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评价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约日古丽·居麦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降脂与降压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通道的数字化研究

    目的:应用数字化方法探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进针点和方向轴的方法。方法收集一例健康成人下颈椎 CT连续扫描数据,将断层扫描数据 dicom 格式图像以三维数据形式导入Mimics14.0软件,重建颈椎三维表面数字模型。数据保存为。 Stl格式,将模型导入 Imageware13.2软件,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通过对下颈椎 CT 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C3-C7椎弓根左右内切圆半径、水平面及矢状面进针角度、中心轴上的佳进针点。结论应用Mimics及Imageware可计算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数字化三维通道佳置钉角度及进针点,为数字化虚拟手术和临床手术方案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朱彦昭;徐荣明;马维虎;黄雷;赵刘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3 G微创玻璃体手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23G微创玻璃体手术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86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行手术的方式分为对照组(42例,48眼)和研究组(44例,49眼)。对照组患者采用20G 微创玻璃体手术,研究组患者采用23G 微创玻璃体手术,手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眼压变化以及视力矫正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5);并发症率明显降低;手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变化,视力矫正情况差异不大(P>0.0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明显改善患者的眼压变化和视力矫正情况,手术时间短且手术中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毕华婷;郝文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适用性分析

    目的:通过在我院皮肤科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验证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4年4月———12月在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白疕病住院患者60例,所有患者的护理均严格按照“白疕”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实施落实。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治疗,负责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护士,均接受统一的培训和考核。收集患者住院期间主要症状、实施主要的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技术,以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针对患者皮损潮红、鳞屑、瘙痒三大主要症状,落实辨证施护100%,应用5种中医护理技术,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皮肤潮红、鳞屑和瘙痒情况。结论白疕病中医护理方案能有效的推进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开展,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夏蕊;王家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农村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法及意义探析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挑选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市手足口病监测定点医院收治的300例农村手足口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易发年龄、时间、住院隔离治疗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结果1-4岁年龄组患儿发病率明显比其他年龄组要高;5-7月份患儿发病率明显比其他月份要高;早产、非母乳喂养、居住环境差、饭前便后未洗手、有病例接触史、体温﹥39度、口腔疱疹、EV71病毒阳性患儿发病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针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需要采用科学的整体化预防控制措施,以便有效控制病症传播,确保患儿身心健康。

    作者:邓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技术在不同分期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直肠癌应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直肠癌患者归入观察组,本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选择同期接受开腹根治术治疗的1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不同分期的直肠癌患者从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相比(P>0.05);但针对进展期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数量减少的趋势(13枚/例)低于对照组同期患者(15枚/例);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概率8.1%高于对照组同期患者5.4%(P<0.05)。结论针对早期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根治术进行治疗其疗效和手术安全性相当,针对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因疾病本身存在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淋巴结清扫等风险,实施腹腔镜手术时要更加谨慎,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应结合患者实际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

    作者:何举;谭云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补锌治疗脑瘫合并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补锌对脑瘫合并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随机的原则,将60例脑瘫合并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第二天加用锌制剂(20mg/d;分2次口服),连续服用3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肺炎患儿的疗效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锌可提高脑瘫合并肺炎的疗效,降低患儿平均住院日。

    作者:常小维;郎婧;马茜;袁记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以及管理措施

    目的:探究西药药剂合理应用和对应管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西药药剂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对应西药药剂合理应用管理措施。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药剂科西药药剂处方200张为对照组,另随机抽取本院应用对应管理措施后(2012年2月———2015年10月)西药药剂处方200张为观察组。对比起实际用药情况。结果对照组药方中合理用药率为70.0%,观察组药方合理用药率为95.0%,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药药剂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医院声誉,要注重西药合理应用问题,对相关制度进行严格管理,建立健全的西药用药制度,提升临床西药药剂的合理用药水准。

    作者:刘风珍;孙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使用血清降钙素原监测病情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54例设为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将另外5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的基础上使用抗生素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感染发生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能有效辅助患者病情监测,减少患者抗生素使用量及二次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出院,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抗生素治疗中推广运用。

    作者:邢佳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下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下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患者接受修复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修复手术治疗的下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在3个月-3年的戴用过程中的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有75.0%的患者对修复效果感到满意,有16.7%的患者对修复效果比较满意,有8.3%的患者对修复效果不满意。结论精确的临床诊断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是改善下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效果的有效措施,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治疗过程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赵欣;姚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CPM康复治疗体会

