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盆腔阔韧带肌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托尔妮沙;王保玲

关键词:盆腔肿瘤, 超声诊断, 阔韧带肌瘤
摘要:目的:探讨盆腔阔韧带肌瘤的声像图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使用Au-4彩超仪对21例盆腔肿物患者进行常规扫查,对其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盆腔阔韧带肌瘤具有相对独特的声像图表现特征.结论:超声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及临床实用价值.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粘膜肌异常增厚超声误诊为占位病变1例

    患者,女性,61岁.因4年来反复腹痛、腹胀、便秘,症状加剧伴呕吐10天入院.查体:左侧中上腹部可扪及包块.X线灌肠检查提示:降结肠完全梗阻.实验室检查:CA-125、癌胚抗原、AFP均阴性.超声检查:左上腹部探及7.5 cm×4.2 cm×3.2 cm实性包块,中心回声增强偏移,周边为厚薄不一的低回声,厚处2.5 cm(图1).彩色多普勒显像提示:血流信号异常丰富,可引出条状血流信号(图2).超声提示:左上腹部实性占位,结肠壁浸润性病变.

    作者:李群;王卫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妊娠中期羊膜囊并脐带脱入宫颈管1例

    孕妇,26岁,停经27周.既往有2次5个月流产史,1天前自觉阴道少量出血,腹坠、腰酸来院就诊.

    作者:赵水宁;韩宗军;胡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肝门胆管癌超声影像学检查与评价

    目的: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门胆管癌(Klatskins肿瘤)作出综合评价.方法:回顾性研究111例Klatskins肿瘤术前超声图像表现与同期开腹探查手术及病理图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Klatskins肿瘤声像图表现与分型在获得病变检出率97%和超声诊断符合率94.5%基础上,大致分为中等回声肿块型(含乳头或结节型)63例;强回声浸润型(含截断狭窄型)43例.按Bismuth分型,肿瘤部位判断符合率:Ⅰ、Ⅱ型为98%,Ⅲ型或Ⅳ型为81%;肿瘤浸润范围判断符合率,包括肝实质、门静脉、肝动脉、肝门淋巴结分别为87%、83%、69%、41%.术前进行了切除可行性判断.结论:评价Klatskins肿瘤,就单纯运用而言,超声检查仍然是目前好的影像学方法之一.然而,提高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超声影像医生与外科医生将同等重要.

    作者:王彬;陈路增;赵建勋;孙占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表现

    目的:探讨超声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术前胃镜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发现5例胃和十二指肠GIST病灶,并有4例为超声首先发现,2例回肠GIST超声虽发现病灶但均定位错误.结论:超声结合胃肠镜检查是提高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的有效手段,彩色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是否与病灶大小有关以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对于良恶性鉴别的价值还需深入研究.

    作者:刘焱;李杰;朱秀峰;郭君;孟秋玲;刘金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图像特征,协助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分析经超声检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8例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CDFI)特征,结合临床及有关文献深入探讨.所有病例均行X线静脉造影.结果:周围型28例,混合型6例,中央型3例,误诊1例.符合率97%.患肢左侧多于右侧,左右之比为3.1∶1.急性血栓27例,慢性血栓10例.结论:二维和CDFI结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吴新华;柯秀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B超诊断膀胱肿瘤

    目的:回顾性分析32例膀胱肿瘤的声像图,旨在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方法:对32例经病理证实的膀胱肿瘤声像图进行分型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膀胱肿瘤准确率为84%.结论:超声是目前诊断膀胱肿瘤的首选方法,对临床提供帮助.

    作者:孙金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外伤后膈疝及肝包膜下血肿1例

    患者,女性,31岁.3小时前因车祸撞伤,即前来急诊,主诉呼吸困难,胸痛腹痛.查体:左上腹压痛,活动受限,左肺呼吸音弱,左侧胸腔可闻及肠呜音,血压:85/55 mmHg.X光示:胃及结肠脾曲疝入左侧胸腔--外伤性左膈疝.临床为排除肝、脾破裂,急查B超.

