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霞
目的 探究奥拉西坦与安慰剂对比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治疗,观察组予以奥拉西坦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改变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1%,高于对照组的70.5%(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19.1±2.1)分,高于对照组的(17.2±2.2)分(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奥拉西坦治疗VD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痴呆程度,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作者:蔡秋伶;杨益铁;蒋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综合保健措施对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1例围绝经期妇女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健来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保健措施来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36%)、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5.00%)、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小组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保健措施对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莲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对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56例急腹症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治疗过程与结果进行回顾.结果 56例患者中,39例接受了手术治疗,17例接受了药物保守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是98.2%.结论 对于妇产科急腹症,需在明确具体病因、疾病类型的基础上,施予针对治疗,以促进临床效果的提升.
作者:石世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对骨科创伤患者根据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实施针对性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干预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对骨科创伤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侯全山;李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并掌握黑河市爱辉区农村地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6年本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结果 2010年——2016年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107例,死亡1例,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每年的3-6月份为高发时期.结论 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应继续坚持以灭鼠和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胡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液分析检验在急慢性白血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0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研究组),其中包括24例急性患者、26例慢性患者,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全部入选对象均对进行血液分析检验,观察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全部研究对象均通过检测后,对组间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等指标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对比,存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对研究组中急性与慢性患者的检测结果对比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血液分析检验在其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石豪妍;郭翠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制定符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际需求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分析个性化教育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效果,以期为探索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的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 个性化教育干预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制定适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琼;高丽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小儿惊厥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治疗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窒息、缺血性脑病、自伤、自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小儿惊厥的护理效果.
作者:齐小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小儿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选择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气管炎急性发作84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头孢曲松钠实施治疗,观察组选择阿奇霉素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为54.76%;观察组治疗后发热消退、咳嗽停止、啰音消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效果更优,不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席二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分析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行尿激酶胸腔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间我科对收治的25例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行尿激酶胸腔灌注治疗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治疗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胸腔灌注尿激酶2-4次后,引流效果好,引流量900-1600ml,待引流量明显减少后,复查胸部CT及胸部彩超示:包裹性胸腔积液均较前明显减少,纤维间隔较前明显吸收,肺已复张.并发2例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好转.全部患者5-15天内均顺利拔胸管后出院,随访1-3个月,均无复发,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均无异常.结论 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行尿激酶胸腔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效果较好,属于一种安全可靠的新方法,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峰;代雨;付玉东;阚强波;吉红波;黄若山;侯波;李明学;贾国华;赵章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早期子宫内膜癌42例,其中腹腔镜手术20例,开腹手术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手术并发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数量、腹腔引流量等术中及术后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其安全可行,可作为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选择.
作者:宋玉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其临床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吕江月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精神科意外事件发生类型,总结有效防范护理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2016年12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120例,分析意外事件发生的类型,总结防范护理管理措施.结果 本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6.67%,男性65.63%,女性34.37%;自伤、自杀患者占15.63%;攻击他人、毁坏物品患者占25%;误服药物中毒患者占9.38%;出走逃跑患者占21.88%;噎食的患者占12.5%;跌伤的患者占15.63%.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出现意外事件的几率很高,临床医护人员必须加强重视,做好监管,采取有效的防范护理管理措施,尽可能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作者:杨燕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方法 从自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表法将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成两组,即参照组(n=15)与研究组(n=15),对参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措施,对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参照组(46.67%),并且前者的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后者,组间存在较大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 将胺碘酮治疗措施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存质量,促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
作者:高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研究和讨论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影响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到2016年8月的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39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患者入院后的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对相关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主要是研究影响静脉穿刺的相关因素及其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对照组的临床效果没有观察组的效果良好,结果明显有差异性(P<0.05),在临床上具有可比性.讨论 研究静脉穿刺中的各种影响因素,采取相关的护理对策,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治疗质量.
作者:李晓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无支撑回肠造口在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中的护理.方法 按照常规处理在患者右下腹经腹直肌来造口隧道,从隧道中牵出造口处肠,关腹后切开距造口远端切开处4cm的回肠楔形,再进行外翻缝合和直接缝合.结果 患者出现肠液流出、造口内排气、造口水肿、造口周围皮肤炎、造口旁疝、造口坏死及造口内陷等并发症的概率得到降低.结论 对患者无支撑回肠造口在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中进行护理,使得早期发生造口皮肤周围炎的概率明显得到减少,患者出院后家庭照护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减少,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辛洁;王艳;杨妮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肝肿瘤患者行实时超声造影和螺旋CT诊断血流信号特点的效果对比.方法 收集2014年9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本科室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肝肿瘤患者30例,在术前分别给予实时超声造影和螺旋CT检查,分析比较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两种检查结果,探究肝肿瘤患者行实时超声造影和螺旋CT诊断血流信号特点的效果对比.结果 30例患者行实时超声造影时,漏诊原发性肝癌1例,转移性肝癌1例,胆管细胞腺瘤1例,误诊原发性肝癌2例,转移性肝癌1例,局灶性坏死1例;行螺旋CT检查时,漏诊原发性肝癌1例,局灶性增生性结节1例,误诊原发性肝癌1例.实时超声造影诊断肝肿瘤的检出率为90.00%,螺旋CT的检出率为96.55%;实时超声造影诊断肝肿瘤的准确率为86.67%,螺旋CT的准确率为90.00%.结论 对肝肿瘤患者行实时超声造影和螺旋CT诊断能力相近,但螺旋CT比实时超声造影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实时超声造影由于无辐射也有较强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滔;陈梅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QO-LA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QO-LAD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但观察组的QO-LA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程序运用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以及应用价值.
作者:林丽荣;王瑞雪;倪思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同时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18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92例.对照组病人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实施治疗,观察组的92例病人则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滞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压均比治疗之前有所降低,不过对照组降低幅度不大,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3.4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74%.另外观察组的患者心绞痛出现次数要比对照组更少,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同时合并冠心病病人实施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好.
作者:常亮;张玉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对于老年慢性患者提供连续护理模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16.2月——2017.2月间收治116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普通组58例与干预组58例,普通组患者接受临床一般院内护理流程,干预组患者接受临床提供的连续护理服务,总结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评估患者自理能力评分.结果 普通组患者健康知识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理评分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 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做好院内护理基础上提供连续性护理模式,大部分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较高,且经院外随访后,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自理能力较好.
作者:李新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