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 Tao;韩富;张志强;谭齐家;XIE Cai-jun;谢绍盈;ZHU Can-hui
动物实验和临床患者的研究均表明,急性脑缺血能诱导缺血区血管保护性增生,新生血管能够增加缺血半暗区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因此急性脑缺血的治疗性血管增生是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1,2].
作者:LI Zhao-jian;王任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D-二聚体(DD)含量的变化及与CT影像变化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动态临测87例不同伤情颅脑损伤患者和检测9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DD含量的变化,同时行GCS、GOS评分,并与CT结果 比对.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D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患者DD检测水平与GCS、GOS呈现负相关,和CT影像变化呈正相关,并随伤情演变同步.结论 DD的定量检测与影像学变化密切相关,其有助于判断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作者:朱捷;陈晓雄;YE Cong-shui;帅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黄连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DK4和cyclin D1表达的调节以及黄连素可能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给药组(n=15)、正常组(n=5)、假手术组(n=15)和模型组(n=15).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 1 h后再灌注1 d,3 d,5 d,用HE染色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缺血中心区和半暗带Bcl-2、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给约组3 d和5 d动物脑组织半暗带神经元数目丢失少于模型组.免疫组化表明给药组1 d与模型组比较Bcl-2免疫阳性细胞数没有明显区别,给药组3 d和5 d与模型组比较,半暗带Bcl-2免疫阳性细胞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yclin D1与CDK4免疫阳性细胞减少.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黄连素抑制半暗带神经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与CDK4的表达,表明黄连素可能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通过抑制cyclin D1的表达,并阻止其从细胞质转入细胞核内,从而阻断级联反应,抵抗cyclin D1介导的细胞凋亡.
作者:游哲斌;ZHANG Jie;张德贤;袁作辉;XU Fu-qiang;车永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根据寰枕畸形伴发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不同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组合对颈脊髓进行减压,并评价探讨其疗效和预后.方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22例寰枕畸形伴发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了解患者首发症状及病程演变情况后,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体征进行分析比较,常规行X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一期以不同术式组合(枕颈减压、枕大池成形3例,枕颁减压、枕大池成形和空洞穿刺引流1例,枕颈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5例,枕颈减压、局限性单侧椎板切除减压1例,枕颈减压、钛板内固定1例,枕颈减压+颈前路间盘摘除、植骨、钛板内固定1例,枕颈减压、枕大池成形+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3例,枕颈减压、枕大池成形+局限性单侧椎板切除减压4例,枕颈减压、枕大池成形和空洞穿刺引流+局限性单侧椎板切除减压3例)对两种病变造成的颈脊髓等神经系统压迫进行允分减压.术后全部患者均随访调查,并以改善、稳定、进展时患者术后中期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效果优6例(手术前后JOA分值差≥2),好13例(JOA分值差=1),一般3例(JOA分值差为0).随访2~48月,进一步改善20例,稳定2例.结论 根据不同临床表现、体征和影像学特点,采取不同术式组合一期手术治疗寰枕畸形伴发脊髓型颈椎病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SUN Jian-jun;王振宇;WANG Shao-bo;王圣林;LI Zhen-dong;马长城;XIE Jing-cheng;刘彬;CHEN Xiao-dong;于涛;ZHANG Jia;冯智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缺氧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凋亡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丹参注射液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培养组及丹参注射液处理组.Hoechst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3的相对活性.结果 缺氧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的细胞凋亡率(30.12%±2.09%)及Caspase-3活性(3.85±0.41)均较正常对照组(2.75%±0.28%,1.16±0.0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加丹参注射液后,大鼠神经干细胞的细胞凋亡率(9.16%±1.34%)和Caspase-3活性(1.50±0.09)均较缺氧培养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对抗缺氧损伤所致的神经干细胞凋亡,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HUANG Tao;韩富;张志强;谭齐家;XIE Cai-jun;谢绍盈;ZHU Can-hui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是目前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颅内高压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
