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静
目的:研究分析普外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就诊的100例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划分为干预组(50例,常规护理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及睡眠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0级疼痛率(52%)显著高于对照组(24%),干预组患者术后2级疼痛率(8%)、3级疼痛率(2%)显著低于对照组(26%、20%),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祥云 刊期: 2017年第26期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促使人们改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1].健康促进医院是提高医护质量与病人生命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促进人文医学发展的国际行动;是健康促进理论和策略在医疗机构和诊疗服务中的运用[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也是医院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3].我院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全院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实践,取得了预期成效.
作者:江雪珍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分析CP用于护理管理工作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住院治疗患者(n=88),依照入院的顺序进行分组,对比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5.58±3.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48±3.21分,(P<0.05);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73%与90.91%,(P<0.05).结论:CP用于护理管理工作的效果显著,便于提高护理服务工作的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升医院整体形象.
作者:邵丽华;周红霞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开始在病区管理中应用6S管理模式,期间选取52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52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估6S管理模式开展前后的护理质量,并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100.00%,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2.31%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观察组平均护理质量评分是(94.15±2.37)分,高于对照组的(85.36±3.26)分(P<0.05).结论:6S管理模式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张爱武 刊期: 2017年第26期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今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社会创新能力和实践实施的主要人才.特别是医学本科生是推动我国未来医疗事业发展的主导者,迫切需要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本人结合自己作为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成员,通过创新课题实践后的体会,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尹香琳;何梦萧;张婧瑶;孔舰;李可;王静宜;崔弘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并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狭窄支架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狭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患者)与实验组(3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颅内外狭窄血管支架治疗,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前后血管狭窄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狭窄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狭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纯计学意义.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狭窄患者治疗中应用支架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孟淑荣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观察100例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3月份至2017年8月份本院接收的泌尿外科患者128例,按照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对症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对症护理应用到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中,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有效率.
作者:程红涛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对于在临床上进行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更好的为临床医学检验提供必要的帮助.方法:从2016年7月~2017年4月间,在我们进行血液细胞检查的患者当中,随机抽取257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从而对检验差异性进行必要的探讨.结果:血液检验的过程当中,影响血液样本结构的因素众多,而且由于操作的环境以及方式存在较大的不同,终的结果也会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在进行血液细胞检查的过程当中,采血的部位.送检时间以及温度都会对于检测结果造成影响,要想获取更加真实的结果,必须要加强相关环节的重视并且及时的进行相关控制.
作者:谭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总结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应用健康管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找寻佳的骨质疏松症骨折健康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对比研究,所选患者全部为年龄在50岁到75岁之间的住院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用健康管理措施,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法之后,关于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显著高于护理干预之前,其中研究组了解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行为获得显著的改善,治疗依从性升高,各个部位骨密度全部高于护理干预之前,疼痛程度获得显著的缓解.结论: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为其开展全程健康管理措施,能够加快骨质疏松骨折的愈合速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产生骨质疏松再次骨折的几率,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邓红梅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肺康复护理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76例COPD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肺康复护理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关对症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38例患者给予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评估表》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OPD患者给予肺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对改善个体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巫萍丽 刊期: 2017年第26期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得以进行的前提.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净化患者的佳选择,但是近年来随着透析人群构成的变化,糖尿病肾病、心功能不全及老龄患者明显增加,使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层钙化、营养不良以及心液动力学的改变而增加心脏负担等因素给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带来困难.半永久血管通路已成为维特长期透析的及好补充形式.但是导管毕竟是体内异物,又需要长期存在于血管中,因而与导管相关并发症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多.出现血栓、纤维鞘形成,引起透析血流不畅、反复堵管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等造成导管功能不良和功能丧失.