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荣;洪文德;郑冬;童秀珍;罗绍凯
目的:了解小鼠肿瘤内直接注射不同剂量32P-玻璃微球(32P-GTMS)和90Y-玻璃微球(90Y-GTMS)后,不同时间肿瘤组织的生物效应.材料与方法:采用昆明鼠作为实验动物,腋部皮下接种S180肿瘤细胞,7~10天后在注射部位长出实体瘤块.将每36只带瘤鼠分成三个剂量组,分别向各组鼠瘤块中心注射不同剂量(1mCi,2mCi,4mCi)的32P-玻璃微球或90Y-玻璃微球碘油悬浮液50μ1,在注射后不同时间(7天,14天,21天,28天)分批杀死各剂量组小鼠,取出瘤块,观察瘤体大小及病理变化.结果:32P和90Y-玻璃微球具有明显的肿瘤抑制和杀伤作用,它的有效杀伤半径分别约为3.5mm~4mm和5mm.结论:32P和90Y-玻璃微球对肿瘤的有效杀伤半径不随放射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作者:谭建;董峰;孙福印;崔瑞雪;苑淑渝;惠京;张富海;贾强;吴晓琪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抗独特型疫苗主动免疫治疗鼻咽癌病人的抗肿瘤效应.方法:用两株具有鼻咽癌相关抗原内影像的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2H4、5D3,经氢氧化铝凝胶沉淀法制备成抗独特型疫苗Alum-2H4、Alum-5D3,对19例晚期鼻咽癌放疗病人作主动免疫治疗,9例放疗加生理盐水注射为对照组.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病人血清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用原位Northern杂交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2mRNA的表达.结果:接受Alum-2H4或Alum-5D3治疗的病人无一例有过敏或其他毒副反应,血清中抗抗独特型抗体(Ab3)、抗肿瘤抗体(Ab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也产生了人抗鼠抗体(HAMA).血清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2水平在大多数治疗组病人中升高.而对照组Ab1'、IFN-γ、TNF-α及IL-2血清水平均未升高.病人血清的IL-2含量与PBMCIL-2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829).结论:(1)疫苗化的2H4和5D3用于晚期鼻咽癌病人的主动免疫治疗是安全的.(2)抗独特型疫苗可作为模拟抗原激发鼻咽癌病人的主动免疫应答.
作者:李官成;谢鹭;周国华;符红普;周建华;孙去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16、CyclinD1、Cdk4、Rb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16、CyclinD1、Cdk4、Rb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p16和CyclinD1在胰腺癌中的存在状况.结果:p16在胰腺癌中低表达,CyclinD1和Cdk4过度表达,未发现Rb在胰腺癌标本中缺失;p16与CyclinD1,p16与Rb呈负相关关系(P<0.05),Cdk4与Cyclin D1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胰腺癌发生机制涉及p16、Cyclin D1、Cdk4和Rb调节环路中多个基因的异常,p16低表达和Cyclin D1过度表达可能起在胰腺癌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何劲松;赖焕辉;姜立华;吕新生;曹亚;卓缨;黄幸青;王江桥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各种恶性肿瘤及相应良性病变中DNA含量及倍体的变化,分析其对诊断、分级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利用DIPAS-200生物图像处理分析系统,对常见恶性肿瘤及其良性病变共500例作ICM-DNA分析研究.结果:(1)宫颈鳞癌、卵巢常见恶性肿瘤(浆液性及粘液性囊腺癌)、滤泡性淋巴瘤的DNA含量和超二倍体率均显著高于相应起源组织或良性肿瘤;(2)结直肠高分化腺癌与良性病变之间、各种类型甲状腺癌与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和良性肿瘤之间的DNA含量和倍体无显著差异;(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宫颈鳞癌、结直肠腺癌的分化程度越低,DNA含量均越高,超二倍体率也越高.结论:ICM-DNA检测能在定量水平分析肿瘤,可有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特别是对一些交界性肿瘤和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DNA含量和DNA倍体特征与某些恶性肿瘤的分化状态有关.
作者:许良中;周晓燕;杨文涛;朱伟萍;施宗高;李小秋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15基因缺失及表达异常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outhernblot方法检测了53例儿童ALL骨髓样品中p15基因的缺失;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了29例样品中p15mRNA的转录.结果:全部被检样品中p15基因缺失11例,缺失率为20.8%;其中,9例T细胞型ALL(T-ALL)中5例显示有p15基因缺失,缺失率55.6%;而44例前B细胞型ALL(pre-B-ALL)中只有6例显示有缺失,缺失率13.5%.RT-CPR检测发现,2例经Southernblot方法证实p15基因存在的样品中无p15mRNA转录.结论:p15基因在儿童ALL患者中呈现高频缺失和转录异常,提示该基因可能与儿童ALL发生有关系.
