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周大虎

关键词:双歧三联活菌片, 小儿腹泻, 安全性
摘要:目的 对双歧三联活菌片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取本院2013年8月份到2016年10月份收治的200例小儿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100例患儿实施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100例患儿同时予以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设为实验组.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比较显示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疗程以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数据比较显示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双歧三联活菌片对小儿腹泻进行治疗,可使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且安全性高.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营养食疗干预在体检后续服务中的重要性分析

    目的 分析营养食疗干预在体检后续服务中的重要性.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6月在我院接受健康管理的慢性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患者实施营养食疗,观察营养食疗干预前后患者的体重、BMI、血压、血糖、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营养食疗干预后,患者的平均体重及BMI指数均有下降;血糖、血压均有所下降;与干预前比较,血脂水平中TC、TG、LDL水平有所降低,HDL有所升高.结论 科学、规范、针对性的营养食疗干预能将患者体重、血脂、血糖、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体检后续中的重点.

    作者:李尹;朱洪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康复护理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脊柱病之一,多由于颈部突然的、幅度较大的、无准备的过度活动,或者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出现急慢性压迫颈神经根或脊髓,出现相应支配区域症状和体征.临床以从事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的职业人群多见,如办公室职员、电脑操作员、会计、司机等.我科采用牵引、针灸、推拿、理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配合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张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MRI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I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例乳腺叶状腺瘤和26例纤维腺瘤患者,对两者MRI征象进行对比比较分析.结果 乳腺叶状肿瘤以边缘清楚的分叶状或多结节融合状多见,少数可呈不规则形;纤维腺瘤以圆形或类圆形多见,无不规则形;动态增强乳腺叶状肿瘤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低信号分隔,囊变及瘤周曲张血管;而纤维腺瘤多呈均匀强化,可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可见低信号分隔,瘤周无曲张血管.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及纤维腺瘤各具一定特征性MRI征象,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亚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女性免疫性不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讨论将中西医结合用于女性免疫性不孕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免疫性不孕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而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在治疗半年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免疫不孕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的妊娠率显著提高.

    作者:林名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冠心平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的影响

    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利用冠心平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心可舒片治疗,观察组选择冠心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1%;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分别为(6.25±1.51)次/月、(3.01±0.67)min/次,对照组(10.34±2.01)次/月、(6.30±1.02)min/次.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利用冠心平治疗能够改善心绞痛的发作,减少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马红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谈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及处理

    目的 探讨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提高水质检验质量.方法 结合水质检验现状,从水质检验有效数字与分析结果了解数据误差.结果 结合误差出现情况,对其进行了正确处理,减少了数据误差,提升了水质检验数据精确性.结论 随着水质检验技术与理论的发展,显示了水质检验的重要性,为了保证水质检验工作的开展,必须对水质检验数据误差进行研究.

    作者:武珊;王娜;马晓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性阑尾炎切除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讨急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月选取125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病例参与研究试验,并随机分成两组,Ⅰ组60例接受硬膜外阻滞麻醉,Ⅱ组65例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评估两组的麻醉效果,包括麻醉起效时间、肌松良好率、术中牵拉发生率及不同时点的心率值等指标.结果 Ⅱ组接受麻醉阻滞后的起效时间显著缩短,肌松良好率显著提高,术中牵拉发生率显著下降,与Ⅰ组相比,P<0.05,统计学成立.T0时点,两组的心率值相比,P>0.05,统计学不成立;T1-T2时点,Ⅱ组患者的心率值相比Ⅰ组均更平稳,数据相比,P<0.05,统计学成立.结论 对急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具有肌松效果好、起效快、术中不易引起牵拉及可维持平稳心率等特点,值得加强推广.

    作者:李小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对消化内科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讨论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对消化内科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现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消化内科在职护士12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责任小组分组管理方式,对比管理方法实施前和实施后患者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 执行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后,患者的护理文书、基础护理、行为规范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执行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前,执行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后患者满意度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提高了消化内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对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分析

    目的 探究在小儿慢性鼻窦炎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 针对40例小儿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2月到2016年1月间收治,治疗后观察患者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4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40例患者均未发现出现明显的感染等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对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分析发现,其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临床情况,同时使用相对安全,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晓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观察结合中西药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研讨中西药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中,抽取70例纳入到讨论中,70例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35例对照组(中西药治疗)和35例研究组(中西药+温针灸治疗),把两组治疗状况进行对比讨论.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1.43%比对照组77.14%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CNSS评分和VAS评分状况,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疾病可考虑给予中西药联合针灸方式进行治疗,疗效突出,可显著改善其疼痛状况,应用性和推广性较大.

