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奋
目的:通过对我院后循环梗死患者的MRI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后循环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显示,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语言障碍(60例,占比为60%),肢体无力(55例,占比为55%),头晕眩晕(35例,占比为35%),饮水呛咳(30例,占比为30%),呕吐(26例,占比为26%),意识障碍(20例,占比为20%),吞咽困难(15例,占比为15%),其他的症状还包括复视、肢体麻木、视觉障碍、耳鸣、面部麻木等等。一共有100例病患,单病灶病例数为79例,占比为79%;多病灶病例数为21例,占比为21%。结论 POCI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偏身运动障碍、言语不清、颅神经麻痹及偏身感觉障碍。眩晕、意识障碍不再认为是后循环常见临床表现。具有定位价值的脑干综合征发生率低。影像学表现上脑桥多见。
作者:刘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门诊注射室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与体会。方法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门诊注射室实施了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措施有层级培训、质控管理与文化建设等,回顾分析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工作情况。结果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的输液平均等候时间、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注射投诉发生率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注射室采用护理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质量,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
作者:高霞;李海燕;王晓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护理效果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共3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患者,对照组1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获得了较高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稳定和控制患者的心率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作者:刘丹;陈霄;周君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是我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新生儿家庭访视又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新生儿家庭访视的目的是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并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转诊。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共访视新生儿2081人。访视中发现新生儿黄疸134例,肛周脓肿1例,听诊有心脏杂音者6例。新生儿家庭访视技术要点为正常足月新生儿出院后一周内、高危新生儿在得到其出院报告后3日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访视内容包括问诊、测量、体格检查、指导、转诊等。
作者:吕延芳;卢红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脑出血的原因及临床特点分析。方法从2014年4月到2015年7月,选取我院的10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为老年患者,对照组为青年患者,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部位、病变特点、病因分析以及其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部位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发生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64.71%(33/51),且观察组在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畸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有高血压史、脑卒中史、高血脂症和痴呆史的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患有吸烟史、饮酒史和劳累的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老年人脑出血主要以高血压为主要致病原因,相较于青年脑出血患者老年患者具有更加复杂的临床病史,且预后较差,加强老年患者的病史研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中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毒蛇咬伤是农村常见急症,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毒蛇咬伤患者,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9-76岁,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2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7%,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毒蛇咬伤,药物不良作用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雪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应用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全院收治的子宫肌瘤围术期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实验组在全过程中给予优质的护理方式,同时对照组进行常规性护理,比较分析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进行了优质护理后,月经量多的患者占3.13%,月经紊乱的占了6.25%,贫血患者占了12.50%,白带增多的患者有9.38%;同期的对照组分别为月经量多的有15.63%,月经紊乱的有21.88%,贫血的有28.13%,白带增多的占了25.00%。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于秀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围产期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以尽量降低围产期母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45%,初产妇4例,经产妇9例,多胎妊娠2例,妊高症2例;2例产前发病,11例产后发病。结果其中1例患者因就诊晚抢救无效死亡。产前发病均采取剖宫产术。围产儿均存活。结论围产期心肌病是一种特殊类型扩张型心肌病,起初症状不典型,我们应尽早发现,尽早诊治,可以有效提高母儿生存率。
作者:尤小燕;王雅莉;张少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季雁浩教授系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孟河传人邵荣世主任中医师。业医三十余载,精研中医古籍,学验俱丰,临床中常于辨证方中佐以对药以增疗效,或二药相伍,或三四成组,游刃有余,精妙实效。
作者:周晓明;朱雍鸣;季雁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人工流产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门诊要求接受人工流产术而无禁忌证的孕妇240例,根据婚史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未婚和已婚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和心理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未婚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和焦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已婚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已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的发生率和对照组已婚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尤其对于未婚患者来说意义更加重要。
