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亚高;张向宁;陶忠生;魏斌;霍飞;刘少华
目的 探讨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缺损的疗效. 方法 应用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跖骨骨折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踝关节骨折脱位、跟骨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移植皮瓣面积为5 cm×8cm~8 cm×15 cm,腓骨切取长度为7~10 cm. 结果 8例术后未发生血管危象,其中1例术后皮瓣边缘坏死,换药后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6~9个月,成活的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 结论 应用腓骨皮瓣移植一期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缺损,疗程短,功能及外观好,疗效满意.
作者:崔忠宁;刘敏;杜张荣;马林;田少斌;牛志勇;陈晋伟;刘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染并消除创面.
作者:杨绍安;刘宁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结论 桡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不损伤主要血管,可以修复腕部、手背及手掌桡侧近指间关节以近及虎口部的软组织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晖;赵胡瑞;黎苑;陆永江;马磊;刘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Ⅲ-Ⅳ级39例(39.80%),Ⅴ-Ⅵ级6例(6.12%).死亡3例(3.06%). 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是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术后面神经功能的保留是术者追求的目标.
作者:冯春国;王先祥;肖瑾;王斌;程宏伟;徐培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伴受区血管受限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董谢平;周立义;沈录峰;柯雪蕾;袁中平;李振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肿瘤、中脑和桥脑前侧方及侧方的肿瘤.
作者:李则群;兰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显微外科杂志>已载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影响深远的学术性文献,且著者整体学术水平高,在我国显微外科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是外科学的重要期刊和核心期刊.
作者:戴月;沈旭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2005年7月到2007年1月,我们应用带神经的邻指近节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2例单一手指指腹缺损,进行回顾性分析,疗效满意.
作者:张智;马远征;赵东升;闫宝山;吴小满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双轴点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和手术适应证,扩大皮瓣的应用范围. 方法 以直接皮动脉或肌皮穿支为次级供血动脉或第二轴点,将皮瓣旋转180°,延长血管蒂,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胫后动脉皮瓣3例,腓动脉皮瓣2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外上动脉逆行岛状皮瓣3例,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例,第二掌背动脉皮瓣3例. 结果 除1例第二掌背动脉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质地外形满意. 结论 双轴点皮瓣很大程度延长了血管蒂的长度,从而有效地扩大了皮瓣的适用范围.
作者:王玉发;杨光;朱清远;王春雨;李庆霖;魏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复合组织移植对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及血管缺损的足及小腿离断再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彻底清创,固定骨骼,修复肌腱、肌肉、神经,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应用含有轴型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小腿内侧皮瓣桥接12例,再植离断肢体并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 结果 再植12例离断肢体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5年,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复合组织块进行复杂断肢再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马林;牛志勇;杜张荣;刘敏;陈晋伟;王敏;田少斌;崔忠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营养血管皮瓣供区植皮修复后无溃疡发生. 结论 足背动脉皮瓣供区可采用带蒂的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方法简单、适用、可靠.
作者:魏在荣;帅霞;袁习平;孙广峰;唐修俊;王达利;王玉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血供并有利于股骨头复原.
作者:吴斗;刘强;李钢;韩树峰;吴晋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报道带外踝后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应用. 方法 对13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以外踝上1~3 cm处带外踝后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小为3 cm×4 cm,大10 cm×13 cm.9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 结果 13例皮瓣均全部成活,皮瓣外形和行走负重功能良好. 结论 带外踝后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可使皮瓣旋转点下移,解剖简单,效果满意,安全实用.
作者:冯晓林;吕先俊;熊敏;龙向阳;陈大康;陈远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犯者采用带监测皮岛既能观察腓骨血供又能减少肿瘤复发.
作者:方冠毅;覃雄楚;刘宇军;盛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面愈合.术后有8例获得3~16个月随访,患者对皮瓣及手指外形满意,均恢复原工作. 结论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切取后应密切观察皮瓣的血运变化,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时,应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潘希贵;管同勋;田献;田万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跟外侧动脉双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对手部多区域皮肤组织缺损应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跟外侧动脉双叶皮瓣移植修复5例. 结果 术后5例移植皮瓣全部顺利成活.随访6~15个月,移植皮瓣无明显臃肿,皮瓣质地、色泽良好.供区植皮均一期愈合,踝关节跖屈、背伸及行走功能正常. 结论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跟外侧动脉双叶皮瓣外形美观,血供可靠,为临床修复手部多区域皮肤缺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于胜军;付胜强;侯忠军;张至武;李京宁;王志龙;孙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术前以彩色超声多普勒探测标记胫后动脉穿支穿出部位,以该点为旋转点设计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 结果 7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受区和供区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及其蒂部外形不臃肿,色泽、质地正常相近. 结论 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不携带深筋膜和胫后动脉,对皮瓣供区影响小,蒂部只保留穿支血管,便于旋转,皮瓣薄,修复足跟外形恢复好,是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吴攀峰;唐举玉;刘建书;李康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复拇指指端缺损的理想皮瓣.
作者:张燕翔;王和驹;马心赤;王快胜;陈汉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临床成功率为81.25%)与单纯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治疗(平均70.0分,临床成功率为6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联合多孔钽金属棒植入可为坏死股骨头提供丰富的血运、力学支撑及诱导骨生成,植入股骨头负重区后可有效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减少限制负重时间,早期临床功能评价成功率高,是治疗早中期年轻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本杰;赵德伟;郭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生的影响和手术时间,避免了部分患者再次经受松解术.
作者:王方;陈志坚;陈富强;沈珊安;潘峥;赵帅;马一翔;葛曼;周瀛梁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