    作者:王卫民;郭争捷;李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彩超诊断右乳叶状囊肉瘤1例

    患者,女,45岁.因右乳肿块,术后14年,右乳又发现肿块10年,伴周期性疼痛而入院治疗.高频及彩超检查:右乳内下象限见大小28 mm×50 mm×43 mm混合性肿块,呈分叶状,内部大部分为液性,肿块前方及两侧的边界清,后方局部分界欠清;肿块内后半部见实质回声,范围约18 mm×40 mm×34 mm,实质部分内回声不均,形态不规则,与囊壁分界不清,余双乳腺体分布欠均(图1).CDFI:右乳肿块内实质部分见丰富血流,呈点状短条状,测及动脉频谱为Vmax:14 cm/s,Vmin:3 cm/s,RI:0.78.提示:右乳肿块混合性肿块(叶状囊性肉瘤?).

    作者:王小燕;郑红雨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胚胎流产羊膜及胚外体腔超声研究

    目的:研究羊膜和胚外体腔回声改变,探讨其与胚胎发育异常程度的关系.方法:利用B超观察了37例流产胚胎的羊膜和胚外体腔.结果:I组:19例,胎囊内未见羊膜回声和胚外体腔,均为先兆流产者;II组:9例先兆流产者,胎囊内可见羊膜回声及胚外体腔,羊膜回声薄;III组:3例难免流产者,胎囊内见羊膜及胚外体腔,羊膜回声薄、粗糙;IV组:6例胎死宫内者,胎囊内见羊膜回声及胚外体腔,羊膜回声厚、粗糙.结论:胎儿羊膜改变与胎儿发育异常程度有关.

    作者:郑建勋;祝凯;姚小奇;臧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B超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本文通过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分析,以探讨不同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为早期分类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7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超声图像与手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胆固醇性息肉64例,腺瘤并局部不典型增生及癌变4例,单纯性腺瘤2例,粘膜息肉样变1例,慢性胆囊炎4例.在病理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合并慢性胆囊炎61例,合并胆囊结石3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67%.结论:应用超声图像分析,可以提高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及病理分型的诊断率,特别是对胆囊癌前病变及早期胆囊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崔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尿毒症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异常表现及心功能评价

    目的:探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尿毒症性心肌病心脏形态及功能方面的诊断价值,并使用综合射血等容期指数(TEI指数)评价其舒张功能变化,以评价TEI指数在尿毒症心肌病心功能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尿毒症患者(平均45.96岁±13.79岁)及24例正常体检者(平均51.0岁±12.26岁,P>0.05)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腔内径,通过Simpson方法测量左心室功能,并通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其综合射血等容期指数(TEI).对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尿毒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房明显扩大,室间隔(IVS)、左室后壁(LVPW)明显增厚、左室内径(LV)明显扩大,左室心肌质量明显增大(P均<0.05).反映心室综合舒张功能的TEI指数亦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0.75±0.13,0.33±0.10;P<0.01).结论:研究表明,尿毒症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与正常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检测尿毒症心肌损害的实用、敏感无创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TEI指数是检测尿毒症性心肌病舒张功能异常的一个敏感、实用、操作简便指标,可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史春志;李东野;王晓萍;陈静;张辉;吴兰芬;陈清枝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B超诊断脾脏巨大血肿1例

    患者,男,21岁.平素健康,与人嘻闹不慎碰伤左季肋部两个月,当时隐痛,过后消失,未在意;近一周来,感左上腹胀闷不适、憋气,来诊.超声检查:肝胆胰肾未见异常,脾脏明显增大,形态失常,包膜完整,中上极见一约11.2 cm×10.5 cm大小的类圆形液性区;边界清,部分边缘无包膜,内见密集的低回声光点,实块样(图1);快速改变体位显示光点翻滚状,周围组织稍受压,腹盆腔无积液.超声诊断:脾脏巨大囊(液)性病变,符合脾脏血肿.经手术证实.

