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荣昆;李贤兰;钱英;刘妍
患者女,25岁.孕早期无特殊,孕34周始出现腹部迅速长大,院外B超示羊水过多、胎盘早期剥离急转我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不能平卧,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潘小玲;彭芝兰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脑血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正常新生儿脑动脉血流变化的规律性.结果:同名双侧大脑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流速(PS)、舒张末流速(E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出了国人正常新生儿ACA,MCA,PCA血流参数的正常值范围.
作者:李世杰;刘莉;郭暄;裴勖斌;韩佩荣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肌肥厚患者冠脉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应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技术探测30例心肌肥厚患者的冠状窦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10例正常对照进行对比.结果:所有受检者均可记录到满意的冠状窦血流频谱(100%).心肌肥厚组收缩压、左室重量指数(LVMI)、冠状窦收缩期血流流速积分(VTI-S)、净前向血流流速积分(VTInet)和前向血流(CSF)及其直径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余各项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组相比,心肌肥厚患者有症状组收缩压、舒张压、LVMI、VTInet及冠状窦直径明显增加(P<0.05~0.001);无症状组LVMI、收缩压、舒张期血流峰值(D)、VTI-S、舒张期血流流速积分(VTI-D)、VTInet、CSF亦明显增加(P<0.05~0.001);但有症状组D、VTI-D、CSF低于无症状组(P均<0.05).结论:心肌肥厚患者冠状窦前向血流增加,但有症状组冠状窦前向血流低于无症状组,TEE探测冠状窦血流以评价心肌肥厚患者冠脉循环的改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钟明;张运;张薇;季晓平;马骁;赵静;张园园;邢艳秋;王勇;王磌 刊期: 1999年第11期
患者女,40岁,3月前有下肢外伤史、流产史,卧床休息1月余.现因心悸、胸闷、气喘10余天,晕厥1次,在县医院就诊,诊断为心包积液、左侧胸腔积液.以结核性心包炎治疗,并进行心包穿刺,症状加剧转入我院.
作者:刘薇;吴世慧;王雪 刊期: 1999年第11期
患者男,37岁,健康体检.超声检查示脾脏轮廓清晰,大小形态正常,于脾门内上方可见一3.8cm×2.6cm近圆形实质包块,边缘清晰,包膜光滑完整,内部回声均匀,其强度、密度及分布与脾脏相似,同脾脏及左肾分界清,左肾未见异常.彩色血流示其内有血供,肿块内血流信号与脾静脉血流信号相通(图1).彩超提示:副脾.
作者:赵海燕;米骏麟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常规经腹超声检测腹段食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超声经肝窗探查患者腹段食管,观察其声像图特征及周围淋巴结情况,与胃镜和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检测腹段食管显示率为96%,正常组、良性病变组、食管癌组的管壁厚度分别为3.1±0.24mm、4.9±2.0mm、10.6±2.0mm,各组间食管壁厚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以食管壁厚度8mm为截断点,超声诊断腹段食管癌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8%,准确度为97%.对伴随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81%.结论:超声诊断腹段食管病变,可作为胃镜和X线钡透的有效补充,对临床决策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邵波;姚克纯;唐杰;朱新荣;李学甫;胡蓉;龙丽娟;姚志勇 刊期: 1999年第11期
例1 男,8岁.发现肝脏肿大10天,曾有腹痛,查体:右肋下,可触及-4cm×5cm肿物,质硬,压痛移动差.CT检查:肝右叶囊状占位性改变,不排除畸胎类肿瘤可能.
