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鹏;焦兆德;侯孝廉;张玉德
髋臼骨折是常见的严重创伤之一.由于髋臼解剖位置深在,毗临关系复杂,手术难度大.既往多采用牵引等闭合整复方法疗效差.Judet等根据髋臼骨折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并通过尸体解剖设计了手术入路,为髋臼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国外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报道较多.我院自1996年3月~2000年3月共手术治疗髋臼骨折4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澄水;陈维鹏;孙东升;蒋学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髋臼骨折是髋部严重的骨折之一,治疗不当常引起严重的髋关节功能障碍.既往由于认识上的不足,检查手段的滞后,多采取保守治疗,结果听之任之,致残率高[1,2].国外Judet于1964年提出了两柱概念及其X线检查法[1],Letournel于1980年总结了大量病例后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分类法[2],随后Matta于1986年增加了顶弧角测量法[3].自此,髋臼骨折的诊治从理论到实践操作都日趋完善,积极的手术治疗成为髋臼骨折治疗的主流.而关于内固定材料选择方面报道甚少.我院于1997年1月至2001月间共收治髋臼骨折26例,其中手术治疗16例,分别应用髋臼钢板、加压螺钉、钢丝、斯氏针等内固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志平;边子虎;杨立文;黄大江;饶海群;刘思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解决骨盆不稳定性骨折固定难,易产生合并症的难题、结合骨盆的特征进行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骨盆骨折固定器,经31例骨盆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观察,随访6个月~2年零6个月,治疗前后X线检查及临床疗效评定:优15例,良10例,可6例,认为该固定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有加压、撑开、纠正旋转等多项功能结合于一体,是一种治疗骨盆不稳定性骨折比较新颖和理想的外固定器.
作者:陈德满;苏继承;付伟;王天明;曲天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骨盆骨折可并发许多严重的并发症.静脉血栓栓塞(VTE)是骨盆骨折后常见,隐蔽,易于防止其不良后果的并发症之一,它包括深静脉血栓栓塞和肺栓塞.在脊髓损伤,四肢骨折和骨盆损伤患者中,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性大.患者创伤后的第一个小时内的死亡原因中,肺栓塞(PE)位居第三,也是术后死亡的常见的原因.目前对于血栓栓塞的预防、筛检及治疗方面争论较多.我们在参考新文献基础上,提出以下的处置观点.
作者:孙永建;王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随着骨盆骨折的外科技术和内固定物的发展,迫切要求有一个好的分类方法以判断伤情、指导治疗.多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分类方法,近年来的一些分类方法大都以Tile 1980年提出的按骨折的病理形态结合损伤机制进行分类.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是Tile 1988年提出的骨盆骨折分类法.1996年,瑞士医生Isler和Ganz在结合Tile分类法和1990提出的AO分类法的基础上,进行精练和发展,提出了骨盆骨折新的分类法.
作者:王钢;汪群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耻骨联合分离的内固定疗效.方法切开复位钢丝固定耻骨联合分离5例.结果随访时已有3例下地行走,无腰腿痛,患肢短缩、跛行等并发症.结论钢丝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疗效满意,操作方便,创伤小,便于急诊使用,易于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付秀利;季晓风;梨兆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骨盆骨折是常见的损伤,仅次于四肢和脊柱骨折,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比后二者高约40%左右,并发症较为多见,有较高的死亡率,为10.2%[1],是非骨盆骨折的1.4倍.低能损伤引起的骨盆骨折,多为稳定骨折,临床处理比较容易,病人一般均能顺利康复.高能损伤所致骨折往往复杂而严重,临床处理困难.既往多采取保守治疗,如骨牵引、骨盆悬吊、石膏固定等方法,但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的发生率很高,达50%~60%[2].随着对骨盆骨折认识的深入,近年来主张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从而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裴国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髋臼骨折主要因交通、压砸、坠落摔伤等高能量性损伤所致,移位方式多种多样,常合并骨僵骨折、股骨头脱位、髋臼中心性骨折,髋臼与股骨头对合不良,治疗困难,愈后易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功能障碍.对髋臼骨折的治疗,目的以恢复髋臼与股骨头的对应关系,尽量保留髋关节功能.我院1988~1998年共收治31例,经手术及非手术治疗,随访29例,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白玺先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髋臼骨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大多数髋臼骨折为高能量撞击伤,常伴有生命危险.早期急救可包括输液、血管造影、手术内固定和牵引治疗.早期内固定无明显优点,急性损伤必须等病情稳定后再手术.在急性动力性出血的病人,开腹探查血管造影是控制出血的有利的治疗措施,血管造影对骨折后臀上A出血的诊断非常有用,出血的部位常在坐骨大切迹.开放性骨盆与髋臼骨折有很高的死亡率,需要早期诊断及固定,此种损伤也常合并长骨骨折.
