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鹏;焦兆德;侯孝廉;张玉德
髋臼骨折并股骨头后脱位是髋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常为高能性损伤所致;其骨折类型,移位方式多样,治疗较为困难.以往多采用牵引等治疗,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对错位明显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我院于1995年7月至2000年5月收治的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28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克氏针、螺丝钉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卓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骨盆结构复杂.平片视觉分辨率较低,缺乏纬度精确性,图像变形,结构重叠,难以清楚显示病变.二维CT(Twodimensional CT,2DCT)扫描层面薄,密度分辨率较高,避免前后重叠因素,但显示的是一系列二维断层图像.八十年代三维CT(Three-dimensional CT,3DCT)的出现,真正体现骨盆三维解剖结构特点,对其病变的诊断,治疗水平大大提高.
作者:王劲;张雪林;李树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了髋臼骨折重建的预后,有必要制定严格的步骤.根据不同性质的骨折类型选择佳的手术入路、手术技巧、复位的顺序和内固定的种类.在完成手术的基础上,要进行严格的术后康复,包括各种动作、被动锻炼和步态的训练.综述多种可能的术中和术后问题和并发症的处理推荐给大家.
作者:张旭辉;王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骨盆骨折可并发许多严重的并发症.静脉血栓栓塞(VTE)是骨盆骨折后常见,隐蔽,易于防止其不良后果的并发症之一,它包括深静脉血栓栓塞和肺栓塞.在脊髓损伤,四肢骨折和骨盆损伤患者中,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性大.患者创伤后的第一个小时内的死亡原因中,肺栓塞(PE)位居第三,也是术后死亡的常见的原因.目前对于血栓栓塞的预防、筛检及治疗方面争论较多.我们在参考新文献基础上,提出以下的处置观点.
作者:孙永建;王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在骶髂关节脱位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骶髂关节脱位15例进行X线片,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检查,通过任意旋转骨盆像,获得骨盆各个方位的图像,并摄取标准位图像6幅(前、后、左、右、入口、出口),也可根据特殊需要摄片,依照骶髂关节脱位和骨盆环的破坏程度,选择治疗方案和佳手术入路.结果15例骶髂关节脱位均能在三维CT重建中较好的显示脱位的方向和移位程度,其中6例严重脱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余9例采用保守治疗,全部病例平均随访32个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进行骶髂关节脱位三维CT重建能明确移位方向、程度,不需搬动病人,并且不受病人体位影响,同时了解骨盆环的破坏情况.对脱位进行分类评估,指导治疗,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佳位置和深度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曹向阳;张俊;陈可新;张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髋臼骨折是由高能量损害引起,手术治疗疗效肯定,这一点已被广泛接受.其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及手术并发症等,一直是开展此手术以来争论的焦点,且报道不一.1996.9~1999.8我院收治髋臼骨折26例,其中2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并发症少,现就其手术要点、并发症预防等做一讨论.
作者:姚士军;郭贺荣;周云飞;李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选择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模式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16例复杂髋臼骨折按不同类型分别用空心双头螺纹钉、拉力螺钉等予以内固定治疗.主张应用联合切口显露术野.结果全部病例随访0.5~10年,平均6年.复位按Judet方法评估:解剖复位11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1例.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优13例,良好2例,差1例.其中股骨头坏死并创伤性关节炎1例,异位骨化7例.结论复杂性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是唯一佳方法.术前准备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尤其重要.手术无创操作,术后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是术后防止静脉栓塞、股骨头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刘敬梅;王传华;潘峰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髋臼骨折是髋部严重的骨折之一,治疗不当常引起严重的髋关节功能障碍.既往由于认识上的不足,检查手段的滞后,多采取保守治疗,结果听之任之,致残率高[1,2].国外Judet于1964年提出了两柱概念及其X线检查法[1],Letournel于1980年总结了大量病例后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分类法[2],随后Matta于1986年增加了顶弧角测量法[3].自此,髋臼骨折的诊治从理论到实践操作都日趋完善,积极的手术治疗成为髋臼骨折治疗的主流.而关于内固定材料选择方面报道甚少.我院于1997年1月至2001月间共收治髋臼骨折26例,其中手术治疗16例,分别应用髋臼钢板、加压螺钉、钢丝、斯氏针等内固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志平;边子虎;杨立文;黄大江;饶海群;刘思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骨盆骨折的治疗原则1.恢复骨盆环的完整性2.解剖复位,防止畸形,减少患者痛苦,促进康复.稳定及轻微移位骨折治疗原则包括:对症治疗,保护下负重活动,观察骨折的稳定及愈合状况.