作者:冯至铁;LIU Xiao-qiu;邵强;CHEN Qiu-ming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前颅底脑膜瘤手术的佳入路及其适用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至2005年我们应用单侧或双侧额部入路、改良翼点入路所切除的31例前颅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翼点入路手术的16例脑膜瘤中15例达到全切除,而经单侧或双侧额部入路的15例中只有9例达到全切除,并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是切除前颅底脑膜瘤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郭俊;郑康;HU Xiao-chen;王世余;FU Lin-shan;蔡为人;CHEN Xu-ren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p16、FGFR-4及c-erbB-2表达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95例乖体腺瘤p16、FGFR-4及c-erbB-2的表达水平,并对其中30例患者进行了5年随访观察.结果 垂体腺瘤p16、FGFR-4及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7%、98.9%和82.4%.p16表达在内分泌功能组(有功能组33例;无功能组19例)、肿瘤大小组(0级4例;Ⅰ级13例;Ⅱ级32例;Ⅲ级3例)、侵袭性组(有侵袭性3例;无侵袭性23例)以及随访组(复发1例;无复发15例)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4的阳性表达与存肿瘤大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级:阳性5例、强阳性2例;Ⅰ级:阳性4例、强阳性10例;Ⅱ级:阳性12例、强阳性48例;Ⅲ级:阳性4例、强阳性9例),在侵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GFR-4与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天.而p16与c-erbB-2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p16的表达缺失对垂体腺瘤的增殖、侵袭以及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FGFR-4的过度表达对乖体腺瘤的增殖起着重要作用;FGFR-4、c-erbB-2及p16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可能通过相互的协同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
作者:周崧;殷晓璐;XU Yan-ping;江基尧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颅内血肿或弥漫性脑舯胀,可有效地清除血肿,解除脑疝、颅高压,降低病死牢和伤残率,但常常并发骨窗下积液.其中包括硬膜下积液及头皮下积液.解放军第九十八医院神经外科白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为193例患者行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并发双侧骨窗下积液27例,现将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韩瑞璋;WANG Wei-ming;张建忠;YU Feng;赵保;SHENG Wen-guo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SA脂质体介导入白介素-10(hIL-10)基因转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半影区钠氢交换器-1(NHE-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IL-10缺血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缺血对照组(24只)、hIL-10基因转染组(24只)、空质粒组(24只).采用Longa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操作;缺血对照组仅做大脑巾动脉阻塞(MCAO)模型和立体定向操作,不注射任何药物;hIL-10基因转染组和空质粒组在建立MCAO模型后,采用立体定向方式分别将SA脂质体/pcDNA3.1-hIL-10混合物或SA脂质体/pcDNA3.1混合物注射入大鼠侧脑室内.24、72、168 h分别用RT-PCR和ELISA检测其转染效果,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HE-1 mRNA和核转录因子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RT-PCR结果 :hIL-10基因转染组人鼠在缺血再灌注72 h时,其皮层和海马中均能检测到hIL-10mRNA的表达,而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和空质粒组中则不能检测剑hIL-10 mRNA.ELISA结果 :基因转染后24 h(764.63±87.88)脑组织中hIL-10蛋白与正常对照组(81.23±8.61)比较明显升高,72h(1310.21±86.19)较24h更高,但到168 h(541.32±80.77)时已明显下降,但仍高于缺血对照组和空质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lL-10基因转染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缺血对照组和空质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空质粒组和hIL-10基因转染组NF-κB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00±0.33、4.76±0.41、4.58±0.62和2.77±0.4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它三组NF-κB mRNA的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hIL-10基因转染组的升高水平低于缺血对照组和空质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空质粒组和hIL-10基囚转染组NHE-1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00±0.22、4.16±0.48、3.97±0.51和2.82±0.4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后三组NHE-1 mRNA的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hIL-10基因转染组的升高水平低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IL-10基因转染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NHE-1基因表达的增加而发挥缺血脑保护作用.