作者:姜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现如今,放射线已经在医疗诊断环节中得到广泛地应用,虽然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诊断病情,但是放射线在应用过程当中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文章主要阐述了医疗放射线存在的一些危害,并且提出了防护放射线危害的措施,通过采取距离保护、屏蔽保护、检查设备以及污染控制等措施,尽可能减少放射线对医护人员以及病人的危害。
作者:郭荣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脑血栓形成后遗症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4月份收治的脑血栓形成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采用舒心通脉胶囊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日常活动指数都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93%、93.35%,(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舒心通脉胶囊治疗脑血栓后遗症效果显著。本报道如下:
作者:黄来章;王学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母亲孕期的相关因素对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市城区内的7所幼儿园中的500名3-7岁的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204名患有龋齿的儿童作为研究组,将296名未患龋齿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并同时调查500名儿童的母亲在孕期和围产期的相关因素。结果通过调查母亲在孕期及围产期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母亲在孕期患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母亲主动吸烟或被动吸烟、早产以及牙龈炎都对学龄前儿童患龋齿有一定影响(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对比两组儿童的不同体征和生活方式,结果显示,母亲在孕期补充蛋白质和钙剂对学龄前儿童龋齿有保护因素,而母亲在孕期主动或被动吸烟、患龋齿或根尖周炎是影响儿童患龋齿的危险因素。结论母亲孕期或围产期的相关因素是影响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的不良原因,母亲在孕期应加强自身营养,对口腔进行保健,在生活上预防龋齿的发生,保护儿童乳牙,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崔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临床庆大霉素使用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方法简述庆大霉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其不良反应与用药注意事项。结果庆大霉素会对第八对脑神经、肾脏造成损伤,也会出现过敏反应与肌松作用;庆大霉素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杆菌均已产生耐受性。结论为了确保合理用药,必须了解庆大霉素抗菌的作用与不良反应。
作者:魏爱红;何大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研究璃纤维桩和金属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60例(84颗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主观意愿分为A、B两组,A组30例(43颗牙)采用玻璃纤维桩修复,B组30例(41例颗牙)采用金属桩核修复,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及其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随访期内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7.67%和87.80%,满意度分别为96.7%和80.0%,均有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玻璃纤维桩对牙体缺损进行修复治疗的患者不仅修复成功率高,且修复后的美观性、稳定性更高,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向华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巨大扁平病变的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7例直肠巨大扁平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实验证明,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对于直肠巨大扁平病变的护理配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于直肠巨大扁平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于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胃复安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诊治方法。方法本组病例选择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因服用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的30例患儿,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反应,给予脑电图、脑脊液等相关检查,询问患儿家长患儿服用胃复安史。确诊患儿为胃复安锥体外系反应后,立即给予对症治疗。结果全部患儿均不存在意识障碍,对其神经系统进行检查,除锥体外系体征,未见其他异常。患儿中痉挛性斜颈13例,强直性张口12例,迟发运动障碍5例。患儿血象基本正常或稍有偏高,脑脊液检查29例正常,1例轻度异常,但出院时复查已恢复正常。结论通过对患儿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详细了解患儿用药史,并给予全面检查,在确认为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后,给予对症处理,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作者:宋中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肠外营养液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根据患者综合评估,进行科学的配比,混合后同时均匀地输入体内,有利于更好的代谢和利用,避免了采用传统多瓶输注时出现营养物质不能均匀输入的弊端,减小及避免了各种营养物质单独输注时可能发生副反应和并发症的机率。新疆独山子石化医院自2015年7月1日第一袋营养液配置成功,现已成功配置200余袋,使用于临床无一例不良反应,现将肠外营养液配置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秋红;王肖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营养宣教对慢性病患者血脂、血糖水平的具体影响。根据是否接受营养宣教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只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在治疗基础上行营养宣教,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脂和血糖水平。结果和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前后组内差异和干预后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营养宣教有助于改善血脂和血糖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够加强医患双方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医患沟通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每个医务人员必备的技能。本文分三个部分对骨科医院门诊医患沟通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并且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作者:张艳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