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英
目的:研究分析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完成了3个疗程的治疗,中途无一例脱落.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低于对照组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作者:历洁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运用医护一体化服务护理模式护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2016年12月来自我院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对急性期的哮喘患者给予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在患者缓解后,再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在实施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医护一体化服务护理模式.对所有参与的患者随访半年,调查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疾病相关知识的的知晓率、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的有效率和复发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均优于对照组,从而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的有效率要比对照组的高,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也相对较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进行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更好的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规范用药,达到佳的治疗效果,防止患者复发,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婷;钱利;贺彩华;杨予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应用不同剂型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1组:应用二甲双胍口服片,剂量为500mg/2次/天;对照2组:应用肠溶性二甲双胍口服片剂,剂量为250mg/3次/天;观察组:应用缓释型二甲双胍口服片,剂量500mg/1次/天.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在FBG、PBG、HbA1c指标上不存在明显差距(P>0.05);对照1组出现不良症状发生率为13.33%,对照2组出现不良症状发生率为11.67%,观察组出现不良症状发生率为10%,三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效果理想,不仅可达到控制血糖,还降低对机体损伤,但还应更加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选择正确、合理剂量.
作者:张坤英 刊期: 2018年第16期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示我们必须建设新时代美好医院,这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历史选择.新时代美好医院是技术领先、现代智能型医院;新时代美好医院是人文浓郁、和谐温暖型医院;新时代美好医院是环境优美、绿色花园型医院.
作者:徐雪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7.3±10.2)mmHg、(76.4±10.5)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4±11.4)mmHg、(89.7±11.6)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使用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效果显著优于厄贝沙坦,可以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吕虎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肝硬化疾病患者54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54例(对照组),选至2014年9月-2017年2月,于清晨空腹取静脉血检验生化指标,并统计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白蛋白、总蛋白、胆碱酯酶含量低于对照组,统计有意义(P<0.05);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含量高于对照组,统计有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疾病患者进行生化指标检验,能了解肝功能状况,为疾病诊治提供依据,值得借鉴.
作者:杜小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针对于社区糖尿病患者选取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对其在治疗依从性方面起到的作用展开分析.方法: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这个时间段内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将纳入的患者按照随机平均的方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常规糖尿病治疗,研究组的治疗方式为:常规糖尿病治疗+时长1年的全面社区健康教育,将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数据表明,研究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方面所得效果都优于对照组的,实施统计学分析,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在社区中可以针对于糖尿病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对其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可以起到提高的作用,效果显著.
作者:李克梅;杨新友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术后化疗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调查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90例胃肠肿瘤术后化疗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对不同营养状况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调查显示,90例病人中术后化疗营养状况良好的有27例,占据30.00%,轻度营养不良的有43例,占据47.78%,重度营养不良的有20例,占据22.22%,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0.00%;两组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营养不良组病人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显著高于营养良好组,P<0.05,但两组病人的肝损伤比较差异不大,P>0.05.结论:胃肠肿瘤术后化疗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且营养状况与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需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病人的营养管理,降低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宋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70名临床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将常规护理管理应用于对照组(n=35)中,将护理层级管理应用于观察组(n=35)中,比较护理管理前、后,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管理前,观察组、对照组在护理文书质量、特殊护理能力、护理安全度、技术操作能力四方面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文书质量评分分别为(98.4±1.1)分、(83.7±3.5)分;特殊护理能力评分分别为(92.4±5.6)分、(84.3±4.7)分;护理安全度评分分别为(98.7±1.3)分、(88.4±2.7)分;技术操作能力评分分别为(98.6±0.8)分、(87.6±5.2)分(P<0.05).结论:将护理层级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有助于护理人员职业素养、技术水平的综合提高,使临床护理操作更加安全、规范和有效,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科学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作者:任云霄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治疗高血压致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200例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致焦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药坦度螺酮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情绪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焦虑症患者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振中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评价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消化内科中的80例患者,按照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胃肠镜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无痛胃肠镜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舒张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变化平稳,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血压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常规胃肠镜相比,无痛胃肠镜有着安全性高、无痛、适应性好等众多优点,但是无痛胃肠镜还具有局限性和禁忌症,临床需要根据患者状况来选择.
