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固定胫腓骨骨折的单侧外固定架断裂一例报告

史克明;付忠田;孙宏伟;吕先俊;李刚;欧阳宏伟;尚宝华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 单侧外固定架, 断裂, 报告, External Fixator, 开放粉碎骨折, 一期愈合, 术后伤口, 螺丝钉, 固定术, 患者
摘要:患者,男,38岁.左胫腓骨开放粉碎骨折,于2001年9月人院,立即行清创螺丝钉及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出院.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长管状骨骨折治疗进展

    长管状骨骨折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各有其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损伤的程度和性质确定.非手术治疗对于儿童骨折、成人易于手法复位的骨折及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是较理想的选择.对于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长管状骨开放性骨折、全身多发伤合并长管状骨骨折的早期救治和火器伤等,应优先采用骨外固定架治疗,而对全身情况稳定的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多段骨折、关节内骨折及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等,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并选择尽量减少对软组织血运破坏的生物学固定方法.认为今后治疗的趋势是:精心的治疗设计、微创接骨技术、良好的骨折复位、稳妥的生物学固定、早期功能锻炼,以大限度地恢复肢体的功能.

    作者:裴国献;任高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髋关节脱位牵引治疗导致骨盆倾斜双下肢相对不等长二例

    我院自1988年至2001年共收治各类髋关节脱位64例,均采用牵引治疗,2例出现骨盆倾斜双下肢相对不等长,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保江;王海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以人名命名的上肢骨折

    作者:张景僚;顾立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同种异体双手移植一例报告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双手移植重建肢体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根据ABO血型、Rh血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及淋巴细胞毒性交叉试验等,选择脑死亡者作供体,移植的双手均在腕上5cm处.移植的具体操作基本与自体断肢再植相同.术前两天及术中、术后均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术后观察、排斥反应现象的发生和生命体征及移植的肢体血液循环.结果术后经过顺利,未发生排斥反应现象.移植双手血液循环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术后l0周时尺、桡骨接骨处骨痂生长明显.术后5个月时手部的温痛觉完全恢复.术后7个月时取出尺、桡骨的内固定物同时行肌腱粘连松解术.现患者可完成洗脸、穿衣、叠被褥、持牙刷刷牙、拿勺吃饭、剥橘子、打电话、使用遥控器看电视,缓慢地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结论在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同种异体双手移植可以存活,而骨愈合和神经生长速度快于自体再植.

    作者:张信英;于钟毓;毕郑钢;杨群;张震宇;贾继峰;尚剑;张军;曹阳;韩成龙;杨成林;于方堤;孙闯;付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固定胫腓骨骨折的单侧外固定架断裂一例报告

    患者,男,38岁.左胫腓骨开放粉碎骨折,于2001年9月人院,立即行清创螺丝钉及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出院.

    作者:史克明;付忠田;孙宏伟;吕先俊;李刚;欧阳宏伟;尚宝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重度膝内侧副韧带断裂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重度膝内侧副韧带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对12例内侧副韧带严重断裂采取手术治疗,损伤程度均是Ⅲ度,即内侧副韧带的浅、深层完全断裂,部分患者伴有内侧关节囊韧带或前、后交叉韧带断裂.手术方法按解剖对合内侧副韧带采用直接缝合法或U形钉内固定.术后随访6~24月.结果12例患者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分,比较术前(平均为35分)、术后(平均为78分)得分,P<0.05.结论重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的早期手术疗效佳.

    作者:陈斌;郑银旺;周维江;潘建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生物可降解性聚乳酸管套接不同长度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套接周围神经缺损的佳特异性再生间隙长度.方法50只大鼠平分5组,采用聚乳酸管套接双侧股神经,各组间隙为0mm、2mm、5mm、8mm和12mm.12周后,采用HRP逆行示踪,组内一侧股四头肌支和对侧隐神经支之间比较标记的运动神经元或感觉神经元数量.再生神经作光镜、电镜切片.结果5mm和2mm组中运动支标记的运动神经元和感觉支标记的感觉神经元数量大,切片显示神经再生良好.结论聚乳酸管套接股神经缺损存在运动、感觉纤维特异性再生现象,其有效间隙长度为2~5mm,以5mm长度为优.

    作者:巫伟东;顾立强;詹伟彦;何开正;卢泽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TINI形状记忆合金治疗各类骨折初步报告

    我科自2001年3月~11月应用TIM形状记忆合金治疗各种类型骨折15例16处,效果良好.

