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特征及其光疗效果研究

王翠红

关键词: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特征, 光疗效果
摘要:高胆红素血症属于临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给新生儿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带来不可逆的影响,甚至引起高胆红素脑病.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间接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治疗方法为蓝光照射治疗.常用的照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间歇蓝光照射,另一种是持续蓝光照射.不同的光疗方式的疗效有所区别.本研究主要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其光疗效果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CT、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CT、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CT检查,研究组予以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诊断阳性率为81.8%,对照组患者的诊断阳性率为54.5%,且研究组患者的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效果显著,敏感性高,诊断价值优于CT.

    作者:张郎杰;程珍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清尿酸水平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21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观察其血清尿酸水平;根据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将血清尿酸水平异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血清尿酸水平为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和病死率.结果 所有患者中,共有52例患者出现了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占患者总数的23.9%.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23±5.23)分,高于对照组的(10.21±7.52)分,观察组患者共有8例病死,病死率为15.3%,对照组患者共有7例病死,病死率为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应该将其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

    作者:刘雅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思南县3147例孕妇MTHFR及MTRR基因检测结果分析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调查思南县孕妇叶酸代谢障碍关键酶基因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及甲硫氨酸还原酶(MTRR)A66G位点基因检测情况,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级评估,研究遗传因素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3年12月~2016年6月思南县314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MTHFR C677T、A1298C及MTRR A66G基因位点进行评估其遗传风险,在10个月后对每例进行追踪回访,了解基因检测评估结果 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3147例孕妇叶酸代谢障碍基因进行检测,其评估结果:未发现风险1268例,占40.3%;低度风险261例,占8.3%;中度风险1075例,占34.2%;高度风险543例,占17.2%.每例均在妊娠终止或分娩后进行追踪回访,总的出生缺陷率为3.53%.结论 思南县孕期女性MTHFR与MTRR基因检测各级风险不一;基因检测评估结果与出生缺陷无相关性.

    作者:毛万成;田敏;李丽;张羽霞;陈燕;陈绍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n=51)和试验组(n=51),对照组选择保守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NIHSS评分、脑血肿消失时间及整体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治疗4周后的NIHSS评分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与试验组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血肿完全消失时间显著长于试验组(P<0.05).结论 高血压幕上脑出血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脑神经功能,缩短脑血肿时间,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广泛应用与临床.

    作者:李长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门诊药房药品差错诱发因素及解决措施探讨

    门诊药房作为医院为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是体现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并且承担着各个门诊与科室药品供应与患者药品处方调配的重任.门诊药房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知识水平及管理水准无一不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因此,门诊药房药品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药品安全与患者健康息息相关,做好门诊药房药品监督,减少药品差错至关重要.基于此,针对医院门诊药房中药品差错出现的诱发因素进行积极探讨,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维护患者健康与医院声誉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药学三级查房工作模式与普通药学查房模式的比较

    目的 探讨药学三级查房工作模式与普通药学查房模式的应用效果,并且进行对比与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药学查房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药学三级查房工作模式进行干预.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低于观察组的9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药学查房模式对比,药学三级查房工作模式具有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且观察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科室接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共50例,在接受常规临床治疗的同时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进行治疗;治疗组共50例,在接受常规临床治疗的同时给予脑蛋白水解物联合进行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分析,且详细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与对照组显著更优(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月古;陈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乙酰胆碱酶抑制剂类药物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在老年痴呆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乙酰胆碱酶抑制剂联合盐酸美金刚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8例老年痴呆患者,根据药物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28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MOCA评分(25.75±2.06)分,生活能力ADL评分(23.17±3.1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盐酸美金刚具有保护脑部神经、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在老年痴呆治疗中与乙酰胆碱酶抑制剂联用有效抑制患者脑功能减退,改善脑组织生理性病变,用药简单、安全、稳定,有效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何皖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右佐匹克隆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更进一步对右佐匹克隆在治疗焦虑障碍方面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探究.方法 择取康复科接受治疗的140例焦虑障碍患者进行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以及对每位焦虑障碍患者的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艾司唑仑治疗的对照组与采取右佐匹克隆治疗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不同用药方案下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较之艾司唑仑治疗的对照组,服用右佐匹克隆的观察组不仅临床效果佳,而且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 采用右佐匹克隆对焦虑障碍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见效快、效果佳,而且安全性高.

