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刘美红;刘春珍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 躁狂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老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2`2017.3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老年患者共104例进行研究,采取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躁狂、抑郁情况均改善(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B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非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益生菌与康复新液灌肠联合治疗非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对照组予以益生菌治疗,观察组基于此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ayo评分、DAI评分、E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PR、ESR、FIB、D-二聚体、血小板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与康复新液灌肠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非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及指征,临床疗效良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高亮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期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补阳还五汤在中风后遗症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014年应用中医补阳还五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期患者共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的60例患者则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仅为78.30%,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取得显著的效果,该中医药治疗方案可加以应用并推广.

    作者:费薛东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营养指导护理模式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营养指导护理模式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7年6月,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收治患者肾衰竭透析患者4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入组23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营养指导护理模式,对比6个月后营养学指标.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总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高于入组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指导护理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买尔普·米吉提;李漫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分析并探讨肠胃瘘患者在普外手术后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普外手术后对肠胃瘘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48例普外手术后的肠胃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疗法治疗,试验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的治疗有效率(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83%)(P<0.05).结论:肠胃瘘患者在普外手术后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臧西国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11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缬沙坦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7.72%,对照组为64.9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可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效果明显.

    作者:王越;尤江丽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经支气镜肺泡灌洗对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分析经支气镜肺泡灌洗对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6例支气管扩张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接受经支气镜肺泡灌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6.74%)较对照组(55.81%)高,且咳嗽、咳痰消失时间(11.24±5.36)d、住院时间(19.63±10.44)d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支气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肺部感染可提升该病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韩猛;吴静静;赵娜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患者(剖宫产产妇),收治时间为2016年8月29日至2017年8月30日,把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随机抽签),分别采用常规(对照组)以及常规+优质(观察组)护理进行干预.结果:两组护理前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大于0.05);两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护理满意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改善其生产后的临床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张文文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茶碱类药物在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茶碱类药物在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分析方法:医院选取了2016年-2017年收治的80例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作为此次治疗观察的对象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37例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29例72.5%,其效果显著,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在2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恶心呕吐、心悸以及失眠的不良反应均好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实施的茶碱类药物的应用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效果也好于对照组患者,具有临床依据,值得应用.

    作者:周安文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伤科黄水湿敷护理160例手外伤术后疼痛的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伤科黄水湿敷对手外伤术后的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急诊手术并住院治疗的手外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术后仅予石膏托固定包扎,观察组术后在石膏托固定的基础上加灭菌伤科黄水纱湿敷,比较两组治疗前、术后3天、术后5天的疼痛评分及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间VAS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3天、治疗第5天两组间VAS疼痛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3天、第5天所测VAS疼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伤科黄水湿敷干预护理手外伤术后疼痛的患者,疗效明显,且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高,无不良反应.

    作者:王应琼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妇科肿瘤围手术期并发血栓性疾病98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妇科肿瘤围手术期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之间我院收治的98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症状和治疗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依照相关因素提出了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结果:对其中95例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了溶栓、抗凝以及祛聚治疗,痊愈的患者有93例,还有2例患者左侧下肢存在轻微功能障碍,其他3例肺栓塞患者转入到心内科接受治疗后恢复健康.导致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产生血栓性疾病的因素主要包括静脉血栓病史、大龄女性、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结论:针对妇科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做好预防措施,及时诊断和治疗,能够使血栓性疾病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谢雪静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下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下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探究下肢骨折手术的佳麻醉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年做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治疗组患者在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与治疗情况,调查患者及家属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当P<0.05时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治疗活动,均无其他疾病或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手术时间缩短,运动阻滞恢复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麻醉方法缩短,麻醉效果较好,患者及家属满意率为95.9%.结论: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恢复时间均有所缩短,患者及家属满意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凤梅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基层卫生院门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服务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门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服务的作用.方法:针对我卫生院收治的门诊患者93例进行观察(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随机分组成两组后,针对常规组46例门诊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针对治疗组47例门诊患者实施优质服务,对比两组门诊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门诊患者之间对比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门诊护理质量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且治疗组门诊患者的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2.13%)明显低于常规组门诊患者(21.74%),两组相比:P=0.003.结论:基层医院门诊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服务的作用较大,明显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作者:张海波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大理白族自治州護士工作倦怠及工作壓力源調查分析

    目的:了解大理白族自治州护士职业倦怠及工作压力源现状,为预防和降低护士群体的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建议.方法: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职业满意度情况调查表对大理地区不同级别医院16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大理州护士群体在情感耗竭上属于中度倦怠,在人格解体上为低度倦怠,个人成就感降低上为重度倦怠;大理州护士在人格解体及个人成就感维度上的得分低于美国Maslach提出的医护人员常模;婚姻、医院、科室、职称在工作倦怠上存在不同差异,而民族、聘用类型、学历、职务、培训情况在职业满意度、护士工作压力源及职业倦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士工作压力源、情感耗竭和职业满意度呈负相关,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护士工作压力源呈正相关.结论:大理州护士群体存在职业倦怠现象.

    作者:单慧斌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浅谈ICU神志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

    1 ICU患者概述ICU既重症监护室是随着医学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逐渐诞生的一种医疗组织管理形式.ICU是通过将危急、重症患者集中安排在护理室内,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医疗治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救治.患者由于病情急重,家属不在身边,加之环境的变化及其他各种因素对患者的心理难免会造成影响,有些不良影响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进度.因此 ICU的医务人员有必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一定的疏导,并针对这些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作出总结经验,帮助更多的患者更好的康复.有报道称 ICU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 14%– 72%①.

    作者:李慧;张岩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方法:纳入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增加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天,并于1年后随访主要不良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监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RP、射血分数(LVEF)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两组的疗效、MACE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CRP、NT-proBNP水平以及MACE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SOD、LVEF以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较好,且远期预后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傅辛存;张瑾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与制霉菌素栓剂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者临床分别以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制霉菌素栓剂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16.1~2017.2期间门诊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84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对照组40例(制霉菌素栓剂)、观察组44例(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观察不同药物VVC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病菌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率为90.9%,与对照组85.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病菌清除率为84.1%,与对照组病菌清除率为70.0%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VVC临床者临床以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制霉菌素栓剂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前者病菌清除率更高.

    作者:逄晓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电脑随机编码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成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前一组予以药物治疗,后一组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各症状改善情况和一年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鼻塞得分(0.56±0.21分)、鼻痒得分(0.48±0.13分)、打喷嚏得分(0.50±0.24分)、流涕得分(0.55±0.26分)以及一年之间的复发率(2.44%)都比对照组低(p值<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疗效都较好.

    作者:蔡戈;杨义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护理干预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牙周炎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6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指数都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29%,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有助于牙周炎患者更好的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秀荣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基于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的社区高血压病例规范化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的社区高血压病例规范化管理模式.方法:以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为研究现场,将发现384例的高血压病例纳入高血压病例管理专案,探索基于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的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模式并对项目实施效果运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管理周期为2年.结果: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后的吸烟、过度饮酒、食盐过量、运动缺乏、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发生率皆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管理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皆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可以较大程度的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实施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庆川;朱利;黄万慧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壮药正筋水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正筋水的微生物限度方法学.方法:测定正筋水对5种验证菌株的回收率的多少,并且验证控制菌的检查法.结果:此方法与2015年出版的《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的检查相符合.结论:此方法操作较简单方便、受到很多研究者的重视并被运用,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正筋水的质量标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

    作者:沈茂荣;韦玮;巫繁菁;唐林 刊期: 2018年第25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