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密度脂蛋白对大鼠系膜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殷培;袁伟杰;叶志斌;于光;张国兆;于建平;崔若兰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 大鼠系膜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摘要:
中华肾脏病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类生长激素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研究

    作者:李国刚;刘惠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遗传性肾小球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及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欣闻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的思考

    由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和中国科学家经过13年共同的努力,于2003年4月15日在世界范围内公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奠定了人类认识自我的基石,必将推动医学科学的进展,为全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作者:王海燕;张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肥大细胞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间质损害的关系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ast cell,MC)在肾组织中的浸润与肾间质损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46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肾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C在肾组织中的浸润及TGF-β1、α-SMA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之间及其与肾间质损害、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肾组织中偶有或无MC的存在,而在患肾的间质中则发现大量MC浸润,主要分布在皮质,少数在髓质,其分布与间质中α-SMA阳性细胞的分布大体一致.MC的数量与肾间质损害程度、TGF-β1、α-SMA的表达、Scr浓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9、0.90、0.94、0.71,P均<0.001);与Ccr呈负相关(r=-0.60,P<0.0001).MC数随肾间质损害程度的加重明显增加(P<0.01).结论MC数与肾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MC可能是肾间质损害的重要参与者.

    作者:刘雪梅;朱忠华;邓安国;张春;朱红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药物中断对慢性环孢素A肾毒性可逆性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长期停用环孢素A(CsA)对已建立的慢性CsA肾毒性可逆性的机制.方法SD大白鼠给予皮下注射CsA(15 mg@kg-1@d-1)5周,建立慢性CsA肾毒性模型,然后停药观察5周及10周.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收缩压及肾功能.肾组织病理改变以PAS、三色染色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Northern印迹检测骨调素(OPN)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CsA肾毒性组体重减轻、肾功能下降、肾入球动脉病变、间质大量ED-1阳性细胞的浸润及带状纤维化,OPN和TGF-β1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停用CsA后上述各项指标均逆转.OPN和TGF-β1 mRNA的表达下调呈时间依赖性,并与间质带状纤维化程度正相关.结论长期停用CsA可使慢性CsA肾毒性逆转,其机制与OPN和TGF-β1基因的表达下调有一定关系.

    作者:李灿;陈瑛;洪明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204例儿童肾病综合征合并社区感染调查分析

    感染是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常见的并发症及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人们对肾病并发非院内感染,即社区感染的研究很少.我们利用大宗病例及现代统计学方法,探讨肾病社区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作者:王文红;范树颖;杜悦欣;张碧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阿霉素肾病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乙酰肝素酶基因表达与尿蛋白的相关性

    作者:阎妍;王峥;罗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浆置换治疗对高敏患者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减少高敏患者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46例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30%(30%~88%)患者,先作血浆置换治疗1~3次后,当PRA<30%才作尸体肾移植作治疗组.30例PRA阳性,强度≥30%(30%~77%)患者进行尸体肾移植作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排斥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63.3%(19/30).治疗组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1.7%(10/46),(P<0.001).结论PE治疗能明显减少有预先形成抗体的高敏患者的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疗效满意.

    作者:吴培根;郑克立;费继光;唐桦;李欣;朱兰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低密度脂蛋白对大鼠系膜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殷培;袁伟杰;叶志斌;于光;张国兆;于建平;崔若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救治心脏移植后环孢素A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9岁,因确诊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于2002年5月11日收入我院心胸外科.于5月14日行经典式原位心脏移植术.患者PRA<2%.供体为脑死亡男性,21岁,供受体体重相差<20%,ABO血型相符,供受体淋巴毒反应<2%.

    作者:关天俊;郭明;梁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控制血压与肾脏保护新概念

    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阶段将会给患者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如何阻止肾脏疾病慢性进展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机制复杂,尚未阐明,但临床上一些因素的有害作用已十分肯定.在这些因素中,现认为高血压的影响大.

