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形成蛋白-2基因在人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其成骨分化的作用

李军;范清宇;范德刚;张鹏;文艳华

关键词:骨形成蛋白-2, 转染,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分化
摘要:目的利用构建的人骨形成蛋白-2(BMP2)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MP2,检测其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后的表达及对其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酶切鉴定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MP2,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所构建的载体导入骨髓基质细胞中,体外单层培养.分别于转染后48h和4周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碱性磷酸酶、钙化学染色方法检测BMP2的基因蛋白表达以及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pcDNA3/BMP2酶切片段的大小与理论相符.转染后细胞能检测到BMP2基因和BMP2蛋白表达,并促进成骨转化.结论pcDNA3/BMP2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可获得短暂和长期表达,并加强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80岁以上髋部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髋部骨折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1995年5月~2002年12月62例80岁以上高手术风险性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对其出现的早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共14例,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心功能衰竭3例,肺部感染3例,消化道应急性溃疡2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率高,应给予认真对待,对其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进行积极的预防.

    作者:莫新发;朱文雄;卓新明;刘先银;曾析明;郭建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浮椎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浮椎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通过3例椎间结构严重损伤、椎体附件骨折伴椎体严重的前侧方脱位患者的早期手术探查及选择不同的内固定和植骨方式,观察脊柱脊髓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极度不稳,脊髓损伤可能相对较轻;3例均采用短节段经椎弓根后路固定,2例采用单纯椎间植骨,1例采用椎间融合器植骨;随访18~42个月,术后1例发生Io的再滑脱,3例椎间均骨性融合.结论由于椎体、附件和椎旁组织骨折损伤严重,脊髓、神经根可能被逃逸而避免严重损伤,短节段经椎弓根后路固定不利于维持伤椎间的稳定,浮椎损伤早期手术复位容易,椎间植骨能获得较高骨性融合率.

    作者:徐水养;于新民;罗建军;魏美钢;刘建;李贵山;周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充填材料和生物力学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后凸成形术(PKP)是在影像装置引导下,将骨水泥通过椎弓根途径注入压缩骨折或破坏的椎体内,目的是止痛和稳定、重建病变椎体,具有微创、并发症低等优点,PKP还有增加椎体高度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不同充填材料的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并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论.评价了不同充填材料、不同充填量以及材料在椎体内的分布等对椎体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目前PVP和PKP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在手术操作、充填材料等方面发展的方向.

    作者:刘宏建;杜靖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骶骨骨折的治疗(附11例报告)

    目的探讨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骶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耻骨联合双钢板加骶骨棒固定11例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骶骨骨折,并分析其临床结果.结果11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2年.2例遗留会阴部的麻木和足下垂,后者经胫后肌转位治愈;1例有骶髂部的慢性疼痛,需间断服用止痛药物;其余均恢复满意.结论应用耻骨联合双钢板加骶骨棒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骶骨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东生;王先泉;王伯珉;王鲁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TGF-β和BMP对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增殖和分化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取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不同方法,加入TGF-β与BMP,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其成骨样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相互作用.结果TGF-β增加成骨样细胞DNA含量,抑制ALP活性、骨钙素的产生和矿化骨基质的形成.而BMP的作用相反.联合应用时,TGF-β减弱了BMP对成骨样细胞骨钙素产生和ALP活性的增强作用,BMP降低了TGF-β对成骨样细胞DNA合成的促进作用.在序惯性给药时,早期(9d)用BMP治疗并不影响随后加入的TGF-β对成骨样细胞ALP活性和基质钙化的抑制作用.而早期(10d)用TGF-β治疗却诱导了随后加入的BMP对成骨样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结论TGF-β促进成骨细胞增殖,BMP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它们在各自的不同时期发挥对成骨样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卢卫忠;唐康来;朱庆和;杨柳;贺小兵;刘小冬;吴梅英;许建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997年5月~2001年5月我科收治的25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和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平均随防时间为10个月,根据Baird等评分标准,优17例,良4例,总体优良率为84%.结论Pilon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较佳,尽可能采用内固定治疗,尽量避免一期关节融合术.

