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红
目的:探求肿瘤患者合理的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本院180例肿瘤化疗患者采用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给药并观察.结果: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180例,顺利完成化疗,留置时间32-180d,平均74d.结论: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化疗可降低静脉炎及疼痛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无痛的治疗途轻.
作者:李燕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分析痰湿内阻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小剂量奥氮平联合导痰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78例痰湿内阻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小剂量奥氮平治疗的对照组与小剂量真氨平联合导痰汤加减治疗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间的差异.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较对照组(76.92%)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并且在BPRS量表与PANSS 量表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5.13%)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7.9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痰湿内阻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小剂量奥氨平联合导痰汤加减治疗,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开展.
作者:何晓艳;尤志娟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分析88例早期胃癌胃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8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究胃镜检查在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胃镜检查,88例胃癌患者中,检出分化型胃癌患者50例,与病理检查结果(57例)对比,诊断符合率为87.72%(50/57);分化不良型患者占29例,病理检查结果检出36例,诊断符合率为80.56%(29/36),两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可通过胃镜检查将其分化类型进行判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术云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应用无创呼吸机联合甲强龙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进行观察,为临床提供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进行观察,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依次采用一般治疗方法和在一般治疗方法前提下采用无创呼吸机联合甲强龙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HR、RR、PaO2、PaCO2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HR、RR、PaO2、PaCO2改善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无创呼吸机联合甲强龙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具有增进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稳定生命体征)、改善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减轻呼吸肌疲劳,改善预后,故此方案有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作者:朱永春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计施行风险护理管理降低手术室感染率的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7年7月100例手术病人分组.对照组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风险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消毒隔离技术、手术室物品管理质量、风险防范意识评分;手术室感染率.结果:风险管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满意度80%(包含40例满意,10例不满意),风险管理组满意度96%(包含48例满意,2例不满意).风险管理组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消毒隔离技术、手术室物品管理质量、风险防范意识评分94.50±2.13分、97.50±3.24分、96.61±2.12分、97.50±2.51分高于对照组85.61±1.67分、86.51±1.61分、83.24±1.41分、85.22±2.61分,P<0.05.风险管理组手术室感染率6.00%低于对照组16.00%,P<0.05.结论:施行风险护理管理降低手术室感染率的价值高,可提升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护理服务质量,有效降低手术室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敖秀华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用于煤矿社区PICC置管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煤矿社区PICC置管患者86例,按照置管顺序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PICC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自我维护能力、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实施干预前PICC健康知识的知晓、自我维护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ICC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维护能力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为23.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患者PICC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自我维护能力,降低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赖丽芳;徐小红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将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用于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治疗中,研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只SD雌性大鼠选取为实验对象,构建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依据随机原则平均分为2组,将生理盐水予以参照组30只大鼠,将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予以实验组30只大鼠,观察2组治疗之前及治疗4周之后的异位病灶体积变化情况、血清FSH水平、LH水平、E2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治疗4周之后的异位病灶体积统计值比对参照组大鼠,P<0.05,呈现统计学对比意义,实验组大鼠治疗4周之后血清FSH水平、LH水平、E2水平比对参照组大鼠,P>0.05,未呈现统计学对比意义,实验组大鼠Survivin阳性率、Caspase-3阳性率比对参照组大鼠,P<0.05,呈现统计学对比意义.结论: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采取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展示良好效果,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易金玲;史松;王琳;陈海燕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小儿肺炎的患儿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9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23%,数据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4.17%,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2.50%,数据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能有效提升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和症状改善的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邵玥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我院骨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360例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状况,采用问卷形式调查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抗菌药物名称、用法和剂量、用药时间、治疗过程、天数、有无联合用药等信息.结果:不合理用药175例,占48.61%,其中无高危因素使用抗菌药物49例,其中无高危因素使用抗菌药物49例,选择药物不当78例,术前术后用药时间不当31例,药物用量用法不当2例,联合用药不当15例.结论:为确保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正确使用在骨外科手术,需要对外科护理与预防和治疗抗菌药物进行培训,加强无菌技术提高手术技能,缩短手术时间,精细手术操作,减少其对抗菌药物依赖,使得使用骨手术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做到安全、有效且经济适用.