作者:YANG Chang-chun;张一;王强;李璐;WANG Shi-lei;林其谁;XUAN Hai-xing;周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Lactacystin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病理退行性改变,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 取成年健康SD大鼠3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6只)和对照组(16只),实验组左侧黑质致密部(SNc)注射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分别存注射后1、3、5、7、9、11、14和21 d,观察两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应用HE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并计数,免疫组化检测黑质及纹状体组织罗暗算酪氨酸羟化酶(TH)神经元变化和RT-PCR检测黑质部TH和α-synuclein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逐渐出现行为学改变:HE染色显示小胶质细胞在注射Lactacystin后第1天为(3501.92±57.32)个,第7天为(4895.50±52.67)个,第21天为(5340.18±52.87)个,与对照组(3271.23±63.76)个相比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黑质中多巴胺(DA)神经元在注射Lactacystin后逐渐变性死亡,第7天神经元数为(568.57±36.39)个,第21天为(119.67±21.06)个,与对照组(679.76±30.24)个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纹状体TH免疫阳性纤维显示其在注射Lactacystin后逐渐稀疏,强度逐渐变弱,实验组TH免疫阳性纤维平均光密度第7天为(0.1953±0.0076),与对照组(0.2412±0.00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为(0.0781±0.0013)个,与对照组(0.2412±0.0067)个相比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mRNA检测显示,THmRNA表达越来越少,而α-synuclein mRNA在残存TH神经元中逐渐增多.结论 Lactacystin诱导的PD模型大鼠的病理呈退行性改变.符合PD发病的隐匿性、缓慢进展性特征.
作者:MEI Jia-ming;牛朝诗;DONG Yong-fei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YL-1型针穿刺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经YL-1型针穿刺治疗的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血肿复发2例,余均一次治愈,2例血肿复发病例经再次穿刺治疗后治愈.并发不同程度气颅71例,穿刺点延迟愈合或感染2例,术中突发癫痫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 YL-1型针穿刺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可靠,与传统全麻下钻孔冲洗引流术疗效相当,但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术中采取有效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或杜绝并发症发生.
作者:黎景光;YAN Yong-jun;王小东;GONG Goo-xin;孙卫东;LUO Yi-min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dk5的激活剂-p39mRNA在脑发育过程中的不同表达.方法 用Northern blot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p39mRNA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 Northern blot结果 显示,在15 d胚胎和新生大鼠脑中,p39mRNA表达较低;出生后1~3周表达显著;到成年大鼠,表达降低到与新生大鼠脑相同的水平.原位杂交法显示,p39mRNA在新生大鼠脑中所有区域神经元中表达较低;而在3周龄大鼠脑的所有区域表达高;到成年大鼠,大多数神经元中表达都降低,仅小脑还保持着高水平的表达.结论大鼠脑发育过程中,p39 mRNA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有不同的表达,其亚细胞定位可能与激活Cdk5功能有关.
作者:才晓慧;FANG Min;李伟;JIANG Xiao-dan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神经生化检测在脑卒巾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期望寻找到类似对心肌梗死患者检测心肌肌钙蛋向(cardiactroponin Ⅰ,cTn Ⅰ)一样的生化指标来帮助早期诊断脑卒中,并希望通过检测生化指标来判断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对疗效、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进行评估,以及用来评价脑卒中复发,通过生化指标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帮助处理脑卒中.
