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未足月胎膜早破52例临床分析

冬措

关键词:未足月, 胎膜早破,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待产住院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甲组32例,孕周为28~33周,乙组20例,孕周为34~37周,并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50例患者的分娩方式以及妊娠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在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率、病死率都在乙组之上,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进行分娩过程中所采取的分娩方式,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周为28~33周的胎膜早破患者应该在对其进行密切的监护下采取期待治疗,能够对婴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率以及病死率进行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出血的护理进展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且80%以上发生在产后2h内[2].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出血量、失血速度及孕产妇的体质不同而存在差异,在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大量失血可迅速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存活者可因休克时间过长,引起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垂体腺垂体功能减退一希恩综合征[3].使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产后出血的护理尤其重要.本文针对近年来广大学者在产后出血的护理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冯宝芝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PDCA管理在白血病PICC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白血病PICC患者接受PDCA管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白血病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对比分析,所选患者全部接受PICC化疗,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导管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PDCA护理管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ICC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出现几率,将所得各项教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对照组患者PICC导营留置时间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产生并发症几率显著高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白血病接受PICC导管患者,为其开展有效的PDCA管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改善PICC应用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建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中药汤剂与西药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讨论中药汤剂与西药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患者62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汤剂与西药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好,患者的血压下降也比对照组的要明显,两组比较,P<0.05.结论:采取中药汤剂与西药结合治疗,不但治疗的效果显著,还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压水平,可以在今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作者:李良春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胃泌素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胃癌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胃泌素17(G-17)联合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2-5(CA12-5)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在我院确诊的胃镜治疗的108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将4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组2,将41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观察组3,将53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G17、CEA、CA12-5、CA72-4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上述单项指标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1患者的G-17、、CEA、CA72-4、CA12-5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观察组1、观察组2及观察组3的G-1 7 、CEA、CA72-4 、CA-1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中胃癌Ⅱ-Ⅱ期者G-17水平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CEA、CA12-5及CA72-4水平也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G-17、CEA、CA12-5及CA72-4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6%和90.3%,均明显高于各单项指标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大.结论:胃泌素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可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其对胃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侯英辉;侯云修;敬长春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中药外敷加保留灌肠治疗肝硬化腹水11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中药外敷如保留灌肠疗法在肝硬化腹水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我科10年内共收治肝硬化腹水患者163例为样本,征询患者意见,采取常规西药治疔和中药外敷加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分别对应对照组和观察组.终,112例患者选择中药外敷加保留灌肠治疗,51例患者选择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进行保肝、利尿、支持治疗,使用甘草酸二胺、速尿片、安体疏通片等,观察组在常规肝硬化腹水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连水散进行外敷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共163例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效果较对照组优.观察组112例患者中显效57,有效44例,无效14,总疗效率90.20%;对照组51例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9例,无效16例,总疗效率68.63%.治疗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外敷加保留灌肠疗法在肝硬化腹水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并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静;王亮亮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分析预防性护理应用于继发性癫痫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针对继发性癲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开展预防性护理的效果加以摸索.方法:本次研究共计纳入病例56例(均随机抽选自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所接诊的继发性癲痛患者),随后于组内抽选28例,结合常规模式展开护理,即对照组,余下则施于预防性护理,即观察组.针对疗效间差异加以分析.结果:统计可知,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整体治疗有效率以及满意度层面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对继发性癲痫患者施于预防性护理,有助于该部分患者恢复.

    作者:赵彩虹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骨科手术后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究骨科手术后肺栓塞患者的诊、疗方法,优化骨科手术后肺栓塞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6月-2017年06月于我院行骨科手术并在术后产生肺栓塞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科手术后肺栓塞患者的诊、疗方法.结果:19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治疗“显效”或“有效”,5例患者治疗无效,且有3人治疗无效并死亡.结论:骨科手术后肺栓塞的诊断方法较多,如临床症状判断、影像学检查等;治疗的方法也比较多,如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骨科手术后肺栓塞是一种死亡率相对较高的疾病,及早的发现并进行治疗对于优化治疗效果意义巨大,因而应该不断的强化疾病预防、尽可能的避免骨科手术后肺栓塞的发生.

    作者:齐向东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肺康复护理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肺康复护理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76例COPD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肺康复护理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关对症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38例患者给予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评估表》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OPD患者给予肺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对改善个体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巫萍丽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及护理质量的评判,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市某院2015年到2017年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患者,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单数组为观察组,双数组为实验组,对比观察重症患者预后及护理质量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重症肺炎患者不论在预后还是在护理质量方面的临床疗效都明显优于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实验组也比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P<0.05.结论:护理层级管理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及护理质量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房玉兰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基层儿童保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目的:探讨基层儿童保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分析当前我国基层儿童健康以及保健工作的实施现状.结果:我国基层儿童健康水平有所提升,但在基层儿童保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结论:要加强对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要求将医疗机构改革作为有利契机,扩大政府投入,强化保健教育力度,从根本上确保基层儿童保健的工作质量.