    作者:代建全;汤人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单纯性重度肥胖儿童左室形态改变和动态血压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重度肥胖儿童心脏结构和动态血压的改变,为今后研究儿童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超声监测31例单纯性重度肥胖儿童的24小时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观测其左室形态,并与22例正常体重儿童比较.结果:肥胖儿童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左室内径扩大、左室质量指数增大(P<0.05).肥胖儿童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高于正常组,肥胖儿童的夜间血压下降率较正常组减低(P<0.05).结论:肥胖能引起左室形态的改变,肥胖和血压升高直接相关,肥胖是血压升高的一个原因.提倡应加强对儿童肥胖的干预.

    作者:丁萍;杨庆祥;徐道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B型超声观察中西医治疗肝脓肿的图像分析

    目的:探讨肝脓肿中医与西医治疗的B型超声显像特征.方法:分析对照54例肝脓肿超声表现(西医组24例,中医组30例).结果:两组声像图各有其不同的特征.西医治疗后的肝脓肿:趋向液化10例,占41.6%;较初期扩大18例,占75%;脓肿壁形成21例,占87.5%;中医治疗后的肝脓肿:趋向液化3例,占10%;脓肿扩大3例,占10%;脓肿壁形成6例,占20%.结论:超声显像对肝脓肿治疗效果观察有很大的价值.

    作者:高松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63例异位妊娠进行检查与观察,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经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诊断的阳性率为95.2%,并对异位妊娠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进行了分析.结论: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敏感性高,有实用价值.

    作者:李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应用高频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观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低频探头联合检查胆囊息肉样病变,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胆固醇息肉65例,胆囊腺肌增生症6例,胆囊腺瘤4例,胆囊癌8例.以胆囊腔内局限性隆起病变为共同声像图表现.结论:高频超声对提高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有一定价值.

    作者:求钦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跟腱断裂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的超声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患者的患侧跟腱行纵向和横向滑行扫查,并与健侧跟腱作对比.结果:9例跟腱完全中断,呈现不均质低回声区;4例部分断裂者,呈条状低回声带.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全部符合.结论:超声检查可确定跟腱断裂的部位及程度,在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徐松定;谢亚萍;徐良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儿童巨大肠系膜淋巴肉瘤1例

    患儿,男,11岁.无意中发现腹部有一肿物,近日渐大,无疼痛及不适、无发热、腹胀及恶心.查体:右腹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侧腹内触及20 cm×20 cm×10 cm质硬、不光滑肿块,下极囊实相间,肿块活动度小,轻压痛.腹软、无肌紧张.超声所见:自剑突下至右侧盆腔探及一巨大不均质肿物,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内以实性低回声为主,下极可见一8.6 cm×7.9 cm囊性回声区.瘤体随呼吸上下移动不明显.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实性部分可见走行迂曲的丰富血管,频谱多普勒可见丰富动脉血供.

    作者:孙霞;牟荣骥;马星;刘文瑞;杨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超声对脂肪肝患者胆囊结石易患率增加的探讨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分析928人中脂肪肝患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及非脂肪肝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肝患者胆囊结石发病率为12.60%,无脂肪肝者胆囊结石发病率9.11% (P<0.01).结论:脂肪肝患者胆囊结石的易患率增加.

    作者:李焱;黄朴忠;王晓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B超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

    患者,女,36岁.于5年前发现颈部包块,无明显不适,肿块5年来无增大、无疼痛及压迫,无怕热、多饮、多食、消瘦及情绪紊乱表现,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查体:颈前正中偏右可触及一大小约50 mm×60 mm肿块,无压痛,能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T3:2.52 nmoL/L,T4:166.99 nmoL/L.B超检查:甲状腺左侧叶大小约78 mm×34 mm×38 mm,甲状腺右侧叶大小约80 mm×38 mm×39 mm,峡部厚9 mm;甲状腺形态不规则,实质回声不均匀,见多个大小不等结节样稍高回声团块,部分团块边界不清,部分团块周边有暗晕,团块内回声不均匀,夹杂多个大小不等无回声暗区;较大团块大小为23 mm×19 mm,位于左侧叶(图1).B超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后经手术病理证实.

    作者:许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