作者:XIE Dan;张拥波;WANG De-xin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和评价改良枕部经小脑幕入路切除松果体周围区域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性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收治的6例位于松果体周围区域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和采用改良枕部经小脑幕入路手术治疗情况,其中病灶位于丘脑后部2例,中脑3例,第三脑室内1例.结果 病灶均全切除,术后无死亡,其中5例神经功能改善,1例加重.平均随访11个月,病变无复发.结论 在准确判渎MRI所显示病变的前提下,采用改良枕部经小脑幕入路切除松果体周罔区域海绵状血管瘤足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黄理金;QI Song-tao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巾枢驱动和呼吸应答的影响.方法 13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常规测定肺通气功能后,采用二氧化碳(CO2)重复呼吸方法 ,增加PETCO2,从45 mm Hg上升至70 mm Hg.连续记录并计算在不同PETCO2水甲时中枢驱动和呼吸应答的各项生理参数.结果 PETCO2达到70mm Hg的实验时间在COPD组为(8.5±1.6)min,正常组为(16.3±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呼吸频牢(RR)均呈线性增加,正常组稍高于COPD组.COPD组潮气量(VT和分钟通气量(VE)在PETCO2=45~55 mm Hg时,呈显著的线性增加,VT山(0.68±0.25)L 上升到(1.04±0.44)L,VE由(10.59±3.36)L/min上升到(20.13±4.52)L/min.在PETCO2=55~70 mm Hg时VT和VE出现平台.正常组VT和VE呈线性增加,高于COPD组.正常组的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值(T1/Ttot)高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的呼吸困难评分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平均吸气流量(VT/Ti)和膈肌电电压的均方根(RMS)均呈线性增加,COPD组VT/T1在PETCO2=65~70mm Hg时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PETCO2水平时RMS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VE/RMS呈抛物线样变化,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2重复呼吸过程中,COPD患者的呼吸应答和中枢驱动在早期表现为线性递增,后期通气量出现平台,通气-中枢耦联显著异常.正常组的呼吸应答和中枢驱动均表现为线性递增,呼吸应答高于COPD组,而中枢驱动低于COPD组.
作者:陈新;LI Yin-huan;许睿;于化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构建小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为研究细胞内HMGB1的基因表达调控和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重要工具.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HMGB1启动子区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pDsRed1-1-HMGB1p;脂质体法瞬时转染NIH3T3细胞.观察HMGB1启动子存正常情况下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后的细胞内活性.结果 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明所构建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凼载体正确:该载体在NIH3T3细胞内静息状态呈低水平表达,经TNF-α刺激后,观察到表达高亮度红色荧光的细胞明显增多.结论所构建的HMGB1启动子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正确,具有正常启动蛋白表达的活性,可有效用于HMGB1基因表达信号调控机制的研究.
作者:徐佳;YANG Li;刘铮;王娟;黄劭;邓鹏;JIANG Yong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阐明POEMS综合征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比分析22例POEMS综合征与22例慢性炎症性脱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患者的电生理资料.结果 POEMS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较CIDP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运动潜伏期(DML)明显减低,远端潜伏期指数(TLI)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OEMS组神经传导阻滞出现率较CID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EMS组胫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较CIDP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中神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EMS组下肢肌异常肌电出现率较上肢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EMS综合征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主要在周围神经中间部分,传导阻滞出现率低,神经传导异常可能与上下肢体有关.
作者:SHI Qiang;黄旭升;CHEN Zhao-hui;于生元;WU Wei-ping;蒲传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孔钻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方法 选取105例出血量为30~8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科治疗组(n=50)和小孔钻颅术组(n=5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发生的并发症和治疗6个月内死亡率等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小孔钻颅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优于内科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0,P=0.000);小孔钻颅术组疗效优于内科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27.500.P=0.003):小孔钻颅术组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5,P=0.003);治疗后6个月内科治疗组和小孔钻颅术组死亡率分别为44.0%和23.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4,P=0.045).结论采用小孔钻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治疗出血量为30~80 mL的高血压脑出出较有效的方法 .
作者:LIU Hui;刘振华;WEI Ji-peng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发性神经元变性疾病,其病理学上以黑质致密层和蓝斑核神经元变性以及路易小体(Lewy bodies,LBs)的形成为特点.
作者:张威;陈乃宏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