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

张惠萍;刘燕;蒋业忠

关键词:超声检查, 宫角妊娠, 间质部妊娠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对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间质部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经阴道超声和/或经腹部超声检查,对33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保守治疗证实的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重点观察子宫角部位妊娠囊或妊娠包块与子宫内膜的关系、与外周肌层厚度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观察妊娠囊或妊娠包块的血供情况.结果 24例宫角妊娠,超声诊断符合率83.3%(20/24),3例笼统诊断异位妊娠,1例误诊为间质部妊娠;9例间质部妊娠,超声诊断符合率66.7%(6/9),2例笼统诊断异位妊娠,1例误诊为宫内早孕.结论 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检查对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具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对临床决策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医学常用名词中英文对照选登(十五)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产前超声在筛查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实时二维超声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Acuson128XP/10c、PV-6000型彩超诊断仪,对13 583例孕12~40周胎儿行常规超声检查.结果 13 583例胎儿中共发现胎儿畸形108例,其中无脑儿45例,脑积水26例,内脏膨出8例,脑脊膜膨出、脊柱裂各5例,唇腭裂畸形、肛门闭锁各4例,长骨发育不良3例,头颈部淋巴管瘤2例,露脑畸形、多囊肾、小脑蚓部缺失、一手指缺如、十二指肠闭锁、致死性侏儒各1例,诊断符合率92.59%(100/108),漏诊率占7.41%(8/108).结论 产前超声筛查是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在降低缺陷发生率上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忠宝;李彤;刘瑛;马建红;管运英;黑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三维超声诊断节育器异位于腹壁1例

    患者女,24岁.孕1产1.半年后因右下腹局部疼痛就诊,查体右下腹软组织内可扪及4.0 cm×3.0 cm包块,位置表浅,有压痛.余未见异常.超声检查所见:腹部、妇科常规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右下腹高频探头(频率7.5 MHz)扫查可见皮下软组织内可见范围约5.0 cm×2.0 cm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呈条索状,内部可见条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图1).

    作者:夏运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子宫肌瘤脂肪变性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41岁.因月经紊乱1月余就诊.既往月经周期正常,此次行经较以前提前半个月,量比既往多2~3倍,有凝血块,并头昏、乏力.超声所见:子宫增大,形态失常,前壁肌层内探及团状高回声,大小约5.7 cm×4.8 cm×5.6 cm,与周围肌层分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内膜受压位置后移,单层内膜厚0.5 cm,双侧卵巢未见异常(图1).超声提示:子宫前壁肌层占位,考虑肌瘤变性.术中所见:子宫增大,前壁明显前突,表面光滑,色正常,双附件外观无异常,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作者:李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对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间质部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经阴道超声和/或经腹部超声检查,对33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保守治疗证实的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重点观察子宫角部位妊娠囊或妊娠包块与子宫内膜的关系、与外周肌层厚度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观察妊娠囊或妊娠包块的血供情况.结果 24例宫角妊娠,超声诊断符合率83.3%(20/24),3例笼统诊断异位妊娠,1例误诊为间质部妊娠;9例间质部妊娠,超声诊断符合率66.7%(6/9),2例笼统诊断异位妊娠,1例误诊为宫内早孕.结论 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检查对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具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对临床决策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惠萍;刘燕;蒋业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声通道上的条状障碍物对高强度聚焦超声声场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透过用条状障碍物模拟的肋骨后的声场分布.方法 引导HIFU声束透过肋间隙、肋缘及正对肋骨,在每种情况下将肋骨分别置于距焦平面3、6、9 cm处,采用水听器描绘出了每种情况下声场的分布.结果 轴向声压分布:在3种障碍物分布情况下,声通道上由于肋骨的存在,声压幅值较自由场下降了60%~80%,相对于自由场,-6 dB焦域的尺寸增大0.5~1.5 mm.焦点的位置相对于自由场,也发生了前移,焦点向换能器方向靠近0.1~2.3 mm.径向声压分布:在3种障碍物分布情况下,当肋骨距焦平面3、6 cm时,声压的分布出现多峰的现象,相对于自由场,声压幅值降低.当肋骨距焦平面9 cm时,在经过了肋骨之后,波束基本上还是保持了原来的形状,声压分布与自由场接近.结论 声通道上存在肋骨时HIFU焦域的声压幅值明显降低,声压幅值的降低与声束轴线与肋骨的相对位置以及肋骨距焦平面的距离有关.声通道上存在肋骨时对HIFU声焦域有影响,-6 dB焦域尺寸增加.

