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宇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36-73岁,平均年龄为(60.5±5.3)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为(62.3±4.9)岁。其中动脉瘤患者有15例,动脉瘤完全闭塞患者16例,动脉瘤部分闭塞10例,动脉瘤破裂9例。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结论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期间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了手术的关键,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的达到医疗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对慢性腰背痛人群护理干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综述,提出针对本病预治健康教育是基本的护理干预形式、运动保健干预、心理指导干预以及家庭访视等多种护理干预形式正逐步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尚存在慢性腰背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少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及社区卫生保健服务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等问题,这也预示社区护理干预的发展方向。
作者:丁爽;刘玉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西药药剂合理应用和对应管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西药药剂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对应西药药剂合理应用管理措施。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药剂科西药药剂处方200张为对照组,另随机抽取本院应用对应管理措施后(2012年2月———2015年10月)西药药剂处方200张为观察组。对比起实际用药情况。结果对照组药方中合理用药率为70.0%,观察组药方合理用药率为95.0%,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药药剂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医院声誉,要注重西药合理应用问题,对相关制度进行严格管理,建立健全的西药用药制度,提升临床西药药剂的合理用药水准。
作者:刘风珍;孙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2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4例手足口病2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分2次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不同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A 组(大剂量组(10g/kg.d -1)、32例)、B 组(小剂量组(1-2mg/kg.d -1)、32例)、C 组(无激素使用组,20例),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A组发热持续时间为(1.73±0.45)d,B组发热持续时间为(1.51±0.82)d,C 组发热持续时间为(2.19±1.23)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神经系统受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可取得较好效果,可缩短热程,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并观察应用多功能清创仪(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超声清创和高压清洗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疗效及体会。方法对我科2015年收治的50例慢性创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声清创和高压清洗方法进行治疗与观察,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冲洗方法对创面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创面经过处理后的状况,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及清洗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时的身体及心理反应较对照组更为舒适。结论超声清创与高压清洗并配以恰当的护理在治疗慢性创面中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局部的状况,减轻患者疼痛感,可在临床和实践与推广。
作者:王春玲;张景华;井维斌;翟明翠;田枫;刘振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市进行输血治疗的500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5000例患者中,一共检出20例为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4%。不规则阳性患者筛查中非特异性抗体1例,占5%,特异性抗体19例,占95%。特异性分布情况:抗-M 高,其次为抗-D、抗-E、抗-C等。结论筛查不规则抗体能够为临床输血的研究提供大量的事实依据,能够极大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能降低输血过程中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鞠久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 RP-HPLC 法同时测定复方氨酚烷胺片中4种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美国Agilent1200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4种组分含量测定,调整好色相检测条件,分别进行专属性试验、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加样回收试验和样品含量测定等检测,观察结果。结果4种组分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和浓度测定结果均符合检定标准要求,线性关系、精密度及稳定性均显示良好。结论采用RP-HPLC法可以同时测定复方氨酚烷胺片中对乙酞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咖啡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4种组分的含量,且操作方便快捷、经济适用、结果精准,是一种有效地复方氨酚烷胺片主要组分定量测定方法。
作者:李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西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3月份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甲钴胺治疗,实验组联合硫辛酸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性显著,P <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应用西药硫辛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病情,值得推荐。
作者:魏新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及其浸润转移的CT表现,评价CT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资料较完整的39例胆囊癌。结果胆囊癌患者的CT检查均有明显改变,以胆囊区肿块、胆囊壁增厚、胆囊内软组织肿块影、肝内外胆管扩张、肝脏、胰腺及十二指肠受侵犯、淋巴结转移等表现多见。结论 CT能够较为准确地对胆囊癌进行诊断和分型,并能准确地描述和评价胆囊癌扩散的程度及浸润的范围。
