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信德;柯以铨;姜晓丹;闫中杰;李西锋
目的 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融合蛋白(BDNF-PTD)在大鼠脑缺血模型中对大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给药模型组、空白模型组、阴性对照组、正常组,每组5只.前3组大鼠通过线栓法制作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正常组大鼠正常喂养.不做任何处理.栓塞1 h后给药模型组腹腔注射50 μg(50 μg/mL)BDNF-PTD,阴性对照组注射1 mL生理盐水,空白模型组不做处理.采用Bederson评分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24h后将各组大鼠断头取脑,大脑切片TTC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结果 给药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不明显,Bederson评分明显低于空白模型组及阴性对照组(P<0.05).TTC染色结果提示给药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区域面积较空白模型组、阴性对照组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PTD能通过血脑屏障并且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起到保护脑缺血后神经元作用.
作者:左夏林;杨欢;李文适;孙靓;季爱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eige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误诊原因及治疗. 方法 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系外科收治的9例误诊的Meig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eige综合征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双侧眼睑痉挛,伴或不伴有双侧口颌部及其他部位肌肉不随意、对称性、不规则阵发性收缩,临床上易被误诊为重症肌无力、面肌痉挛、神经官能症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等,误诊的原因主要是对本病认识不足.本组9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虽然Meige综合征临床特点较明显,但发病早期易误诊,要注意和其他疾病鉴别.
作者:秦明筠;彭彪;罗冬冬;陈颖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经静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BMSCs)及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后,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40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移植BMSCs组、移植EPCS组、移植BMSCs/EPCs组,每组10只.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造模后24h取1 mLBMSCs、EPCs、BMSCs/EPCs细胞悬液(3×10~6个/mL)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入后3组大鼠.模型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前、移植后1、7、14、28 d,采用旋转试验、躯体感觉试验、神经系统功能评分(NSS)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移植后28d,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缺血脑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移植后第7天,旋转试验显示移植BMSCs/EPCs组大鼠旋转时间长于其他3组,躯体感觉试验和NSS评分分别显示移植BMSCs/EPCs组大鼠移物时间和NSS评分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8 d,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缺血脑组织MVD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BMSCs/EPCS联合移植可增强缺血性脑损伤功能的恢复.
作者:何旭英;陈镇洲;段传志;寇盛斌;王双全;李明;徐如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o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病.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本病检出率越来越高.发病原因为动脉硬化和变性改变,导致动脉中膜梭形扩张.患者男性,68岁,主冈头晕伴视物不清2月于2008年11月4日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间有走路不稳,无明显头痛、恶心呕吐,伴有视物模糊,但无明显复视;无明显感觉、运动障碍.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考虑右侧桥小脑角占位.遂到我院求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血压控制尚可.查体:血压160/95mmHg,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初测智能正常.
作者:岳炫烨;周志明;刘文华;徐格林;刘新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高血压进程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TNF-α作为脑血管事件预测因子的可能性.方法 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高血压组(H组)(n=45),采用双肾双夹法制作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假手术组(SO组)(n=15),不上银夹.鼠尾测压仪测定收缩压;术前及术后2、4、8、12、16周舌下静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TNF-α含量;术后16周取脑组织作HE染色,根据脑血管病理结果,将H组大鼠再分为单纯高血压组(SH组)和高血压脑血管病损组(HCVL组).结果 (1)H组大鼠术后血压呈时间依赖性升高,血浆TNF-α也呈时间依赖性升高,任两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大鼠术后血压与同期S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SH组术后血压有升高趋势,但增幅较缓;而HCVL组血压持续升高,与同组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HCVL组术后血浆TNF-α一直持续升高,明显高于同期SH组TNF-α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参与高血压进程,与脑动脉硬化及脑卒中发生有关;持续TNF-α增高对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作者:张平;聂亚雄;张新华;刘淑云;陈勇军;蒋福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血管内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CYST)的疗效. 方法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42例CVST患者,其中21例应用单纯抗凝治疗,21例应用血管内治疗.治疗后3 d观察患者颅内压(ICP)下降情况,治疗前、后(3 d及3、6、12个月)通过目测类比法(VAS)检测患者的头痛程度.结果 治疗后患者ICP均下降,血管内治疗组除1例患者ICP由术前620 mm H_2O降至410 mm H_2O,其余患者ICP基本稳定在200~260mmH_2O.单纯抗凝治疗组患者1例ICP降至350mmH_2O,5例ICP在400mmH_2O以上,脑疝死亡1例.治疗后3 d、3个月时血管内治疗组和单纯抗凝治疗组患者VAS评分(3 d:8.1±1.6vs3.5±1.5:3个月:4.9±1.4 vs 2.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血管内治疗CVST能够较快的缓解患者的主要症状并改善患者的预后,较为可靠和安全.