作者:吕昌龙;付国;余宪;苏荣健;刘凤芝;阎建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鼻拾┫赴岛捅茄拾┦衅?号和3号染色体的数目改变情况.方法:中期染色体片及细胞系滴片制备,间期及石蜡切片荧光原位杂交.结果:9号染色体在鼻咽癌细胞系中为六倍体,在石蜡包埋鼻咽癌组织中也呈多倍体改变.3号染色体在鼻咽癌细胞系中呈三倍体改变,在石蜡包埋鼻咽癌组织中则无非整倍性改变.结论:间期荧光原位杂交为一很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可以用于存档石蜡块的研究,考察染色体数目和/或特异基因改变情况,有一定诊断学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鹭;周文;许亮国;杨旭宇;姚开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用中药减轻放疗毒副反应.方法:116例鼻咽癌分为两组,每组58例,均行根治性放疗,放疗中,实验组服用中药养阴清热方,对照组用维斯克含漱并用维斯克或雷佛奴尔外敷放疗皮损处.结果:口腔粘膜和皮肤的急性放射性损伤,实验组分别为62.07%(39/58)和17.24%(10/58);对照组为96.55%(56/58)和55.17%(32/58);口腔粘膜损伤者中,其损伤出现时的放射剂量,实验组为41.154Gy±11.559Gy,对照组为30.321Gy±11.032Gy.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值<0.01);放疗中呕吐发生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62%(5/58)、22.41%(13/58),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的差异,放疗结束时局部病灶的残留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0.05).实验组服用养阴清热方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养阴清热方能明显地减轻放射对粘膜、皮肤的急性放射性损伤和放射性呕吐,但不降低放疗对肿瘤病灶的疗效.
作者:徐伯平;胡丕丽;陈勇;张蓓;陈徐贤;黄国贤;孟忠;陈英福;涂明耻;黄惠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本课题研究了正常大肠粘膜上皮细胞、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不同部位粘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痔切除时,用活检钳咬取并经病理证实的正常直肠粘膜10例.经纤维结肠镜咬取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大肠腺瘤20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大肠癌30例,标本离体后,立即沿肠管纵轴剖开铺展,在自然伸展状态下,分别取远癌旁(距肿瘤边缘5~10cm)、近癌旁(距肿瘤边缘2cm)和癌粘膜各1块(0.5cm×0.5cm×0.5cm).30例大肠癌的分化程度:高分化6例,中分化22例,低分化2例.分期:A期5例,B期14例,C期9例,D期2例.
作者:徐德龙;王克诚;刘宁青;肖文华;魏梅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16基因纯合缺失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多重PCR检测了4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人p16基因纯合缺失情况,结果:35.7%(15/42)的ALL病人出现了p16基因纯合缺失,p16基因纯合缺失的ALL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骨髓中幼稚细胞百分比高、多个器官易受累、风险因素高、治疗效果差,但与性别,年龄关系不大.部分病人p16基因纯合缺失还随病情改变呈间歇性变化,结论:检测p16基因纯合缺失有助于判断ALL病人的恶性程度、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作者:许多荣;洪文德;郑冬;童秀珍;罗绍凯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损伤的高分辨率CT(HRCT)特征.材料与方法:56例经HRCT检查的放射性肺损伤患者,男52例,女4例.采用双盲法阅片,总结放射性肺损伤的HRCT征象,并与临床表现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与照射剂量成正相关,损伤的部位与照射野一致;(2)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表现与CT征象不平行,一般较CT征象为轻.结论:放射性肺损伤的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依据.
作者:崔念基;李贻卓;陈林;徐志斌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索bc1-2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生及演变中的作用,以bc1-2/IgH重排为克隆标志,建立敏感的检测淋巴瘤微小残留病变的方法.方法: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bcl-2/IgH基因重排,系列稀释试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结果:9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中,Su-DHL-4,Su-DHL-6有bc1-2/IgH基因重排,系列稀释试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105.29例NHL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中,共检出6例有bc1-2基因重排,其中滤泡型NHL(F-NHL)4例(36.4%),弥漫型NHL(D-NHL)2例(18.2%),全部在B细胞性NHL中检出.16例F-NHL患者中,4例外周血和骨髓中同时检出bc1-2/IgH基因重排,化疗达CR后依然存在.结论:bc1-2基因重排主要与低度恶性的B细胞性淋巴瘤有关,重排方式以bc1-2(MBR)/IgH为主.bc1-2基因重排的检测为滤泡性淋巴瘤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快速、敏感、特异的方法,对疾病的分期、疗效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蒋一强;陈燕;李慧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V40早期基因编码产物大T抗原(Tag)表达及与抑癌蛋白pRb的相互作用在人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43例人脑肿瘤组织及5例正常人脑组织中Tag的表达,并对15例Tag阳性瘤组织检测Tag-pRb复合物的存在.结果:Tag在5例室管膜瘤及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中全部表达,垂体腺瘤(5/6)、星形胶质细胞瘤(7/10)、脑膜瘤(4/6)、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5)及髓母细胞瘤(1/5)均有Tag的表达;3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松果体瘤及5例正常人脑组织无Tag表达.15例Tag阳性瘤组织中均发现Tag与pRb形成特异性复合物.结论:在人脑肿瘤组织中Tag广泛表达,Tag可与pRb形成特异性复合物,Tag-pRb特异性复合物的形成导致pRb失活,可能是人脑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理.
