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林;朱培成;杨娴
目的:了解ELISA、酶联荧光测定技术(VIDAS)和荧光定量PCR三种方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结果.方法:分别用ELSA和VIDAS检测300例性病患者宫颈或尿道拭子沙眼衣原体抗原,同时以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对照.结果:ELISA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和VIDAS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比较,符合率均为98.33%.结论:荧光定量PCR、ELISA和VIDAS三种方法均可用于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其中ELISA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进波;裴俊明;叶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0.1%阿达帕林凝胶对男性面部老年疣的疗效.方法:应用0.1%阿达帕林凝胶外涂面部老年疣,每晚一次,每月复诊一次,六个月观察疗效.结果:经外涂0.1%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男 性面部老年疣32例,皮损表面色素减退率100%(32/32);皮损变薄率为81.25%(26/32).结论:0.1%阿达帕林凝胶外涂面部老年疣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唐春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0.1%他扎罗汀凝胶短期接触治疗轻、中度面部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入选病例外涂试验药物,每天2次,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疗后2、4、8、12周的有效率分别为24%、40%、60%、68%;对照组分别为19.2%(P=0.631)、23.1%(P=0.175)、30.8%(P=0.034)、30.8%(P=0.008).结论:0.1%他扎罗汀凝胶短期接触治疗轻中度面部寻常痤疮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张国学;李定;史建强;陈秋霞;吴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用季德胜蛇药片治疗隐翅虫皮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季德胜蛇药片,每次10片,每日2次,同时用炉甘石洗剂加季德胜蛇药片研末混合外搽,每日3次搽患处,对照组使用炉甘石洗剂与10%氨水交替搽患处,每日3次,疗程1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73例(85.88%),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27例(33.75%),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季德胜蛇药片治疗隐翅虫皮炎的疗效肯定,可供临床选用.
作者:莫盈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型斑秃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近4年诊治的76例重型斑秃病例.结果:重型斑秃中女性患者的病程比男性患者长(P<0.05),与重型斑秃中的斑秃相比,甲异常改变更多见于全秃和普秃患者(P<0.05),有家族斑秃史患者与无家族斑秃史患者比较,两者的初次发病年龄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前伴有精神神经因素诱发者比无伴有精神神经因素诱发者病程要短(P<0.05).结论:女性重型斑秃患者可能病程更容易持续延绵、迁移反复,重型斑秃中有家族斑秃史者,它的发病年龄更早,甲异常改变不但多见于病程较长、病情顽固、反复的患者,而且也多见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全秃和普秃患者甲异常改变更多见,重型斑秃的治疗应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及强调综合治疗.
作者:谭凤明;侯显曾;张滨岳;熊春萍;卢浩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2种不同浓度5-氟脲嘧啶(5-Fu)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效果.方法:256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5例,再根据不同部位选用二氧化碳激光一次全部切除病灶加2种不同浓度和剂型的5-Fu制剂治疗1个月;对照组131例,只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切除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87.2%,复发率12.8%;对照组的痊愈率63.4%,复发率36.6%.结论:5-氟脲嘧啶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尤其对尿道口、肛周、包皮过长者阴茎部、冠状沟等部位的尖锐湿疣效果好,且5-Fu价格便宜,用法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卢浩锵;刘宇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汕头市2003年性传播疾病(STD)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汕头市STD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汕头市2003年STD报告数为2 163例,较2002年增长15.24%,年报告总发病率为158.38/10万.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发病数仍高,尖锐湿疣、淋病仍居STD第二、第三位.结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尖锐湿疣(CA)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HIV/AIDS、先天梅毒的形势较严峻,应引起重视.
作者:郭义龙;许敏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甲氨蝶呤(MTX)是一种有效的抗银屑病药物.在我国广泛地用于治疗严重银屑病.针对MTX作用机理、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作简述.
作者:李常兴;张锡宝;吴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银屑病皮损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bax和Fas-L、穿孔素的检测,探讨细胞凋亡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及免疫组化ABC法、SABC法.结果:银屑病中细胞凋亡较正常人增多.抑凋亡基因bcl-2几乎不表达,而促凋亡基因Fas、bax阳性表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可能通过Fas-L和穿孔素两条途径起作用.结论:细胞凋亡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娟;贾随旺;钟绮丽;杨慧倩;郑茂荣;顾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念珠菌感染菌种分布情况.方法:应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检测包皮龟头炎、尿道炎、阴道炎和皮肤念珠菌病患者共2134名.结果:2134份标本培养阳性855例,共分离菌株874株,其中白念珠菌占76.89%,光滑念珠菌占9.84%,热带念珠菌占2.52%,克柔念珠菌占0.92%,其他念珠菌86株,占9.84%,两种念珠菌合并感染38例,占培养阳性数的4.44%.结论:本地区念珠菌病致病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光滑念珠菌排第二位.