因此如何减少半永久管其并发症,延长其使用时间,一直是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作者:孙培楠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待产住院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甲组32例,孕周为28~33周,乙组20例,孕周为34~37周,并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50例患者的分娩方式以及妊娠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在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率、病死率都在乙组之上,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进行分娩过程中所采取的分娩方式,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周为28~33周的胎膜早破患者应该在对其进行密切的监护下采取期待治疗,能够对婴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率以及病死率进行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冬措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总结宫缩乏力产妇接受垂体后叶素防范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产妇资料100例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平均每组50例,两组全部接受垂体后叶素预防出血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全面护理干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后出血几率和出血量,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对照组产生出现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几年显著高于研究组,出血量显著高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为产妇早期应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同时给予产妇围产期全面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避免产后出血,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程剑晶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评价医院联合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16年3月在乌鲁木齐新华南路社区选取10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由我院联合社区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实施为期12个月综合性管理终完成随访112例,对患者干预前后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血肌酐、尿微理白蛋白/肌酐(ACR)进行比较,并且评估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健康管理方式转变、并发症控制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后,患者BMI、FPG、HbA1c、TC、TG、LDL-C、HDL-C、Cr、ACR明显降低(均P<0.05),SBP、DBP较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血压、血脂控制标准知晓率、饮食控制、规律运动情况得到有效提升(均P<0.05),饮酒较干预前下降(P<0.05),吸烟和血糖监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有不同程度的控制.结论:医院联合社区对2型糖尿病的综合性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了患者就医依从性,得到规范化综合管理,减少了多种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患病率.
作者:马福慧;王新玲;吴岚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EP方案化疗前后血清TC、NSE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初治经病理确诊的小细胞肺癌,入选病例分为二组:1、肺癌组,分设化疗前及化疗后两组;2、正常对照组.对以上二组研究对象均收集其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TC、NSE水平.结果:1)肺癌组血清中的TC、NSE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癌患者中化疗前组血清中的TC、NSE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血清中的含量,其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肺癌患者中化疗后组血清中的TC含量高于对照组,其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后组血清中的NSE含量与对照组比较相差不大,其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肺癌患者中化疗前组血清中的TC含量与化疗后组含量相差不大,其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化疗前组血清中的NSE含量与化疗后组含量相差大,其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血胆固醇代谢紊乱,经EP方案化疗前后监测提示,血清NSE的高表达与小细胞肺癌疾病进展情况密切相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志艳;解宝泉;王红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近年来,医院护理管理部门积极开展品管圈活动,不断改进质量,以提高护理品质.品管圈活动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它可以解决许多的临床问题,激发护士的智力和管理热情,提高护理质量.但是,在培训、实施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强化品管技能培训、咨询沟通,将品管圈理念渗透到日常护理工作中.
作者:戴燕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减影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扫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经由双源CT检查的头颈部CT血管成像病患,对双能减影后的图像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并分析其辐射剂量.由两名放射学专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双能减影后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度及噪声等参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50例病患中,对头颈部CT血管成像显示效果良好,由48例病患可锐利清晰显示细微血管,其中2例病患能清晰显示细微血管,但边缘不锐利.50例病患的辐射剂量远远低干常规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结论:双源CT双能减影技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能良好显示头颈部动脉血管,提供良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景昊 刊期: 2017年第26期
介绍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及樟宣医院的护理教育,并与国内高职护理教育及医院临床护理教育进行时比,阐明对我国高职护理教育及医院临床护理教育的借鉴意义.
作者:兰丁;张敏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七氯烷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行胆囊腹腔镜切除术老年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实施麻醉,干预组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实施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临床指标、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效果、临床指标对比显示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认知功能对比显示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显示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胆囊腹腔镜切除术,应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同时还可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提高认知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作者:王立维;路艳;魏海亭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血流分布情况等,以终手术病理诊断作为标准,分析超声诊断准确率.结果:经超声诊断发现甲亢患者16例,甲状腺炎25例,甲状腺瘤20例,甲状腺癌19例,诊断准确率为96.25%'手术病理诊断,甲亢患者17例,甲状腺炎24例,甲状腺瘤19例,甲状腺癌20例,诊断准确率为100%,X2=3.822,p=0.051,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准确率较高,许多病变早期即可发现,这种检查方法具有无创、快速、清晰等优点,可以作为甲状腺占位性病变首选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郑锦春 刊期: 2017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