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左卡尼汀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mL,q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滴注左卡尼汀1g,q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uPro、β2-MG、BUN、Scr、Hcy、CysC、HbA1C、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r、25-羟维生素D3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项莹;鲁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3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全身麻醉后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后30min以及术后2h、4h、8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苏醒,减轻患者的早期术后疼痛,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秋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本文用五源学这一贯穿藏医药学全部理论的哲学观,说明五源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基础,而且也是保持机体生理平衡与协调的内在因素,同时阐述了五源的失调是导致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五源是药物之源,与药物的功效息息相关.从而论述了藏医药学,以五源的属性、功能、生克制约关系等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治病机理等医学内容,是藏医药学的基础理论核心和理论体系的纲要,在藏医药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普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科预防褥疮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收治的120例老年患者进行分析,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老年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褥疮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马宏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联合采用恩度与化疗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资料分析,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化疗治疗,研究组联合采用恩度与化疗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的有效率在35.76%,疾病控制率为7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54%、43.86%,组间比对存在统计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联合采用恩度与化疗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聂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400例,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饮食、用药、氧疗、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阻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降低复发率,对提升患者对护理和医院的满意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郝玉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研讨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盆腔炎疾病者中,抽取70例纳入到讨论中,70例患者按入院单双顺序号分35例对照组(左氧氟沙星治疗)和35例研究组(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治疗),对比讨论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状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4.29%比对照组80%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白带恢复正常、体温恢复正常、包块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等,研究组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盆腔炎疾病可考虑将左氧氟沙星和替硝唑药物联合使用,其疗效突出,患者疼痛感得到缓解,临床应用性和推广性较高.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产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A组的FPG、2PG和HbAlc均要高于B组,并且护理满意度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在围产期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有推广和使用的价值.
作者:许媛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中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中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单纯物理治疗,包括睑缘清洁、热敷及睑板腺按摩,B组给予物理治疗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一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的泪膜破裂时间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泪膜破裂时间较A组更为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物理治疗在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眼部不适.
作者:刘玉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其临床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吕江月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宫颈癌属于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多见患者阴道流血、阴道排液增多的情况,如果患者病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发展到晚期癌时便会出现多种继发性症状,比如病灶危及到盆腔结蒂组织、骨盆壁、坐骨神经的情况,致使患者输尿管阻塞而出现肾盂积水,终发展为尿毒症,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多选择手术治疗此症,但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多数患者并不乐于以传统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手术辅助器械被改进完善并广泛应用,比如内镜医疗器械与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效果更佳.
作者:刘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患者均为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胃炎病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我院针对胃炎患者使用的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治疗5周后,观察患者腹胀、出血、嗳气等症状消失时间,观察患者HP转阴率,并采用中医证候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腹胀消失时间(3.2±0.7)d,出血消失时间(1.4±0.2)d,嗳气消失时间(5.3±1.3)d,HP转阴率达到75%(12/16).治疗后症状评分(8.23±1.07)显著低于治疗前(16.44±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炎的效果较好,能够快速缓解患者腹胀、嗳气、反复出血的情况,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立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的残留情况,为蔬菜农药残留寻找合适的检验方法.方法 采取QuEChERS样品前处理技术,将上清液提取并用氮气吹干,加流动相溶解,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柱采用InertsilODS-3柱(150mm×2.1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体积比为65:35:0.15).采取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选择反应监测方式,阴性样品基质加标外标法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的定量检出限均为5μg/kg,添加水平为50μg/kg、200μg/kg的平均回收率为85.0%-96.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4%-11.2%.全部样品中的甲基托布津含量均低于检测限,1份韭菜样品检出多菌灵,含量分别为0.029mg/kg,低于GB2763-2014食品安全标准大残留限量,其他样品均低于检测限.结论 此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测量出蔬菜中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残留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颖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相关因子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早期诊断的意义并采取及时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进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8例,测定患者术前1d以及术后不同时期血清中IL-6、IL-10、CRP的含量波动情况,同时对患者患侧关节腔采取分层穿刺检查,若切口发现分泌物则取出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采用早期切开清创联合抗生素治疗81例,二期假体翻修77例.结果 患者血清中IL-6、IL-10在术后1d均显著升高,但在3d、5d、7d慢慢降低;CRP水平在术后1d、3d逐渐升高,但在术后5d、7d慢慢降至术前水平.81例早期清创联合抗生素治疗后痊愈、77例二期行假体翻修术后假体位置满意,感染未复发.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通过监测血清中IL-6、IL-10及CRP的水平有助于判断假体周围感染情况,而且相对来说,IL-6、IL-10的敏感度和准确率更高;早期清创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治愈感染.因此,对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假体周围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很高的临床意义,对于患者有效的康复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任力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针对手足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科室2013年4月——2016年5月间接收的患手足软组织缺损的55例患者,均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55例患者术后的皮瓣均成活,其中创面Ⅰ期愈合患者49例,6例伴创面感染的患者于术毕后6周左右愈合.术后随访观察发现患者植入皮瓣质地均柔软,没有磨损和破溃情况,外观无显著臃肿,色泽和受区基本接近,保护性感觉恢复.供区植皮成活情况均良好,疗效满意.结论 针对手足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李统;丁明斌;杜志国;王华柱;张植生;张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64例直肠癌患者,依照就诊编号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手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0ml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立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危重症患者接受血糖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148例危重症且常规血糖检测提示指标升高患者纳入一般资料,患者均接受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并根据检测所得数据将其分为正常组与升高组,各有患者77例、7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糖尿病确诊率以及病死事件发生率.结果 危重症患者中相对于血糖升高组别,血糖正常组别患者病死率相对偏低,组间差异统计学提示有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患者确诊糖尿病例数明显低于血糖升高组别患者,组间差异统计学提示有意义(P<0.05);血糖升高患者中以往有糖尿病病史患者死亡率相对较高,统计学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结论 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有利于帮助医生更好地对病情和预后进行评估,为往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全面而大程度的保障患者健康和生存质量.
作者:胡晓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白带下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白带下病患者40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40例白带下病患者40例,治愈17例,占42.5%,显效22例,占55%,无效1例,占2.5%.结论 白带的治疗总以健脾、升阳、除湿、止带为主.并结合临床见证,采取虚者补脾益气,温肾助阳;实者燥湿化痰;寒者温经散寒;热者则清热等方法.
作者:叶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在出生缺陷前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以来本院收治超声诊断的孕产妇256例,并对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常规检查方法,如横向、纵向检查以及斜向检查等几个方位对胎儿开展全方位检查.结果 利用超声检查检查出出生缺陷胎儿共14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47%.胎儿出生后,对胎儿缺陷进行检查发现存在4例漏诊,超声检查漏诊率为22.22%.结论 超声诊断具有操作便捷、伤害较小等优点,在产前诊断出生缺陷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月本院重症监护室内发生VAP的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90例非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发生VA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结果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时间超过10d、穿刺置管、留置胃管、意识障碍.结论 影响VAP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VAP发生率.
作者:泮仕广;李启虹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