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窥镜下经鼻腔-蝶窦切除垂体腺瘤

陈世洁;许先平;张志文;吴明灿;姚远;罗国才;李利平;田新德

关键词:垂体肿瘤, 腺瘤, 内窥镜, 手术入路
摘要:目的报道内窥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31例,探讨手术优缺点、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内窥镜经鼻腔开放蝶窦、鞍底,在直视下切除垂体腺瘤.结果31例患者肿瘤均在内窥镜下全切除,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视力视野均有明显好转.结论内窥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方法,适合于蝶窦发育良好的垂体腺瘤切除.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创伤性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策略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injury,TBI)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当复杂,除原发创伤产生的剪切力对细胞膜、神经元胞体、白质结构和血管床的损伤外,伤后脑缺血、脑水肿/脑肿胀和颅内压增高是加重损伤程度的重要原因.在脑损伤后积极纠正缺血、低氧、低血糖、脑水肿、癫痫、感染和电解质紊乱,建立正常的血压、体温、血糖浓度和组织氧分压,应用脱水、利尿和血肿清除术或颅腔内外减压术控制颅内压可有效地阻止继发性脑损害的进展,但发生于细胞水平的继发性脑损害可造成难以逆转的神经功能损害.近来研究显示,兴奋性损害、钙平衡的改变、自由基损害、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是TBI后损伤级联反应的关键路径,这些损害的分子标记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特异性病理损害程度,提供一种个体病人对治疗反应的窗口,而针对这些继发损伤的关键环节设计新的治疗措施,将有希望改善TBI的预后.

    作者:周旺宁;陈忠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垂体腺瘤的基因治疗

    垂体腺瘤是良性肿瘤,但肿瘤引起的激素过度分泌症状及占位效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垂体腺瘤基因治疗研究已逐步展开.

    作者:马驰原;史继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评估

    目的评价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主动脉弓、脑实质以及各主要分支的造影,以观察各主要动脉开口、分支的显影情况.结果脑梗塞患者43例,6例DSA正常,37例异常,共发现53处病变,平均每个患者有1.23处病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3例DSA正常,异常5例;一过性全面遗忘症1例DSA异常.结论DSA可明确病变的性质,判断预后,并为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薛彦忠;郝培来;黄宝荣;庞守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时并发血栓形成的防治

    目的研究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脑梗死并发症,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经弹簧圈栓塞的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现并发血栓形成3例,分析它们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结果术中动脉血栓形成2例(其中1例合并术中颈动脉海绵窦瘘),术后脑梗塞1例.治疗后痊愈1例,自动出院1例,无变化1例.结论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时可发生脑血栓形成并发症,因此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变化和影像改变,及时发现并发症,并正确处理.

    作者:吴文斌;刘加春;王利军;王大明;郭富强;杨友松;肖军;孙红斌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实验性癫痫大鼠不同脑区的L-ENK表达及意义

    目的采用戊四氮(PTZ)诱发大鼠癫痫,动态观察了部分脑区亮氨酸-脑啡肽(L-ENK)含量的变化,以探讨L-ENK与癫痫的关系.方法清洁级近交系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对照组(A组,10只)及实验组(40只).实验组按体重50 mg/kg腹腔注射PTZ 1次,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根据癫痫发作分级,0~1级7只为B组,立即取脑;2级以上发作33只,随机于癫痫发作后0 h(C组,10只),6 h(D组,11只),24 h(E组,10只)取脑;后剩下2只(F组)72 h取脑.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动态观察脑组织中海马、中脑、纹状体和额叶中L-ENK的改变;S-P免疫组化染色法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l区L-ENK的表达.结果发现应用PTZ后,癫痫大发作大鼠及未出现大发作的大鼠额叶、海马、中脑及纹状体中L-ENK含量均明显升高,两组间除中脑外无明显差异;但大发作大鼠的海马、中脑及纹状体L-ENK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发作后各脑区的L-ENK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过程.结论L-ENK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生过程.

