);工伤主要表现为软组织严重损伤、肢体末端毁损伤、骨折脱位三大类,其中手外伤占79.6%;86.6%的伤者能够30min内被送入院,平均住院天数(12.05±11.26)d.自费患者占85.6%,其中10.6%的伤者由于经济问题经急诊处理后自行要求出院.结论年轻人是本地区工伤高发人群,手外伤常见;机器致伤为主要病因;患者多能得到早期及时救治,但后续治疗不足.

    作者:叶淦湖;张勇;赵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应用Moss Miami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目的探讨Moss Miami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施行后路手术Moss Miami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固定.结果27例随访6~24个月,无断棒断钉,伤椎前后高度及椎管狭窄率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11例有脊髓损伤患者中,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10例分别提高2~3级,1例A级无变化.结论Moss Miami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操作简单,复位固定效果满意.

    作者:郭奇峰;温世锋;徐中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80岁以上髋部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髋部骨折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1995年5月~2002年12月62例80岁以上高手术风险性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对其出现的早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共14例,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心功能衰竭3例,肺部感染3例,消化道应急性溃疡2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率高,应给予认真对待,对其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进行积极的预防.

    作者:莫新发;朱文雄;卓新明;刘先银;曾析明;郭建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

    目的介绍采用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方法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采用交锁髓内钉(远端不交锁)治疗肱骨干骨折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9~59岁,平均38岁.AO分型,A型24例,B型11例,C型1例,均采用闭合复位、顺行插钉技术,远端不交锁,术后第2天肩肘带保护下开始功能锻炼,不采用其它外固定.结果随访26例,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病例伤口I/甲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9周,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肱骨干骨折较好方法,远端可不交锁.

    作者:龚伟华;孙月华;唐坚;俞超;戴克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