    作者:傅君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CD62P和CD63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意义

    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及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62P、CD63和β2-m水平.研究其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莉莉;姚弘;晁鹏丽;张忠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液净化方式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的影响

    作者:左楠;严海东;任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管紧张素Ⅱ通过JNK-c-Jun/AP-1信号通路调控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c-Jun/活化蛋白(AP)-1信号转导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MC)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核酸酶保护法检测系膜细胞TGF-β1 mRNA表达.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超迁移实验和非放射性激酶活性检测法检测系膜细胞内AP-1活化、AP-1的组成及JNK活性.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纤连蛋白(FN).结果AngⅡ可诱导MC内JNK活化,刺激30 min后,JNK活性达到高峰,1 h后几乎恢复至正常水平.Ang Ⅱ刺激后MC内AP-1活性显著增强,活化的AP-1主要含有c-Jun和c-Fos亚基.AngⅡ可促进MC表达TGF-β1及分泌FN,抗TGF-β1抗体显著抑制AngⅡ促进的FN分泌.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显著抑制AngⅡ诱导AP-1活化、TGF-β1表达及FN分泌.结论AngⅡ-JNK-c-Jun/AP-1-TGF-β1-FN信号转导通路在肾小球硬化中发挥一定作用,SP600125能部分抑制AngⅡ诱导的AP-1活化、TGF-β1表达及FN的合成,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黄松明;张爱华;丁桂霞;吴元俊;张维真;吴红梅;费莉;郭梅;陈荣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抗CD25单抗联合血浆分离在高敏肾移植受体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抗CD25单抗联合血浆分离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的高敏肾移植受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41例PRA平均为52.2%的高敏肾移植受体中,24例仅用双滤过法血浆分离(DFPP)预处理(对照组),17例在DFPP处理的基础上加用两个剂量的抗CD25单抗诱导治疗(治疗组),比较两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逆转情况、1年人/肾存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治疗组仅2例(11.8%)发生急排,分别为IA和ⅡB级,对照组1例(4.2%)发生超排,10例(41.7%)发生急排,ⅡA级以上有6例,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一年人/肾存活率治疗组为100%/94.1%,对照组为100%/91.7%,两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PRA阳性的高敏肾移植受体在DFPP基础上应用抗CD25单抗能显著降低急性排斥的发生,减轻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获得满意的1年人/肾存活率.

    作者:陈江华;彭文翰;吴建永;吴东波;王逸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透析膜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相关性前列腺素E合成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海涛;彭佑铭;凌光辉;段绍斌;刘伏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及环磷酰胺对系膜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作者:常明;杨溟;刘焱;刘书馨;王志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浆置换加淋巴细胞去除抢救Goodpasture综合征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

    Goodpasture综合征临床经过凶险,预后差,常常在疾病的早期因大咯血、呼吸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现报道1例用血浆置换加淋巴细胞去除的方法成功抢救Goodpasture综合征合并ARF、大咯血.

    作者:梦雅平;徐静洁;柳建明;王艳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斑蝥致肾性糖尿三例

    斑蝥主要毒素成分为斑蝥素,占1.2%~2%,辛寒有毒.有用斑蝥素片内服治疗原发性肝癌、肺癌、食管癌和狂犬咬伤等.近年有针剂型用以静脉滴注进行化疗.据不少报道,斑蝥可引起血尿、蛋白尿、膀胱炎,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作者:麦慈光;关国森;谢卫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羟乙基淀粉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特征

    羟乙基淀粉代血浆(HS)有明显利尿和抗凝作用.本院3例因肾病综合征(NS)和2例高血压病应用HS治疗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作者:丁尧海;张爱平;王艳侠;涂晓文;张颖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1β通过p38信号通路上调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骨调素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p38信号通路(p38MAPK)在白细胞介素1(IL-1)β介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骨调素(OPN)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p38MAPK在IL-1β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活化程度.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p38MAPK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对IL-1β诱导的系膜细胞促炎症介质OPN mRNA的影响.结果IL-1β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刺激系膜细胞引起p38MAPK的活化,并明显上调系膜细胞OPN mRNA的表达.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抑制IL-1β诱导的OPN mRNA的表达.结论p38MAPK在IL-1β介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上调表达黏附分子OPN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余学清;李涌泉;李晓艳;祝胜郎;郑勋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