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季德胜蛇药片治疗隐翅虫皮炎疗效观察

莫盈锋

关键词:隐翅虫皮炎, 季德胜蛇药片
摘要:目的:观察用季德胜蛇药片治疗隐翅虫皮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季德胜蛇药片,每次10片,每日2次,同时用炉甘石洗剂加季德胜蛇药片研末混合外搽,每日3次搽患处,对照组使用炉甘石洗剂与10%氨水交替搽患处,每日3次,疗程1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73例(85.88%),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27例(33.75%),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季德胜蛇药片治疗隐翅虫皮炎的疗效肯定,可供临床选用.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相关文献
  • Reiter综合征临床分析(附5例报道)

    目的:了解Reit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在我院住院的Reit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共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岁~34岁,平均29.8岁.完全型Reiter综合征1例,不完全型4例;均有婚外性交史,确诊为性病型Reiter综合征1例.结论:Reiter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症状常先后发生,易误诊、漏诊,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此病预后良好.

    作者:张红娟;杨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0.1%他扎罗汀凝胶接触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0.1%他扎罗汀凝胶短期接触治疗轻、中度面部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入选病例外涂试验药物,每天2次,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疗后2、4、8、12周的有效率分别为24%、40%、60%、68%;对照组分别为19.2%(P=0.631)、23.1%(P=0.175)、30.8%(P=0.034)、30.8%(P=0.008).结论:0.1%他扎罗汀凝胶短期接触治疗轻中度面部寻常痤疮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张国学;李定;史建强;陈秋霞;吴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14天.结果:基本治愈19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6.2%.结论: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黎淦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外用硫酸镁溶液浸泡麻风足底溃疡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硫酸镁溶液外用治疗麻风足底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2%硫酸镁溶液每天一次浸泡溃疡面60分钟,连续浸泡6个月.结果:麻风足底溃疡治愈率为56.67%,总有效率为80%.结论:外用硫酸镁溶液治疗麻风足底溃疡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黎淦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带状疱疹患者皮损程度与血清特异性IgG抗体、IgM抗体、IL-2、IL-10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带状疱疹患者不同皮损状态下血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G抗体、IgM抗体、IL-2、IL-10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带状疱疹30例早期轻症患者、30例早期重症患者、26例恢复期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血清IgG抗体、IgM抗体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了部分患者和健康者IL-2、IL-10的水平.结果:IgG抗体在早期轻症组与早期重症组、正常对照组之间有差异,与恢复期之间无差异,但在早期重症组与恢复期、正常对照组三者之间也无差异;IgM抗体、IL-2在四组之间无差异;IL-10在早期重症组高于早期轻症组,恢复期组和正常对照组与其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早期轻症组、恢复期组、正常对照组三者之间并无差异;IgG抗体、IgM抗体与IL-2、IL-10以及IL-2/IL-10之间经相关分析均无相关性.结论:带状疱疹患者血清IgG抗体、IgM抗体和IL-2水平与皮损严重程度之间无明显关系,IL-10水平在早期重症患者明显升高.

    作者:徐顺明;张卫平;汪瑞忠;周贤琼;施静贤;王军;郑绍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自体疣埋植联合乌体林斯针治疗泛发性跖疣56例疗效观察

    自2000年3月-2003年5月,我们应用自体疣埋植联合乌体林斯针治疗泛发性跖疣5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陈永艳;王吉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甲氨蝶呤与银屑病

    甲氨蝶呤(MTX)是一种有效的抗银屑病药物.在我国广泛地用于治疗严重银屑病.针对MTX作用机理、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作简述.

    作者:李常兴;张锡宝;吴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0.1%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男性面部老年疣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0.1%阿达帕林凝胶对男性面部老年疣的疗效.方法:应用0.1%阿达帕林凝胶外涂面部老年疣,每晚一次,每月复诊一次,六个月观察疗效.结果:经外涂0.1%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男 性面部老年疣32例,皮损表面色素减退率100%(32/32);皮损变薄率为81.25%(26/32).结论:0.1%阿达帕林凝胶外涂面部老年疣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唐春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氯马斯汀治疗263例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氯马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观察.方法:口服氯马斯汀富马酸盐1.34mg,每日2次,观察治疗1周和2周后的临床疗效,统计方法应用χ2检验.结果:治疗1周后,263例中,痊愈79例,显效75例,有效99例,无效10例.有效率(痊愈+显效)58.6%;2周后,263例中,痊愈171例,显效61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有效率88.2%.治疗1周与2周有效率,经比较有明显显著性差异(χ2=59.22,P<0.01).结论:氯马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有效率明显提高.

    作者:林伯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克痤隐酮乳膏与1%克林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效果对比

    目的:观察克痤隐酮乳膏与自制克林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随机选择86例轻中度痤疮,分为2组,A组48例用克痤隐酮治疗,B组38例用克林霉素凝胶治疗.结果:克痤隐酮组总有效率为91.7%,克林霉素凝胶组为89.4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12,P=0.728).结论:自制克林霉素凝胶可作为治疗轻中度痤疮的选择药物.

