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陈旭;马大鹏;谭学书;黄海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南昌市区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南昌市区4个居委会,共计2 126名≥60周岁老年人进行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4.19%,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率3.39%,血管性痴呆0.66%,其他原因所致痴呆0.33%.结论老年期痴呆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且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非常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袁也丰;万爱兰;陈建云;钞雪林;黄国明;周小军;郭明;陈宪生;邹国华;卢小勇;周平良;魏波;涂远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癫痫模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中caspase-3的作用机制进行实验研究. 方法以TUNEL法检测KA致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其中eIF2α的表达变化.取模型鼠海马组织构建cDNA文库,构建caspase-3的酵母三杂交诱饵载体,进行筛库实验. 结果在癫痫发作后12 h TUNEL阳性神经元增加,72 h达高峰;发作后24 h出现eIF2α被caspase-3酶切的片段,逐渐增加至72 h.制作成功cDNA文库,构建了caspase-3的酵母三杂交诱饵载体,筛库获得caspase-3的新底物Miz1.结论在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中eIF2α被caspase-3酶切.酵母三杂交寻找caspase-3下游底物有可行性,从癫痫大鼠海马中获得caspase-3的底物Miz1.
作者:赵瑞;刘建民;周晓平;黎莉;赵文元;霍克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颞下锁孔入路到达鞍上区的显微解剖特点及常用间隙.方法在20侧尸头标本上模拟颞下锁孔入路,测量术中标志点与鞍上区各重要结构间的距离.结果颧弓根到动眼神经的距离为(3.830±0.201)cm,到大脑后动脉与后交通动脉交点的距离为(4.638±0.289)cm,到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交点的距离为(4 249±0.268)cm.颞下锁孔入路进入鞍上区常用的侧方间隙主要有四个,通过不同间隙可以到达不同的鞍上结构. 结论颞下锁孔入路可以通过外侧各间隙到达鞍上区诸结构,无须过度牵拉脑组织.
作者:朱军;付爱军;肖海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脑间纵裂血肿(interhemispheric subdural hematoma,ISH)的临床特征、发生机理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以来收治的大脑间纵裂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本组治愈29例,死亡2例,分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脑疝,治疗后复查有6例出现纵裂硬膜下积液.结论在大脑纵裂间积血达20 mL以上,或出血厚度超过1 cm,有明显的占位效应的,可以作为大脑间纵裂血肿诊断的一个参考标准.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多以功能障碍或病情稳定与否来考虑选择手术的依据.
作者:柯以铨;李钢;徐如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估实施特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5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实施了特大骨瓣减压术.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0例,良好2例,中残8例,重残21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3例.37例存活者出院后随访1~4年,再次GOS评定:恢复2例,良好5例,中残10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7例.共死亡20例,总死亡率40%.结论对特重型颅脑损伤实施特大骨瓣减压术是挽救该类垂危病人的首选办法.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同时,确定、实施适当手术方案,并减张缝合修复硬膜,是值得提倡的手术措施,辅以术后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李元柱;李文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多发性硬化的免疫抑制与免疫调节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多发性硬化的长期病程.目前有针对复发-缓解型,继发-进展型,与进展-复发型多发硬化症的治疗方案.本文回顾了近年研究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药物.
作者:肖剑平;肖志恒;朱沂 刊期: 2005年第01期
Tau蛋白是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人脑内含量高的微管相关蛋白,其功能异常可引起多种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本文就tau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及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重点介绍了目前所建立的各种tau蛋白转基因动物模型.
作者:应春怡;陈系古;陈汝筑;汪雪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神经营养因子对于神经细胞的营养和保护作用目前为大家所公认,但由于其外周注射后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较差,限制了其在临床使用.本文着重综述各类神经营养因子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发现不同种类神经营养因子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存在差异,为临床正确使用神经营养因子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徐巳奕;包映晖;江基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科学性和实用技术技巧.方法手术治疗42例大型、巨大型腺瘤,分析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所遇到的问题,结合文献讨论技术要点.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36例出现术后尿崩,个别出现迟发性鼻腔出血.结论经单鼻孔入路属于新型微创手术,虽然通道狭小,但只要操作适当,不论鼻孔大小均可安全实施手术,但要注意鼻腔的止血和定位的准确性.
作者:王守森;王如密;甄泽年;郑兆聪;荆俊杰;魏梁锋;张锡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女性,49岁,主因左面部发作性疼痛5年余,加剧一周入院.查体:左咬肌较右侧萎缩.头颅CT示:左侧桥小脑角区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大小1.1 cm×1.4 cm,CT值-90~-70 HU(图1);头颅MRI示:左侧桥小脑角区一椭圆形短T1稍长T2信号影,边缘清楚,病灶大小1.7 cm×1.1cm(图2),考虑脂肪瘤.行左侧乙状窦后入路桥小脑角肿物切除术+左三叉神经感觉后根部分切断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侧桥小脑角,椭圆形,内侧与脑干紧密粘连,边界清楚,血供丰富,质地中等,大小2.0 cm×1.5 cm,面、听神经及三叉神经位于肿瘤前下方.病理检查大体所见:淡黄色可漂浮小组织4块,总体积0.5 cm×0.5 cm×0.5 cm;镜下见:以成熟脂肪细胞为主,含较多壁厚不等的血管腔,血管腔附近可见束带状纤维组织及肌肉组织(图3).病理诊断:桥小脑角脂肪瘤.
