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分析

王敏;张慧媛;刘海红

关键词: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 他汀类药物, 血脂水平, 再住院次数, 治疗人均费用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6月76例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有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量他汀类药物间断治疗,他汀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维持量他汀类药物长期不间断治疗.比较两组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血脂水平;再住院率及治疗费用性价比.结果:他汀类组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他汀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血脂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他汀类组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他汀类组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再住院率及治疗日均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小剂量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且显著降低患者再住院次数及治疗人均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综合性价比高,值得在社区治疗中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34例小儿秋冬季腹泻的效果观察探索

    目的:对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探索.方法:抽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之间68例我院秋冬季腹泻患儿,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全部68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并且分别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和常规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两组患儿结束一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痊愈与有效例数共为31例,占比91.17%,对照组患儿痊愈与有效例数共为24例,占比70.58%,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喜炎平注射液应用于对小儿秋冬季腹泻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陈春利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不同护理模式对ICU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探究

    目的:对不同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90例患者行综合护理,对照组9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结论:对ICU患者开展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凌坤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105例晚期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评价

    目的:评价分析105例晚期肿瘤住院患者出现营养风险情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科就诊的105例晚期肿瘤住院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运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对所有患者出现营养风险情况进行评估.研究105例患者的病历,统计分析患者的住院时间、肿瘤位置以及典型症状,并分析患者住院时间与营养风险发生情况的相关性.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105例患者中具有48.57%(51/105)的患者出现营养风险情况,其中56例消化系统癌患者出现营养风险情况(55.36%)概率高;51例出现营养风险情况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8.5±2.3)天.结论:晚期肿瘤住院患者中,消化系统癌患者更易出现营养风险情况,并且出现营养风险情况的患者往往相对于未出现营养风险情况的患者住院时间越长.

    作者:董海平;霍忠超;苏英;赵李伟;李曼曼;王文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对比探讨

    目的:观察并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AMI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后者在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并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AMI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王明博;郑柠;刘瑾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痛风患者医疗认知行为问卷调查探讨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医疗认知行为问卷调查.方法:收取本社区50例既往曾发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直至2017年5月,使用本社区自制问卷对50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对高尿酸血症认知情况,同时对痛风患者认知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其中5例痛风患者对痛风康复知识以及高尿酸血症知识知晓、2例患者对社区康复知识知晓、3例患者家属对痛风康复知识以及高尿酸血症知识知晓、1例患者家属对社区康复知识知晓、同时90%的患者家属和患者想要了解疾病社区康复知识.结论:通过加强痛风知识教育,能增强痛风患者自我监查意识,减少误治和误诊情况,改善和提高痛风患者预后.

    作者:陈曦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措施探究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以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41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2.56%)明显低于对照组(17.0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75;P=0.031);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15.26±1.89)天明显低于对照组(17.28±2.14)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446,P=0.000).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作者:姚林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浅述

    近年来,临床数据显示,以脑梗死、脑出血为代表的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这类疾病普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残疾率.尽管随着近年来医药科技的长足进步,药物治疗显著的降低了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死率,但是仍然有多数的患者在治疗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

    作者:焦静敏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性激素对肛周脓肿发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肛周脓肿是外科常见的肛周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多为非特异性脓肿.其的发病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性激素、细菌感染、炎症因子等,下面我们从性激素的角度对这类非特异性脓肿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范新宇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隔姜灸治疗胃脘痛2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隔姜灸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研究标准例的32例胃脘痛患者给予隔姜灸治疗.结果:经隔姜灸治疗后,患者的胃脘痛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隔姜灸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且价格低廉,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黎明;李萍尚;国菊;杨生玲;石明艳;白永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胆囊结石患者超声诊断结果漏诊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究超声诊断在诊断胆囊结石患者时的准确性,分析漏诊及误诊的原因,优化胆囊结石诊断.方法:以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06月内收治的主诉右上腹不适或胆绞痛疑为胆囊结石的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并将超声诊断结果和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1)超声诊断显示,135例患者中有124例患者为胆囊结石患者;经手术确诊,135例患者中有127例患者为胆囊结石患者.超声诊断的误诊率为3.9%(5例),漏诊率为1.6%(2例).(2)超声诊断检测胆囊结石出现误诊、漏诊的原因比较多样,如结石位于胆囊底部、结石嵌顿于颈部胆囊肿胀发生炎性改变、周围肠道气体干扰、药物性结石等.结论:利用超声诊断对胆囊结石患者进行诊断虽然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也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问题,因而临床领域需要深入研究胆囊结石患者的诊断办法,优化超声诊断,以降低胆囊结石诊断的漏诊、误诊率为途径优化胆囊结石疾病的检测.

    作者:刘增强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不寐50例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现在已成为一种常见疾病,尤其多见于处于工作、生活奋斗中的青中年人,从临床表现来看,失眠主要是指以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再入睡困难为主的疾病.如果失眠情况长期得不到缓解和治疗,将直接影响人体身心健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如何选择合适、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疗失眠的手段成为临床医生的主要研究课题,本研究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不寐50例.

    作者:王娟;齐锡友;谢春荣;董致郅;李祥舒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优质护理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后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在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窥镜手术后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实施鼻内窥镜手术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为16.00%明显高于研究组的6.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8.00%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8.00%,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后实施优质护理,能整体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同时还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瑞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消化内镜护理当中的应用以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消化内镜的检查患者当中随机选取了48例来作为对照组,对这部分患者实施普通的护理操作,另外选取48例消化内镜检查患者来作为观察组,在对其实施普通护理的基础之上再增加PDCA循环模式,然后再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详细的对比与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对比组,而且对比差具有非常显著的提升(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中的充分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高媛媛;梁荣荣;连凯敏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试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瘁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瘁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1月期间就诊的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的主要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而早期护理干预则为观察组的主要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干预后2周及4周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瘁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方面均有积极影响,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王春荣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

    目的:将品管圈应用于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后调查2013年1月1日~5月31日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对结果的存在问题提出改善计划并实施,再次调查2013年6月1日~10月1日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后,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由5.56%降至0%.结论:对住院患者开展预防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胃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管理的质量,并切实减少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作者:严凤娇;胡丽茎;张蕾;吴洁丽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在心脑血管病中应用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时间: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选取对象:我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需治疗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予以空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身理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广泛,尤其适合血栓患者.

    作者:夏晓亮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新进展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全身骨骼微结构退行性改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常见骨科疾病,POP多发于老年人群、绝经女性,容易引发脆性骨折、四肢骨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自理能力.目前,POP的临床治疗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POP的流行病学特征、危害、诊断方法及标准、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相关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旨在为POP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王春凯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产后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乳汁分泌的促进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产后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乳汁分泌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产妇进行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8例.对参照组产妇实施产后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产妇实施促进乳汁分泌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中出现乳房胀痛的产妇数明显少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产妇进行哺乳的时间相比于参照组,明显提前,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实验组患者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产后护理干预,可明显促进乳汁分泌,减轻乳房肿胀情况,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作者:许佩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风湿免疫病患者应用生物制剂的综合性护理干预

    目的:针对风湿免疫病患者应用生物制剂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到我院治疗的110例风湿免疫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生物制剂治疗,对照组55例,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55例,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综合性护理干预,心悸、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6%,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应用生物制剂治疗的风湿免疫病患者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魏丽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一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调查处置报告

    按照《贵州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工作规范(试行)》要求,黔西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于2016年9月22日下午组织县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对王诗帅接种二价脊灰疫苗(bOPV)后发生死亡的事件进行调查核实,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余林 刊期: 2017年第28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