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海
目的:分析护士在控制小儿输液滴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从门诊小儿输液病人中随机抽取400例,现场检查其输液滴速是否合理。结果80%滴速正常,20%滴速不符,其中12.5%滴速过快,7.5%滴速过慢。结论在患儿输液过程中护士勤巡视,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挂上不同颜色标识卡,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准确控制小儿输液滴速,保证输液安全。
作者:耿润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病人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病人分别通过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结果磁共振分型以及 OCSP 分型的符合率有差异,P <0.05。结论依据临床病人的临床特征迅速区分OCSP四个亚型,此方法不但简单,而且临床符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郭永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宫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预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接收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均取抗生素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不予以激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激素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宫腔镜手术治疗时间、平均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无感染或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妊娠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术后妊娠效率,疗效确切,同时对患者术后行激素治疗,可有效预防病情复发并降低复发率。
作者:赵春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普外科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50例。其中对常规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方案,对实验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营养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且实验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促进了患者疾病的康复。
作者:蔡枝明;区华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妊高症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60例妊高症产妇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结果干预组产妇自然分娩14例,剖宫产16例;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5例,剖宫产分娩25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评分(8.81±0.74)分,对照组新生儿评分(6.64±1.17)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妊高症产妇分娩期的心理特点分析,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产妇分娩自信心,降低新生儿并发症,提高新生儿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不同流产方式的疗效观察及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对126例早孕妇女分别实行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两种方法终止妊娠,观察两组流产效果、不良反应、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及患者心理状态等,并给予心理护理。结果人工流产组的完全流产率高于药物流产组,不全流产率、流产失败率、腹痛持续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完全流产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受术者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药物流产组,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人工流产组的腹痛发生率、重度腹痛发生率均高于药物流产组,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终止早孕各具优缺点,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应根据孕妇个体情况选择佳方法,并在流产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能降低受术者身心损害,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姜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门诊初筛血型、住院可能需输血以及孕检室初孕夫妇的血型初筛鉴定的所有RhD血型鉴定的回顾性分析,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结果 RhD血型阴性者37例,阴性检出率为0.97%。结论 RhD血型鉴定与 ABO血型鉴定同时作为血型筛查的常规检验项目,可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蒲海丽;李英淑;邱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乳腺癌护理的相关资料,制定出更有效的恢复患者术后肢体的护理措施,使乳腺癌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及减少痛苦。方法加强对患者乳腺功能保健操依从性的宣传,使患者患肢尽快康复。结果患者虽然错过了锻炼的佳时机,但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恰当的优质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身心、精神及心理方面得到很好的护理,对她们的疾病恢复很快。
作者:李明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症的佳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贫血均得到明显的缓解和改善,其中3例患者发生感染(包括1例口腔感染和2例皮肤感染),2例患者发生出血(均为皮下组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结论结合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再生障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法,治疗结束后,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得出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为15%,实验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为45%,差异较大。结论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应普及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于海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通过对 PCI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了解股动脉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介绍如何做好穿刺部位的术后观察和护理,防治术后并发症。术后出现血管并发症主要是局部血肿,并发症治愈率为100%。结论严格掌握 PCI 操作规程,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重视术后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发现问题及时正确处理,可减少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张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固体培养产量的影响以筛选适合于 H.pylori大量培养的方法。方法观察不同添加剂(10%冻融羊血(SB)、10%绵羊血清(SBS)和0.1%β环糊精(β-CD)),不同暴露时间(1h和3h)和不同抽气负压(-0.075Mpa、-0.070Mpa和-0.065Mpa)对H.pylori 固体培养产量的影响,比较其效费关系。结果无论复苏或传代,H.pylori产量在10%SB和10%SBS培养基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优于0.1%β-CD培养基(P<0.01);在空气中不同暴露时间和抽至不同负压,H.pylori的产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添加10%SB和10%SBS的 CAB培养基可获得较高的 H.pylori产量,可用于 H.pylori的大量培养。
作者:刘建东;周曾芬;任金琪;马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对于剖腹产不同时刻的血压状况的影响。方法将于我院进行剖腹产的产妇84例根据其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的护理方式分为 A组(44例,接受精细化护理)和 B组(40例,接受产科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在手术0min(T0时刻)、手术1min(T1时刻)、手术5min(T2时刻)、手术结束(T3时刻)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数值,并对比两组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与血压值:两组产妇在剖腹产不同时刻所测得的血压数值见表1,T0时刻,两组的 SBP、DBP数值无差异统计意义(P>0.05),在T1、T2时刻,两组的SBP、DBP值均发生降低,至T3时刻血压出现回升,但在T1、T2、T3时刻A 组的 SBP、DBP 值均显著高于 B 组(P <0.05)。结论针对剖腹产中诱发SHS的因素采取精细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SHS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值得应用。
作者:张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孕产妇对母乳喂养自信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间在本院建立母子健康档案并进行孕期检查的初产妇15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孕妇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模式,观察组实施强化教育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坚持率。结果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坚持率为68%(51/7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坚持率为96%(72/75),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坚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强化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指导有助于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提升母乳喂养的坚持率。
作者:刘爱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鼻内糖皮质激素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到2015年9月间接收的8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鼻内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8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显著,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显著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故而值得在临床治疗使用中借鉴。
作者:马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野外驻训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在短期内,我科收治的两例野外驻训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战士为护理研究对象,分析传播途径,评估传染风险。按接触类传染病进行标准隔离和防护。密切监测病情和心理变化并适时处理。结果两例患者均有野外驻训期间被蜱虫叮咬史,为本病传播途径。采集、运送和检测血液等标本时未发生医护人员感染。经补液、控制体温、抗病毒及预防感染等治疗和专科护理,高热、全身酸痛等症状逐渐消退。经积极的心理疏导,患者焦虑明显缓解。总病程13-15天。结论护理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战士应按接触类传染病进行标准防护;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和使之配合治疗。
作者:汪文洋;童姝睿;胡玲;王丹丹;王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39例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20)及对照组(n=1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诊治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冠脉再通率为70.00%,高于对照组36.84%,死亡率5.00%,低于对照组21.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缩小梗死面积,促进冠脉再通,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艾哈买提·牙哈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卡氏孢子菌肺炎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合并卡氏孢子菌肺炎患者的胸部 X线及CT影像学表现。32例中32例做了X线摄影,其中22例同时做了CT检查。结果32例中有30例出现肺部异常,X线胸片中23例双肺弥漫性片絮状、粟粒样、毛玻璃样阴影,呈部分融合。结论艾滋病卡氏孢子菌肺炎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具有典型CT或胸片特征及临床确诊艾滋病的可以提示诊断。反之,要提示临床做进一步的 HIV 及卡氏孢子菌肺炎等方面的检查,并可进行治疗性诊断,本病对复方新诺明极为敏感。
作者:朱天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开胸患者术前肺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现状,为临床提供开展肺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的依据。方法未干预前对30例在我科行开胸手术前的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人数的调查,采用 QC方法对存在问题进行追查原因,分析资料,提出方案,选择对策,草拟计划,标准化流程。结果按标准化流程改善后开胸患者术后能有效咳嗽效果显著。术前采用标准流程可以提高患者术前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达到提高,减轻了术后患者因咳嗽方法不对造成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李锦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既不同于纯中药制成的中成药,又不同于纯化学成分制成的西药,因此不能作为普通中成药应用,只有重视含西药成分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才能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段桂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