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娟;吕明德;蔡文;郭念群
目的:探讨超声对直肠前突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应用B型超声对36例女性排粪障碍的患者进行直肠检测,并测量前突的深度.结果:发现24例患者直肠前壁突向阴道,依其深度可分三度,即:10~20mm为轻度,20~30mm为中度,≥31mm为重度.本组3例手术修补治愈.结论:本法诊断直肠前突迅速、可靠、操作简便、经济、无创伤等优点,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前突深度分度法对临床治疗可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程荣昆;李贤兰;钱英;刘妍 刊期: 1999年第11期
患者女,34岁,无孕产史.因闭经4个月,尿妊娠试验及HCG持续阳性,在外院曾两次清宫术,未发现胎盘绒毛组织.而转我院.B超经腹扫查:盆腔偏右可见子宫图像,正常大小,前壁光整,宫腔线清晰居中,内膜薄,尚均质.
作者:吴梅;和朝平;李向农 刊期: 1999年第11期
孕妇,28岁.第一胎,孕37周.行常规B超检查.超声所见:胎头居上,双顶径80mm,颅骨光环完整,颅内结构正常.脊柱连续性好.羊水深80mm,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脐带附着于胎盘之外的胎膜上,距胎盘边缘约20mm(图1).脐带血管通过羊膜与绒毛膜之间由胎盘的胎儿面进入胎盘(图2).彩超可显示胎盘表面的这些血管呈脐带血管的血流频谱.超声诊断:1.宫内孕单活胎臀位;2.胎盘脐带帆状附着;3.羊水过多.
作者:韩彬;刘凤芹;李春媛;章国荣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B超对腕舟状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7.5MHz探头对20例正常成人和13例患者共计66块的腕舟状骨进行了检查,并与X线诊断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舟状骨的形态,明确骨折部位,确诊率与X线诊断相近,对部分早期X线不显示骨折者,超声诊断优于X线.结论:超声诊断腕舟状骨骨折简便、易行,有助于早期发现骨折.
作者:和朝平;赵晓宇;孙辉生;吴梅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肝泡球蚴(HAE)病的B超声像评价其临床分型与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7例HAE患者B超声像图及血清sIL-2R水平测定,并以12例健康人作对照,比较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HAE患者sIL-2R浓度均质为316.18±265.51pg/m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2).以对照组上限(115±68.95pg/ml)为界,17例HAE患者中之11例sIL-2R高于此值,病灶大直径大于6cm,B超声像以巨大非均质性高回声损害为主,部分伴有门V.,下腔V.和胆囊壁的损害,它们分别属于HAE的I型和P型的P4,P3和P2级;低于此界值的6例中的5例,病灶大径在5cm以下,B超声像以高回声或伴有部分钙化的结节性损害为主,属P2和P1期.结论:sIL-2R水平测定可作为HAE临床分型的指标之一.其水平增高表示AE病变的进展期,反之表示病变初期或稳定阶段.
作者:史大中;李富荣;Bartholomot B;Vuitton D A;Craig P S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描述肝右后下静脉(IRHV)的超声表现,统计其发生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4例正常成人的肝右静脉(RHV)和IRHV进行了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主要观察内容:RHV管径,IRHV管径,IRHV数量.结果:IRHV在第一肝门水平附近注入下腔静脉.214例正常成人中观测到52例有IRHV,其显示率为24%,IRHV管径小于或等于RHV管径的有42例(81%),管径大于RHV管径的7例(13%),有两条IRHV的3例(6%),IRHV大管径为0.80cm,平均管径为0.43±0.12cm.IRHV主要引流肝脏段VI及邻近肝组织的静脉血.结论:超声能清晰显示IRHV.正确认识IRHV对临床特别是肝部分切除术及布-加氏综合症的治疗和预后评价等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杰;李传福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血流连续性方程法(AFCE)、二维超声法(2DE)、压差减半时间法(PHT)、二尖瓣血流连续性方程法(MFCE)、近端等速表面积法(PISA)及近端球缺表面积法(PSSA)测量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MVA)的准确性.方法:20例接受瓣膜置换术的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前利用上述6种方法测量其MVA,与术中直接测值(aMVA)进行对比.结果:(1)除AFCE法外,其余5种方法均与aMVA高度相关,又以2DE相关佳;(2)2DE法高估了aMVA测值,而其他5种方法与aMVA无显著差异.结论:在MS患者MVA的测量中,2DE、PHT和PSSA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角度校正系数是影响PISA法准确性的关键.
作者:张园园;张运;朱式娟;张梅;张供;张希全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肺囊性包虫病(简称肺包虫)的声像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B超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6例共104个肺包虫病例.结果:1.生存期包虫与衰亡期包虫各具影像特征,本组B超的分期诊断正确率94.23%.2.生存期肺包虫87个(83.65%),其中93.10%的包虫合并支气管瘘.衰亡期包虫17个(16.35%),全部存在支气管瘘.结论:1.B超对肺包虫病的诊断及分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2.肺包虫遵循从生长到衰亡的自然发展规律,形成支气管瘘是肺包虫衰亡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体免疫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方祖伦;刘唐寅;王先银 刊期: 1999年第11期
患者女,30岁.平素健康,近半年经常出现劳累后心悸气短,逐渐加重来诊.体检:心界扩大,心率78次,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心尖部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肝脾未触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见:右房、右室明显扩大,肺动脉增宽,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同向运动,左室内两乳头肌显示正常.