    作者:陈琅;季晓林;邹漳钰;林立芳;沈晓丽;陈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丘脑出血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探讨

    丘脑出血是一种特殊的脑出血.由于丘脑出血的危重性和特殊性,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临床报道也逐渐增多.现将笔者近10年来收治的37例丘脑出血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林细康;吴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血液滤过用于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动物实验

    目的通过对血液滤过与传统亚低温疗法效果的比较,探讨其用于外伤性脑水肿的亚低温治疗可行性.方法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2组:血液滤过组(6只),传统降温组(6只).采用Feeney法自由落体致犬脑损伤,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伤后6 h,血液滤过组采用血液滤过体外循环降温,血流量为90~100mL,置换液为500~800mL/h;传统降温组采用冰敷头部及腹部降温.监测肛温、生命体征、颅内压,检测血气分析以及脑组织水含量变化.结果血液滤过组犬肛温可在15~18min后下降并维持在29~32℃;血液滤过组在开始时平均动脉压低于传统降温组外,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氧分压(PO2)、颅内压等指标显著优于传统降温组;外周血乳酸等代谢产物显著低于传统降温组(P<0.05~0.01),脑组织含水量(77.23%±0.68%)也明显低于传统降温组(79.32%±0.52%)(P<0.05).结论血液滤过可用于脑损伤后的亚低温治疗,方法安全可行,其降温快速,体温容易控制;另外,血液滤过能调节内环境、清除体内乳酸等炎症递质,对脑组织的保护和减少继发性脑损害有利.

    作者:黄东健;徐如祥;瞿文军;伍丽婵;黎刚;张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肿瘤血管源性脑水肿研究进展

    临床上脑肿瘤周围水肿较为常见,过多的液体在脑肿瘤周围组织间隙积聚即细胞外液体量增多称为肿瘤源性脑水肿.其发生与肿瘤存在或生长有关,常沿脑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呈放射状(或指状)分布,通常被归类于血管源性脑水肿,并常致血脑屏障的异常[1].本文对脑瘤周围水肿的发生机理、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罗国才;刘建雄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粉碎凹陷性颅骨骨折医用耳脑胶碎骨片粘合复位整形术23例报告

    粉碎凹陷性颅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传统处理方法为一期清创去除碎骨片,二期行颅骨修补.我院自1998年5月至2004年5月应用医用耳脑胶自体颅骨碎片,一次完成粉碎凹陷性颅骨骨折复位整形病人23例,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邸辉;崔增学;史彦芳;田春辉;方川;王佳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多种肿瘤的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该基因与乳腺癌脑转移的关系仍很不清楚.本研究检测了乳腺癌原发灶和脑转移灶中KiSS-1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年6月~2004年6月行乳腺癌脑转移病灶切除的患者12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iSS-1基因mRNA的表达,应用Westemblot检测KiSS-1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应用免疫组化进行验证.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脑转移标本KiSS-1 mRNA表达仅为原发灶的1/10,与原发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Westemblot检测显示脑转移灶KiSS-1蛋白较原发灶明显减弱,免疫组化显示KiSS-1在原发灶中表达率明显低于原发灶.结论KiSS-1基因在乳腺癌脑转移中具有转移抑制作用,可能在乳腺癌脑转移治疗中发挥作用.

    作者:邹志军;郭爱林;周清;文剑明;曾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双胎双脑先天性无脑及脑裂畸形

    多胎发生的畸形往往比单胎多,神经系统的畸形约占全部身体畸形的一半以上.脑部的畸形并不少见,但是先天性脑裂畸形发病情况据手边国内文献未见有报道,我院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忠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6例颈内动脉宽颈动脉瘤植入Neuroform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再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网眼超选入动脉瘤腔填塞电解可脱弹簧圈.结果5例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1例大部填塞,载瘤动脉通畅,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彭亚;宣井岗;杨伊林;王穗暖;施益民;夏锡伟;周建军;朱荣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飞速发展的世界神经外科学--记第13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上)