    作者:付丽媛;曾德平;李发琪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超声联合核素显像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放射性碘治疗后腮腺损害的观察

    目的 超声观察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接受放射性碘(~(131)I)治疗后腮腺的形态和功能变化,并结合核素显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0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接受~(131)I治疗前、后进行超声检查及核素显像,对检查参数差异性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急性损害期腮腺浅叶大厚径增大,回声减少,腮腺动脉高流速增加.治疗后3个月,腮腺回声略有增高,动脉高流速较治疗前下降,阻力指数增高.核素显像显示治疗前、后摄取指数变化不大,酸刺激后分泌率在治疗后3个月下降.治疗前、后腮腺动脉高流速与分泌率均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49、0.41,P值分别为0.021、0.019).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患者~(131)I治疗后腮腺形态和功能有一定程度变化,超声能够全面观察,结合核素显像能进行功能评价.酸刺激后腮腺动脉高流速是评价腮腺损害的参考指标.

    作者:邬宏恂;叶万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超声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

    患者女,58岁.因右侧腰痛不适2个月加重2周来我院就诊.曾于外院行超声检查,诊断右肾积水.查体:右侧肾区扣痛,尿常规检查,红细胞(++).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提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上段梗阻.

    作者:霍晓光;高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高频超声检查测量成人腕管段正中神经和部分肌腱的正常值及意义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测正常成人腕管内正中神经、拇长屈肌腱、第2指深屈肌腱和第3指浅屈肌腱的检查方法、超声表现及宽度和厚度的正常值,为超声诊断腕管内正中神经及肌腱疾病提供对比依据.方法 100例正常成人分男女两组,各50例,分别用高频超声测量双侧腕管内正中神经、拇长屈肌腱、第2指深屈肌腱和第3指浅屈肌腱的宽度和厚度.结果 得出正常成人腕管内正中神经和部分肌腱宽度和厚度的正常值.测得的正中神经、拇长屈肌腱、第2指深屈肌腱和第3指浅屈肌腱的宽度和厚度,男女两组平均数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男子组左腕与右腕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女子组左腕与右腕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测得的拇长屈肌腱、第2指深屈肌腱和第3指浅屈肌腱宽度和厚度的正常值,可供超声诊断手腕部疾病及其疗效评价做参考.

    作者:张国荣;张雷;白耀平;刘长庆;庞国庆;吴春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非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阴茎-尿道海绵体血管连接的彩色多普勒研究

    目的 探讨非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阴茎-尿道海绵体血管连接(CSS)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测22例非血管性ED患者阴茎CSS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状况.结果 勃起前所有病例阴茎均可观察到1~3支CSS,且都为朝向尿道海绵体的低速动脉频谱;勃起后阴茎可观察到CSS达4~8支,亦均为朝向尿道海绵体的动脉频谱,但其收缩期峰值速度(PSV)高于勃起前(P<0.001),RI则低于勃起前(P<0.05).阴茎勃起时CSS的PSV及RI均低于CA(P<0.001),但其PSV明显高于尿道海绵体动脉(UA)(P<0.001),而RI低于后者(P<0.001).结论 非血管性ED患者阴茎CSS为血流方向朝向尿道海绵体的动脉连接.

    作者:李进兵;沈嫱;黄道中;石小红;张峰;张建兴;林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超声辐照和SonoVue微泡在介导hAng-1基因体外转染时的作用和量效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辐照和SonoVue微泡分别使用和联用在介导hAng-1基因体外转染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辐照强度和微泡浓度对转染效率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四组A组:单纯超声辐照+质粒组;B组:微泡+质粒组;C组:超声辐照+微泡+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 C组内转染参数分别设置为超声照射强度0.5、1.0 、1.5和2.0 W/cm~2,微泡浓度5%、10%、20%、30%和40%.将连接有eGFP-C_3-hAng-1质粒的SonoVue微泡对293T细胞进行转染,48 h后检测各组基因转染效率和细胞存活率. 结果转染48 h后C组转染效率高,荧光阳性细胞数多,强度大;A组转染效率很低,见少量荧光表达;B、D组无明显基因转染发生.随着超声照射强度和微泡浓度的增加,基因转染效率会逐步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微泡浓度大于20%、超声照射强度超过1.5 W/cm~2后基因转染效率不再升高甚至降低,细胞死亡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 SonoVue微泡介导外源基因转染必须联合超声辐照才能获得较好的转染效率.对于hAng-1基因和SonoVue微泡,选择声强1.5 W/cm~2,微泡浓度20%是相对佳转染条件.

    作者:周青;朱丽敏;陈茜;郭瑞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犬心尖在左室扭转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超声研究

    目的 研究犬心尖在左室扭转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4只实验犬麻醉状态下,用电加热器对其心尖进行加热,使加热区心肌完全坏死.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加热前、后左室扭转的角度,并在心尖心肌坏死区检测心尖旋转的角度.用应变率评价左室心肌收缩功能.通过比较加热前、后的左室扭转变化来评价心尖在左室扭转中的作用,并根据心尖旋转减低的百分比分析心尖旋转主要是主动旋转还是被动旋转.结果 心尖加热后,左室扭转由13.8°±2.3°减低为7.2°±3.3°(P<0.001),是由于心尖旋转减低所致(由12.4°±2.9°减低为4.9°±3.2°,P<0.001);心尖加热后,加热区收缩期应变率由(-1.83±0.72)s~(-1)减低为(-0.78±0.46)s~(-1)(P<0.001).结论 心尖在左室扭转中起重要作用;心尖旋转包括主动旋转和被动旋转,主动旋转为心尖旋转的主要组成部分;心尖主动旋转的力源于心尖本身的收缩,心尖被动旋转为心尖上部心肌驱使心尖发生的旋转.