作者:黄丽英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肺囊性包虫病(简称肺包虫)的声像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B超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6例共104个肺包虫病例.结果:1.生存期包虫与衰亡期包虫各具影像特征,本组B超的分期诊断正确率94.23%.2.生存期肺包虫87个(83.65%),其中93.10%的包虫合并支气管瘘.衰亡期包虫17个(16.35%),全部存在支气管瘘.结论:1.B超对肺包虫病的诊断及分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2.肺包虫遵循从生长到衰亡的自然发展规律,形成支气管瘘是肺包虫衰亡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体免疫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方祖伦;刘唐寅;王先银 刊期: 1999年第11期
患者女,23岁,未婚.月经正常,因发觉下腹出现无痛性包块两个月就诊.体检:于下腹耻骨联合上方触及如拳头大小的肿物,质软,有囊性感.B超检查:子宫轮廓增大,子宫前壁回声均匀,子宫内膜线前移,子宫后壁浆膜下显示一个8.5cm×8.0cm×7.2cm大小的球形囊状液性暗区.
作者:方祖伦;周歆理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求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巨大胎儿体重公式.方法:通过超声测量142例胎儿头围(HC)、腹围(AC)、股骨径(FL)及胎儿腿部皮下脂肪厚度(FTH),根据各生理参数计算出HC、AC、FL、FTH分别与胎儿体重的直线回归方程以及以上4参数与胎儿体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巨大胎儿体重较直线回归方程准确.结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考虑到了影响胎儿体重的各个因素,因此其准确性较高.
作者:高上达;林礼务;叶真;薛恩生;何以敉;林晓东;林暾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描述肝右后下静脉(IRHV)的超声表现,统计其发生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4例正常成人的肝右静脉(RHV)和IRHV进行了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主要观察内容:RHV管径,IRHV管径,IRHV数量.结果:IRHV在第一肝门水平附近注入下腔静脉.214例正常成人中观测到52例有IRHV,其显示率为24%,IRHV管径小于或等于RHV管径的有42例(81%),管径大于RHV管径的7例(13%),有两条IRHV的3例(6%),IRHV大管径为0.80cm,平均管径为0.43±0.12cm.IRHV主要引流肝脏段VI及邻近肝组织的静脉血.结论:超声能清晰显示IRHV.正确认识IRHV对临床特别是肝部分切除术及布-加氏综合症的治疗和预后评价等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杰;李传福 刊期: 1999年第11期
我院自1986~1998年,应用胃超声快速显像液(简称胃快显液)对有消化道症状的2155例进行超声检查,并用双盲法与胃镜、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王月兰;朱明;杨红;皮洪涛;公爱萍 刊期: 1999年第11期
患者女,22岁,因劳力性胸闷,气促四月余而入胸外科诊治.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心界不大,心尖区可闻及Ⅳ/6收缩期杂音,临床诊断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
作者:叶雪存;李培芝;李兰凤;刘世辉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肝硬化脾肿大及原发性脾肿大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0例肝硬化脾肿大患者、30例原发性脾肿大患者及60例正常人的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及脾静脉(SV)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结果:肝硬化组以肝脏实质性改变为主,脾脏轻、中度肿大,门脉主干增宽,PV、SMV平均血流速度减慢,而PV、SMV、SV每分钟血流量增加;原发性脾肿大组脾脏明显肿大,门脉主干稍增宽,SV平均血流速度、每分钟血流量均增加,PV平均血流速度稍减低.两组各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DFI对原发性脾肿大及肝硬化脾肿大的血流动力学检测对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可提供依据.
作者:吴荣秀;殷鸿图;曹弘波;袁桂玉;曹武奎;张万增 刊期: 1999年第11期
近年来,由于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胰腺肿瘤的诊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早期诊断仍有一定困难.随着腔内超声,如胰管内超声(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超声内镜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术(EUS-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引导下FNA)及三维腔内超声(3-dimensional IDUS,3D-IDUS)、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color Doppler EUS,ECDUS)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正确率.本文综合有关文献,就腔内超声对胰腺肿瘤早期诊断的价值作一评估.