作者:梁国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髋臼骨折主要因交通、压砸、坠落摔伤等高能量性损伤所致,移位方式多种多样,常合并骨僵骨折、股骨头脱位、髋臼中心性骨折,髋臼与股骨头对合不良,治疗困难,愈后易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功能障碍.对髋臼骨折的治疗,目的以恢复髋臼与股骨头的对应关系,尽量保留髋关节功能.我院1988~1998年共收治31例,经手术及非手术治疗,随访29例,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白玺先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在70年代用外固定架处理有移位的骨盆骨折很流行.现在对于不稳定的活动出血的骨盆骨折,前部外固定架毫无疑问仍是主要手段.它运用起来简便又迅速,可提供临时的稳定,并且可填塞止血和提供临时固定.
作者:汪群力;王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髋臼骨折是常见的严重创伤之一.由于髋臼解剖位置深在,毗临关系复杂,手术难度大.既往多采用牵引等闭合整复方法疗效差.Judet等根据髋臼骨折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并通过尸体解剖设计了手术入路,为髋臼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国外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报道较多.我院自1996年3月~2000年3月共手术治疗髋臼骨折4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澄水;陈维鹏;孙东升;蒋学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与技巧,以提高髋臼骨折的诊疗水平.方法对32例移位髋臼骨折行术前CT平扫或三维重建确定骨折类型和制定手术方案,选择佳手术入路进行骨折复位,以骨盆重建钢板和螺丝钉固定.结果32例全部获得6月-4年,平均15月的随访,按Maffa的疗效标准评定.临床标准:优26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87.8%,X线标准:优24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84.6%.并发症主要有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和异位骨化.结论CT三维重建对判断髋臼骨折的部位、移位方向和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对手术入路选择和手术复位、固定具有指导作用.对于髋臼骨折的治疗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只要移位大于2-3mm,都应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选择佳入路,术中准确复位和妥善固定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钢;裴国献;顾立强;朱立军;郭刚;夏霆;林昂如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耻骨联合分离的内固定疗效.方法切开复位钢丝固定耻骨联合分离5例.结果随访时已有3例下地行走,无腰腿痛,患肢短缩、跛行等并发症.结论钢丝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疗效满意,操作方便,创伤小,便于急诊使用,易于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付秀利;季晓风;梨兆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随着骨盆骨折的外科技术和内固定物的发展,迫切要求有一个好的分类方法以判断伤情、指导治疗.多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分类方法,近年来的一些分类方法大都以Tile 1980年提出的按骨折的病理形态结合损伤机制进行分类.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是Tile 1988年提出的骨盆骨折分类法.1996年,瑞士医生Isler和Ganz在结合Tile分类法和1990提出的AO分类法的基础上,进行精练和发展,提出了骨盆骨折新的分类法.
作者:王钢;汪群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髋臼骨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大多数髋臼骨折为高能量撞击伤,常伴有生命危险.早期急救可包括输液、血管造影、手术内固定和牵引治疗.早期内固定无明显优点,急性损伤必须等病情稳定后再手术.在急性动力性出血的病人,开腹探查血管造影是控制出血的有利的治疗措施,血管造影对骨折后臀上A出血的诊断非常有用,出血的部位常在坐骨大切迹.开放性骨盆与髋臼骨折有很高的死亡率,需要早期诊断及固定,此种损伤也常合并长骨骨折.
作者:王满宜;吴新宝;荣国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多数骨盆骨折是稳定性的,不稳定性的骨盆骨折在治疗上仍存在较大的争议.1994年以来,我院收治骨盆骨折50例,对其中的26例不稳定性的骨盆骨折,进行了内固定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殷鹏;焦兆德;侯孝廉;张玉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腰骶丛神经损伤临床较为少见,主要因其位于骨盆内,与臂丛神经易受到牵拉移位、撕裂撕脱损伤不同,其受到稳定的骨盆骨性结构保护,对一般外伤作用力的抵抗力较强.只有发生了威胁生命的高能量损伤--严重的骨盆骨折、后环断裂移位时才出现腰骶丛损伤.目前,腰骶丛损伤的诊断与处理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顾立强;王钢;裴国献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