    2005年6月19日至24日,第十三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13th world congress of neurological surgery)在摩洛哥南部城市马拉喀什召开.世界神经外科大会由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neurosurgical societies)主办,每四年召开一次.这次大会共收到论文1 800余篇,近100个国家的4000余名神经外科医师参加了大会,大会讨论内容涉及了神经外科学的各个领域,反映了国际神经外科学的新进展.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组织我国将近15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国际神经外科盛会.我们组织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医师分别参加了各专业领域会议,整理了相关资料,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勇;赵继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早期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1年6月~2004年12月间收治的4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或术后即给予机械通气辅助氧供并同时冰毯降温,观察治疗前、后PaO2,GCS评分,lung injury score(LIS评分),acute lung injury(ALI)指数,颅内压(ICP)变化.结果49例患者经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全组死亡8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率(包括自动出院)20.41%.出院病人39例获随诊半年,恢复良好31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3例.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治疗,可控制和预防低氧血症,改善脑缺血,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对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启康;黄继辉;蔡厚洪;林绍仪;李卫;易世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颈前入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早期诊断、手术指征、手术技巧等对颈前入路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对75例CSM病人行颈前入路手术脊髓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术,所有病人都经静态及动态Hoffmann征或(和)Lhermitte征检查.结果所有病人都经随访,手术优良率87.7%,其中静态Hoffmann征阳性者手术优良率为81.1%,早期仅为动态Hoffmann征或(和)Lhermitte征阳性者手术优良率为93.1%.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前路手术治疗CSM,特别是在仅为动态Hoffmann征或(和)Lhermitte征阳性时,彻底去除致压物能显著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戴黎萌;王洪正;许燕球;陈建良;吴耀晨;徐如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

    目的分析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人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回顾分析了12例临床诊断明确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腰穿结果提示10例病人脑脊液压力低于60mmH2O,11例蛋白增高,3例细胞数增高.头MRI示硬脑膜弥漫性增强6例,硬膜下出血2例,硬膜下积液1例,下垂脑2例,垂体增大2例.核素脑池造影l例显示腰骶部脑脊液漏,1例显示核素不能到达大脑半球面.结论直立性头疼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人典型的临床症状,硬脑膜弥漫性增强是常见的影像学表现,脑脊液容量减低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人临床及影像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作者:韩顺昌;蒲传强;黄旭升;郎森阳;吴卫平;王培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cranial cavernous angiomas,ICAs)以往曾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畸形,但随着MRI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病人可以在手术前明确诊断.笔者收集自1993年6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12例ICAs病人资料,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良;张文德;王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缺血耐受性观察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了解内皮细胞对不同缺血时间的耐受性.方法SD大鼠53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冠状面按A、B、C、D、E 5等分切脑,取C片脑组织TTC染色定位边缘区.取D片常规脱水、透明、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B片取缺血周围区和中心区脑组织,经固定包埋,半薄切片1 μm,超薄切片.JEOL100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光镜下:缺血3 h可见神经毡疏松,小血管周围水肿,缺血12 h再灌注3 h可见缺血中心区小动脉破裂出血.电镜下:缺血3 h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核肿胀,胞浆内胞饮增加,星形胶质足突层空泡化呈+;缺血3 h再灌注3 h中心区足突层空泡化呈(++),边缘区呈(+++);缺血6 h再灌注3 h可见内皮紧密连接开放,足突层空泡化呈(+++);缺血12 h再灌注3 h后胞饮明显减少,线粒体肿胀也少见,但紧密连接开放增加,足突层空泡化呈(+++~++++).结论内皮细胞在缺血3 h即可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缺血6 h可见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缺血12 h后可发生出血性转化,出血转化多发生于再灌注后的缺血中心区.

    作者:褚晓凡;付学军;亓传洁;马可夫;肖学长;彭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内窥镜下经鼻腔-蝶窦切除垂体腺瘤

    目的报道内窥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31例,探讨手术优缺点、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内窥镜经鼻腔开放蝶窦、鞍底,在直视下切除垂体腺瘤.结果31例患者肿瘤均在内窥镜下全切除,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视力视野均有明显好转.结论内窥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方法,适合于蝶窦发育良好的垂体腺瘤切除.

    作者:陈世洁;许先平;张志文;吴明灿;姚远;罗国才;李利平;田新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对神经性耳聋耳鸣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95例(105侧耳),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侧耳,对照组55侧耳.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药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1周.结果治疗组在接受治疗的45例患者50耳中,听力和或耳鸣治疗后总有效率88%,明显高于对照组69%,P<0.05.同时显示病程短治疗效果好.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复合中药对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增平;李浩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