    作者:黄继锋;黄卫兵;夏平光;徐峰;刘曦民;王庆;陈庄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应用Moss Miami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目的探讨Moss Miami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施行后路手术Moss Miami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固定.结果27例随访6~24个月,无断棒断钉,伤椎前后高度及椎管狭窄率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11例有脊髓损伤患者中,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10例分别提高2~3级,1例A级无变化.结论Moss Miami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操作简单,复位固定效果满意.

    作者:郭奇峰;温世锋;徐中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自2000年10月~2003年8月用交锁髓内钉共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58例.均采用不扩髓开放复位及静力型固定,6~8周后改动力型固定30例.结果58例均得到随访,平均16个月(6个月~2年).愈合时间为16~40周,平均22周.伤口浅层感染5例,延期愈合8例,大隐静脉损伤2例.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一些并发症必须引起重视,并尽力预以防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早期彻底清创是防止肢体深部感染的关键.

    作者:罗宗富;何春雷;黄希勤;廖文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骶前静脉的解剖及在骨盆骨折大出血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骶前区静脉的解剖和骨盆骨折大出血的关系.方法结合50例骨盆骨折伴盆腔内血管损伤出血f临床病例救治,选成年尸体标本5具,研究骶前区静脉走行,骶骨的解剖学特点,骨折部位与出血的关系.结果骶前区静脉由骶前静脉丛和骶椎椎体静脉组成,有广泛的侧支循环,骶骨C区骨折及严重的B区骨折易损伤骶前静脉丛.临床骶前静脉出血者经剖腹探查证实、止血.结论骶骨C区骨折及严重的B区骨折易引起骶前静脉丛损伤.一旦确诊应立即恢复骨盆环的完整性,腹外加压止血,非必要时不能行剖腹探查止血.

    作者:张英泽;宋朝晖;潘进社;彭阿钦;韩长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组合式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端ⅢC型骨折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端ⅢC型开放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本组23例,均为胫骨近端ⅢC型骨折,采用组合式跨关节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端及膝关节,修复损伤血管.结果术后22例远端肢体均获成活,1例因缺血时间过长截肢.19例获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采用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端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侯志勇;赵昌平;张伯锋;李衡;齐向北;潘进社;李增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

    目的介绍采用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方法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采用交锁髓内钉(远端不交锁)治疗肱骨干骨折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9~59岁,平均38岁.AO分型,A型24例,B型11例,C型1例,均采用闭合复位、顺行插钉技术,远端不交锁,术后第2天肩肘带保护下开始功能锻炼,不采用其它外固定.结果随访26例,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病例伤口I/甲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9周,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肱骨干骨折较好方法,远端可不交锁.

    作者:龚伟华;孙月华;唐坚;俞超;戴克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肱骨骨不连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肱骨骨不连的原因和不同固定、植骨方法治疗肱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肱骨骨不连进行回顾性分析.固定方式:钢板内固定30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12例,单臂或组合式外固定架8例,异体骨板加螺钉内固定1例.植骨来源:自体髂骨植骨16例,重组合异种骨植骨(RBX)12例,自体髂骨联合RBX植骨17例,异体骨植骨2例,异体骨联合RBX植骨2例.结果51例患者中,2例失访.49例随访8个月~9年,平均4年7个月.总愈合率89.8%,钢板治疗组愈合率83.3%,外固定架治疗组愈合率100%,交锁髓内针治疗组愈合率100%.12例单独应用RBX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全部愈合;自体髂骨联合RBX植骨15例愈合,愈合率88.2%;自体髂骨植骨14例愈合,愈合率87.5%.结论髓内针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骨不连较钢板优越,创伤小,固定确实,功能恢复满意;RBX植骨治疗骨不连,安全、无免疫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好,对促进骨愈合疗效可靠.