作者:李雪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实施PDCA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取PDCA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心绞痛有效率均好于对照组,语言功能、心理健康、自我护理、肢体功能、社会功能等指标也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CA护理不仅能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心绞痛的发作率,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继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分析抗菌药物 ADR 发生的原因,以减少 ADR 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我单位辖区内监测站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集到的89例抗菌药物ADR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相应处理措施。结果89例抗菌药物ADR中,女性多于男性,多为中老年患者;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 ADR的事件居首位。结论开展 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医务人员必须掌握药理知识,密切观察用药反应,掌握 ADR 处理流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陈淑梅;刘卫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唾液酸苷酶和脯氨酸氨基肽酶联合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000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测同时做唾液酸苷酶和脯氨酸氨基肽酶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在5000份标本中,不同病原体总检出率为29%,其中 BV为17%,霉菌性阴道炎为19%,滴虫性阴道炎为1%;在BV 诊断中,该法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0%,符合率为89%。结论联合唾液酸苷酶和脯氨酸氨基肽酶检测在诊断 BV敏感性特异性较高,该法快速简便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严芝光;黄仕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及护理。方法对87例择期行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患者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其镇痛效果、并发症及护理。结果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能达到持久有效地镇痛效果,连续骨神经阻滞镇痛术后6、12、24、48h各时间点 VAS 评分显著低于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恶心呕吐及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静脉患者自控镇痛低。结论连续股神经自控镇痛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并且降低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了患者术后的顺利康复。
作者:王静;韩晓莲;焦婷;田兵;崔永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与研究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的疗效。方法以该院收治60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求患者治疗意愿的前提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前路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后路手术治疗),术后分别观察疗效;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结果观察组椎体(前缘高32.01±4.32,后凸角5.23±3.08);对照组椎体(前缘高22.28±4.02,后凸角17.61±2.88),两组椎体平均高度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显著。根据患者不同骨折情况采取不同手术,两组有效疗效比较(观察组96.67%,对照组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先应防止漏诊和延迟诊断。临床上应根据患者不同骨折情况(骨折位置、类型与损伤程度,患者的全身情况),行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
作者:陈建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观察临床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相关病例特点及治疗现状。血管迷走性晕厥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经常遇到,多数诱因明显,通过症状描述及查体,结合直立倾斜试验能够确诊,虽然多数后果不严重,预后良好,但是仍给许多患者带来生活中的不便,有的甚至产生畏惧甚至抑郁情绪状态,故仍需要临床关注。我科近几年对148例此类疾病的相关特点进行了一些观察及总结,希望能够与医学同仁共勉。
作者:杨斌;刘艳秋;郭春荣;付文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92例护理干预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急性心绞痛患者9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70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73岁,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理程度的情况等方面来看,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满意27例,满意率为59%,较满意为16例,较满意率为35%,不满意为3例,不满意率6%;对照组满意21例,满意为45%,较满意为15例,较满意率为33%,不满意为10例,不满意率22%。观察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使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得到系统、正确的护理指导,帮患者改善病情,改变患者的生活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玉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估不同康复介入时机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脑梗塞偏瘫患者64例,按照不同康复介入时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在急性期康复介入治疗,对照组在恢复期康复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康复介入治疗均能够促进脑梗塞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但急性期康复介入效果更佳。
作者:吴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调查。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20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老年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接受MHD治疗的尿毒症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从而分析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结果导致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非透析因素,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的营养知识,导致患者自身身体状态不佳以及出现心理因素等;二是透析因素,由于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丢失营养素与透析不充分性等原因,终导致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据SGA评分调查显示,20例患者中,4例患者中营养良好,10例轻中度营养不良,6例重度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患者所占比例高达80%左右,因此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加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有利用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纠正患者的贫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常规治疗(对照组)与康复治疗(观察组),各50例。观察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1秒率(FEV1/FVC)后均有效改善,但改善幅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困难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对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王明兰;李琳;张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诱因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4例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分析临床资料,并就发病诱因与同期的77例非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有:感染(58.3%)、消化道出血(33.3%)、电解质紊乱(29.2%)、高蛋白饮食(25.0%)、医源性因素(16.7%)、肾功能不全(16.7%)、便秘(12.5%);与非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相比,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 <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诱因较多,其中感染发生率高,需要积极防治。
作者:张玉泉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