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糖和胰岛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 mRNA表达及细胞骨架纤维状肌动蛋白的影响

唐万欣;黄颂敏;柳飞;沙朝晖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葡萄糖转运蛋白4, 纤维状肌动蛋白, 胰岛素, 高糖血症
摘要:目的探讨高糖和胰岛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MC)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表达及细胞骨架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GluT4及其下游分子F-actin的重要作用.方法将培养的鼠1097系膜细胞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生理浓度胰岛素组(10-9mol/L),低浓度胰岛素组(10-8mol/L),高浓度胰岛素组(10-6mol/L),高糖组(30 mmol/L),甘露醇组,高糖加高浓度胰岛素组,高糖加生理浓度胰岛素组.采用RT-PCR法检测GluT4mRNA含量,rhodamine-phalloidin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actln形态并测定荧光强度.结果(1)正常系膜细胞可检测到GluT4 mRNA.(2)高糖组GluT4 mRNA表达为对照组的58.7%(P<0.05);10-8mol/L胰岛素组、10-6mol/L胰岛素组分别为对照组的230.2%和297.2%(P<0.01);高糖加10-6mol/L胰岛素组,高糖加10-9mol/L胰岛素组分别为高糖组的170.6%和140.3%(P<0.05).(3)高糖组F-actin荧光强度为对照组的44.5%;10-8mmol/L胰岛素组、10-6mol/L胰岛素组分别为对照组的122.4%(P<0.05)和129.6%(P<0.01);高糖加10-6mol/L胰岛素组为高糖组的183.8%(P<0.05).(4)GluT4 mRNA表达与F-actin荧光强度呈正相关(r=0.786,P<0.05).结论(1)正常系膜细胞有GluT4 mRNA表达.(2)高糖可抑制GluT4 mRNA表达及促进F-actin解聚.(3)胰岛素有一定拮抗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4)GluT4 mRNA表达与F-actin荧光强度呈正相关.(5)GluT4、F-actin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子.
中华肾脏病杂志相关文献
  • 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的调节及意义

    二酰基甘油(DAG)和蛋白激酶C(PKC)是细胞内重要的信息传导系统,氨基胍是否对PKC活性有抑制作用尚无定论.本研究中,我们旨在利用ATP底物磷酸化法检测糖尿病大鼠肾小球PKC活性变化,以探讨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PKC活性的调节作用.

    作者:吕学爱;关广聚;孙云;涂晓文;文蓉珠;柳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波生坦对肾大部切除大鼠红细胞生成素诱发高血压的作用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主要的副作用是诱发和(或)加重高血压,其机制尚未充分阐明.研究显示,内皮素(ET)可能起重要作用[1,2].本实验拟用rHuEPO纠正5/6肾切除大鼠模型的贫血,并观察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bosentan)干预后其血压的变化和探讨相关机制.

    作者:邢国兰;刘章锁;王明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洛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DN)致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DM)患者重要死因之一.洛沙坦(Los)或苯那普利(Ben)单独使用降低肾性蛋白尿报道较多,但两者联合治疗(Com)降低合并高血压的DN尿蛋白的情况,报道较少.我们观察了Los和Ben单独和联合治疗合并高血压的DN 59例,现将其对蛋白尿的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窦连军;吴岩;吴庆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及其危险因素

    目的观察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VC)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使用HDI-5000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22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心脏VC情况,将患者分为VC组与无VC组,比较两组患者SGA评分、血压、透析前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 VC组76例(34.2%),无VC组146例(65.8%)例.VC组年龄显著大于无VC组,肾衰竭病程显著长于无VC组,高血压持续时间、吸烟年支数、中~重度营养不良者比例、CRP、血钙、血磷及iPTH等都显著高于无VC组,Alb及pAlb显著低于无VC组.多因素分析显示Alb<30 g/L、pAlb<200 mg/L、SGA评分中~重度及CRP>5 mg/L均与VC显著相关.结论 VC发生不仅与年龄、肾衰竭病程、高血压持续时间、吸烟年支数、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密切联系,而且与炎症和营养不良显著相关,HD患者心脏VC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戎殳;叶朝阳;牛晓萍;高文武;梅长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人类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克隆3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洛沙坦和黄芪对其影响

