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张芹;王明兰;李琳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支气管哮喘,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总结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呼吸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30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分组,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呼吸科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38%,对照组总有效率83.08%,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研究组满意度98.46%,对照组满意度83.08%,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护理方案中,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护患关系,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抗酸杆菌的检测结果研究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抗酸杆菌的检测结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16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通过对比两年的总阳性率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六十岁以上患者的阳性率高,且初诊与复诊对比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测能够有效防控肺结核病,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金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溃疡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收集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6月份收治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性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性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的HP根除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性较大,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对胃溃疡患者实施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安全性高,且治疗效果理想,复发率低,值得推荐。

    作者:郭继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128例心血管急症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临床上心血管急症的临床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28例心血管急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采取随机实验法,将128例心血管急症的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的针对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性的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的促进临床上心血管急症患者的恢复效果,在临床上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任翠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在本院确诊收治的15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并分析讨论,对照组病人给予普通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实施护理组干预后,实验组的肺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 见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案护理,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研究人性化护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深入探讨在皮肤科门诊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于2012年11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4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皮肤科门诊中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能够保证护理效果,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史四季;王素枝;刘秀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护理安全文化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文化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选取的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文化培训,将培训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此组护理人员经安全文化培训后,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安全明显提高。结论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实施护理安全文化能够明显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整体护理素质。

    作者:张晓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对应关系研究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病人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病人分别通过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结果磁共振分型以及 OCSP 分型的符合率有差异,P <0.05。结论依据临床病人的临床特征迅速区分OCSP四个亚型,此方法不但简单,而且临床符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郭永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诱因分析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诱因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4例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分析临床资料,并就发病诱因与同期的77例非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有:感染(58.3%)、消化道出血(33.3%)、电解质紊乱(29.2%)、高蛋白饮食(25.0%)、医源性因素(16.7%)、肾功能不全(16.7%)、便秘(12.5%);与非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相比,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 <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诱因较多,其中感染发生率高,需要积极防治。

    作者:张玉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评价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降脂与降压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约日古丽·居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骨折手术治疗得39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39例患者分成两组,健康教育组20例,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健康教育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健康教育组的住院时间为21.5±3.4天,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37.6±5.7天,健康教育组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8.2732,P <0.01,有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组无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发生,对照组出现肌肉萎缩1例,关节僵硬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19(31.58%),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组,X2=10.889,P <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减少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骨折患者的并发症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综合疗法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常规补充血容量并进行抗休克治疗,可根据病情给予紧急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内镜硬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综合治疗,给予生长抑素、能量药物等,并予以密切监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止血、便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及便血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可缩短患者止血、便血时间,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史晓峰;申凤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光固化复合树脂前牙微创美学修复的临床分析

    目的:剖析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法对前牙进行美学微创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前牙修复的患者50例,患牙有106颗,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法对患者的前牙进行美学微创修复,分析该种牙体修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治疗后,在本次研究的106颗患牙中,优秀96颗,良好6颗,差4颗,成功率为96.23%。术后随访3年,第一年:成功率为93.40%;第二年:成功率为90.57%;第三年:成功率为88.68%。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前牙修复时,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法,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保证修复体和原牙之间实现较好的咬合功能,同时,也具有美观的修复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清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65例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解析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上肢或下肢神经传导和 F 波的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5例患者共检查神经396条,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各198条,运动神经异常51条,感觉神经异常82条,感觉神经受累多于运动神经(P<0.05)。198条运动神经中潜伏期异常的有30条,波幅异常的有34条,波幅异常率与潜伏期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198条感觉神经中波幅异常的有65条,传导速度异常的有59条,波幅异常率与传导速度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上肢与下肢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下肢多于上肢(P<0.05)。运动神经异常率与 F 波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觉神经异常率和F波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传导和 F波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作者:刘振丽;王宝军;崇奕;韩春风;贺佳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根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护理特点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护理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3例,根据病情采取补钙、补液,支持对症,金双歧口服退黄疸,蓝光仪12h/天进行蓝光治疗。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3例临床治愈率为96.83%,好转率3.17%,总有效率100%。结论对新生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作者:凯维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在肝硬化致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肝硬化致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致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抽取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比治疗总有效率,干预组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P<0.05);对比死亡率,对照组为19.4%明显高于干预组的8.3%(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致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积极救治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郑美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孕产妇对母乳喂养自信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分析孕产妇对母乳喂养自信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间在本院建立母子健康档案并进行孕期检查的初产妇15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孕妇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模式,观察组实施强化教育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坚持率。结果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坚持率为68%(51/7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坚持率为96%(72/75),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坚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强化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指导有助于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提升母乳喂养的坚持率。

    作者:刘爱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压氧联合常压氧治疗重度脑外伤患者的转归及康复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评估高压氧与常压氧联合治疗重度脑外伤( TBI)的临床效果。方法42名重度脑外伤患者,在伤后24小时内,随机分为高压氧+常压氧联合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上述治疗每24小时进行一次,连续3天。监测受试者的氧分压(PbtO2)、颅内压、氧气毒性指标。6个月时,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的临床转归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压氧+常压氧联合治疗组中非损伤脑组织中的PbtO2水平,在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治疗过程中,高压氧+常压氧联合治疗组患者的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小时后,高压氧+常压氧联合治疗组脑脊液内F2-异前列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 GOS 评分表明有利转归绝对增加了36%(p=0.02),高压氧+常压氧联合治疗组的死亡率绝对降低了26%(p=0.04)。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高压氧+常压氧联合治疗组的颅内压降低,脑毒性相关指标有所改善。 GOS评分有利转归显著增加,死亡率显著下降。与二者单独治疗相比,高压氧+常压氧联合治疗的潜在疗效更佳。

    作者:蒋亚兰;余雪;李珊;杨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中医内科“水肿病”的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水肿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水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饮食控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经过中医治疗,具有更高的治疗有效率,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对水肿病采取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研究。

    作者:姜秀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取早期溶栓治疗,研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尾号作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采取日常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因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使得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意义显著。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溶栓治疗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病程,减轻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郑启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肝胆管结石病应用彩色超声诊断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肝胆管结石病应用彩色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行超声诊断的肝胆管结石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肝胆管结石大小为(1.8±0.6)cm,主要位于肝左叶,占75.81%,肝左叶分布率明显较肝右叶、左右肝内胆管结石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超声图像显示,典型的超声图像为肝内沿左右肝内胆管走行,有不规则的高、强回声,后方有明显声影;近端肝内胆管扩张至0.6-2.0cm,有平行管征征象;在血流显像中,肝动脉及门静脉血流显像清晰者有56例,占90.32%。结论彩色超声在肝胆管结石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可进行多角度、多切面扫查,通过获得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信息,对准确对肝胆管结石疾病进行判断及鉴别。

    作者:王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