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松
患者,女性,12岁.发现右乳腺肿大半年,近一个月明显增大来诊.查体:发育正常,尚未来月经.于右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儿头大小实质性肿物,质中,活动度尚好,表面皮肤色泽正常略凸凹不平,无出血及溃疡.应用康强-880型彩超仪,探头频率为7.5MHz.超声表现:右乳腺外上象限可探及低回声实质性肿物,15.0cm×10.0cm×15.0cm大小,内部分布尚均匀,边界清,包膜完整,内部可见少量低速血流,皮下组织及腺体未见异常,右锁骨上窝及右腋下未探及肿大淋巴结(图1).
作者:宋玉琴;王蓉蓉;杨敏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性,37岁.主因间断乏力、出汗、心悸、意识不清5年,加重1个月入院.
作者:张金山;王燕;时彦丽;张丽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闭塞不同类型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已证实的36例下肢动脉闭塞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硬化闭塞症符合率100%,急性动脉栓塞符合率100%,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符合率80%.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类型不同声像图各有特征,对病因分析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能够提供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杨海英;荆稳艳;李瑛琪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患儿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状态及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临床恢复或好转的心电图及胸片结果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心功能进行比较.初、复诊各以10例健康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射血前期(LVPEP)、E峰间隔分开(ESPP)均明显异常;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9/10例心功能指数LVEF、缩短分数(FS)达正常范围,但与正常对照比较仍有LVEF、FS偏低,EPSS、LVPEP升高,左室收缩期壁应力(ESWS)降低,LVDd增大.结论:EFE临床恢复标准不能仅依赖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胸片恢复或好转,更需根据其左心功能、LVDd的测量作综合评价.
作者:覃丽君;柴华;石小燕;张有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精囊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在超声、CT未问世之前报道较少,近几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尤其腔内超声的问世,对精囊囊肿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自1998年6月~2002年2月应用经直肠超声诊断精囊囊肿1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宇虹;李文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28岁.7年前怀孕临床时出现心慌气短至今.
作者:候传举;张金辉;邓东安;穆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运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旨在评价其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超声检测健康人组(Ⅰ组)、单纯高血压组(Ⅱ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组(Ⅲ组)的颈动脉的内径,大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的部位、分类,血流参数及频谱形态.结果:Ⅱ、Ⅲ组患者IMT显著高于Ⅰ组,P<0.01;斑块发生率: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Ⅱ、Ⅲ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减低,RI和PI均增高,P<0.0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不仅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和监测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病变的转归、预防及疗效的评价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晨;杨德民;苟志平;王勇;杨浣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在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了9例经手术证实的盆腔静脉瘀血征的彩超所见.结果:超声能清晰显示盆腔静脉扩张,迂曲形状结构,病变范围及血流信号.结论:彩超诊断盆腔静脉瘀血征方法简单、无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33岁.因外伤后左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5天入院.左眼视力:0.2,有光感.物理检查:前房变深,晶状体消失,虹膜震颤.超声所见:左眼前房后方正常晶状体结构回声缺失,于玻璃体后部近球后壁处可见一类圆形晶状体样回声,其中心部呈少量无回声,周边呈层叠状不均质中强回声,轮廓清晰,可随眼球运动浮动.超声提示:左眼晶状体完全性后脱位(落至玻璃体后方,见图1).
作者:靳忠民;李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腹盆腔纱布异物相对少见,临床诊断并非容易.现将后诊断为纱布异物并经我院B超检查的2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程东红;湛秀兰;李美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性,74岁,既往体健.近半年来左侧阴囊肿大、肿胀、疼痛,来我院外科就诊.体格检查:外生殖器阴茎右侧阴囊及睾丸未见异常;左侧阴囊肿大,睾丸下方可触及有核桃大小的实性包块,质中、无压痛,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度差.
作者:张莹;叶戈;马国锋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33岁.于7年前发觉右下腹有一包块,1月后发觉左下腹亦有一包块.质硬、活动、无压痛,未曾检查治疗.包块逐渐增大,近年来时有隐痛.