作者:于德平;王姣;刘侠 刊期: 1999年第11期
我院自1986~1998年,应用胃超声快速显像液(简称胃快显液)对有消化道症状的2155例进行超声检查,并用双盲法与胃镜、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王月兰;朱明;杨红;皮洪涛;公爱萍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临床表现、超声特点及手术和病理结果.方法:16例XGC(男6例,女10例,年龄43~78岁)术前均经超声检查.结果:16例XGC均合并胆囊结石,胆囊壁均见增厚4mm~15mm,其中1例合并肝浸润以致胆囊壁与肝实质无法分界.结论:XGC是一种良性慢性胆囊炎,可能发展成胆囊癌,尽管在组织学上具有特征,但是在超声上无明显特异性.
作者:陈曼;龚新环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视频信号和超声背向散射信号测定对散射体浓度变化的敏感性,探讨散射体浓度与其声学特性间的关系.方法:测定0.1%到2.0%不同浓度淀粉悬液的视频强度和背向散射积分.结果:淀粉悬液的浓度-视频强度和浓度-背向散射积分曲线形态相近,均由上升支、平台、下降支组成,背向散射积分上升幅度(约30dB)大于视频信号的上升幅度(约20dB).结论:背向散射积分测定对散射体浓度的敏感性优于视频强度测定,散射体浓度增大可使后方的信号衰减逐渐增大.
作者:朱永胜;钱蕴秋;刘博;田新桥;刘爱玲;刘丽文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房室平面位移法(Atrioventricular plane displacement AVPD)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分别记录46名冠心病患者AVPD值及其房室瓣环运动速率(AVPDV)值,AVPD值与门控扫描所测整体射血分数(EF)及各侧壁射血分数(REF)相对照,房室平均运动速率比值(k2/k1)与脉冲多普勒所测二尖瓣瓣下血流频谱A/E比值相对比.结果:CAD患者AV-mean与门控所测EF及各位点AVPD值与其门控所测REF均呈高度正相关.相关公式为LVEF=17.75+3.27×AVPD-mean;房室平面速率(k2/k1)值与脉冲多普勒二尖瓣瓣下血流频谱A/E相对照,二者呈高度正相关(r=0.95,p<0.001).结论:AVPD法可以在非依赖内膜显示和多普勒技术的情况下无创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尤其适用于基层检查.
作者:郜朝晖;杨浣宜;汤五洲 刊期: 1999年第11期
患者女,23岁,未婚.月经正常,因发觉下腹出现无痛性包块两个月就诊.体检:于下腹耻骨联合上方触及如拳头大小的肿物,质软,有囊性感.B超检查:子宫轮廓增大,子宫前壁回声均匀,子宫内膜线前移,子宫后壁浆膜下显示一个8.5cm×8.0cm×7.2cm大小的球形囊状液性暗区.
作者:方祖伦;周歆理 刊期: 1999年第11期
例1 男,8岁.发现肝脏肿大10天,曾有腹痛,查体:右肋下,可触及-4cm×5cm肿物,质硬,压痛移动差.CT检查:肝右叶囊状占位性改变,不排除畸胎类肿瘤可能.
作者:黄丽英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超声检测的价值.方法:对58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应用超声检测.结果:发现冠状动脉病变28例.以内径>3mm为冠脉扩张,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结论:超声是检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手段.
作者:彭勤中;何跟山;彭丽春 刊期: 1999年第11期
患者女,22岁,因劳力性胸闷,气促四月余而入胸外科诊治.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心界不大,心尖区可闻及Ⅳ/6收缩期杂音,临床诊断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
作者:叶雪存;李培芝;李兰凤;刘世辉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B超图像经多彩变换处理后的病灶显示率.方法:应用计算机超声图像伪彩处理系统,任意设定红、绿、蓝三种颜色色码曲线,至获得满意色彩为止.结果:不同形状的色码曲线转换,可得到不同色彩分布的B超伪彩图像.选择合适的色码曲线,可使肿瘤患者声像图的检出有所提高.结论:经过合适的多彩变换处理后的图像色彩分明,层次清晰,能提高图像分辨力.
作者:连娟;罗福成;周康源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求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巨大胎儿体重公式.方法:通过超声测量142例胎儿头围(HC)、腹围(AC)、股骨径(FL)及胎儿腿部皮下脂肪厚度(FTH),根据各生理参数计算出HC、AC、FL、FTH分别与胎儿体重的直线回归方程以及以上4参数与胎儿体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巨大胎儿体重较直线回归方程准确.结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考虑到了影响胎儿体重的各个因素,因此其准确性较高.
作者:高上达;林礼务;叶真;薛恩生;何以敉;林晓东;林暾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跟骨宽带超声衰减诊断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一组53例绝经期老年女性用超声衰减成像扫描仪测量左跟骨宽带超声衰减(BUA),并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其腰椎L2-L4骨密度(BMD L2-L4)及右髋骨密度(BMDH),将上述两种方法所测得的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左跟骨BUA与腰椎BMD呈中度相关(r=0.661,P<0.0001),左跟骨BUA与右髋BMD呈中度相关(r=0.618,P<0.0001),左跟骨BUA与腰椎BMD、右髋BMD诊断骨质疏松齐同率为86.8%.结论:跟骨BUA是评价骨密度的有效指标,超声衰减成像技术是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的又一实用的新方法.
作者:李丽娟;吕明德;蔡文;郭念群 刊期: 199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