作者:甄海宁;章翔;步星耀;黄文晋;张志文;肖华胜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与埃泼斯坦-巴尔(EB)病毒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LSAB法对12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进行EBV编码的RNA(EBERs)及EBV潜伏膜蛋白(LMP1)和潜在膜抗原(EBNA2)检测.结果:本组12例ALCL中EBERs阳性率为25%(3/12);12例ALCLLMP1检出率为8.3%,EBNA2检出率为0(0/12);12例ALCL免疫表型,8例为T源性,3例为B源性,1例非B非T;12例BerH2均阳性.结论:本结果表明EB病毒感染与部分ALCL关系密切,可能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饶慧兰;黄奕莉;侯景辉;林汉良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食管癌转移器官以淋巴结、肺、肝多见,也有骨、肾、肾上腺、脑转移.食管癌十二指肠转移临床罕见.本科1998年3月收治一例,报道如下.患者男性,33岁,进行性吞咽梗阻一个多月入院.体查发现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大1cm×1cm,质韧,固定,无压痛.食管X线点片:食管胸中段相当于第6~8胸椎右后充盈缺损,粘膜中断,壁硬,扩张度差.纤维胃镜检查:距门齿30cm~35cm处食管前壁溃疡灶,周围隆起,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前壁2cm×2cm溃疡,降部见散在多发性溃疡.活检病理(汕大医学院125969)示:食管鳞状细胞癌Ⅱ级(图1);十二指肠粘膜慢性炎症,粘膜内见鳞状细胞癌浸润(图2).
作者:陈创珍;陈志坚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胃癌发生的分子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大量的研究表明,RB基因与肿瘤发生、生长调节密切相关.已在骨肉瘤、膀胱癌、食管癌[1]等中发现有RB基因的缺失、突变,而关于胃癌中RB基因突变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采用PCR-SSCP方法,对胃癌组织中RB基因部分特殊区域进行了突变分析,以探讨胃癌发生与RB基因之间的关系.
作者:阮绪芝;严世荣;骆传祖;易建华;黄永章;熊秀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近几年才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目前人们研究肿瘤治疗的热点之一.IL-1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尚未见报道.鉴于此,我们对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12的水平进行了检测.
作者:乔森;陈孝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放射性食管炎是胸部肿瘤放疗中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常用的复方维生素B液加庆大霉素和/或1%普鲁卡因水剂的疗效不够满意.本研究采用本院药剂科研制的复方食管乳剂与1%普鲁卡因水剂作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其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和副作用.
作者:陈明;蒋国梁;钱浩;王丽娟;傅小龙;赵蓉蓉;凌云华;赵森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提高肢体软组织肉瘤(SoftTissueSarcoma,STS)晚期病例的疗效、降低截肢率.方法:对9例累及血管、神经干的STS晚期患者进行了保存肢体的序贯治疗.即:术前介入化疗、热疗-手术切除-术后内照射(辅加外照射)-化疗.结果:9例均保存了肢体,近期疗效较满意.其中5例无瘤生存至今,长时间已达2年6个月.结论:对晚期的肢体STS病例采用保存肢体的序贯治疗改变了以往肢体STS一经累犯血管、神经干必须截肢的传统观念.我们体会序贯治疗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手术切除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保全了肢体,改善了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威;詹友庆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38例散发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方法:应用PCR-SSCP(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SSCP)和直接测序方法.结果:4/38例患者BRCA1基因有突变,突变例数占总例数的10.5%,其中3例突变位置在内含子的拼接区,一例突变位置在11号外显子上.结论:筛查BRCA1基因突变对于乳腺癌患病风险评估、发病检测、早期诊断及基因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赖春宁;江泽飞;宋三泰;王建安;黎燕;沈倍奋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喉癌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首先建立荷瘤(HEP-2喉癌细胞)裸鼠动物模型,将抗VEGF抗体及抗VEGF受体flt抗体分别注射荷瘤鼠体内,通过活体标记BrdU的方法,观察抗VEGF抗体及抗flt抗体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抗VEGF抗体治疗组HEP-2细胞BrdU标记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抗flt抗体治疗组BrdU标记阳性率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抗VEGF抗体治疗组与抗flt抗体治疗组BrdU标记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和VEGF抗体的作用及封闭VEGF结合位点均可抑制喉癌细胞的增殖,提示VEGF与喉癌细胞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邓志宏;黄维国;邱建华;林顺涨;金岩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