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娟;杨健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36例尖锐湿疣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及施行各种护理措施.结果:136例患者治愈率为82.35%,复发率为17.65%;术后8例男性患者出现包皮水肿,经精心护理后,迅速消肿、创口愈合.结论: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前后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治愈率,加快创面愈合及减少并发症.
作者:伍露娜;黄新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河源市麻风病的流行情况,评价近50年防治效果.方法:对河源市1956年~2003年麻风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河源市1956年~2003年累计发现麻风病1 326例,现有现症病人15例.我市麻风病流行特征呈持续性下降,发病率、发现率、患病率分别由1956年段的5.29/10万、8.10/10万、0.259‰下降至1999年段的0.044/10万、0.10/10万、0.004‰,下降幅度分别为99.2%、98.8%、98.5%,1994年后未发现儿童患者,1992年后未发现病人家属发病.结论:河源市麻风病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邹辉洪;徐跃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护理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除行常规药物治疗,并针对其并发症使用各种护理措施.结果:经1疗程治疗及护理,10例病人8例完全康复,2例显效.结论:头面部带状疱疹及早合理用药治疗及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清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头孢唑肟钠治疗单纯淋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性病门诊确诊为单纯性淋病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头孢唑肟钠2 g分两侧臀部一次性肌肉注射;对照组用淋必治4 g分两侧臀部一次性肌肉注射.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92%,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P>0.05).结论:头孢唑肟钠治疗单纯性淋病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供临床选用的药物.
作者:谢裕南;张流明;林蔼;邓景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念珠菌感染菌种分布情况.方法:应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检测包皮龟头炎、尿道炎、阴道炎和皮肤念珠菌病患者共2134名.结果:2134份标本培养阳性855例,共分离菌株874株,其中白念珠菌占76.89%,光滑念珠菌占9.84%,热带念珠菌占2.52%,克柔念珠菌占0.92%,其他念珠菌86株,占9.84%,两种念珠菌合并感染38例,占培养阳性数的4.44%.结论:本地区念珠菌病致病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光滑念珠菌排第二位.
作者:黄进波;陈升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抗狼疮散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DNA及DNase的影响.方法:4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给予抗狼疮散结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单纯(20例)给予泼尼松治疗,共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DNA及DNase水平,同时检测30例正常人血清.结果:SLE患者血清D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DNase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DNA及DNa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抗狼疮散对SLE患者血清DNA及DNase无影响,它可能通过其它途径发挥治疗SLE的作用.
作者:罗益金;曾凡钦;谭国珍;王晓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银屑病皮损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bax和Fas-L、穿孔素的检测,探讨细胞凋亡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及免疫组化ABC法、SABC法.结果:银屑病中细胞凋亡较正常人增多.抑凋亡基因bcl-2几乎不表达,而促凋亡基因Fas、bax阳性表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可能通过Fas-L和穿孔素两条途径起作用.结论:细胞凋亡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娟;贾随旺;钟绮丽;杨慧倩;郑茂荣;顾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杜普伊特伦氏挛缩(Dupuytren's contracture),也称掌跖纤维瘤病,是掌跖腱膜纤维化增殖所致的疾病,致指、趾屈曲畸形为特点,此病罕见,国内万俊增曾报告1例[1],宋学忠曾报告2例[2].笔者于皮肤科门诊6年发现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霞;张莹;宋学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14天.结果:基本治愈19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6.2%.结论: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黎淦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河源市1992年~2002年梅毒的流行趋势和病例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市性病疫情报表及个案资料,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目前河源市梅毒疫情仍处在较高的发病水平;发病年龄以20岁~49岁为多,占85.89%,文化程度以高中以下为主,占89.51%,婚姻状况中:未婚占28.28%,传染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传播为主,占85.47%.结论:应加强梅毒防治工作的力度,规范梅毒的诊治,全面实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邹辉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性病患者的心理类型和心理护理.方法:分析了性病患者的不同心理类型,包括恐慌、畏惧心理;痛苦猜疑、忧虑心理;享乐型心理;逆反心理;无辜、委屈型心理.结果:提出了不同类型的心理状态的患者护理体会.结论:认为对性病患者应根据不同的心理类型和心理需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才能使患者心身健康.