    作者:于超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子宫腺肌病恶变1例

    子宫腺肌病是常见妇科疾病之一,恶变率很低.子宫腺肌病恶变无典型临床表现,大多数术前诊断困难,需术后病理明确诊断.

    作者:张双丽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对照组(阿司匹林),2周的治疗心绞痛程度观察,发生心血管事件(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主要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李文波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小陷胸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痰湿壅盛型老年高血压病21例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痰湿壅盛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时使用小陷胸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痰湿壅盛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共42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联合小陷胸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X2 =4.286,P=0.038.结论:在痰湿壅盛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小陷胸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能够进一步优化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詹蓉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80例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与综合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探讨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与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由本中心院前急救并收治入院的80例创伤性血气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及综合护理干预.结果:80例患者救治成功77例,并治愈出院,救治成功率为96.3%.死亡3例,死亡率为3.8%.结论:对创伤性血气胸的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那万杰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天疱疮应用氦氖激光辅助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分析天疱疮应用氦氖激光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的将2006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天疱疮患者96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糖皮质激素等系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应用氦氖激光对皮肤黏膜的糜烂溃疡面进行照射治疗,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糜烂溃疡面无渗出时间、糜烂溃疡面愈合时间、皮损控制时间、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糜烂溃疡面无渗出时间为(9.24±2.58)d、观察组患者糜烂溃疡面无渗出时间为(7.21±1.6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糜烂溃疡面愈合时间为(17.46±2.31)d、观察组患者糜烂溃疡面愈合时间为(15.28±2.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损控制时间为(5.98±0.82)d、观察组患者皮损控制时间为(5.76±0.78)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62.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7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9%、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疱疮患者应用氦氖激光照射辅助治疗能够有助于减少糜烂溃疡创面的渗出、促进糜烂溃疡创面的早期愈合,有效的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徐慧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诊断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期间在医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诊断的患者44例、共60个椎间盘,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对4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行CT和MRI诊断检查,对两种不同诊断方式下的诊断结果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检出率(88.89%)要明显高于MRI(66.67%);MRI对于腰椎间盘脱出检出率(100%)要明显高于CT(42.86%).CT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检出优势明显,MRI对于腰椎间盘脱出检出优势明显,两种检查方法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总的检出率,CT为78.33%,MRI为73.33%,两种检查方法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均有良好效用,CT对于突出的检出率更高;MRI对于脱出的检出率更高.结论:两种诊断检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均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梁振;刘吉华;刘晓榕;张侃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性状与基因的表达

    性状,究其根本是基因的表达,也一定程度上受环境等因素影响.性状是基因表达的外在体现,而表达的过程却是有着特定的法则和复杂的程序.

    作者:张湲汐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糖尿病教育和管理

    据统计,2015年全球20~79岁的人中有约4.5亿人患糖尿病(患病率为8.8%),另外有3.18亿人糖耐量受损(前期患病率为6.7%),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第一大国,2015年病患人数高达1.096亿人,130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根据2013年宁光教授发表在JAMA上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知晓率仅为30.1%,其中仅有25.8%的患者得到治疗,而在进行治疗的患者中,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仅有39.7%,由此可知,我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投低,因而非常有必要进行糖尿病教育和管理,让患者找到适合自己的血糖管理方式,才能很好地控制住血糖.在20岁以上的成人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而我国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教育.

    作者:仝丽娥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普外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就诊的100例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划分为干预组(50例,常规护理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及睡眠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0级疼痛率(52%)显著高于对照组(24%),干预组患者术后2级疼痛率(8%)、3级疼痛率(2%)显著低于对照组(26%、20%),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祥云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接受我院心内科护理服务的140例患者的档案资料,以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评价.随机将这140位心内科患者进行交义均分,即70例对照组和70例优质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心内科护理,优质组则在其护理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的应用.通过数据的检验统计,以比较两组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从统计分析的数据结果差异情况可知,优质护患能够积极改善心内科患者的病情,护理效果更为明显,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较强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服务满意度上,优质组中满意评价42例、一般评价25例、不满意评价3例,故其总满意度为95.71%(67/70);对照组中满意评价24例、一般评价30例、不满意评价16例,故其总满意度为77.14%(54/70).检验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水平,其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在护理纠纷问题上,优质组中仅3例发生护理纠纷问题,发生率为4.29%;对照组中11例发生护理纠纷问题,发生率为15.71%,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可起到非常突出作用,获得更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减少了护理纠纷问题的发生,有利于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对改善我院心内科护理服务整体质量有重大意义.

    作者:李凤 刊期: 2017年第26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