作者:余大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利用普通探头引导穿刺技术提高胆道、门静脉(肝静脉)介入治疗中穿刺成功率.方法:使用普通凸阵探头引导,采用18G PTC穿刺针及导丝,根据需要选取适当胆管(静脉)的佳进针路径穿刺置入导丝.结果:穿刺一次成功率98.4%,穿刺二次成功率100%.本组病例除1例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给予保守治疗后缓解,其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普通探头穿刺在胆道及静脉介入治疗中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可提高胆道及门静脉(肝静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高磊;赵新民;经翔;吴孔珉;吴荣秀;于长鹿;祁兵;李金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14岁.发现下腹包块3周,腹胀1周来院就诊.临床诊断:卵巢囊肿合并腹水.B超所见:腹腔探及大范围液性暗区,深度6cm~8cm,子宫浸泡于暗区中,大小、形态、肌壁及宫腔均未见异常.左附件区可见一9.8cm×8.0cm×7.2cm大小囊性包块(图1),囊壁光滑完整,薄厚不均(0.2cm~0.9cm),囊内有多条粗细不匀分隔光带(0.1cm~1.5cm).
作者:李琦;吴亚莉;白锦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索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置换(MVR)术后远期心功能不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超声追踪随访44例MVR术后3个月至13年半,并根据手术的远期效果,分为康复组(A组)和心功能不全组(B组).除注意人工瓣和自然瓣的病变外,还分析了这两组手术前后左房、左室及EF值的差异.结果:超声显示B组二尖瓣位单组或伴主动脉瓣位双组人工瓣异常5例,其它自然瓣明显病变11例.术后B组的左室内径明显大于A组(P<0.05),EF值明显小于A组(P<0.05).超声提供的信息为36.4%(4/11)心功能不全代偿期和66.7%(8/12)失代偿期患者找到导致心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结论:MVR手术前后超声追踪扫查,对其术后远期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具有很大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程进铿;骆翔;祁红;郑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超声诊断结合免疫学分析胎儿水肿,旨在提高对其认识并做出病因诊断.方法:对11例胎儿水肿行常规超声探查并结合母体Rh因子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将胎儿水肿分为非免疫性与免疫性两类,前者超声显示胎儿水肿、胸腹腔积液合并脑脊膜膨出,母体为初产妇,Rh(+);后者胎儿水肿、胸腹腔积液合并脐带及胎盘水肿.结论:超声对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产前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玉红;张文辉;刘敏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本文对1997年1月~2002年3月以来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胰腺肿块的声像图特点,作一回顾性总结,以探讨胰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便于今后临床工作,提高诊断率.
作者:刘洁玉;刘淑媛;杨云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宫外孕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VCD)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106例宫外孕附件包块的血流进行TVCD检测,并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宫外孕附件包块内出现高速低阻(RI<0.4)或/和双向血流频谱时,临床上常为输卵管妊娠破裂或将发生破裂,保守治疗常无效,病理上附件包块处常可发现较多新鲜绒毛组织;②宫外孕附件包块内无血流或出现高阻(RI>0.5)血流频谱时,临床上常为输卵管妊娠流产,保守治疗有效者常为此型,病理上附件包块处常未见绒毛,或见少量变性绒毛,或见机化绒毛组织.结论:TVCD可为临床医生选择恰当的宫外孕治疗方案和评估宫外孕的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张蒂荣;鲁树坤;王双双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阐述外伤性白内障声像图特征.方法:利用高分辨率的超声诊断仪,对66眼外伤性白内障及100眼正常晶状体的二维超声图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平均厚度4.45±1.25mm,与正常对照组4.18±0.28mm间无差异(P>0.05);(2)66眼外伤性白内障中有54眼晶状体后囊弧形回声光带延长达两侧睫状肌;(3)根据晶状体病变声像图特征,将外伤性白内障分为三种类型.结论:超声对受伤眼球,能全面准确地观察晶状体损伤后的各种形态.
作者:陶玲;王雪梅;傅先水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方法:了解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及种类,1993年1月~2002年2月间常规检查6846例孕妇中,了解胎儿畸形发病率及种类特点.结果:胎儿畸形49例,发病率0.72%,均经妇科引产后尸检和产后超声检查证实.结论: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主要手段.
作者:刘振亚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