作者:张冬峰;杨文婷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观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阶段性疼痛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我院收冶的7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阶段性疼痛护理的则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疼痛感知水平及护理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感知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明显下降,而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展开阶段性疼痛护理,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症状,促进其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值得重视.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银安汤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复方青黛丸治疗;治疗组60例,给予银安汤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安全性监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SI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安全性监测未见异常.结论:银安汤能显著降低手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PASI评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
作者:张志勇;白金尚;张瑜;郑晓春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减影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扫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经由双源CT检查的头颈部CT血管成像病患,对双能减影后的图像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并分析其辐射剂量.由两名放射学专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双能减影后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度及噪声等参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50例病患中,对头颈部CT血管成像显示效果良好,由48例病患可锐利清晰显示细微血管,其中2例病患能清晰显示细微血管,但边缘不锐利.50例病患的辐射剂量远远低干常规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结论:双源CT双能减影技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能良好显示头颈部动脉血管,提供良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景昊 刊期: 2017年第26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患者增多,妇科术后常有脑梗塞、下肢血栓等患者产生,加强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了术后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1 资料与方法:对2000年5月至2016年患者进行两部分分类进行比较,2000年5月至2006年患者不采用特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2006年至2017年进行有效护理干预,进行观察效果如下:2000年5月至2006年5月间,妇科术后患者脑梗塞发生5例,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发生7例,2006年5月至2016年5月,无脑梗塞患者,下肢静脉栓塞无一例发生.
作者:李美兰 刊期: 2017年第26期
据统计,2015年全球20~79岁的人中有约4.5亿人患糖尿病(患病率为8.8%),另外有3.18亿人糖耐量受损(前期患病率为6.7%),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第一大国,2015年病患人数高达1.096亿人,130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根据2013年宁光教授发表在JAMA上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知晓率仅为30.1%,其中仅有25.8%的患者得到治疗,而在进行治疗的患者中,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仅有39.7%,由此可知,我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投低,因而非常有必要进行糖尿病教育和管理,让患者找到适合自己的血糖管理方式,才能很好地控制住血糖.在20岁以上的成人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而我国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教育.
作者:仝丽娥 刊期: 2017年第26期
本文根据全人教育理论,分析我国目前眼视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眼视光人才培养策略.通过融入全人教育教学理念,打造新型眼视光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医学专业才能和人文综合素养,使眼视光专业学生成长为视野开阔、具有人文素养的人才,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
作者:穆晓颖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治疗10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患者100例进行研究讨论,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都为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以往传统的疝气修补术,观察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手术的时间等.结果:观察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要短,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比较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股沟疝的患者,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不但可以减少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还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缓解患者的住院费用和经济压力,可以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作者:孙卓茂 刊期: 2017年第26期
中医历史悠久,疗效确切,新形势下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当前中医文化进校园活动如火如萘,我们认为中医治未病首当优先,因为其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引导性.治未病的实用性表现在饮食、情志、起居、运动等方面具有实际的健康指导价值,推广治未病就是在校园里播通健康的种子;其趣味性有利于工作开展;其引导性可引导学生身体自强,行动自觉,生命自爱,文化自信,为实现健康中国、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增添助力.
作者:李星萱;李伟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评价医院联合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16年3月在乌鲁木齐新华南路社区选取10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由我院联合社区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实施为期12个月综合性管理终完成随访112例,对患者干预前后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血肌酐、尿微理白蛋白/肌酐(ACR)进行比较,并且评估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健康管理方式转变、并发症控制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后,患者BMI、FPG、HbA1c、TC、TG、LDL-C、HDL-C、Cr、ACR明显降低(均P<0.05),SBP、DBP较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血压、血脂控制标准知晓率、饮食控制、规律运动情况得到有效提升(均P<0.05),饮酒较干预前下降(P<0.05),吸烟和血糖监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有不同程度的控制.结论:医院联合社区对2型糖尿病的综合性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了患者就医依从性,得到规范化综合管理,减少了多种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患病率.
作者:马福慧;王新玲;吴岚 刊期: 2017年第26期
介绍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及樟宣医院的护理教育,并与国内高职护理教育及医院临床护理教育进行时比,阐明对我国高职护理教育及医院临床护理教育的借鉴意义.
作者:兰丁;张敏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针对继发性癲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开展预防性护理的效果加以摸索.方法:本次研究共计纳入病例56例(均随机抽选自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所接诊的继发性癲痛患者),随后于组内抽选28例,结合常规模式展开护理,即对照组,余下则施于预防性护理,即观察组.针对疗效间差异加以分析.结果:统计可知,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整体治疗有效率以及满意度层面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对继发性癲痫患者施于预防性护理,有助于该部分患者恢复.
作者:赵彩虹 刊期: 2017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