    从CPM机的优点、使用,结合临床实践,探讨 CPM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苏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随机抽取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两组,对照组仅给予糖尿病常规基础知识教育。实验组除给予对照组措施外。还对其心理、饮食、运动和并发症等方面实施综合强化干预措施,对每位病人进行个体化的指导,观察3个月,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在实施治疗与护理后,实验组病人的血压控制效果及血糖控制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段如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抗炎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抗炎作用。方法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就诊并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选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按照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8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P、TC、LDL-C、TG 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 HDL -C 水平呈明显上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s-CRP、血浆白细胞介素-18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炎性反应,达到抗炎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杜瑞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1200例中孕期胎儿,对1200例中孕期胎儿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分别进行9个标准切面和32个标准切面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比较9个标准切面和32个标准切面的临床系统超声检查的标准切面及临床意义。结果对1200例中孕期胎儿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1200例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9个标准切面的有6例胎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32个标准切面有8例胎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采取32切面的中孕期胎儿的系统超声检查的敏感性优于9切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系统超声检查中孕期胎儿32切面,能够有效的提高胎儿的畸形产前检出率,减少对胎儿的误诊和漏诊情况,极大的提升了胎儿的出生质量,所以对中孕期胎儿的系统超声检查32切面具有及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中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进行探究。方法收集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4月份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增加前列地尔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 <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应用中药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下肢动脉血流,改善病情,值得推荐。

    作者:田望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冰冻切片检查在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对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推行冰冻切片检查方案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大理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13年06月———2015年11月接收的甲状腺肿瘤患者共10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实施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并在术中接受石蜡切片以及冰冻切片检查,对入选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客观评定。结果研究发现,患者接受冰冻切片检查以后,发现良性肿瘤病变患者共有88例,恶性肿瘤病变患者共有11例,延缓诊断的患者共有1例。此外,患者接受石蜡切片检查以后,发现良性肿瘤病变患者共有86例,恶性肿瘤病变患者共有14例,且接受冰冻切片后,有2例假阴性患者,1例假阳性患者,冰冻切片检查精准性是96.00%。结论在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推广冰冻切片检查方案意义重大,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赵立仙;潘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对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2例外科手术患儿,根据麻醉诱导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26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诱导,研究组应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诱导情况及呼吸、呼吸等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入室时、插管后研究组MAP、HR及入室时SpO2要和对照组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全身麻醉诱导中应用七氟醚,起效和苏醒快,且对呼吸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高,临床推广意义重大。

    作者:史国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相关分析

    目的:为了探究焦虑抑郁患者的病理特征,以及产生这些病理现象的基本作用要素,从而提出相关改善患者病理特征的措施和建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之间到我院精神内科就诊的患者58例,采取焦虑、抑郁两套调查问卷,通过电话、上门随访等方式,在征询患者同意的条件下,组织调查问卷,对于表达出现困难的一些患者,采取对其家人进行调查相关问题。之后利用spss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要素。结果到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58例患者有一半以上都是属于假性焦虑、抑郁病症,只有不到一成的患者是正真出现了焦虑、抑郁病症;焦虑和抑郁病症与学历、年纪呈现正态关联,性患者的比例都比男性要高很多。结论心理介入的互动,现代音乐治疗方式,社区治疗模式等现代化的措施和手段可以实现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袁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部平扫CT在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部平扫 CT在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了我院对收治的42例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患者急诊行腹部 CT 平扫的影像学资料。结果42例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中十二指肠6例,空肠15例,回肠12例,结肠6例,直肠2例,肠道多段伤2例。肠破裂经急诊手术治疗后愈合良好率(76.19%)明显高于愈合不良(19.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T表现为膈下、肠管及肠系膜间、腹膜后间隙积气,肠管及其系膜间隙、腹腔间隙积液,肠梗阻及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结论腹部CT平扫早期诊断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临床价值较高,早期明显诊断及积极手术治疗是愈合良好的关键。

    作者:郭德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非药物疗法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干预研究

    目的:探究非药物疗法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根据入院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非药物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非药物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够从本质上对患者进行作用,同时避免了药物使用带给患者的毒副作用,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故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龚招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益生菌结合美沙拉嗪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探究

    目的:探讨益生菌结合美沙拉嗪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益生菌结合美沙拉嗪进行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86.7%,远高于对照组的51.7%,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益生菌结合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田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