作者:程敬民;金震东;许国铭 刊期: 1999年第11期
患者女,36岁,因发热,骶尾部酸痛、右大腿后部痛于1999年1月3日来我院就诊.直肠指诊:直肠右后方触及一痛性肿块,波动感,大小不清.B超检查:子宫直肠右后方见一6.5cm×4.0cm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见少许点状回声(图1).1月6日腹腔镜经腹行脓肿抽吸引流术,术中引流出约50ml白色脓液.术后第9天复查B超见原低回声区明显缩小,大小为6.1cm×1.3cm,边界不清晰(图2),后继续抗炎治疗病灶消失.
作者:李凯炎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房室平面位移法(Atrioventricular plane displacement AVPD)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分别记录46名冠心病患者AVPD值及其房室瓣环运动速率(AVPDV)值,AVPD值与门控扫描所测整体射血分数(EF)及各侧壁射血分数(REF)相对照,房室平均运动速率比值(k2/k1)与脉冲多普勒所测二尖瓣瓣下血流频谱A/E比值相对比.结果:CAD患者AV-mean与门控所测EF及各位点AVPD值与其门控所测REF均呈高度正相关.相关公式为LVEF=17.75+3.27×AVPD-mean;房室平面速率(k2/k1)值与脉冲多普勒二尖瓣瓣下血流频谱A/E相对照,二者呈高度正相关(r=0.95,p<0.001).结论:AVPD法可以在非依赖内膜显示和多普勒技术的情况下无创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尤其适用于基层检查.
作者:郜朝晖;杨浣宜;汤五洲 刊期: 1999年第11期
患者男,68岁,平素身体健康,近日来发热,右上腹疼痛,经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转入我院.查体:右上腹触及一包块约5cm×7cm,压痛明显.临床诊断: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可能.B超检查示:肝右后叶近肋缘角处探及一约6.1cm×3.8cm的实性均质低回声结节,向腹腔膨胀性生长,周围有完整的包膜,外缘与腹壁及含气肠管相邻,但界限清晰,余肝内回声均匀,血管走向清晰.胆囊大小6.0cm×2.5cm,壁光滑,胆汁透声良好.B超诊断:肝右后叶实性占位,考虑为外生型肝癌可能.CT检查诊断:肝右后叶实性占位,外生型肝癌.后手术、病理证实.
作者:李玲;陈颖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跟骨宽带超声衰减诊断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一组53例绝经期老年女性用超声衰减成像扫描仪测量左跟骨宽带超声衰减(BUA),并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其腰椎L2-L4骨密度(BMD L2-L4)及右髋骨密度(BMDH),将上述两种方法所测得的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左跟骨BUA与腰椎BMD呈中度相关(r=0.661,P<0.0001),左跟骨BUA与右髋BMD呈中度相关(r=0.618,P<0.0001),左跟骨BUA与腰椎BMD、右髋BMD诊断骨质疏松齐同率为86.8%.结论:跟骨BUA是评价骨密度的有效指标,超声衰减成像技术是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的又一实用的新方法.
作者:李丽娟;吕明德;蔡文;郭念群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肝泡球蚴(HAE)病的B超声像评价其临床分型与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7例HAE患者B超声像图及血清sIL-2R水平测定,并以12例健康人作对照,比较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HAE患者sIL-2R浓度均质为316.18±265.51pg/m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2).以对照组上限(115±68.95pg/ml)为界,17例HAE患者中之11例sIL-2R高于此值,病灶大直径大于6cm,B超声像以巨大非均质性高回声损害为主,部分伴有门V.,下腔V.和胆囊壁的损害,它们分别属于HAE的I型和P型的P4,P3和P2级;低于此界值的6例中的5例,病灶大径在5cm以下,B超声像以高回声或伴有部分钙化的结节性损害为主,属P2和P1期.结论:sIL-2R水平测定可作为HAE临床分型的指标之一.其水平增高表示AE病变的进展期,反之表示病变初期或稳定阶段.
作者:史大中;李富荣;Bartholomot B;Vuitton D A;Craig P S 刊期: 199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