    作者:贾立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采取保守治疗手段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2017年期间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妊娠位置妊娠患者相关资料,从中抽取40例,随机数字表方式将患者各20例分为A组(应用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和B组(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疗程后记录和对比不同保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指标变化.结果 根据患者典型临床症状变化作为疗效判断依据,A组所得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组间差异经统计学方案处理表示有意义(P<0.05);记录治疗期间各项指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指标、阴道出血时间及完全恢复时间),B组患者检测所得数据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方案处理表示有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手段进行干预,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其中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不仅对病情纠正效果更为突出,同时也可有效改善相关临床指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常桂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低糖高脂营养膳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发呼吸衰竭病人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究慢阻肺急性发作出现呼吸衰竭时,以低糖高脂营养膳食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以我院于2015.9——2016.10期间门诊部门收治的92例慢阻肺急性发作出现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床末尾单双数分为传统组(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低糖高脂营养支持),组数46例,比较营养支持后患者呼吸、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呼吸功能、肺功能指标恢复情况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临床对慢阻肺急性发作出现呼吸衰竭者,行低糖高脂治疗,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呼吸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王炜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无痛胃镜检查病人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无痛胃镜检查病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78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检查前焦虑情绪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检查后苏醒时间,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爽;刘文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普通X线透视在辅助放射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X线透视在辅助放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来本院各科室治疗的患者106例,并将所选取的患者按照各自的疾病种类分为四组,其中腰痛组8例、异物吸入组12例、呼吸道症状组24例、胸部外伤组62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普通X线透视以及放射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外伤组中20例肋骨未出现骨折患者经过普通X线检查后显示,患者存在斜型骨折或裂纹骨折合并轻微错位情况,42例骨折可疑患者得到确诊.14例肺炎患者均为肺门占位,8例结核患者为第一肋软骨钙化,2例占位患者其中1例为心包脂肪垫,另1例为乳头影.腰痛组所有患者均有泌尿结石,异物吸入组均为支气管阻塞活瓣性变化.结论 普通X线透视在辅助放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诊断快速、准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社区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和影响因素,为提升其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本社区2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病程时间、治疗情况等,然后根据症状计数来对每一种因素进行分析,与256例健康人群对比之后得出终的结果和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5个方面的数据对比上,观察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生命质量有关的因素也有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病史、知识了解程度等.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除了本身的治疗过程以外,还需要社区的综合管理,加强健康教育,辅以科学的体育锻炼和良好的心态,才能有效促进疾病的恢复.

    作者:李国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诊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评析

    目的 探索针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科室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接收的患急性呼吸衰竭的200例患者,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100例,施行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共10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与病死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等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参考组显著更低,PaO2指标较治疗前及参考组显著更高(P<0.05).实验组的病死率较参考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 针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徐文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平片、CT和MRI诊断对比研究

    目的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采用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患者均行X线平片、CT和MRI检查,观察上述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及1、2级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上,CT与MRI显著优于X线片(P<0.05),但CT与MRI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与MRI相比于X线平片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明显要高,临床诊断价值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于旭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冠心病伴高血压应用缬沙坦配合氨氯地平的临床优势分析

    目的 研究冠心病伴高血压应用缬沙坦配合氨氯地平的临床优势.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将86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3例/组.一组患者实施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同对照组患者数据相差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患者优(P<0.05).结论 在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存在较多优势,安全有效,适合推广应用在临床中.

    作者:包志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血管通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效果的影响

    目的 通过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效果的影响,总结出更有效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05月至2016年05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者共80名,平均分为A、B两组,对每组分别采用长久性深静脉置管、上肢动-静脉内瘘两种方法进行血液透析,并观察结果.结果 A组的血栓形成、感染、血管通路失功的发生率比B组明显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表明长久性深静脉置管更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在选择长期血管通路方面,上肢动-静脉内瘘比长久性深静脉置管有优势.结论 血液透析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血管通路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透治疗的生命线,上肢动-静脉内瘘能保证血透质量,并发症少,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汪萍;胡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老年尿毒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老年尿毒症患者采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取我院2016年1月份到2016月份12月份收治的6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分成三组,20例患者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治疗,20例患者实施高通量透析治疗,20例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全程关注患者的治疗进展,对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联合组、高通量透析组与血液透析组比较,总有效率较高,数据之间差异性显著,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高通量透析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性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三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前后以及组间差异均不明显,证实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联合组、高通量透析组与血液透析组比较,β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治疗前后以及组间差异均明显,证实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常规血液透析治疗,采用高通量透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老年尿毒症进行治疗,能够清除患者的毒素,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