作者:王满宜;吴新宝;荣国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髋臼骨折多见于骨盆骨折,常伴髋脱位,并发下肢其它部位骨折脱位或颅脑、脏器的损伤,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加发病率有所升高,对此病的诊断及治疗较为棘手,我院骨科自1997年6月至2000年10月共治疗十余例,资料完整者10例,为总结经验教训,现整理报告并浅谈体会如下:
作者:王宏修;宋兴杰;武爱民;刘帮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移位性髋臼骨折乃属复杂及困难治疗之关节骨折,在分类上,乃是以法国Letournel之分类为普遍.其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
作者:邱方遥;陈全木;罗惠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一种特殊类型复杂髋臼后部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与技巧,以提高髋臼骨折的诊疗水平.方法对2例髋臼后壁加后柱冠状位纵行劈裂骨折行术前CT平扫和三维重建确定骨折类型和制定手术方案,选择髋臼后入路进行骨折复位,以骨盆重建钢板和螺丝钉固定.结果2例髋臼后壁加后柱冠状位纵行劈裂骨折分别得到1年和1.5年的随访,按Matta的疗效标准2例均为优,2例均发生坐骨神经损伤,1例恢复.结论髋臼后壁加后柱冠状位纵行劈裂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复杂髋臼后部骨折,X线平片对该种骨折诊断困难,CT平扫和三维重建可以发现这种损伤,手术是治疗该种骨折的有效和可靠的方法.由于解剖位置的关系,此种骨折极易引起坐骨神经损伤,要特别加以注意.
作者:王钢;汪群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了髋臼骨折重建的预后,有必要制定严格的步骤.根据不同性质的骨折类型选择佳的手术入路、手术技巧、复位的顺序和内固定的种类.在完成手术的基础上,要进行严格的术后康复,包括各种动作、被动锻炼和步态的训练.综述多种可能的术中和术后问题和并发症的处理推荐给大家.
作者:张旭辉;王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骨盆骨折的治疗原则1.恢复骨盆环的完整性2.解剖复位,防止畸形,减少患者痛苦,促进康复.稳定及轻微移位骨折治疗原则包括:对症治疗,保护下负重活动,观察骨折的稳定及愈合状况.
作者:梁国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骨盆的解剖一、骨盆的构成骨盆由一个通过骶骨的岬、弓状线和耻骨梳(也称髂耻线)和耻骨嵴组成的界线所作的倾斜的平面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两部分,也称假骨盆和真骨盆.大、小骨盆互相连通,并通过骨盆上口或骨盆人口与体腔相续,构成体腔的一部分大骨盆.
作者:原林;高梁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解剖复位、有效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练早已成为移位关节骨折的治疗原则.然而这一原则能否适用于髋臼骨折(Acetabulum fracture,下称AC)曾有争论.反对者认为AC的X线表现与疗效并不密切相关,只复位股骨头,不解剖复位骨折,仍可取得满意疗效.相反,某些切开解剖复位者,因手术创伤导致的患病率增加,功能并不满意.60年代始,Judet系统研究AC后认为,缺乏统一合理的分类是导致手术和非手术疗效缺乏可比性的关键,鉴此提出了AC的Judet分类.此后,Letournel又对此作了简化和完善,使其更为合理.近20年的研究则证实,AC的复位质量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关节骨折的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移位AC.
作者:孙俊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多数骨盆骨折是稳定性的,不稳定性的骨盆骨折在治疗上仍存在较大的争议.1994年以来,我院收治骨盆骨折50例,对其中的26例不稳定性的骨盆骨折,进行了内固定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殷鹏;焦兆德;侯孝廉;张玉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