作者:张东辉;杨天高;王志伟;丛雪峰;何鑫;吴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当前国内外对颅内蛛网膜囊肿(arachnoid cyst,AC)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在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的争议.囊肿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也是目前争论的焦点之一.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引进,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生偏爱于神经内镜手术,但内镜治疗的可靠性即远期疗效仍缺乏长期的大宗的病例随访.AC是脑实质外非肿瘤性的良性病变,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1%~([1]).随着影像学设备的普遍运用,颅内囊肿的发现率有明显上升趋势.AC常多见于小孩,常因外伤后影像学检查发现,也因囊肿扩大或出血产生临床症状而发现.本文参阅了近几年国外文献研究进展,对AC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孔文龙;彭玉平;漆松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麻素CB2受体在电针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 方法 实验1: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电针(EA)+MCAO组、CB2受体拮抗剂(AM630)+EA+MCAO组、AM630的溶剂(V)+EA+MCAO组和AM630+MCAO组(n=8),线拴法制作MCAO模型,EA预处理在模型前2 h给予,AM630或其溶剂在模型前5.5h给予,于模型后72h行神经功能评分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的变化;实验2: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分组和处理同上,EA预处理在模型前24 h给予,AM630或其溶剂在模型前27.5 h给予,检测指标的时间和方法同实验1;实验3: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对照组和EA后2、6、12、18、24 h组(n=6).后5组给予EA处理后在不同时间点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右侧大脑中CB2受体的表达.结果 实验1:与MCAO组和AM630+MCAO组比较,EA+MCAO组、AM630+EA+MCAO组、V+EA+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高.脑梗死容积百分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与MCAO组比较.EA+MCAO组和V+EA+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高,脑梗死容积百分比降低.与EA+MCAO组比较,AM630+EA+MCAO组和AM630+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3:与对照组比较,EA后18 h组CB2受体mRNA水平增高,EA后24 h组CB2受体蛋白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2受体参与了电针预处理诱导的延迟相脑保护作用.
作者:马磊;侯丽宏;赵昱;王强;朱萧玲;朱正华;赵宁侠;贾济;陈绍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脊髓来源神经干细胞(NSCs)的分离培养及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向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分化的可行性. 方法 分离新生大鼠的脊髓组织,在含有B27(终浓度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终浓度均为20 μg/L)培养基中分离培养出NSCs.用复合诱导因子(10%FBS+5 μmol/L血小板凝集抑制剂+10 ng/mL bFGF+5 ng/mE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体外诱导NSCs分化为雪旺氏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一抗为p75、S-100、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鉴定体外诱导分化结果.结果 培养的新生大鼠脊髓组织细胞nestin染色表达阳性;分离培养的大鼠脊髓来源NSCs经诱导分化后形态类似雪旺氏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显示诱导后细胞表达雪旺氏细胞的表面标志,GFAP、S-100和P75表达阳性.结论 新生大鼠脊髓来源NSCs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为雪旺氏细胞.
作者:赵信德;柯以铨;姜晓丹;闫中杰;李西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近年来抗癫痫药物(AEDs)得到很大的发展和深入研究,但AEDs治疗通常面临着很多显著的副作用,仍有很多类型的癫痫无法控制.19世纪90年代以来,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已成为有效治疗癫痫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在难控制的癫痫和减少药物副作用方面。研究表明,对于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治疗,KD比AEDs更为有效.KD是一种营养均衡的以脂肪为主的饮食,已被FDA认证并列为控制儿童顽固性癫痫的医疗食品.本文就KD用于治疗癫痫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陈鑫;周晓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研究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与脑水肿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将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即假手术组、外伤对照组和高压氧治疗组,其中外伤对照组和高压氧治疗组均分为致伤后12h、1 d、3d及5 d4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制作颅脑损伤模型.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测定AQP-4的表达.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较外伤对照组明显减少,但较假手术组增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4在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均有表达,假手术组呈低表达;颅脑损伤后12 h伤灶周围水肿区星形胶质细胞足突AOP-4表达开始增高,1 d达到高峰,3 d后降低;高压氧组治疗大鼠各时间点伤灶周围AQP-4的表达与外伤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能通过AQP-4表达的减少来减轻脑水肿的发生,从而保护病灶周围脑组织.
作者:邓磊;钱锁开;刘小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Hunt-Hess分级和早期腰池持续置管引流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早期选择腰大池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预防急性脑积水发生,该方法可避免脑室穿刺,起到治疗急性脑积水的作用.
