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对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影响

何月姐;吴林莉;沈明芳;汪昌学

关键词:品管圈, 精神科患者, 跌倒率
摘要:目的 研究品管圈对精神科患者的跌倒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对住院患者跌倒发的原因进行现场调查与开会分析,制定品管圈的干预目标,并实施相应的措施.结果 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住院患者未发生跌倒,明显低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纠纷,同时提高团队的专业能力.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后切口脓液检出阴道加德纳菌一例及临床意义分析

    阴道加德纳菌是细菌性阴道病的常见病原菌,但切口感染病例少见报道,本病例通过切口脓性分泌物培养物经布鲁克microflex MALDI TOF/TOF质谱仪鉴定仪鉴定为阴道加德菌,分析其临床总结其临床治病意义以引起临床重视,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孙英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浅谈培菲康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与探讨培菲康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接受诊治的腹泻疾病患儿68例作为临床分析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思密达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思密达与培菲康联合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病情康复时间以及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烧时间、止泻时间、大便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思密达与培菲康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腹泻病,不仅可以快速止泻,缩短患儿的退烧时间、大便正常时间,减轻疾病给患儿带来的极大痛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抑制肠道细菌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晶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整体护理研究

    目的 调查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办法.方法 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回访.结果 增加了腹腔镜结直肠癌医治术的效率以及评价度.结论 手术过程中对病人的良好护理能够增加病人的康复速度.

    作者:闫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分析芪冬润肺汤对气阴亏虚型慢性咳嗽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关于慢性咳嗽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 选取66例来我院进行疾病诊断与预后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常规的西药治疗,之后分组对于观察组患者,再次使用中药汤剂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疾病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常规联合芪冬润肺汤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咳嗽获得较大的改善与好转,各项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有意义,P<0.05.结论 慢性咳嗽疾病需要采用中西医联合的方式治疗,以此可以促进患者身体各项不适症状的尽快好转,早日恢复身体的健康.

    作者:彭红琼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急性心肌梗死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过去我院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在用药前后的改善幅度、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凝血功能在用药前后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70.7%(P<0.05);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仅有3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能够大幅度改善凝血功能,减少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缩短用药时间,使治疗效果提升.

    作者:宋志斌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综合性护理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 生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究综合性护理对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外科手术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系统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后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且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远低于参照组的25.0%(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腹股沟疝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能够促进其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志秀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38例的 价值体会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予以甲钴胺与硫辛酸联合治疗,n=38)和对照组(予以甲钴胺独用治疗,n=38),对38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水平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和78.95%,P<0.05.结论 甲钴胺联合硫辛酸在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成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苦碟子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性的几点思考

    目的 促进苦碟子注射液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通过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苦碟子注射液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思考并结合文献检索,对苦碟子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合理性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苦碟子注射液与抱茎苦荬菜不完全等同,临床应辩证使用,并注意用法用量的合理性,降低ADR发生率.

    作者:赵颖;王丽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并已逐渐引起重视.本文总结了老年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不同睡眠障碍评估工具的特点,并对国内外改善老年睡眠障碍的效果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更好地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方海燕;崔立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石斛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患者应用石斛养胃汤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我中心接收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全部患者均为我中心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以往常应用的西药药物诊治手段,观察组采取石斛养胃汤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诊治结果.结果 给予对应诊治处理后,观察组临床诊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结论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患者应用石斛养胃汤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诊治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诊治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缓解临床表征,加快患者病症的康复进程.

    作者:孟文高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刍议感染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治疗进展

    感染性胸腔积液以支原体、细菌等为多见的感染所致.感染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有一般治疗、相关抗感染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等.参阅近些年相关文献,综述感染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治疗情况,为感染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张秋生;车成日;蔡建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研究

    目的 观察并探究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类型、营养不足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状况,为老年群体住院营养治疗方案的编制提供有效凭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诊的140例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营养状况进行筛查,在NRS≥3分的情况下表明存在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IM)<18.5㎏/m2(或血清蛋白<30g/L)代表营养不足.调查营养干预情况,解析营养风险和营养干预之间的关系.结果 140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足与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30.7%(43/140)与55.7%(78/140),对140例患者中的65例患者(40.6%)进行了营养干预,营养不足与营养风险的营养支持率为75.7%(56/74),不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20.3%.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足发生率相对较高,强化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推动康复进程.

    作者:侯莉;瞿韦;任玲;周晶晶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微信及电话随访在首次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行延续性护 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信及电话随访教育在首次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行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于我院诊断为糖尿病并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电话回访行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微信平台教育,比较两组的血糖变化、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随访两组患者1个月、2个月和6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HbA1e较初始治疗时均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同期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对延续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信及电话随访在首次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行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付强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一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实施药学监护对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的重要性.方法 通过对一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对药品不良反应及时监测并提出药学干预建议.结论 药师通过参与临床诊疗及药学监护,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及合理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立军;田丹彤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普罗布考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脂质代谢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分析普罗布考在老年期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老年期脑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为参照组行氟伐他汀药物治疗,针对研究组行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血脂含量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含量指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TG指标、TC指标,以及LDL指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HDL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CRP指标、TNF-α指标,以及IL-6指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 氟伐他汀联合布罗布考治疗方法,能够支持老年期脑梗死患者获取优质结果,值得推广.

    作者:李春富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淋巴细胞计数与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后颅内压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计数与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后颅内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5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颅内压值分为颅内压增高组和颅内压正常组.分析术前淋巴细胞计数与外科治疗后颅内压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第1-5d,颅内压增高组颅内压值均显著高于颅内压正常组(P<0.05).入院24h内,颅内压增高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和单核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颅内压正常组(P<0.05).脑出血患者入院24h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术后颅内压高值具有明显正相关性(r=0.836,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入院24h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术后颅内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备成为预测颅内压增高的潜在指标.

    作者:韩华柱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部分任务训练模型在儿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模拟医学教育中部分任务训练模型在提高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及意义.以临床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生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及理论考核成绩.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实践技能及理论成绩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部分任务训练模型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尤其临床操作技能.

    作者:梅花;新春;张亚昱;朝鲁门其其格;宋丹;高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将鸟巢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07例,将其分成常规组以及鸟巢组,分别给予基础护理与鸟巢式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鸟巢组的体温波动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鸟巢组的血氧饱和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新生儿应用鸟巢式护理有助于降低其体温波动幅度,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为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环境,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张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分享如何做好传染病病区的消毒隔离工作

    目的 分享如何做好传染病病区的消毒隔离工作.方法 回顾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800例传染病患者.包括各类肝炎、肝硬化腹水、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腮腺炎、猩红热、麻疹、风疹等患者.医护人员给予细心的治疗和护理以及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结果 无一例健康患者出现院内感染以及患者之间无一例交叉感染事件发生.结论 在治疗和护理传染病患者当中,为了避免健康人相互传播以及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发生,做好严格的消毒隔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张群燕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青黛散在黄水疮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青黛散在黄水疮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黄水疮治疗的患儿44例进行研究,把所有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儿有22例,采取西医方式对他们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有22例,使用青黛散对他们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黄水疮患儿进行治疗时,采取青黛散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儿的症状能够得到快速改善,减轻患儿的痛苦,是一种理想的黄水疮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詹光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