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贵华
目的:利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探讨对下肢静脉炎性病变进行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线阵探头,先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在获取下肢静脉血管二维图像的基础上,再采用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显示血流充盈情况.结果:在下肢静脉炎性病变时,二维超声表现为血管壁增厚、毛糙,在继发血栓时,血管腔内可见到团雾状或絮片状实性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束直径明显小于血管内径,加压时血管壁弹性减弱,不被压瘪.结论:利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炎病变作出诊断.
作者:郭顺贤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闭塞不同类型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已证实的36例下肢动脉闭塞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硬化闭塞症符合率100%,急性动脉栓塞符合率100%,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符合率80%.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类型不同声像图各有特征,对病因分析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能够提供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杨海英;荆稳艳;李瑛琪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导致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原因.方法:对近年来在院就诊的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者进行了回顾,对各种致病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查出1646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随年龄增长,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无明确病因者,占患者总数的35.9%,高血压和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循环系统疾病,占31.8%.结论:心脏舒张功能减退是心功能减退的早期表现,对早期诊断高血压、冠心病等循环系统疾病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耿学勤;王志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性,74岁,既往体健.近半年来左侧阴囊肿大、肿胀、疼痛,来我院外科就诊.体格检查:外生殖器阴茎右侧阴囊及睾丸未见异常;左侧阴囊肿大,睾丸下方可触及有核桃大小的实性包块,质中、无压痛,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度差.
作者:张莹;叶戈;马国锋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评估经阴道超声(TVS)扫查过程中,探头覆盖物避孕套的破裂率及探头污染情况.方法:428名门诊患者接受TVS,探头由避孕套覆盖,使用后的避孕套被加入过氧化氢,再注入500ml水检查穿孔情况;用干燥的棉球擦净探头,或再加用75%的乙醇擦拭,定期检测及培养使用后的棉球,隔周抽查一次耦合剂.结果:428名患者共使用434个避孕套,6个在使用过程中破裂,4个用后肉眼检查发现小孔(2.3%),余无漏气漏水;92次使用后的棉球取样,2例培养阳性,为不动杆菌属,8次耦合剂菌培养及26次擦试探头的棉球病毒培养均为阴性.结论:避孕套本身破裂穿孔发生率很低,再加用乙醇消毒则探头污染率更低.
作者:姜春峰;胡述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超声诊断结合免疫学分析胎儿水肿,旨在提高对其认识并做出病因诊断.方法:对11例胎儿水肿行常规超声探查并结合母体Rh因子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将胎儿水肿分为非免疫性与免疫性两类,前者超声显示胎儿水肿、胸腹腔积液合并脑脊膜膨出,母体为初产妇,Rh(+);后者胎儿水肿、胸腹腔积液合并脐带及胎盘水肿.结论:超声对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产前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玉红;张文辉;刘敏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诊断视网膜脱离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测视网膜脱离患者41例共66只患眼的声像图特征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并与临床手术对照.结果: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符合率为95.5%(63/66),对视网膜脱离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作者:王飏;李智贤;廖新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14岁.发现下腹包块3周,腹胀1周来院就诊.临床诊断:卵巢囊肿合并腹水.B超所见:腹腔探及大范围液性暗区,深度6cm~8cm,子宫浸泡于暗区中,大小、形态、肌壁及宫腔均未见异常.左附件区可见一9.8cm×8.0cm×7.2cm大小囊性包块(图1),囊壁光滑完整,薄厚不均(0.2cm~0.9cm),囊内有多条粗细不匀分隔光带(0.1cm~1.5cm).
作者:李琦;吴亚莉;白锦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方法:36例早期乳腺癌分别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PI)与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检查,并与36例乳腺增生者对照.结果:早期乳腺癌CDPI血流检出率为100%.CDPI血流显示三级占72.2%,乳腺增生者CDPI血流检出率为86.1%,CDPI血流显示0~1级占66.7%.结论:CDPI能完整地显示早期乳腺癌的血供情况,为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了新途径.