    作者:刘建;王志刚;孟国林;胡蕴玉;黄鲁豫;袁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肠道通透性研究

    目的测定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探讨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变.方法健康志愿者、骨折并发感染患者各15名,口服乳果糖、甘露醇液后采集6h尿样,尿样和乳果糖、甘露醇的标准样经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甘露醇峰、乳果糖峰出峰时间稳定,峰面积随含量增加而增加,并且呈线性相关;骨折并发感染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尿样中的乳果糖含量和乳果糖/甘露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甘露醇含量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存在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

    作者:姚玉川;王继德;金丹;熊德鑫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前景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重要的生长因子,有广泛的分布及强大的生物学活性,对骨、软骨、肌肉、血管、神经等多种组织都有积极的诱导或刺激效应,在骨科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海宁;侯筱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四种下颈椎内固定技术初始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比较

    目的比较四种下颈椎内固定技术在两种颈椎失稳模型中的初始稳定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力学依据.方法应用6具新鲜人颈椎标本测定其正常值后,制成三柱损伤和前柱损伤模型.按顺序依次测四种内固定技术下的稳定性并进行比较:①后路侧块螺钉钢板(AP),②前路自锁钢板+后路侧块钢板(OP+AP),③前路自锁钢板(OP),④椎弓根螺钉钢板(TP).结果三柱损伤模型中OP及AP在侧弯及旋转上达不到正常的稳定度.OP+AP及TP在各向运动上达到稳定.前柱损伤模型则四种技术在各向运动均能达到稳定.两种模型中,AP稳定性强于OP,而弱于OP+AP及TP,后两者间相似.结论OP可以稳定前柱缺损模型但不能稳定三柱损伤,不支持单纯前路钢板在临床颈椎三柱损伤中的应用;AP稳定性较高,但仍不能稳定三柱损伤模型;OP+AP稳定性强;TP固定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稳定性更强,基本上达到OP+AP固定后稳定度.

    作者:夏军;顾昕;黄煌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无移位性舟状骨骨折--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比较

    目前有中度的证据支持使用螺钉内固定代替石膏制动治疗无移位舟状骨骨折.和接受石膏制动的患者相比,采用螺钉内固定的患者骨愈合时间短,恢复工作的时间更早.但能否有效工作,以及早期恢复工作是否会导致任何功能受限,这点尚不清楚.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外固定支架生物学固定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胫腓骨外固定支架生物学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行Bastiani外固定支架固定,2周拆线后开始微动,每2周复查X线至有大量骨痂停止微动,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6周已有少量骨痂生长,10~12周有较多骨痂生长,5个月已达临床骨愈合.结论外固定支架生物学固定胫腓骨骨折,能明显缩短骨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质量,且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郑南生;黎早敏;林坚平;宋世峰;姚伦龙;王书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足背皮瓣与第二足趾复合及组合移植修复复杂手外伤

    目的探讨手部严重毁损伤所致的多指缺失、皮肤缺损的复杂手外伤的修复方法.方法对13例多指缺失、手部皮肤缺损的复杂手外伤行游离足背皮瓣与第二足趾复合及组合移植进行修复与再造.结果13例足背皮瓣与再造手指全部成活,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本术式由于足背皮瓣与第二足趾共用血管蒂,切取方便,皮瓣较薄,外形好,适合于修复复杂手外伤.

    作者:宋文超;胡洪良;毛新发;姜春华;王秋霞;高兴才;王占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疗效.方法对1998年1月~2002年10月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67例(76肢)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采用闭合、小切口或有限切开复位,用三维瞄准器锁定骨折远近端.结果平均随访14.1个月,肢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5%(62/67),一期骨折愈合率90.8%(69/76).平均骨临床愈合时间6.7个月.2例软组织感染,感染率2.6%,2例髓内钉断裂.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应常规静力固定,不剥离或少剥离骨膜,不强求解剖复位,尽量闭合复位、有限扩髓,是目前治疗股骨干粉碎性或多节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岩;陈庆泉;侯春林;苟三怀;陈爱民;欧阳跃平;匡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肩关节后脱位罕见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1岁,因6d前头晕跌地左肩受伤后疼痛、活动障碍就诊.伤后曾往三所医院就医,拍摄左肩X线片和进行CT扫描检查均未获明确诊断.

    作者:林共周;印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