    作者:徐晓;黄振明;李季;张流明;张锡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广东省惠州市1951年~2000年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省惠州市麻风病的流行特征及评价其防治效果,为有关部门制定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市1951年~2000年麻风病流行病学资料.结果:历年发现病人1 926例,多菌型728例,少菌型1 198例.患病率从高的1962年的0.586‰下降到1996年的0.004‰,发病率从高的1954年的9.521/10万下降到1996年的0.078/10万.结论:广东省惠州市麻风病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各项指标均已达到麻风基本消失的标准以下.

    作者:赖庆平;黄小雄;陈坤梅;朱伟文;邹循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不同浓度5-氟脲嘧啶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2种不同浓度5-氟脲嘧啶(5-Fu)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效果.方法:256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5例,再根据不同部位选用二氧化碳激光一次全部切除病灶加2种不同浓度和剂型的5-Fu制剂治疗1个月;对照组131例,只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切除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87.2%,复发率12.8%;对照组的痊愈率63.4%,复发率36.6%.结论:5-氟脲嘧啶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尤其对尿道口、肛周、包皮过长者阴茎部、冠状沟等部位的尖锐湿疣效果好,且5-Fu价格便宜,用法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卢浩锵;刘宇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试验组每日口服地氯雷他定5mg,疗程2周;对照组每日口服咪唑斯汀10mg,疗程2周.结果:共治疗156例,试验组81例,对照组75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86.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10.9%,对照组为9.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是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郭义龙;许敏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接触蜜柚皮致局部皮肤黑变36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363例手部皮肤黑变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03年12月经门诊确诊的363例手部皮肤黑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作斑贴试验.结果:363例手部皮肤黑变患者,均为接触蜜柚皮后致病,发生在暴露伸侧部位.结论:蜜柚皮可致局部皮肤黑变,黑变皮损在3~4周后均自行消退.

    作者:梁东;邹兴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痤疮病程与圆形糠秕孢子菌感染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痤疮病程与圆形糠秕孢子菌(P.orb)感染的关系.方法:按病程分组对113例该类患者进行皮损内容物镜检、真菌培养、病理检查及抗真菌治疗.结果:Ⅰ组23例(63.9%)患者阳性,Ⅱ组17例(40.5%)阳性,Ⅲ组4例(16%)阳性.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χ2=4.25,P<0.05和χ2=13.71,P<0.001),)Ⅱ组明显高于Ⅲ组(y2=4.36,P<0.05).结论:痤疮病程越长,糠秕孢子菌感染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刘水萍;宾光明;范春颖;刘小娟;赵忠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广州地区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监测

    目的:监测广州地区2000年-2003年分离的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为制定淋病防治策略和修改淋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环丙沙星的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耐药百分率、MIC50、MIC90和MIC均.结果:从2000年-2003年共检测396株淋球菌,耐药菌344株,占86.7%.淋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由2001年的73.7%上升到2003年的93.6%,呈稳步上升趋势.环丙沙星的MIC50、MIC90和MIC均4年间增加了1倍.结论:广州地区淋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很高,且呈稳步上升趋势,环丙沙星不再适宜被推荐用于对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吴兴中;郑和平;陈永锋;刁(钅监)兴;黄进梅;李美玲;潘慧清;曾维英;饶元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杜普伊特伦氏挛缩5例

    杜普伊特伦氏挛缩(Dupuytren's contracture),也称掌跖纤维瘤病,是掌跖腱膜纤维化增殖所致的疾病,致指、趾屈曲畸形为特点,此病罕见,国内万俊增曾报告1例[1],宋学忠曾报告2例[2].笔者于皮肤科门诊6年发现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霞;张莹;宋学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维生素B6联合其它药物治疗黄褐斑276例疗

    目的:观察VitB6联合其它药物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498例门诊黄褐斑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76例,VitC 3.0+VitB6 100mg+10%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隔日一次;对照组221例,VitC3.0+10%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隔日一次,两组均联合外用3%复方氢醌霜,持续2个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95.023,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VitB6联合其它药物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

    作者:伍斌;蔡小嫦;邬运学;熊恺轩;颜兰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潜伏梅毒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2检测

    目的:研究潜伏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30例潜伏梅毒患者(A组)、30例二期梅毒患者(B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分别检测A、B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结果:A、B两组外周血CD+4T细胞数、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B两组血清IL-1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组外周血CD+4 T细胞数、CD4/CD8比值、血清IL-12水平低于B组(P<0.01).A组外周血CD8+T细胞数高于B组(P<0.01).结论:宿主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其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且潜伏感染者较二期梅毒患者抑制现象更显著.

    作者:陶小华;杨日东;蔡川川;吴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男性尿道炎致病菌检查179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男性尿道炎患者的致病菌,了解性病发病趋势.方法:对179例有尿道炎症状的男性患者,进行分泌物涂片、淋菌培养,沙眼衣原体(CT)检测、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培养.结果:179例患者中31例未检出病原体,占17.3%;培养检出淋菌19例,占10.6%;涂片检出念珠菌6例,占3.3%;滴虫5例,占2.8%;CT55例,占30.7%;UU 79例,占44.1%;MH45例,占25.1%.其中19例淋病患者中有13例合并CT、UU、MH感染.结论:在检测的179例中淋菌的感染率较低,以CT、UU、MH感染为主.

    作者:劳尚德;叶瑞兴;丘秀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广东省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