作者:王顺章;张艳华;隋慧珍;郑秀兰;王晶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本文报道1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新生儿,婴幼儿的肺动脉左向右分流多普勒频谱峰值,注意到动脉导管分流的频谱峰值与其自然闭合的关系.方法:取大动脉短轴切面,清晰显示主动脉分叉处,得到完整左向右分流频谱.测量:每个病例观察2~4次.结果:一个月闭合4例,三个月闭合4例,半年闭合2例,一年闭合1例,分流峰值均大于1.9cm/s.结论:PDA的自然关闭与左向右分流的流速有关,流速越高,自然关闭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王晨生;刘明瑜;李洁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33岁.因外伤后左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5天入院.左眼视力:0.2,有光感.物理检查:前房变深,晶状体消失,虹膜震颤.超声所见:左眼前房后方正常晶状体结构回声缺失,于玻璃体后部近球后壁处可见一类圆形晶状体样回声,其中心部呈少量无回声,周边呈层叠状不均质中强回声,轮廓清晰,可随眼球运动浮动.超声提示:左眼晶状体完全性后脱位(落至玻璃体后方,见图1).
作者:靳忠民;李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性,30岁.因周期性下腹痛18月,加重3月入院.5年前有剖腹产手术史.
作者:求钦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性,37岁.主因间断乏力、出汗、心悸、意识不清5年,加重1个月入院.
作者:张金山;王燕;时彦丽;张丽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B超对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的价值.方法:将经B超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56例胆囊内隆起性病变进行对比分析,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及病变性质.结果:B超对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单发或多发的判定比较准确,并可对病变的良、恶性进行初步诊断.结论:B超诊断胆囊内隆起性病变是可靠的,是对其进行诊断与鉴别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郭丽苹;朱瑞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腹盆腔纱布异物相对少见,临床诊断并非容易.现将后诊断为纱布异物并经我院B超检查的2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程东红;湛秀兰;李美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33岁.于7年前发觉右下腹有一包块,1月后发觉左下腹亦有一包块.质硬、活动、无压痛,未曾检查治疗.包块逐渐增大,近年来时有隐痛.
作者:余大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16岁.因劳累后心悸,胸闷半年入院.查体:发育正常,无紫绀,心界向左扩大,心率79次/分,律齐,胸骨左缘三、四肋间Ⅳ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X线:心脏向左扩大,肺血增多.ECG:未见异常.超声所见:左室长轴切面观:左房左室增大,室间膈膜部回声中断7mm.
作者:曾淑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26岁.主诉因带环2年,闭经50天伴剧烈腹痛来我院就诊.
作者:王俊娥;程国宏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发病年龄、病程的关系.方法:本文对10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回顾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根据其回声表现分为扁平斑块、软斑软,混合斑块、硬斑块.结果:40~49岁年龄组均为扁平斑块或软斑块;50~59岁组检出混合斑块;60~69岁组检出硬斑块;70岁以上组则以混合斑块、硬斑块多见.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发病年龄、病程呈正相关.(1)动脉管壁随发病年龄的增长而呈渐近性增厚;(2)斑块的性质随发病年龄、病程的递增而由扁平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演变.单纯内膜-中层增厚及扁平软斑块可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而混合斑块、硬斑块则为中、晚期表现.
作者:余虹;石欣;万青;刘传真;关树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65岁.进行性排尿困难伴尿频5年,发现右下腹肿块渐大伴尿不自主排出到我院就诊.体检:耻骨上区右侧膨隆,压痛(+),叩呈浊音,可触及大小10cm×8cm×9cm的柔韧有弹性、表面光滑的包块,边界较清,无触痛.双肾区叩痛(±).血常规:白细胞11.5×109/L,尿常规:WBC(~)/HP.超声检查:膀胱充盈好,壁增厚、毛糙;前列腺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向膀胱内突出,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在膀胱右侧显示10.9cm×6.8cm×9.9cm的无回声区,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与膀胱不相通而有挤压;壁厚呈双层改变,内见多个无回声区呈小房状局限于一侧,囊后方呈增强效应(图1).扫查双肾见肾脏体积增大,实质区呈菲薄的膜状回声,肾盂肾盏扩张而形成巨大的囊腔,开大增益内见较稠密稍强光点、斑状回声;同时双侧输尿管扩张,以右侧较明显(图2).右肾输尿管上段内径2.3cm,下段内径2.0cm,中段显示不清.
作者:赵忻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