作者:王艳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并对其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按照就诊先后的顺序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留置PICC进行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总计100例患者,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参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数据对比为P<0.05.导致肿瘤化疗患者留置PICC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有导管材料、操作不当、患者自身原因等因素.结论: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会因较多因素出现并发症,在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应当广泛应用.
作者:杨友花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讨论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艾滋病患者家属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护理,两周之后,对患者家属的情绪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艾滋病患者家属焦虑情况在干预前为(58.15+10.21)和(50.13+10.61)分,对照组分别是(59.34+10.57)和(55.48+10.65),两组比较差距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数据可以知道,干预组的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艾滋病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梅旭;蔡雪娇;熊利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透析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收集本透析中心维持性血透患者200例和腹透患者200例的一般状况、化验指标及抑郁自评量表,分析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相关因素.结果:女性、社会支持度低、经济状况差的患者抑郁发生率明显更高,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文化程度为高中的患者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文化水平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越低患者抑郁得分越高,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度越好患者抑郁评分越低.结论:尿毒症维持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度与抑郁评分密切相关.
作者:万笑笑;杨林;钟爱民;周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效果.方法:将90例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病患,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手术室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安全性得分(98.12±1.01)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的(92.12±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采取手术室细节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文芝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运用行政管理措施推动医院合理用药有效改进.方法:本文研究将抗菌药物作为重点,针对部分药物限定每日用药金额,同时利用医院的HIS管理软件冻结某个超过当月限定金额的药品,如果临床医生需要运用被冻结的药品,则需向药学部门提交相应药物申请表,经临床药师审核会诊通过后才能开具用药医嘱.结果: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实时药物申请表方案,当年申请数量为4张,第二季度为73张,第三季度为64张,第四季度为67张,2017年第一季度则为70张.由此可见,从方案开始实施申请表的每月上升趋势可发现临床医生从初不理解到完全接受且配合.方案实施半年后,临床药师接受会诊次数明显提升.通过该方法能让全院医生充分了解临床药师工作,肯定临床药师在工作中的价值,邀请临床药师提出科学合理化给药方案.与此同时,药品金额限额制度结合每月处方点评、合理用药专项检查等用药管理,大幅度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结论:医院运用药品制度比医嘱点评和比方等工作更适用于早期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与整治工作,通过实施药品金额限度制度能快速且有效推动临床用药管理,改进传统不良用药现象,进一步保证用药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作者:江瑜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GE16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78例肋骨骨折胸部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实施GE16排螺旋CT检查,并进行三维后处理,对处理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MPR全部显示为肋骨骨折;78例患者141根骨折;1根骨折多,为81例,占到总数的57.4%;骨折类型有错位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线性骨折等,并合并椎体骨折、锁骨骨折、胸骨骨折等.结论:GE16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应用在肋骨骨折的中,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出肋骨骨折的位置、形态和程度等,为胸外科肋骨骨折患者的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是一种较为科学的诊断检查方法.
作者:余生武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护工作的意义.方法:选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接收的105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感染多重耐药菌,根据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类型和感染部位等,对症实施护理干预,以临床疗效为依据,评价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入选者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50例(47.62%),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30例(28.57%),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17例(16.1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8例(7.62%);呼吸系统感染46例(43.81%),泌尿系统感染35例(33.33%),血液感染13例(12.38%),创口感染10例(9.52%);对症给予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感染病症均得到有效控制,并在短期内康复出院,未致医院感染暴发或引发其他严重不良影响.结论: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护管理中实施完善的护理干预方案,能够快速控制患者感染病症,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医院感染风险,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作者:郭华玲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玻璃酸钠眼液治疗角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角膜上皮损伤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眼液进行治疗,每天滴注三次,每次1滴,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眼液治疗,每天六次,每次1-2滴.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80%,实验组97.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对于角膜上皮损伤的治疗借助玻璃酸钠眼液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泪液和泪膜的稳定功能进行保存,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而且副作用比较小,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杨彪;解传奇;董凯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探讨,观察综合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作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6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从1号到66号进行随机排序,序号为双数的患者划分为护理研究组,单数的患者划分为护理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对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结果:分组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分基本保持一致,分组护理2个月后,护理研究组患者的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更加显著的改善患者病情预后,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作者:张伯娜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