    目的探讨人类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克隆3(TGF-β-induced gene-human,clone3,βig-h3)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意义,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洛沙坦losartan和中药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βig-h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组(D组)、losartan治疗组(DL组)、黄芪治疗组(DA组)和losartan黄芪联合治疗组(DLA组).治疗8周后取肾组织,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肾组织中βig-h3和TGF-β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中βig-h3和TGF-β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处理8周后,与N组相比,D组肾小球系膜增生、基质大量堆积,部分肾小球出现硬化;各治疗组系膜增生均有减轻.D组肾组织βig-h3、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P<0.05);各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D组相比,P<0.05).βig-h3的表达与TGF-β1呈正相关(r=0.81,P<0.05).结论βig-h3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losartan和黄芪可能部分通过下调肾组织βig-h3mRNA和蛋白的表达对糖尿病肾病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作者:杨蓉;倪兆慧;钱家麒;张庆怡;牟珊;戴慧莉;姚莒华;赵涵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雷帕霉素应用于肾移植受者药物浓度范围的研究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PM)应用于肾移植受者安全有效的浓度范围.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来自国内4家移植中心的首次尸体肾移植受者共100例,免疫抑制方案为RPM联合CsA和皮质类固醇三联疗法.移植后48 h内开始服用RPM,首次负荷剂量为6 mg/d,维持剂量为2 mg/d,RPM浓度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结果本组总的RPM全血谷浓度为(6.65±2.75)ng/ml,10及90百分位数分别为3.2 ng/ml与10.26 ng/ml.本组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率为9.5%(8/84),急性排斥时RPM浓度明显低于非排斥时RPM浓度(P=0.001).高脂血症与肝功能损害是本组的主要不良反应,甘油三酯浓度与RPM浓度有相关性(P=0.001).结论 RPM浓度维持在4~8 ng/ml水平为较合适的范围,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合理调整用量可能会增加RP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王长希;尚文俊;陈立中;费继光;任斌;黎曙霞;郑克立;唐孝达;范昱;闵志廉;齐隽;刘志红;季曙明;黎磊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霉酚酸酯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糖尿病肾病(DN)肾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上调,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等炎症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1].本研究探讨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DM)肾组织MCP-1、ED-1、ICAM-1表达的影响,旨在为DN的抗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钱浩;吴永贵;林辉;赵珉;周典;郝丽;张伯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糖和胰岛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 mRNA表达及细胞骨架纤维状肌动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糖和胰岛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MC)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表达及细胞骨架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GluT4及其下游分子F-actin的重要作用.方法将培养的鼠1097系膜细胞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生理浓度胰岛素组(10-9mol/L),低浓度胰岛素组(10-8mol/L),高浓度胰岛素组(10-6mol/L),高糖组(30 mmol/L),甘露醇组,高糖加高浓度胰岛素组,高糖加生理浓度胰岛素组.采用RT-PCR法检测GluT4mRNA含量,rhodamine-phalloidin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actln形态并测定荧光强度.结果(1)正常系膜细胞可检测到GluT4 mRNA.(2)高糖组GluT4 mRNA表达为对照组的58.7%(P<0.05);10-8mol/L胰岛素组、10-6mol/L胰岛素组分别为对照组的230.2%和297.2%(P<0.01);高糖加10-6mol/L胰岛素组,高糖加10-9mol/L胰岛素组分别为高糖组的170.6%和140.3%(P<0.05).(3)高糖组F-actin荧光强度为对照组的44.5%;10-8mmol/L胰岛素组、10-6mol/L胰岛素组分别为对照组的122.4%(P<0.05)和129.6%(P<0.01);高糖加10-6mol/L胰岛素组为高糖组的183.8%(P<0.05).(4)GluT4 mRNA表达与F-actin荧光强度呈正相关(r=0.786,P<0.05).结论(1)正常系膜细胞有GluT4 mRNA表达.(2)高糖可抑制GluT4 mRNA表达及促进F-actin解聚.(3)胰岛素有一定拮抗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4)GluT4 mRNA表达与F-actin荧光强度呈正相关.(5)GluT4、F-actin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子.

    作者:唐万欣;黄颂敏;柳飞;沙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Smad 6和Smad 7基因治疗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程的影响

    目的观察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的Smad 6和Smad 7基因治疗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性(UUO)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程的影响.方法构建产生表达Smad 6和Smad 7基因的无辅毒腺相关病毒载体,再将此病毒颗粒通过肾动脉途径转移到UUO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阻组、LacZ AAV转染组、Smad 6 AAV转染组和Smad 7 AAV转染组(n=6),于术后第3周处死大鼠.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外源基因的定位,Western印迹法观察外源基因、胞内磷酸化Smad 2、PAI-1和α-SMA的表达;底物酶谱法检测MMP-2和MMP-9活性,分光光度法测定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Smad 6和Smad 7成功地转染到外髓的肾小管间质区,定位在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而血管细胞、肾小球或间质细胞均未见有AAV转移基因的表达.Smad 7基因治疗可显著降低肾组织PAI-1、α-SMA的表达和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增加MMP-2和MMP-9活性,这些作用与Smad 7阻断Smad 2磷酸化有关.相反,Smad 6没有这样的治疗作用.结论Smad 7基因转移能有效缓解单侧输尿管梗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AAV介导的Smad 7基因转移有望成为治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方法之一.

