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图像描述展示示教法在留置尿管患者集体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宋旭霞;谢冬梅

关键词:图像描述, 留置尿管, 集体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图像描述展示示教法在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度共12个月参与集体健康教育的留置尿管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采用在传统方式中融入图标描述展示并集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参与热性提高,留置尿管自身护理知识明显提高,感染率下降,脱管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提升.结论:应用图标描述展示示教法对留置尿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掌握了解健教内容,提升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患者康复,促进护患关系.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宁夏回族2型糖尿病人群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研究

    目的:观察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Glucokinaseregulatoryprotein,GKRP)基因(rs1260326,pro446Leu)多态位点在宁夏回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诊断标准选取回族2型糖尿病201例,正常对照207例.应用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leavedamplificationpolymorphismsequence-taggedsites,CAPs)技术进行GKPR基因(rs1260326,pro446Leu)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观察其多态位点在宁夏回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基因型CC、TT频率以及等位基因C、T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回族人群中GKRP基因(rs1260326,pro446Leu)位点存在多态性;其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黄凤丽;赵承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探析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标识在手术室的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n=47)和实验组(n=48),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和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水平提升均高于参照组,P<0.05,表明差异显著,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采用护理标识管理,其应用效果十分理想,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徐成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门诊医生

    目前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有些医生迫于压力和利益的诱惑,破坏了医生的良好形象.其次,多数医生依赖高科技检验及检查手段,而忽视了人文关怀与病人的交流沟通,缺少细致的问诊,缺乏基本的查体、物理检查,导致对病人重视不够.而部分病人,对自己所得疾病认识不足,对疾病预后期望过高,对医生不信任,导致医患之间信托关系失衡.故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该文旨在探讨如何做好一名门诊医生,为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建立良好的信托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稳定社会意义重大.

    作者:张永刚;高伟;王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浅析人性化服务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

    目的:对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84例,按照随机划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服务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38%(1/42)低于对照组14.29%(6/42),护理满意率观察组97.62%(41/42)高于对照组83.33%(35/4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服务模式的应用对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廷芳;崔玉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选取3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单纯化疗,研究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加化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病灶缓解总有效率74.00%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80.67%;研究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口腔炎、腹泻、白细胞减少以及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病灶,缓解病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应用中推广.

    作者:朱永安;魏立明;辛小举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徐州地区赖氨酰氧化酶基因G473A多态性与食道癌发病风险研究

    目的:研究在中国徐州地区汉族人群中,赖氨酰氧化酶(LOX)基因G473A多态性和食道癌(EC)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法检测577例EC患者和696例正常对照者LOX基因G473A多态基因型频率,经统计分析探讨其与EC的关联性.结果:受试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群的性别和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别.基因分型结果显示:EC患者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89,0.309和0.102,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687,0.273和0.040.基因型为GA和AA的个体EC患病风险升高(OR=1.31,95%CI:1.02-1.68,P=0.03)(OR=2.86,95%CI:1.78-4.59,P<0.001).结论:LOX基因G473A多态性与EC发病风险存在关联,本发现对EC风险预测及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会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神经内科规培护士教学方法的选择

    目的:评价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规培护士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名规陪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学生,实验组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考核和问卷调查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随机提问及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显示90.00%学生对模拟情景教学方法满意.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神经内科规陪护士教学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李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补肾祛寒治尪汤辅以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用补肾祛寒治尪汤并辅穴位敷贴以及中药熏蒸治疗效果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则给予补肾祛寒治尪汤并辅穴位敷贴以及中药熏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以及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为92.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患者治疗前晨僵时间、关节压痛、肿胀指数、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改善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肿胀指数、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0%,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用补肾祛寒治尪汤并辅穴位敷贴以及中药熏蒸治疗,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小,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龚记叶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PDCA循环方法在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PDCA循环方法在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的应用探讨.方法:随机抽取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患者310例,按照入院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项消毒合格率,以及问卷调查医院感染的预防情况.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使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消毒隔离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现象.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维吾尔族妇女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妇女产后抑郁(PostpartumDepression)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维吾尔族妇女产后抑郁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爱登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抑郁症患者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新疆乌鲁木齐市3家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分娩的1280名维吾尔族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在1280名维吾尔族产妇中,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2.31%.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的文化程度、自然或其他分娩方式、独生子女产妇、家庭关系、家人对新生儿性别满意度、公用住房面积等6个因素与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的文化程度、是否为自然分娩的方式、独生子女的产妇、婆媳关系、家人对新生儿是否性别满意是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公用住房面积大是产后抑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维吾尔族妇女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产妇及其家庭的健康教育,加强社会因素干预,防治产后抑郁的发生.