作者:毛希宏;宋黎;李斌;马孝伟;唐太昆;常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荷C6胶质瘤大鼠经氩氦刀治疗后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的变化. 方法 将51只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植入体外扩增的C6胶质瘤细胞,制作荷C6胶质瘤的动物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暴露肿瘤后只插入冷冻刀头不启动氩氦冷冻系统,n=18),外科手术切除组(将肿瘤完整切除,不进行冷冻操作,n=15)和氩氦冷冻组(暴露肿瘤后启动氩氦冷冻系统,n=18).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MRI影像变化,应用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切除胶质瘤.氩氦冷冻组MRI显示T1、W1信号较术前增强,T2WI信号较术前减低假手术组治疗后MRI无明显变化.氩氦冷冻组肿瘤组织Tunel染色可见大量凋亡细胞,外科手术切除组及假手术组可见少量散在的凋亡细胞.结论 经氩氦刀治疗胶质瘤MRI提示肿瘤细胞变性坏死,病理学提示可以介导细胞凋亡,有望成为脑胶质瘤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李明;黄凡衡;胡丽娟;周媛;姜晓丹;常海刚;卢凤飞;陈强;张世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从形态上证实γ-氨基丁酸(GABA)神经元参与脊髓中间外侧柱胆碱能调节反应,参与热应激时下丘脑对高温调节反应. 方法 出生后6周的C57BL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热刺激组,取颈胸端脊髓及下丘脑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方法观察小鼠胸脊髓中间外侧柱胆碱能神经元标志物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的免疫标记情况以及热应激后下丘脑TRPV4及GAD65分别和c-FOS的免疫双标记.结果 中间外侧柱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存在ChAT和GAD65免疫荧光双标记.热激活后,下丘脑热敏感神经元与GABA能神经元存在双标记.结论 GABA能神经元可能参与中间外侧柱交感神经节前胆碱能神经元调节,以及参与下丘脑对高温的反应.
作者:田季雨;胡安恒;张军;马磊;黄远桂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颈髓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和病理类型,对36例肿瘤(髓内12例,髓外24例)选择不同的手术人路和方法.结果 髓内肿瘤12例中10例获得全切,7例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或稳定.髓外肿瘤24例中22例获得全切,23例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或稳定.结论 颈髓肿瘤应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能有效的保护脊髓组织及神经,减少神经功能障碍的进一步加重,提高手术全切率,改善预后.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发展方向和病理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
作者:苏亦兵;金铂;郑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脑电图(EEG)改良分级标准对脑血管疾病后脑功能损伤评价及预测预后的作用,为建立脑血管疾病的脑电图评估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 对60例大脑半球病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EEG监测,并应用Synek标准和改良分级标准进行EEG分级分析.结果 两种标准的EEG分级与预后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EEG级别越高,预后越差.经Logistic回归分析,改良标准生存、综合预测准确率更高,Synek标准低于改良标准.结论 应用改良标准进行的EEG分级能够较好地反映急性脑血管疾病后脑功能损伤的程度以及提高预测预后的准确性.
作者:王晓梅;黄光;孙利;高亚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脊索瘤易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少见,硬膜下播散转移极其罕见,现将收集的一例硬膜下播散转移斜坡脊索瘤报道如下.患者女,59岁,因视物模糊一年,加重一月于外院发现左侧眼睑下垂,左眼内收障碍,复视,左侧面部针刺觉减弱.CT及MRJ发现左鞍旁斜坡占位.术中见肿瘤部分侵及硬膜下,次全切除肿瘤,病理诊断脊索瘤.术后给予放疗,左侧眼睑力量逐渐恢复.
作者:林国中;王振宇;谢京城;刘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小神经纤维是一类直径小于7μm的小直径神经纤维,它们是周围神经纤维中细小的部分,由于轴突直径和传导速率都非常小,与大直径神经纤维相比,更容易受到不利因素的损害,因此,小神经纤维受损症状常常是很多周嗣神经病的一个常见和早期的表现.但目前常规电生理等检查技术主要检测大直径有髓鞘神经纤维的功能,不能识别并检测广泛分布的小直径神经纤维,故小神经纤维损伤病变早期常被误诊为神经症、关节病等,因此,寻求一种能够检测小直径神经纤维的检查技术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皮肤活检是一种能够对皮肤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的检查技术.它的应用为小神经纤维损伤的诊断提供了可能,并为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打开了新的窗口,现综述如下.
作者:凌丽;薛金伟;张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创后颅窝减压术对Chiari Ⅰ型畸形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接受微创后颅窝减压术的32例患者设为治疗组,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接受传统后颅窝减压术的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2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术后脊髓空洞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和31.4%,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77,P=0.009).结论 微创后颅窝减压术对Chiari Ⅰ型畸形的治疗效果与传统后颅窝减压术相当.而手术并发症相对较少.
作者:许建强;黄鑫;孙永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膜细胞瘤(HPC)中p53及Ki-67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和复发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自2005年1月采用至2008年1月手术切除治疗的97例中枢神经系统HPC患者的临床资料,HE染色97例FIPC标本并按照WHO标准进行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并比较不同分级、复发和未复发肿瘤标本中p53和Ki-67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检测显示HPC分级Ⅱ级74例,Ⅲ级23例;随访结果显示未复发HPC 49例,复发39例;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Ⅱ级HPC中p53和Ki-67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Ⅲ级,未复发病例的Ki-67和p53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复发病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p53的表达越高,HPC的组织分级越高,复发风险越高,可作为判断HPC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敬军;王军梅;崔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