    作者:范学辉;周垂宝;朱卫洁;奕军伟;刘才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超长加压钢板联合折断式加压螺纹钉治疗复杂型转子下骨折(附18例报告)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髋部骨折中处理困难的一种,特别是伴有蝶形骨块及股骨干上段骨折的青壮年患者,多由较大的直接暴力引起,骨折后移位明显,常规骨牵引等保守治疗复位效果多不理想[1],手术治疗方法较多,有各种髓内钉及钉一板结构固定,但各有其适用范围,对于本组所述的复杂型转子下骨折,上述内固定器械有其不足之处.

    作者:张焰祥;余国庆;方斌;巴振国;陈述伟;陈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骨折并发脑型脂肪栓塞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并发于骨折的脑型脂肪栓塞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例骨折并发的脑型脂肪栓塞的诊治经过,股骨干骨折3例,胫腓骨骨折3例,四肢多发骨折1例,均无颅脑外伤,于伤后9h~3d内出现嗜睡或浅昏迷,并伴有体温升高(37.7~39℃),呼吸、心率加快,贫血,胸部有少许散在的出血点.重点讨论与颅脑外伤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采取以激素(地塞米松20mg~80mg/d)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7例经1d~7d的治疗,均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四肢骨折病人伤后或术后早期突发的非颅脑损伤引起的嗜睡或昏迷,应高度怀疑脑型脂肪栓塞,与脑外伤颅内出血等鉴别后,应尽早采用以大剂量地塞米松(地塞米松40mg~80mg/d)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傅廷友;蓝朝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疗效观察

    带锁髓内钉属中心性弹性内固定,用于治疗股骨、胫骨、肱骨等长管状骨干骨折.我们自1997年至2001年7月共治疗胫骨干骨折27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史立强;刘双全;祁小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治疗分析

    经椎弓根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脱位在国内已广泛开展.我院先后使用过Disk、CD、Steffee及Rf系统,自1997年8月~2001年2月应用AF钉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合并或不合并神经系统损伤108例,取得满意效果,操作简单,固定牢固,现总结如下.

    作者:田永山;龚铁军;王永桓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白细胞-血红蛋白指数在创伤早期对伤情判断的临床意义

    创伤后早期,作为应激反应一部分的白细胞有一定变化[1,3].这种变化与伤情轻重关系如何,能否作为判断创伤程度的一项早期指标,值得研究.根据444例创伤早期白细胞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创伤早期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比值与伤情轻重有明显关系,可作为判断伤情的一项早期指标.

    作者:刘春福;曹启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根据临床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年龄在80~85岁范围内,BodyⅣ型,并且心电图提示有不同程度心梗表现,对这组病人我们采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乾;阮文辉;张成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道路交通伤研究进展

    目前全球每年因车祸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0万,伤1500万.道路交通伤的发生有不断增多趋势,且死伤者以青少年居多,多发伤居多.事故原因主要为人的因素,24岁以下年轻人与70岁以上老年人多发,有一定的事故倾向.粘性标准可作为有效的伤情指数.综合治理,加强交通安全的研究、管理与教育,健全医疗服务系统,加强创伤急救,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是减少交通事故、降低死亡率的必要措施.

    作者:王正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电子假手控制信息源的研究进展

    假肢是人缺损肢体的替代物,用以弥补缺损肢体的形状与功能.理想的假手应在形状和功能上与真手一样.它不仅能替代人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而且还要象人手一样具有优美的外形.但目前先进的电子假手仅能完成人手的极少部分功能,而且其准确率也不能令人满意.

    作者:郑修军;张键;陈中伟;陈统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细克氏针内置保髌治疗29例

    作者自1991年始对29例常规难治的髌骨粉碎性骨折病例,施以细克氏针髌骨内置而保髌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鞠道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手指开放性骨折92例报告

    本文收集我院1996~1998年以来手指开放性骨折92例,其中门诊病例34例,住院病例58例,现整理报告如下:

    作者:游浩;李皓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应力遮挡效应-寻找丢失的钥匙

    应力遮挡效应问题讨论了半个多世纪,到目前为止仍然面临很大的困惑.由于骨折愈合机制尚不明确,应力遮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受到很大的制约.

    作者:刘振东;范清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重建全跟骨缺损一例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吻合血管或带血管蒂单根或多节段腓骨移植用以修复骨干或腔性骨缺损已有很多报道.然而,用于填塞跟骨腔性缺损少有报道.我们于1999年行吻合血管的的腓骨移植治疗一例全跟骨缺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德亮;潘朝晖;张伟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