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艳
目的 使用丙种球蛋白对重症肺炎患儿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使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56%,对比常规治疗的对照组76.11%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53±1.36)天,明显比对照组(12.34±1.67)天更短,且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气促、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症肺炎患儿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玮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阴道分泌物对于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测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在处理过阴道分泌物后进行尿液采集检验,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尿液采集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白细胞、红细胞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上皮细胞、蛋白质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泌物会对尿常规检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容易出现假阳性的状况,因此,对尿常规检验规范样本采集过程能提高检验准确率.
作者:高小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以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阑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阑尾炎,均行阑尾切除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仅1例出现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对照组术后出现5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6.6%.两组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3±1.6)d,短于对照组的(7.3±2.4)d,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优质护理能减少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明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常见的表现之一,评估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金标准包括肝静脉压力梯度和消化道内窥镜检查,但因其为侵入性检查在临床中未广泛应用,目前已被非侵入性检查替代.近20年来,非侵入性检测手段的相关研究逐年增多,目前研究热门是超声弹性成像的作用——一种用于测量靶器官组织硬度的非侵入性技术.在慢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该方法可用来识别门静脉高压、评估严重程度、预测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本文讨论了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晚期肝病患者肝硬度、脾硬度的优势和局限性.
作者:涂贝佳;辛小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分析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580例儿童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将他们按照治疗办法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B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一起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是84.48%.B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14%.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刘常;尹静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外洗治疗早期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在对患者进行控制血糖、感染、改善身体的微循环操作后,对患者采取中医外洗方外治糖尿病足,治疗1-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中西医结合三法联用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均收到满意疗效.结论 在早期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提倡采用中药内服联合外洗治疗方案,不仅可优化临床疗效,同时可提升其足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郑孝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保胎治疗在早期先兆流产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为研究组,选取同期60例无早期先兆流产孕妇为对照组,研究组接受保胎治疗.观察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新生儿状况等,并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孕妇胎盘早剥率、胎盘早破率、产后出血率、前置胎盘率,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包含死胎、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畸形、胎儿生长受限,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妊娠先兆流产者通过保胎治疗可以继续妊娠,且对母婴健康没有影响,说明对早期妊娠先兆流产孕妇进行保胎治疗治疗效果优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高琳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检验科进行体检的80例患者作为对比对象为对比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检测晨起空腹血脂水平.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血脂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指标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与健康者相比,血脂指标存在明显的异常,对于临床中糖尿病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阳艳萍;尚宏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心理疏导疗法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片50 mg QD,共4周;4周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减量停药,但不计入观察范围.治疗组:针刺四神聪、印堂、膻中、内关(双)、神门(双)、太冲(双)、阴陵泉(双)、阳陵泉(双)、三阴交(双)、中脘、关元.毫针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针刺1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配合心理疏导疗法:①顺其自然法;②认知行为治疗;③音乐疗法.观察患者每天的心理变化.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P<0.05).结论针刺配合心理疏导疗法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的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丁庆刚;旋静;张文龙;王晓枫;刘洋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分析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手术细节对腋臭疗效的影响.方法 从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手术的患者中抽选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实验组在手术过程中改变手术细节(引流方法、修剪方法、切口位置等),对比两组腋臭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痊愈概率98%,对照组痊愈概率86%,实验组痊愈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手术中改变手术细节后,能够促进腋臭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韩志强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分析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临床体征消退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3.2±0.5)d、咳嗽消失时间(3.1±0.2)d、气喘消失时间(5.1±0.7)d、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4.8±0.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疗效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7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肺炎常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提高疗效,加速临床症状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常玉俊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重症胸外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共选取2016年8月份至2017年10月份本院收治的重症胸外伤患者共110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结果 在入院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疼痛感下降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高峰;王坤;张家诚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我市市售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市市售10类食品进行SA的鉴定和分析.结果 共检测食品10类1084份,检出SA 52株,总检出率为4.80%.SA检出率高的食品种类为生肉及生肉制品(19.62%);散装食品SA的检出率为10.67%;农贸市场抽检食品SA的检出率高达22.23%,集体食堂SA的检出率低为1.27%,不同场所食品中S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市市售食品中SA的污染尚可,应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作者:徐晶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针对慢性胆囊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痛苦度及生存质量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对患有慢性胆囊炎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针对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发应的发生率,还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尹慧春;包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龙血竭联合微波理疗治疗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5年的6月到2017年的12月这个时间段中取材并开展本次研究,所选取褥疮患者总计80例,患者均接受龙血竭外敷治疗,抽取其中40例患者配合使用微波理疗治疗,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余下的40例患者则划分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明显优势,患者伤口完全愈合所需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也明显较少,疼痛评分也明显较轻(P<0.05).结论 龙血竭联合微波理疗治疗褥疮疾病,患者所承受的疼痛感明显减轻,创口愈合所需时间也明显较少,治疗效果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应当得到广泛使用.
作者:范小强;马尹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急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本院急诊内科2017年1-12月间收治确诊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48例为分析对象,数字编序后用计算机各组24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急诊治疗、联合胺碘酮治疗.通过数据归纳以了解胺碘酮在此类患者中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概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诊收治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联合胺碘酮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郭仁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2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心脏内科常规护理要求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并观察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ESCA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122.8±13.7)分和(45.7±6.6)分,优于对照组的(105.4±12.5)分和(39.6±4.6)分,且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LVEF为(47.3±1.2)%,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可改善心内科患者自我护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并有助于心功能改善,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李芸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对进行乳腺疾病诊断中使用高频B超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共1189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其中745例患者为乳腺良性肿瘤,444例患者为乳腺癌,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诊断证实,在对所有患者再使用高频B超进行诊断检查,将其诊断检查结果 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经过高频B超诊断后,显示出618例患者为乳腺良性肿瘤,275例患者为乳腺癌,与病理诊断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中使用高频B超进行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一种操作简单的方式,但是在实际诊断过程中需要与其他诊断方式进行联合使用,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赛里曼·阿不力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对急性肠梗阻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的实际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在发病48小时后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发病在48小时内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肠坏死并发症出现率进行相对比.结果 在住院时间、病死率、肠坏死并发症出现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中,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保证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并发症出现率更低,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马志军;靖长斌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早期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内接收的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98名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9例.对照组患者于伤后6-12 h内开始行气管切开进行抢救,观察组患者于伤后6h内开始行气管切开进行抢救.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脑损伤与脑出血患者应尽早实施早期气管切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纠正低血氧症,促进患者的恢复和预后.
作者:卡依木·依地力斯 刊期: 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