作者:齐长海;余英豪;梁福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生存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结构独特的凋亡抑制蛋白,由于它能抑制各种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参与血管的形成,因此在缺血性卒中、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这些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佟琳;龚晓梅;李作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GCS 3~5分特重型颅脑伤中幕上单纯硬膜外血肿病人的救治方法.方法脑外伤致GCS 3~5分幕上单纯硬膜外血肿共28例,其中A组10例采用单纯血肿清除术,B组18例采用血肿清除及大骨瓣减压术,术后早期行小剂量多次脱水以及扩血管药物、高压氧等治疗.术后24 h复查CT.结果A组病人均出现严重脑梗塞以及脑水肿,死亡9例(90%),B组病人也全部出现脑水肿,其中10例出现脑梗塞,但大部分病例较A组程度轻,严重脑梗塞以及脑水肿6例(33%)均死亡.结论GCS 3~5分特重型颅脑伤单纯硬膜外血肿病人术后脑水肿及脑梗塞发生率极高,故应行大骨瓣减压术,术后早期给予小剂量多次脱水及血管扩张药等,可明显降低病人死亡率.
作者:王建奇;卢洪流;赵庆平;陈光中;柯以铨;徐如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43例岩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提高岩斜区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手术效果.方法总结43例岩斜区肿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6例,死亡2例.全切率为65.1%,手术并发症率为51.2%.结论采用颅底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可以提高岩斜区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大多数病人能达到治愈目的.
作者:官明;陈锐;官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肿吸收时间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通过CT观察99例脑出血病人血肿从发病至完全吸收所用的时间,整理出院时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本组血肿平均每天吸收0.55 mL,其中血肿≤10 mL者平均每天吸收0.34 mL,10~20mL者0.52 mL,>20 mL者0.8 mL.吸收时间与病人性别、血肿形状、有无破入脑室、入院时意识、肝病、糖尿病、饮酒史、有无合并呼吸道感染、每天的平均血压、血脂无关;抗纤溶药的应用、入院时肝功能异常、年龄较轻、较长时间与较大量应用甘露醇可减慢血肿的吸收.结论本组血肿平均每天吸收0.55 mL,血肿越小相应吸收越慢,血肿的大小、年龄、肝功能状况、应用甘露醇的量及时间对血肿吸收产生影响.
作者:马英文;李辉;刘捷;马英;彭连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体外检测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物对PCI2细胞的活性作用,并探讨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培养至第4代第7天的SD大鼠MSCs培养上清,按不同的体积百分比浓度加入到PC12细胞培养体系中,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1 d和4 d的细胞形态学改变;用丙二酸钠对PC12细胞造成氧化应激损伤,同时加入不同体积百分比浓度的MSCs培养上清,采用MTT法测定24 h后的细胞活性.结果有突细胞/总细胞数、长突起长度随培养时间及MSC培养上清体积百分比的增加而增加;PC12细胞氧化损伤后,加入一定浓度MSC培养上清组的PC12细胞活性较未加入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MSCs能够合成和分泌具有神经营养活性的物质,该物质能诱导PC12细胞分化并减轻氧化应激对PC12细胞的损伤.
作者:郑梅;樊东升;张俊;宋德懋;范少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合并对冲性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指征.方法对14例合并脑挫裂伤的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病人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11例,保守治疗3例,全部治愈.结论掌握好手术指征,早期手术能取得很好疗效.
作者:王德全;蒲景礼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提高脑干出血的救治成功率.方法积极实施气管切开术、亚低温疗法以降低脑细胞代谢、晶体与胶体脱水剂联用并兼顾肾脏保护、抗氧化脑保护剂的早期大量应用、较早投用活血化瘀药物,多学科协作及完善的护理与康复训练.结果18例病人中12例好转出院;2例闭锁状态;2例经积极救治病情稳定,因经济拮据放弃治疗出院;2例死亡,救治成功率77.8%(14/18).结论脑干出血综合救治的成功率高,收效显著,值得向同仁推荐.
作者:陈健;刘尧斌;刘捷;黄帆;纪家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内镜设备的进步、神经影像学的发展,神经内镜三脑室造瘘术(ETV)重新受到重视,不断有大宗病例的报告,使人们对其疗效、适应证、技巧和并发症各方面有了较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与CSF分流手术相比,神经内镜三脑室造瘘术具有感染机会少,与分流术相关的并发症少,远期死亡率、残废率低等优点.但ETV也有0%~20%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本文就ETV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俊;马廉亭;薛德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3个月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首发脑卒中住院的急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人口特征,脑卒中危险因素,初脑卒中严重性如眼球运动障碍、失语、吞咽困难、尿失禁(UI)、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脑卒中类型;3月后随访其功能康复情况:牛津残障评分(OHS),并分析影响脑卒中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CS,UI和NIHSS独立地与脑卒中后3个月预后不良显著相关.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尿失禁、GCS评分高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是脑卒中后3个月死亡或严重残疾的独立预测指标.
作者:杜敢琴;黄丽娜;富奇志;尚学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