    作者:黄云剑;赵景宏;张憬;范晓棠;张金海;蔡文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两种手术方式行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

    我们介绍在临床实践中较好地解决在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有效地控制吻合口大小的难题.

    作者:刘春;周泽梅;郑文搏;计蕾;张健儒;彭献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通过共培养观察被马兜铃酸活化后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目的通过共培养观察被马兜铃酸钠盐(AA-Na)活化后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hRIFs)的作用.方法用AA-Na刺激HK-2,16 h后用此活化的HK-2与hRIFs共培养(培养液中加或不加抗TGF-β1抗体),48 h后检测hPIFs细胞层中Ⅰ型胶原(ColⅠ)含量.结果 (1)AA-Na(20μg/ml)对HK-2无刺激增殖、转分化及细胞毒作用.(2)用此浓度AA-Na刺激HK-216 h,能使HK-2分泌TGF-β1显著增加(P<0.05).(3)用此活化后的HK-2与hRIFs共培养48h,能使后者合成Col I显著增多(P<0.05);而抗TGF-β1抗体(1.0或2.0μg/ml)能部分抑制此反应(P<0.05).结论被AA-Na刺激活化的HK-2能分泌TGF-β1促进hRIFs合成ColⅠ.

    作者:方静;谌贻璞;张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肾上腺髓质素对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下的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 AM)是一种血管扩张肽,在肾间质纤维化中可以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起调节作用[1].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AMKO)的杂合子小鼠,血清和器官中的AM含量为野生型的一半[2].通过本实验,我们研究内源性AM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邢广群;赵秀珍;刘丽秋;高延霞;下泽达雄;藤田敏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脂氧素A4通过上调Smac表达诱导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凋亡

    目的验证脂氧素A4(LXA4)是否诱导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凋亡,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是否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apase)第2个线粒体激活因子(Smac)表达上调有关.方法将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培养于含5%胎牛血清的培养液中,用较高浓度的LXA4刺激后,应用吖啶橙/溴化乙锭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应用碘化丙锭/Annexin双染色及流式细胞仪计数凋亡的细胞,应用对硝基苯胺法测定caspase-3酶活性.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Smac表达,对NRK-49F细胞用脂质体转染Smac反义寡核苷酸,再观察LXA4处理后Smac表达、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 LXA4在100 nmol/L、1 μmol/L的高浓度时,分别引起9.83%、33.82%的NRK-49F细胞发生凋亡、caspase-3活性升高、Smac表达上调.应用Smac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细胞后,可抑制LXA4所致的Smac表达与细胞凋亡.结论较高浓度的LXA4能够引起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与上调Smac表达有关.

    作者:吴升华;陆超;董玲;姜新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糖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表达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糖作用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和系膜细胞(HMC)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的表达,并初步探讨SGK1在介导高糖致肾细胞(HKC和HMC)过度合成细胞外基质(ECM)中的作用.方法将HKC和HMC细胞分别分为正常对照组(NG组,5.5mmol/L D-葡萄糖)、高糖组(HG组,25 mmol/L D-葡萄糖)和渗透浓度对照组(MG组,19.5mmol/L甘露醇和5.5 mmol/L D-葡萄糖).SGK1 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检测分别采用RT-PCR方法和Western印迹方法.培养液中纤连蛋白(FN)水平检测采用ELISA方法.结果 HKC和HMC中均存在SGK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HMC中SGK1的表达明显高于HKC(P<0.01).高糖刺激8 h后,两种细胞SGK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同时,甘露醇也上调HKC和HMC SGK1的表达(P<0.01),但其作用明显弱于高糖(P<0.05).FN在高糖环境下表达上调,且高峰出现时间滞后于SGK1.结论高糖能促进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SGK1的表达,并可能通过SGK1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在糖尿病肾病ECM积聚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晓丽;王全胜;王玉梅;朱忠华;邓安国;冯玉锡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肾脏固有细胞在肾脏结构重塑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肾脏硬化及其伴随的肾脏功能丧失依然是当今肾脏病研究领域的挑战性课题之一.近年研究认为肾脏固有细胞在肾脏病变过程中表现活跃,作用复杂.深刻认识肾脏固有细胞在生理、病理条件下的改变,将有助于深化对肾脏疾病发生机制及防治的理解.我们主要对各种肾脏固有细胞在生理、病理条件下的可塑性及其在肾脏重塑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刘必成;张建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的评价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nephropathy,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其病理特点是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大多数患者出现肾性蛋白尿,部分为无症状性蛋白尿,血尿少见.由于本病进展缓慢,存在肾功能逐渐恶化和自发缓解两种倾向,且药物治疗时间长、敏感度不一、副作用多,因此临床治疗方案存在较大争议.现就近几年国内外对IMN的治疗和转归问题作一简要评价.