    作者:郭宝生;任卫东;李景会;吉日;程艳彬;赵含章;孙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无创性瞬时波强度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收缩功能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波强度(wave intensity,WI)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对2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进行颈动脉WI检查,对比患者与正常人的WI中的峰值W_1,W_2;负向区(NA);时间间期 R-1~(st),1~(st)-2~(nd).结果 2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WI峰值W_1,W_2,及负向区(NA)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时间间期 R-1st长于正常对照组,1~(st)-2~(nd)短于正常对照组,WI为测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波强度(WI)可以反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

    作者:朱美华;邓又斌;刘蓉;陈刘平;朱英;徐鑫;黎春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彩超表现1例

    患者女,21岁. 右乳腺纤维腺瘤多次局部切除术后再次发现右乳包块2月余.查体:右乳房明显增大,整个乳腺可触及一肿物,质硬,边界清,活动度欠佳,无压痛,乳房皮肤正常,无桔皮样变,乳头无溢液.

    作者:郭艳菊;杨涛;白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宫颈管上皮样滋养细胞瘤的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34岁.孕4产1,3个月前出现月经量减少经期延长,半月前阴道不规则出血,如月经量.妇科检查:子宫左前壁触及一约7 cm×6 cm大小囊实性包块,与子宫无明显界限.超声所见:子宫颈部探及约7.5 cm×5.9 cm×6.5 cm实性不均质等回声团块,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内部见散在点片状高回声(图1).CDFI:边缘及内部见少许点状及条状血流信号.

    作者:江书碧;李锐;郭燕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超声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手部小关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8例患者(共836个关节)及20例健康志愿者(共440个关节)采用高频探头进行双手腕关节、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超声检查.并随机选取5例患者行核磁对照.结果 38例患者中34例273个关节滑膜增厚;30例112个关节关节腔积液;12例25个关节探及滑膜血管翳;5例5个关节伴有关节周围渗出;3例11个关节可见骨破坏.滑膜增厚发生多,双手共22个关节中,有19个关节滑膜厚度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手部小关节滑膜病变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张新;吴荣秀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双侧输尿管囊肿伴结石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42岁.因腰部疼痛1年余,伴尿频、尿急、尿痛1周就诊.查体:腹平软,双肾区叩击痛(+).尿常规化验白细胞(++).超声检查: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轮廓规则,实质回声均匀,集合系统无扩张,左、右侧输尿管下段内径分别为5 mm、6 mm.

    作者:陈桂琴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30岁.自幼发现右下肢静脉曲张、肢体肥大就诊.查体:右下肢增粗肥大,皮肤粗糙且皮温高,有海绵状浅静脉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股静脉走行正常,血流通畅,深静脉无反流,右腘静脉周边可探及多个不规则的浅静脉扩张,迂曲成团(图1左).超声诊断为:右腿浅静脉发育异常,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可能.右下肢静脉造影:浅静脉异常增生,深静脉功能正常.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应用超声评分法对胎儿肾积水预后的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评分法评估胎儿肾积水预后的价值.方法 晚孕期149例肾积水胎儿,测定其肾盂前后径、肾实质厚度、肾盂肾盏形态并分别赋予0~3分,累计其分值并与出生后的超声检查及临床诊断对照.结果 超声评分为≤3、4、5、6、7、≥8分,病理性肾积水占的比例分别为0、11.11%、28.57%、50.00%、80.00%、100%.6分为诊断胎儿病理性肾积水的佳截断值,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46%、94.49%.结论 超声评分法评估胎儿肾积水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展新风;陶国伟;程琳;傅庆昭;李海英;刘芳;刘韶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原发性胆囊腺鳞癌超声误诊1例

    患者女,54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及黄疸进行性加重1周.查体:皮肤重度黄染;胆囊区触及肿物平脐; Murphy 征阳性.超声所见:近肝门处可见6.6 cm×5.9 cm等回声区,轮廓欠规整,与胆囊颈部前壁界限不清,CDFI:周边血流较丰富.胆囊:大小16.3 cm×6.0 cm,囊壁欠光滑,前壁可见1.5 cm×1.1 cm中等回声团;胆总管径0.4 cm,右肝管径1.4 cm,左肝管径1.5 cm.

    作者:牛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