    作者:赵志强;白布加甫?高娃;热娜?艾合买提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传统运动功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传统运动功法在肺康复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本文通过查阅近5年来传统运动功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康复中的相关文献及其在临床应用中所取得的疗效,旨在总结传统运动功法在COPD肺康复中的应用现状,同时推进传统运动功法作为肺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方式在临床运用.

    作者:潘洪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传统中药饮片与中药免煎颗粒治疗多类型感冒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饮片与中药免煎颗粒治疗多类型感冒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多类型感冒患者2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1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饮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免煎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风寒感冒、阴虚感冒、风热感冒患者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传统中药饮片与中药免煎颗粒治疗多类型感冒的效果以及安全性相当,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林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究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ACI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4周后实施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指数评价,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FD)程度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和Barthel指数评价.结果:观察组的NF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期间采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对ACI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更为有效,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青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手法松解枕下肌治疗颈型失眠12例

    目的:观察手法松解枕下肌治疗颈型失眠临床疗效.方法:用手法松解枕下肌12例颈型失眠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并随访1个月.结果:12例颈型失眠患者中,4例痊愈,8例好转,总有效率100%,1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无复发病例.结论:手法松解枕下肌对颈型失眠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吴怡芳;张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总结献血者血液筛查工作中开展核酸检测技术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对于我站在过去一年之内检测合格献血者血液标本实施核酸检测,倘若检测结果为阴性,需要直接出具结果,倘若结果为阳性,需要再次开展拆分检测.结果:所选出的30465人份血液标本中核酸检测技术一共检测出阳性15(0.05%)例,送卫生部确证阳性标本13例,病毒类型全部属于HBVDNA,没有检测出HIVRNA以及HCVRNA,阳性检出率为86.7%.结论:在血液标本筛查工作中开展核酸检测技术可以在ELISA检测阴性血液标本对HCVRNA、HIVRNA以及HBVDNA反应性标本进行有效的筛查,可见常规核酸检测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血液和输血安全.

    作者:牛丽彬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在妇女孕前的作用研究

    目的:总结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在妇女孕前所存在的作用,为临床筛查孕前甲状腺功能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孕前检查女性患者100例,所选取的100例患者全部接受固相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甲状腺功能,针对甲状腺功能处于正常范围之外的患者,继续检测其FT4以及FT3.结果:100例患者中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9例,发生几率为9.0%,存在不良孕产史女性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女性,两者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体重指数比较高的女性患者产生甲状腺功能异常几率显著高于体重指数比较低的女性.结论:在妇女孕前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非常重要,甲状腺功能异常和不良孕产史之间存在明显关联.

    作者:郭伟彬;梁立柱;孙立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HMGA2和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探讨HMGA2和MMP-9与胃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和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的50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HMGA2和MMP-9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HMGA2和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0%和80.00%明显高于正常组织14.00%和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MGA2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呈正相关(r=0.451,P=0.001).结论:HMGA2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且两者有共存现象,两者可能与胃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作者:王彤旭;陈玉强;孙二峰;吕鑫;王亚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炎症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头孢他啶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各30例,头孢他啶组行头孢他啶静脉滴注,2次/d,持续7d;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2次/d,持续7d;并将2组抗生素行静脉滴注方案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比.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经静脉滴注干预的总好转率为93.33%,高于头孢他啶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第III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起迅速抑菌,强效杀菌作用,临床中应依据患者的基础病情控制药物剂量,以此降低药物的副反应.

    作者:陈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预防性压疮护理在老龄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分析探讨预防性压疮护理在老龄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老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采用预防性压疮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预防性压疮护理后,均未出现压疮病理,且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38.23±2.14)天,终全部愈合出院.结论:对老龄重症患者采用预防性压疮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或防治压疮问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端琴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医院后勤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探讨

    医院后勤工作是整个医院工作的基础,但是与我国医院的发展、进步相比,后勤管理是滞后的,特别是成本控制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本文首先概述了公立医院后勤管理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公立医院后勤管理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提出了成本控制的措施:实施公立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和建立后勤成本控制专业化管理.

    作者:崔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