    作者:梅长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游离脂肪酸对体外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FFAs)对人类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表型转化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剂量的FFAs在不同时间点上对HK-2细胞形态学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结果 FFAs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促进HK-2细胞表达α-SMA;在高浓度的FFAs作用下,HK-2细胞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改变.结论在FFAs作用下,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上皮向间叶的表型转化.

    作者:莫湛宇;冯明亮;刘华锋;陈孝文;唐德燊;梁东;李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骨成形蛋白7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和转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骨成形蛋白7(BMP-7)对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以探讨其延缓小管间质纤维化病变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组、TGF-β1+50 ng/ml BMP-7组、TGF-β1+100 ng/ml BMP-7组.应用MTT比色法测定BMP-7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人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角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α-SMA阳性的HK-2细胞百分率;RT-PCR检测细胞中α-SMA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BMP-7处理HK-2细胞24、48 h后,HK-2细胞均明显增殖(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经TGF-β1刺激后,角蛋白表达减弱,α-SMA和波形蛋白表达增强;加入50 ng/ml BMP-7处理24、48 h后,细胞中α-SMA和波形蛋白表达减弱.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加入50 ng/ml BMP-7处理24、48 h后,表达α-SMA的HK-2细胞阳性率逐渐下降,与TGF-β1处理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无α-SMA mRNA表达,5 ng/ml TGF-β1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α-SMA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TGF-β1+50 ng/ml BMP-7组、TGF-β1+100 ng/ml BMP-7组与TGF-β1组相比,α-SMAmRNA表达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GF-β1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是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而上述TGF-β1的促进作用可以被BMP-7所阻断,从而为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防治手段.

    作者:陈楠;李娅;刘峰;严富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肾动脉狭窄合并恶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目的了解肾动脉狭窄(RAS)所致恶性高血压(MHT)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3年间所有经肾动脉造影证实为RAS的病例,将其中合并MHT的23例列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与同时期收治的46例肾实质性MHT以及23例原发性MHT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23例RAS合并MHT患者占同期MHT患者的25.8%、RAS患者的19.5%,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在1990年前仅占20.0%,而1990年后已成为首位病因.RAS合并MHT组有别于其他两组的特点包括双侧肾脏大小不一致(52.2%)、血管杂音(17.4%)以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后Scr升高超过30%(8.7%).此外RAS合并MHT组较肾实质性MHT者尿蛋白量低[(1.6±1.5)g/d比(4.0±3.1)g/d],血尿也少见.血压控制满意后RAS合并MHT组尿蛋白转为阴性或降至1.0 g/d以下,而肾实质性MHT组尿蛋白无显著下降.RAS合并MHT组行血管重建治疗的11例患者中6例高血压得到完全控制(54.5%).在3~12个月的随访中RAS合并MHT组中有2例进入维持性透析治疗(均为入院时即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少于其他原因引起的MHT患者.结论RAS是继发性MHT常见的病因.对于尿液中有形成分不多、蛋白尿定量<3.5 g/d的MHT患者应积极进行RAS的相关筛检.在不同病因导致的MHT中,RAS组肾脏预后相对较好,但应强调在出现肾功能不全前要及时确诊并治疗.

    作者:张路霞;王梅;王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视肾结石的诊断及内科治疗

    近年来肾结石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亚洲正常成年人为1%~5%,较欧洲(5%~9%)和北美洲(加拿大12%,美国13%)相对低,多见于30~60岁,男女之比为2~3:1.原发性结石起因不明,继发性结石常与代谢异常、内分泌紊乱、泌尿系统畸形等有关,结石与感染常互为因果.肾结石一向多被认为属于外科疾患,但排石疗法、超声碎石甚至手术取石并没有彻底解决结石的发生.随着人们对结石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结石的预防及病因治疗已愈来愈受到重视.

    作者:陈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