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临床病理观察

马振岐

关键词:卵巢硬化性间质瘤, 临床病理
摘要:目的 对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进行分析,并观察其诊断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有29例月经不规律,13例下腹隆起,并伴有轻微疼痛感,8例无症状,经光镜检查,瘤组织呈现小叶结构,并且形状各不相同,血管较丰富.50例患者SMA、PR均显示(+),EMA与CK均显示(-).结论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属于良性肿瘤,应该对此种疾病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充分了解该病症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而完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与探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针灸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三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P<0.05表示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两组疗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要优于单纯用药物治疗的疗效,应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日光;李云芳;姜雪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90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优质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价值.

    作者:古丽先尼·胡加布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心血管内科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心血管内科常规治疗加尿激酶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6.67%)与对照组患者(6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便例数、黑便例数、皮肤黏膜问题例数、心律失常例数(11例、3例、2例、1例)与对照组患者(13例、5例、4例、3例)相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心血管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尿激酶治疗的效果较佳.

    作者:蔡秋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Pl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112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均行PICC,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根据PICC的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舒适度和疾病不确定评分.结果 ①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36%,低于对照组的32.14%,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疾病不确定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在肿瘤患者中化疗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配合对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舒适度,减少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汤肖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比善宁分别联合奥美拉唑、垂体后叶素治疗消化道出血效果

    目的 探讨善宁分别联合奥美拉唑、垂体后叶素治疗消化道出血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善宁联合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善宁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症状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4%相比于对照组的81.58%,观察组总有效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善宁分别联合奥美拉唑、垂体后叶素治疗消化道出血均有一定程度的疗效,两者联合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善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疗效更佳,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吴小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90例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体会,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方法 运用分析法对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探讨,总结对90例留置导尿患者进行正确护理的方法,对护理成效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细致精心的护理,90例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中所有患者未发生尿路感染和尿液渗漏等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 合理、有效和正确的护理干预对于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的恢复和治愈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明显地避免尿路感染等问题的出现,有利于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便利,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治疗,有效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蕾;秦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我院儿科住院处收治的144例新生儿消化道内出血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得把所有患儿分为对比组及实验组,其中对比组给予对症治疗,禁食,留置胃管,补充维生素K1,胃肠外营养,维持内环境稳定,抗感染,重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等常规的治疗,实验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分别对比两组患儿在止血时间可见实验组要明显短于对比组,止血效果明显好于对比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可知对比组的有效率为75%,实验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5.8%,比较治疗有效率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止血时间,增强止血效果,还可以大限度增加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宗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恶心呕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36例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经临床护理干预有效地延缓恶心、呕吐发生的时间降低强度.结论 做好肿瘤患者围化疗期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护理,减轻患者痛苦,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管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阴道检查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阴道检查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5月我院9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经阴道检查子宫肌瘤,比较两种探查方式的诊断率.结果 经阴道超声探查确诊93例,其中单发64例,多发29例,确诊率为96.88%;经腹部探查确诊74例,其中单发51例,多发23例,确诊率为77.08%.本组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子宫肌瘤个数共139个,经阴道探查出肌瘤个数为127个,诊断率91.37%;经腹部探查出肌瘤个数为113个,诊断率81.29%.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阴道探查子宫肌瘤的确诊率和肌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经腹部探查,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指导意义.

    作者:黄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胸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胸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且符合美容要求的优点,逐渐被患者所接受,现将我院胸腔镜手术治疗配合介绍如下.1 手术配合1.1 术前病人及其亲属的心理准备.胸腔镜手术是一项新技术,病人对手术方法了解不多甚至不了解,因此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术前访视病人,向病人及其家属耐心讲解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优点以及手术程序,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还应交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增强病人的信心,减轻或解除其各种术前后心理并发症.

    作者:金今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与防预措施

    目的 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以及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本院体检人员共60例,采取空腹静脉抽血,分为A、B两组试管组比较,A组试管进行溶血处理,然后进行分离操作;将B组试管直接进行常规分离操作,分析比较两组试管组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 A组血清样本检验结果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肌酸激酶的含量明显比B组试管样本的高,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含量比B组样本的低,两组进行比较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溶血现象造成了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异常性,影响医生对病人病情的评估,所以必须做好防预措施,减少溶血现象的发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朱云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单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单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86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43例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和抗凝药物治疗设作对照组,另外43例患者单纯给予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设作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5.3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PaO2、PaCO2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单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抗凝加溶栓治疗的效果对比,并没有明显差异,而且单纯抗凝治疗发生出血的机率更小,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席学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冠心病伴高血压应用缬沙坦配合氨氯地平的临床优势分析

    目的 研究冠心病伴高血压应用缬沙坦配合氨氯地平的临床优势.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将86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3例/组.一组患者实施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同对照组患者数据相差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患者优(P<0.05).结论 在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存在较多优势,安全有效,适合推广应用在临床中.

    作者:包志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24例的CT诊断方法及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完全性脾破裂19例,中心破裂3例,包膜下破裂2例.CT表现为脾内血肿、脾撕裂伤、包膜下血肿、脾周血肿及腹腔积血.结论 CT在微小病灶、其他复合伤程度的判断、手术范围估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李冬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体位干预枕横位矫正胎方位的临床观察

    目前,从临床上的胎方位异常导致产程时间延长表现案例来看,以枕横位表现为常见.持续性的枕横位、枕后位是造成产程延长,导致产妇难产的主要原因.本文在观察本医院近一年内的两组案例,采用观察和对照的方法来考察体位干预对枕横位矫正胎方位的影响和效果,以此来分析体位干预在对枕横位胎位矫正病症的作用,给临床医疗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

    作者:倪配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3例,在常规治疗后病情稳定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n=47),给予强心甙、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组(n=46),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起始剂量为23.75mg,1次∕日,每2周剂量加倍,逐渐增加至95mg,1次/日,维持治疗6个月.结果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明显高于对照组71.3%,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室重构,有利于心力衰竭患者的二级预防.

    作者:张瑞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在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在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7月——2016年7月治疗的64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其中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13%(P﹤0.05);B组患者术后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身体状况以及总生存质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喉癌患者术后护理当中的效果良好,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可在临床上广泛推荐应用.

    作者:张玲;滕瑜;王玉萍;杨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产后访视对产妇和新生儿保健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研究产后访视对产妇和新生儿保健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辖区内顺利分娩的80例产妇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产后护理方式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产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产后访视;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对产后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产妇和婴儿的健康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对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产妇的乳腺炎、乳头皲裂、产褥感染、子宫复旧不良、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儿的脐带感染、病理性黄疸、湿疹、消化不良、红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产后访视运用于产妇和新生儿的产后护理中,能有效促进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大大提高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杨正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挂线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挂线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被确诊的180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这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实行单纯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实行挂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肛瘘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89%)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2.22%),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仅有1例发生肛瘘,发生率为1.11%,而常规组患者有10例患者发生肛瘘,发生率为11.11%,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挂线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显著,相对于单纯切开引流术而言,其疗效明显,肛瘘控制效果也非常显著,挂线治疗能够作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常用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晓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在出生缺陷前诊断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在出生缺陷前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以来本院收治超声诊断的孕产妇256例,并对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常规检查方法,如横向、纵向检查以及斜向检查等几个方位对胎儿开展全方位检查.结果 利用超声检查检查出出生缺陷胎儿共14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47%.胎儿出生后,对胎儿缺陷进行检查发现存在4例漏诊,超声检查漏诊率为22.22%.结论 超声诊断具有操作便捷、伤害较小等优点,在产前诊断出生缺陷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