作者:黄进波;陈升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T辅助细胞不同功能亚群在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检则PBMC体外培养在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后Th1类(IFN-γ)和Th2类(IL-4)细胞因子的变化,以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的PBMC在PHA诱导下产生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而IFN-γ的诱导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存在着Th细胞亚群分化失衡,这可能是慢性荨麻疹发病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黄小雄;邹循辉;黄和文;蔡志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自1995年~2003年采用广州市激光研究所生产的30WC02激光机治疗阴囊血管角皮瘤35例,经术后多年随访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建华;罗权;徐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中的梅毒和HIV的感染情况,为政府提供制定防治对策的依据.方法:对610个吸毒者进行梅毒和HIV检测,梅毒初筛阳性者再做确证试验,HIV初筛阳性者重做一次检验仍是阳性者将其血清上送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确认.结果:本次检测610份标本中发现梅毒阳性84份,占13.77%;HIV阳性2份,占0.32%.结论:吸毒人群是梅毒和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性病专业防治机构需与公安、司法部门加强合作,对吸毒者要加强梅毒和HIV的监测.
作者:赖庆平;黄小雄;邹循辉;张森淼;黄和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基本消灭麻风病后新发病情况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本区基本消灭麻风病后新发现13例的发现情况、临床症状、查菌和联合化疗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以多菌型为主,共9例,占69.2%,Ⅱ级及或以上畸残率占53.8%,复发均为经DDS(氨苯酚)单疗治愈的多菌型患者等.结论:麻风病防治工作不能放松,应采取主动和被动发现病人方式,及早诊治,减少畸残,并建议对经DDS单疗治愈的多菌型患者进行复治.
作者:郑华生;蔡銮端;林旸;郑睦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自测健康量表的变化,评价心理护理对其治疗前后自测健康量表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尖锐湿疣患者和50例正常人群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3月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的评定.尖锐湿疣患者分为激光+干扰素,激光+干扰素+心理护理2组.结果:尖锐湿疣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健康与正常人群存在显著差异,增加心理护理治疗后,患者的自测健康改善显著.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心理和社会健康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加强心理护理十分重要.SRHMS为尖锐湿疣患者的健康测量与治疗监测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
作者:徐娟;贾随旺;许军;钟绮丽;杨慧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36例尖锐湿疣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及施行各种护理措施.结果:136例患者治愈率为82.35%,复发率为17.65%;术后8例男性患者出现包皮水肿,经精心护理后,迅速消肿、创口愈合.结论: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前后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治愈率,加快创面愈合及减少并发症.
作者:伍露娜;黄新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的有效方法.方法:56例门诊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应用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加口服阿昔洛韦,同时配合艾炙治疗;对照组23例,口服阿昔洛韦治疗,并对2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达93.55%.止疱、结痂、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疗法治愈率高,起效快,病程缩短,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降低,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疗法.
作者:杜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抗狼疮散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DNA及DNase的影响.方法:4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给予抗狼疮散结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单纯(20例)给予泼尼松治疗,共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DNA及DNase水平,同时检测30例正常人血清.结果:SLE患者血清D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DNase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DNA及DNa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抗狼疮散对SLE患者血清DNA及DNase无影响,它可能通过其它途径发挥治疗SLE的作用.
作者:罗益金;曾凡钦;谭国珍;王晓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河源市麻风病的流行情况,评价近50年防治效果.方法:对河源市1956年~2003年麻风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河源市1956年~2003年累计发现麻风病1 326例,现有现症病人15例.我市麻风病流行特征呈持续性下降,发病率、发现率、患病率分别由1956年段的5.29/10万、8.10/10万、0.259‰下降至1999年段的0.044/10万、0.10/10万、0.004‰,下降幅度分别为99.2%、98.8%、98.5%,1994年后未发现儿童患者,1992年后未发现病人家属发病.结论:河源市麻风病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邹辉洪;徐跃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氯马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观察.方法:口服氯马斯汀富马酸盐1.34mg,每日2次,观察治疗1周和2周后的临床疗效,统计方法应用χ2检验.结果:治疗1周后,263例中,痊愈79例,显效75例,有效99例,无效10例.有效率(痊愈+显效)58.6%;2周后,263例中,痊愈171例,显效61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有效率88.2%.治疗1周与2周有效率,经比较有明显显著性差异(χ2=59.22,P<0.01).结论:氯马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有效率明显提高.
作者:林伯盛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