作者:蔡碧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自测健康量表的变化,评价心理护理对其治疗前后自测健康量表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尖锐湿疣患者和50例正常人群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3月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的评定.尖锐湿疣患者分为激光+干扰素,激光+干扰素+心理护理2组.结果:尖锐湿疣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健康与正常人群存在显著差异,增加心理护理治疗后,患者的自测健康改善显著.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心理和社会健康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加强心理护理十分重要.SRHMS为尖锐湿疣患者的健康测量与治疗监测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
作者:徐娟;贾随旺;许军;钟绮丽;杨慧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试验组每日口服地氯雷他定5mg,疗程2周;对照组每日口服咪唑斯汀10mg,疗程2周.结果:共治疗156例,试验组81例,对照组75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86.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10.9%,对照组为9.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是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郭义龙;许敏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皮肤科门诊定期就诊的皮肌炎患者临床和血清肌酶特征及长期皮质类固醇治疗引起的副作用.方法:分析213例皮肌炎的首发症状及病程中临床表现和血清肌酶分析情况,并按年龄、性别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一般特征、临床表现和血清肌酶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首发症状为肌无力者占96.24%,成年组伴发恶性肿瘤者为23.94%.结论:儿童皮肌炎预后较好,而成人皮肌炎伴发肿瘤和肺部受累提示预后较差,皮质类固醇副作用以合并浅表真菌感染常见.
作者:钟桂书;史丙俊;陈德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2种不同浓度5-氟脲嘧啶(5-Fu)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效果.方法:256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5例,再根据不同部位选用二氧化碳激光一次全部切除病灶加2种不同浓度和剂型的5-Fu制剂治疗1个月;对照组131例,只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切除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87.2%,复发率12.8%;对照组的痊愈率63.4%,复发率36.6%.结论:5-氟脲嘧啶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尤其对尿道口、肛周、包皮过长者阴茎部、冠状沟等部位的尖锐湿疣效果好,且5-Fu价格便宜,用法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卢浩锵;刘宇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微波与干扰素和疣组织包埋联合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应用微波与干扰素和疣组织包埋治疗女性尖锐疣52例.结果:治愈率为94%(49例),复发率为6%(3例).结论:本疗法具有疗效高,复发率低,操作方法简便、安全、副作用少的特点.
作者:魏清琴;谢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中老年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对144例56岁~65岁脂溢性皮炎患者,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各72例,两组均予口服脑益嗪25mg,每日3次,同时予2%酮康唑霜和10%硫磺膏外搽,每日2次,30天为一疗程;治疗组加用本院协定中药处方湿疹洗剂(由黄连、黄柏、黄芩、大黄、龙胆草、苦参、金银花组成)煎水外洗,每日1次,30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9.1125及4.823,P<0.05),3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508,P<0.01).结论:本组中西药结合治疗中老年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选用.
作者:徐卫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中的梅毒和HIV的感染情况,为政府提供制定防治对策的依据.方法:对610个吸毒者进行梅毒和HIV检测,梅毒初筛阳性者再做确证试验,HIV初筛阳性者重做一次检验仍是阳性者将其血清上送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确认.结果:本次检测610份标本中发现梅毒阳性84份,占13.77%;HIV阳性2份,占0.32%.结论:吸毒人群是梅毒和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性病专业防治机构需与公安、司法部门加强合作,对吸毒者要加强梅毒和HIV的监测.
作者:赖庆平;黄小雄;邹循辉;张森淼;黄和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型斑秃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近4年诊治的76例重型斑秃病例.结果:重型斑秃中女性患者的病程比男性患者长(P<0.05),与重型斑秃中的斑秃相比,甲异常改变更多见于全秃和普秃患者(P<0.05),有家族斑秃史患者与无家族斑秃史患者比较,两者的初次发病年龄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前伴有精神神经因素诱发者比无伴有精神神经因素诱发者病程要短(P<0.05).结论:女性重型斑秃患者可能病程更容易持续延绵、迁移反复,重型斑秃中有家族斑秃史者,它的发病年龄更早,甲异常改变不但多见于病程较长、病情顽固、反复的患者,而且也多见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全秃和普秃患者甲异常改变更多见,重型斑秃的治疗应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及强调综合治疗.
作者:谭凤明;侯显曾;张滨岳;熊春萍;卢浩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用季德胜蛇药片治疗隐翅虫皮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季德胜蛇药片,每次10片,每日2次,同时用炉甘石洗剂加季德胜蛇药片研末混合外搽,每日3次搽患处,对照组使用炉甘石洗剂与10%氨水交替搽患处,每日3次,疗程1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73例(85.88%),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27例(33.75%),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季德胜蛇药片治疗隐翅虫皮炎的疗效肯定,可供临床选用.
作者:莫盈锋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