    作者:刘宁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对住院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留取清洁中段晨尿标本检测方法,分析中段尿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 .使用Excel对计数资料用株数、构成比及相对比进行描述.结果在分离出的67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44株(65.67%),革兰阳性球菌18株(26.86%),真菌5株(7.46%).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33株,49.2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病原菌有13株,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9株.革兰阴性菌耐药性位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氨苄西林(68.18%)、复方新诺明(43.18%)、环丙沙星(38.64%);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妥布霉素、阿米替星、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结论 T2DM合并尿路感染耐药率高,临床应按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同时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控制滥用抗生素已迫在眉睫.

    作者:杨德龙;王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采取伊马替尼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92例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CML患者,分为加速期12例,慢性期65例,急变期15例,均给予伊马替尼治疗,观察治疗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CHR、MCyR、CCy以及CMoR,以慢性期高,急性期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各临床分期患者1、3、5年OS率、PFS率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其中以慢性期高,其次为加速期、急变期.结论 对于CML慢性期患者,伊马替尼治疗能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获得较高的细胞遗传学和血液学缓解率,但对于急变期和加速期患者疗效较差.

    作者:师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观察对象来源于社区2014年1月~2016年1月糖尿病门诊就诊的患者,且所有的观察对象均确诊为T2DM,且血脂异常,符合上述要求的患者一共有67例,采用随机化的方法平均分到A组、B组中,A组33例患者仅服用二甲双胍治疗,B组34例患者则是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之上,加用辛伐他汀,所有患者均要求在开始服药前测量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血脂,治疗3周后再次测量上述指标.结果 经过3周的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66.67%、B组为97.06%,B组总有效率显著的优于A组;与用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均有了明显的变化,但B组的改善情况比A组更加的显著(P<0.05).结论 对于T2DM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之上,若加用辛伐他汀,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从而更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

    作者:刘玉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胰腺炎临床风险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P)临床风险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62例AP患者为试验组,将其分为重症AP(SAP)6例,中度AP(SMAP)16例,轻度AP(MAP)40例;3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入院1 d、3 d、5 d抽取外周静脉血标本,进行PCT、C反应蛋白检测,入院1 d进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 PCT在入院当天即出现升高,MAP、SMAP和SAP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5 d后SAP组与MAP组PCT有显著差异(P<0.05);发病小于24 h时,MAP组CRP水平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1,P>0.05);发病48 h以后,MAP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6,P<0.05),MAP与SAP组相比,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5,P<0.05).结论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胰腺炎临床风险评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早期预测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MODS的发生、指导抗生素的使用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赖力;焦玉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9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给予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经治疗,对照组患者的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97.8%)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修复,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周晓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益气豁痰逐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中医益气豁痰逐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抽取来院就医的80例气虚血瘀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目标对象,对8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40例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益气豁痰逐瘀法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 试验组4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肺功能及6 min步行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益气豁痰逐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特发性肺纤维化效果显著,切实可行.

    作者:姜伟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组加用利格列汀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623,P=0.027),治疗组FPG、2hPG、HbA1c及BMI水平均较治疗前、同期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可提高降糖效果,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婷;张家隆;王永红;苏海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特征及其光疗效果研究

    高胆红素血症属于临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给新生儿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带来不可逆的影响,甚至引起高胆红素脑病.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间接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治疗方法为蓝光照射治疗.常用的照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间歇蓝光照射,另一种是持续蓝光照射.不同的光疗方式的疗效有所区别.本研究主要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其光疗效果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

    作者:王翠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当归多糖的研究

    目的 测定当归中的多糖含量.方法 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当归多糖的含量.结果 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回归方程为Y=0.0469X-0.2458(R2=0.9994),在8.16~20.4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单糖加样回收率试验RSD=0.28%,总糖加样回收率试验RSD=0.29%;样品中单糖约占6%,总糖约占20%,总多糖约占14%.结论 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当归多糖的含量,佳用量为2 mL,反应时间为4 min;该法操作简便,测定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当归多糖.

    作者:欧能奉;丘亮日;温颖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

    目的 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研究解决对策.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接受中药制剂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200例患者参与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探究解决对策.结果 老年人、儿童是使用中药制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群体,静脉滴注方式是导致中药制剂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皮肤系统反应以及消化系统反应.结论 中药制剂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大,临床必须做好管理,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选择安全途径给药,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颜路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在支气管肺炎伴喘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在支气管肺炎伴喘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支气管肺炎伴喘息患儿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止咳、平喘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相应方法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喘息持续时间,啰音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在支气管肺炎伴喘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速患儿的疾病康复进程.

    作者:董志付;黄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